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

     
字體大小

發表於 13時;瀏覽人次 6341998

世界攝影歷史(十四)第四章 攝影系列 – 電影、電視、攝錄影機。第三節 電影 (2)(孟博 編著)




電影在公元1894年,美國愛迪生創始,1895年法國魯米埃兄弟發明後,使得「攝影」的影像放映出栩栩如生景象,給予人類前所沒有的感受,不僅是人們視覺上享受,尚具有高度的娛樂性、益智性,又是新鮮休閒活動之一。觀賞電影,成為此時起,人人生活想望的事項,人人談天說地的話題。看電影者眾,製造影片殷切,有供不應求狀況,電影的影片拍攝製造廠商要數愛氏及魯氏兩者最大外,世界上大電影製片廠紛紛出現不少。公元1896年內,電影風靡歐美各國,遠至中國也在該年8月11日在上海,首演法國魯氏公司的影片,及時趕上潮流。

  電影拍攝全須有陽光的白晝進行,到了公元1899年,美國電影界才用電力發光燈泡代替日光,始可在攝影棚作全天候拍攝影片工作,放映機之強光也有充分的獲得改善,明朗度才有改善,使觀賞者賞片更有興致。與時具增,電影發跡幾年內,電影觀看者趨之若鶩,單說美國就有上萬電影院,入場券約五分美元,當時,美國人口約一億,但經統計,一週就有8/10人口,逾八千萬的電影觀眾,老少咸宜看電影,熱烈盛況可以想見,電影與人們生活密切不分,不言可喻。

  起初,美國電影都在東部紐約或紐澤西州等地拍攝,接著製片商家發現西部加尼福利亞州的洛杉磯地區,備具有多種自然景觀而且氣候適宜拍攝影片。公元1911年聶斯特電影公司在洛杉磯市郊購地設立拍片場,命此該區為「好萊塢」。沒幾年,地靈人傑,有更多大資本電影公司皆紛紛遷移此區,好萊塢逐成為全球電影製作中心。

  公元1914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是戰亂區,歐洲電影製片停滯,可是歐洲人倒是醉心電影,以此娛樂來排遣戰爭陰霾的心情。美國沒戰爭波及,百業興盛,傾銷的美國製作的歡樂性、刺激性之影片正迎合歐洲市場,美國電影因此得天獨厚,趁勢坐大,加上美國走向電影製作企業化、講究效率拍片、製片方式,不獨有偶,拍攝電影人材又濟濟,如美國導演格理菲斯(D.W)等有創意新穎的拍攝影片手法,逐為美國影片全世界一枝獨秀,形勢致使美國從此成為世界電影工業的王國,興起不衰至今。

  電影是開創「攝影」從單項呈現,作更生動、多方面、益豐富的意識表現。早先,拍攝技巧拘限於人、事、物平述的攝影。漸漸地,將鏡頭拉近作「特寫」,攝影角度也較靈活,加以不同鏡頭的交互拍攝,圖片或段落的連接剪輯之技巧、講究戲劇性、寓教於娛樂、溫馨的情節、節奏震撼感、豪華大場景使得「攝影」作品經放映更展現出燦爛輝煌的境界,電影已將攝影事務推向更讓人們樂以接受、喜愛的攝影大事業。

  「攝影」是視覺上的享受,精彩的畫面上是少不了要有賞心悅目的彩色,才符合實際情景。公元1908年,有查理斯歐本(Charles Urban)發明電影彩色攝影法。

  公元1913年,意大利片「火山」,首次在影片上讓人們見到「藍色」天際中,維蘇威火山爆發出「洋紅」色火燄。

  公元1918年,美國特藝彩色公司(Techni Color)研發出有顏色的影片,不過並不真實繽紛,僅是將錄下三種的感光紅、藍、黃電影影片之軟片重疊在一起透光放映出來,但已是彩色電影的開始了。

  公元1926美國貝爾(Bell)電話公司與西屋(Western Electric)電子公司合作研究成功維他風(Vitaphone)電影聲音系統。起初,電影放映的只有活動影像而無聲音的影片稱「默片」(Silent Film)。美國的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唐璜」在該年8月28日於紐約曼哈頓劇院採用此聲音系統,成為有聲電影的開始。原本瀕臨經營困境,卻因觀眾看到銀幕上演員能親口說話、真人歌唱感到無比的驚奇。萬人爭賭,此片電影院場場爆滿,該公司收入暴漲且鉅,解除經濟危機。就此,其他電影公司跟進,觀眾熱烈接受有聲電影使之看電影人數增加一倍,電影事業營利相當巨大,更有助美國電影工業安然度過公元1930年全世界性的經濟大恐慌,從此,有聲電影(Sound Film)在歐美以及全世界普遍了。

  公元1931年法國法蘭西達(Francita)公司率先研發加色法電影彩色攝影技術,應用三原色紅、綠、藍接物鏡先拍攝,再用三部放影機影射銀幕上,合成彩色影像的電影,此法在1937年拍攝英皇加冕彩色影片。

  繼之,採用多層彩色乳劑,分別可以感藍、綠、紅攝製成負片,再翻製成正片,用強光透照放影成電影,結果,公元1935年美國伊斯曼公司研究成功了「伊斯曼彩色影片」。可以使影片正式走向彩色化。同年,德國愛克發( Agfa )公司,研究成功三補色之顯色快速程序法,彩色攝影沖印彩色正片即已完成。

  如是,彩色電影全面取代黑白影片。電影因是彩色及有聲,配合情節、營造氣氛加強了敘述影片的意境表達。「攝影」借有聲彩色電影豐富了感覺,給予人們視覺享受,層次更高。攝影原先僅是作者一人作品,但是,電影製作影片卻要有許多人相互合作,如策畫製片、編劇導演、攝影剪接、佈景場地、演員道具、廣告宣傳、戲院設備、商業產銷、等等上百種專業人才、集體心力之大鉅著。可見,攝影出影片會呈現出大效益,那是不在話下。電影已將攝影「藝術化表現」的生動不遺,也是將「攝影」的拍照小動作,推向龐大企業化的工商業經營形態。

  拍攝一部影片須費千萬資金,數以千百的技術人員,數不盡物資器材配合,電影攝影已形成20世紀工商業界巨大經濟事業。

  光輝燦爛的電影,成為世上各國電影製片百花齊放的景象,日新月異,電影拍攝畫面比早先更大、更豪華、更壯觀;題材不拘,歷史故事、小說名著、文藝愛情、災難恐怖、寫實科幻、娛樂卡通、笑鬧益智等等讓人各取所需。電影場面攝影技術、如攝影機調度運作上有推、拉、搖、隨、移、升、降;攝影角度有平、仰、俯、升降、旋轉拍攝方式;攝影場面有縱深、重複、連貫、襯托、對比調度。

  電影早期攝影依據傳統照相機拍照手法,僅迎合傳統藝術觀念,將電影畫面的構圖美術化,劇情節奏通順流利,竭慮力求視覺上美感。最代表者是公元1908年到1913年間,美國導演格理菲斯(D.W)突破以前將攝影機裝設在一個固定位置全都是以全景距離將劇情從開始到結束,平述地無奇,一氣呵成。他首創近距離拍攝「特寫」,靈活地移動、轉換鏡頭拍攝,將畫面分成不同角度拍攝,藉「剪接」編輯使得劇情更能強有力的敘述。接著,公元1922年,俄國電影拍攝者李維庫里雪夫進一步,創新將拍攝畫面作更強烈的對比、比喻之剪輯敘述,術稱「蒙太奇」(Montage)。

  蒙太奇(Montage)是音譯。原意是組合、編輯。蒙太奇是攝影意境、電影影片敘述、表現思想、含義的技術之稱謂。攝影機具發明後,攝影鏡頭拍照景物時,如在不同方向、距離、上下、仰伏、靜動等等;畫面主副體對比襯托上,如美豔醜惡、古樸新式、黑白暗亮、寫實抽象等等;藉境隱喻思維方式,如豐衣足食表示生活富裕、日麗陰雨意在康樂愁緒、飛翔海鷗涵意自由嚮往等等皆可作最好的實際分析、意念闡明、情感表露、詮釋啟迪。

  青出於藍,同是俄人,李維庫里雪夫的學生愛森斯坦普多夫金集大成,他認為:單張影像或連續影像的電影,敘述意思,表示涵義,銓釋主題最好的方式、手段、技巧就是要用「蒙太奇」才能達到。他以為:單獨拍攝的圖影須綜合對立,互相衝擊,才會讓人有意境存在,才能彰顯情況,才能蘊涵感情,進入觀賞者思維中,感應產生迴響;不論任何素材,拍攝影像都須加注作者思想、意念為主配合巧思、創意影片才能激起觀賞者感染情緒,體會領悟。他綜合的說:將各個影像巧妙地連接起來,使觀眾能感覺到卻是完整有意識影片,這個技巧我們已習以為常稱之為「蒙太奇」。

  美景本天生,妙手偶得之。可是,攝影機器材卻不可無,攝影技巧更要具備,接著因攝影者思想意識形態及藝術美感附於攝影作品始有人見人賞的「真善美」佳作。漸漸地「蒙太奇」隨著攝影歷史時代廣泛被引用;涉及攝影鏡頭運用,圖片的組織、剪輯,攝影的敘事抒情、觀念意識、隱喻含義、激情感性、美醜藝術、人物動作、色澤素豔、景深場寬、明亮陰暗、設計構圖等等都概括之。

  公元1939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亂,電影工業停頓,美國更是壟斷整個世界的電影業,美國的電影工業鼎盛可謂空前。接著,亞洲電影興起,在公元1949年,亞洲電影蓬勃景象舉世側目,如印度、日本、台灣、香港總共年產影片量就已超過美國加上歐洲。

孟博


下一頁


回世界攝影歷史首頁

最近瀏覽新聞
新聞搜尋
  •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