| 
				
						關於PhotoGamut RGB
				
		 
				
						 
				
		 
				PhotoGamut RGB
				是一種專門運用於照片印製或印刷(沖洗店、高階噴墨、雷射、印刷…等)的影像編輯空間。大體上來說,
				PhotoGamut RGB
				可以涵蓋所有照片印製或印刷設備的色域,只有很少數的例外。有些印製設備的色域確實超過
				PhotoGamutRGB
				,但程度很小,實際運用上應該不會產生顯著的影響。這種空間與其他
				RGB
				理論空間的最大不同處,在於它是對照表基礎的空間(不是矩陣基礎的),所以支援所有的
				rendering intents
				(更明確來說,
				PhotoGamutRGB
				是唯一支援
				Perceptual rendering intents
				的
				RGB
				理論空間)。(所以,一般
				RGB
				空間的檔案大小約為
				1KB
				,但
				PhotoGamutRGB
				則為
				154KB
				。)
				
						
						
				
		 
				對於可印製色彩來說,
				PhotoGamutRGB
				的色域顯著超過
				AdobeRGB
				,但一些不可印製的高光或淡粉色,它們雖然可以顯示在螢幕上或存在
				AdobeRGB
				空間,但處於
				PhotoGamutRGB
				的色域外。換言之,如果採用
				PhotoGamutRGB
				做為印製照片的編輯空間,那麼一般螢幕能夠顯示的一些最亮的亮部或淡粉色會被截掉
				(但這些部分原本就不是任何印製設備能夠到達的)。
		 
				就我個人來說,數位影像有兩個用途,一是擺在電腦螢幕上觀賞,一是透過
				Epson 2100
				或
				Fuji
				沖洗店印製。所以,我的編輯空間主要有兩個。凡是要透過
				Epson 2100
				印製者,我利用
				Nikon Capture
				處理
				raw
				檔,色彩空間設定為
				PhotoGamut RGB
				,進入
				PS
				處理。一般電腦螢幕觀賞的影像,我是透過
				ACR
				在
				AdobeRGB
				空間處理(因為目前的顯示器進步很快,相信
				3
				、
				2
				年後的標準顯示器,其色域大多能涵蓋
				90
				%以上的
				ARGB
				)。
		 
				目前有很多人採用
				ProPhotoRGB
				做為編輯空間,他們的理由通常有兩點(當然,還有更多人之所以採用
				ProPhotoRGB
				,只因為其色域最大!!!)。第一,數位相機擷取的色彩,有些會超過
				ARGB
				色域,所以採用
				ProPhoto
				才能充分保留色彩資訊。第二,現在的高階噴墨印表機色域超過
				ARGB
				,所以採用
				ProPhoto
				才能充分發揮印表機的功能。
		 
				我個人認為,這兩個理由都不成立。如果只是要「保留」色彩資訊,那麼
				raw
				檔最適合。我們把影像轉換到
				RGB
				理論空間,就是為了「顯示」:如果要顯示在電腦螢幕,
				ARGB
				夠了;如果要顯示在印製照片上,
				PhotoGamut RGB
				夠了。請注意,編輯空間的色域如果遠超過設備色彩空間的色域,這會造成天大的麻煩,
				ProPhoto RGB
				就是如此。
		 
				我並不反對進入
				ProPhotoRGB
				工作,事實上,我本身也經常在這個空間處理影像。可是,在這個空間工作,必須非常小心,所以不適合做為
				
						一般
				
				編輯空間。正因為這個緣故,我認為
				Lightroom
				是非常不實用的
				raw
				檔轉換軟體,因為其輸出空間基本上只能設定為
				ProPhotoRGB
				。
				
						
						
				
		 
				以下有幾份色彩空間的比較圖(我的印表機是
				Epson 2100
				,顯示器是
				Eizo L997
				,兩者都是利用
				Gretag Macbeth
				的
				i-one pro
				做校正,紙張採用
				Ilford
				的
				Smooth Pearl
				,校正軟體用
				Basiccolor
				,印製軟體用
				Q-image
				)。
				
						
						
				
		 
				
						 
				
		 
				圖
				01 
				
						  PhotoGamut RGB
				(虛線)
				vs. Epson 2100
				(實體)。
				Epson 2100
				的色域確實有超出部分,但很有限。
		 
				
				
				
						
								  
				
						 
				
		 
				
						 
				
		 
				圖
				02 
				
						  
				
				這份資料取自
				Drycreek Photo
				,比較
				Epson
				頂級噴墨印表機與
				Fuji Frontier 370
				的色域。
				Frontier
				的色域明顯較小,超出部分很有限(綠色箭頭),但包含在
				PhotoGamut
				內(參考圖
				01
				的右下小圖)
		 
				
				
				
						
								  
				
						 
				
		 
				圖
				03
				
						   AdobeRGB
				(虛線)
				vs. Epson2100
				(實體)。前者超出後者的部分非常可觀,這意味著如果我們採用
				ARGB
				做為印製影像的編輯空間,很多存在
				ARGB
				的細節,是沒有辦法在
				Epson2100
				印出來的(換言之,印製結果往往令人覺得意外)。另外,
				Epson 2100
				超出
				ARGB
				的部分也相對可觀(相對於
				Epson 2100
				與
				PhotoGamut
				之關係),也就是說我們在
				ARGB
				內認為不存在細節的部分,很多實際上是可以印出來的。
		 
				
				
				
						
								  
				
						 
				
		 
				圖
				04 
				
						  AdobeRGB
				(虛線)
				vs. PhtoGamut
				(實體)。我們可以看到,
				ARGB
				的綠色部分實在過份延伸了,藍色部分多少也是如此。另外,在
				L
				讀數比較大的位置,
				ARGB
				超出也比較顯著。
		 
				
						  
				
						 
				
		 
				
						 
				
		 
				
						 
				
		 
				
						實例
				
				
						
								
								
						
				
		 
				以下利用一個實際例子來說明
				PhotoGamut RGB
				做為印製照片之編輯空間的好處。請參考圖
				05
				這是該影像存在
				ARGB
				空間的情況,如果我們據此判斷照片印製結果,可能認為「紗巾」部分沒有細節,因為
				G
				頻道完全堵塞了(圖
				05
				的紅色箭頭)。
		 
				
						 
				
		 
				圖
				05
		 
				
						  
				
						  
				
		 
				
						 
				
		 
				可是,這個影像如果轉換到
				PhotoGamut RGB
				,我們發現
				G
				頻道並沒以堵塞(圖
				06
				綠色箭頭)。所以,這是可印製的。
				
						
						
				
		 
				
						 
				
		 
				圖
				06
		 
				
						
								  
				
						 
				
		 
				事實上,如果我們利用圖
				06
				的
				G
				頻道取代圖
				05
				的
				G
				頻道,就如同圖
				07
				的情況,則這個影像即使在
				ARGB
				也可以顯示細節(取代之後,影像的色彩變動很小,但細節完全浮現)。
				
						
						
				
		 
				
						 
				
		 
				圖
				07
		 
				
						  
				
				  
				
				
				一般人在處理圖
				05
				時,很可能會把複製一份影像轉換到
				ProPhotoRGB
				,然後再指派回到
				ARGB
				,利用其
				G
				頻道來取道圖
				05
				的
				G
				頻道,結果如圖
				08
				,效果雖然與圖
				07
				差不多,但畢竟還是差一點(當然,其他案例未必如此)。
		 
				
				  
				
						 
				
		 
				圖
				08
		 
				
						
								  
				
						 
				
		 
				
						 
				
		 
				圖
				09 
				
						  
				
				左圖是圖
				08
				的
				G
				頻道,右圖是圖
				07
				的
				G
				頻道,右圖顯然比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