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

     
字體大小

發表於 12時;瀏覽人次 6866502

世界攝影歷史(五)第二章 攝影器材的發明。第三節 攝影器材走進工業化生產時代(孟博 編著)




「達蓋爾照相術」在達蓋爾發表會場上,有位奧國教授愛丁斯豪森,立即發現達蓋爾所用鏡頭大約僅f/17的亮度,所聚集光線不足夠。散會後,即告知友人奧地利學者,維也納大學數學教授佩茲法爾博士(Petzval 1807–1891)。經佩氏以數理精算設計,加上製造鏡頭商福克特連德(Voigtlander 1812–1878)合作,整年後,於公元1840年製造出更好鏡頭(佩茲法爾鏡頭)的攝影機。鏡頭聚光約為f/3.6是達氏鏡頭的16倍聚光亮度,更甚是曝光時間也縮短到1/4分鐘之內。因佩氏計算設計出,有名的相對孔徑為1: 3.6的佩茲法爾鏡頭,使銀版攝影技術,從適合拍人像也因有廣角效果,又適合拍攝風景與建築物,而為科學方法的鏡頭設計,開了先例。此後約長達有六十年之久,佩茲法爾鏡頭成為攝影家們必有的鏡頭。故佩茲法爾亦被攝影界,譽為新攝影術創始者。因製造鏡頭商福克特連德,在德國設廠製造,並研發出的攝影鏡頭,品質良好,備受世人樂予使用,兼而建立起德國在照相器材工業上的名譽。

  公元1841年6月10日,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塔爾博特(Fox Talbot 1800–1877)在學會,發表了「塔波紙照相術」。翌年,獲得英國皇家學會獎章。方法是,塗以適當硝酸銀液的紙,浸泡碘化鉀液中,讓紙上生錪化銀。以此感度低,置久不易生變的銀板,再用硝酸銀、醋酸等,浸之於暗處令乾。此紙感光甚強,即可放置相機中曝光照像。拍照後用酸液顯影,用溴化鉀液定影,則完成世界上第一張紙質的「負片」。此負片,卻可再印洗出多張紙像片。後經改進,此法,更大受人們喜愛。

  塔爾博特是英國化學、數學、物理、考古學家,尤其是攝影先知者。以發明「塔波紙照相術」而著名。如果此法早公諸於世,他就取代達蓋爾成為「攝影之父」。因他在公元1839年1月25日,就向皇家科學會,介紹了他的拍攝「負片」,再洗印出「正片」的攝影照相術。也是現代拍攝出負片,再洗印出正像片,「攝影照相之程序」的由來。

  其實,他在公元1835年,就已著手研究,發表有關紙負片攝影理論。接著,他以系列式畫冊,出版「自然界素描」。此書,是歷史上,第一套本,用照片做插畫的書籍。公元1851年,他又發明了一種,拍攝快速照片的方法。塔爾博特被公稱是「攝影照相程序」的發明家。

  公元1842年,有位匈牙利籍攝影師,在愛爾蘭都柏林設立一所「銀版法人像學校」。不過,乃以公元1847年,美國著名攝影家梅約爾,在英國倫敦開辦一所「美利堅銀版法攝影學校」最為顯著,名聲通曉全歐洲。

  公元1842年5月5日到8日,德國漢堡發生四天大火。當時,兩位著名的攝影家,比歐烏(Biow 1810–1850)及史特茲納(Stelzner1805–1894)就拍攝其慘不忍睹的災難記錄照片,成為世界最早的記錄事件照片。

  公元1850年,美國紐約發行一本,世界上第一本攝影雜誌。同年,美國參與在英國倫敦舉行世界攝影比賽展覽裡,榮獲首獎,因而開啟了,美國攝影家從此有領導世界攝影走向的實力。

  「達蓋爾銀版照相法」的優點,鮮明清楚,但一次只能照一張像。「塔波紙照相術」雖可得多張,但紙底片有紙的纖維影響,所得像卻不明晰。

  所以,在公元1847年10月,法國陸軍官尼普斯的堂兄弟維克托(Niepce de St Victor)與於巴黎大學,發表了使用玻璃板上的蛋青加一些感光材料,製成感光板,放入相機中照像,再用塔爾博特所用的液劑來現影而製成負片。其在風景、建築物、以及繪畫複製上好使用。尤其透明度,更適合幻燈片及以立體攝影機用,促進公元1849年,美國人萳珍海(Langenheim 1807–1874)發明了幻燈片機,公元1850年,法人費瑞(Ferrier 1811–1889)發明了立體攝影機。

  攝影歷史大進展,是在公元1851年3月,因英雕刻家阿查(Scott Archer 1818–1857)在Chemist雜誌上,發表了「火棉膠攝影法」。結果,很快速就取代,早先的舊攝影法。其方法,是將含有碘化鉀的火棉膠,勻潑全玻璃片面上,浸於硝酸銀液。趁濕片感光特強時曝光拍攝之,再即以沒食子酸顯影,繼用次亞硫酸定影。

  「火棉膠攝影法」雖比達蓋爾銀版照相法、「塔波紙照相法」複雜,尚且,製造過程須現場連續進行,可是其感光極強,曝光已可大幅度縮短至2、3秒。由於阿氏大公無私沒申請專利,允准世人採用,又是所有攝影方法中最快速。故因,此法所費經濟,照片顯明細緻,底片又可複製許多正相片,所以,全世界人樂於使用此法了,長達40年不衰。可見,其發明影響了攝影界,既深廣且久遠。不幸39歲,公元1857年5月卻英年早逝,舉世感慟。身後貧困,英國政府因其發明,不取專利,嘉惠全世界,造福攝影界,貢獻人類甚鉅,特贈款厚葬,且給年金資助其家人,聊表敬意。

  「火棉膠攝影法」的發明對照相是一大進步。可是,得在攝影現場製造感光板,趁濕時進行曝光顯影,如此,尤其是外拍時,更要將一大堆用品及工具,藥劑,儀器,加上用水,遠原本就須笨重碩大的照相機及腳架,又得有暗房用的大帳蓬等,真要以車輛運載不可。因此,當時要攝影真不簡單,每教人要自己背負重擔,用手堆車,或雇用運伕,有錢者僱馬車,讓人攝影辛苦不說,尚費且繁,深感攝影不易不便。故有人急思改進。以使濕板弄乾後仍能照相。

  第一位,是法國,柯羅玎(M.Gaudin)公元1853年,研究出柯羅酊乾板未遂。幾經多人研發,到公元1856年9月,諾雷斯(Hill Norris) 以柯羅酊乾板獲得英國專利,其方法是,感光後濕板以白明膠等包妥乾燥之,即可久存。如此攝影者不必自製感光板,可由製造廠商提供,諾氏亦成為世界上「照片乾板」設廠製造供市第一者。

  話說,公元1850年起風行了立體攝影有杜保斯克(Duboscq 1817–1886)推銷可拍攝有立體感覺的攝影機,此機用單一鏡頭左右拍攝兩次。候1853年英人丹賽(Dancer 1812–18875)製出雙鏡頭立體攝影機可以一次攝完而且相機攝影快可攝活動幾景物不到幾年就流行世界各國。

  公元1850年起,英國著名攝影家羅賓遜(H . P Robinson 1830–1901)就領導了英國攝影界長達30多年。他的作品,畫面和諧,具備氣氛,結構巧思,人物神態特為真摯自然。其鉅著「攝影畫寓的效果」及「攝影構圖法」暢銷各國,是世界上最早的攝影藝術名著。羅賓遜說:「攝影者一定要有豐富的情感,敏銳的觀察,藝術的修養,才能夠成為優秀的攝影藝術家」。以此深刻影響著未來攝影人們甚巨。

  公元1859年英國摩里斯(Morris)製造了有史來的最小的攝影機。只有1.5x1.5x2吋大,可放置口袋中但僅拍人像。

  公元1861年,英國麥斯威爾(Maxwell 1831–1879)提出物理學上色覺理論。他將蘇格蘭鮮明顏色布料以不同色的濾鏡,拍攝三張火棉膠感光照片,使用三架投影機,所得影像有彩色。此後引發世界攝影由黑白走入彩色的開始。麥氏是繼牛頓之後舉世著名的科學家。

  公元1869年,法國科學家迪克奧隆是有史來第一人提出製作彩色照片者。他發表「製作色彩照片的解決方法」,他依畫家將紅黃藍三種基本顏料按不同比例作調和,就可以有許多不同的顏色之理論來製作彩色照片。後因技術上不濟,而難以推行,不過已是創造彩色攝影的第一人了。

  公元1871年,英國醫生馬杜庫斯(R.L Maddox 1816–1902)在9月8日不列顛雜誌上,發表可用「白明膠(動物膠)的溴化銀乾板」代替火棉膠的理論。再經1874年,肯耐特(Kennett)及1878年,貝耐特(Bennett)改良,將曝光縮短至百分之一秒,且可作長時間的保存,同時,可以在工廠大量製造生產。從此攝影者不必,煩自製作底片,也就開始了,近代攝影器材走進工業的歷史。更因感光度材料發現照相機必須裝上好的快門,如此,又啟發人們對更新進,優資快門的發明。

  公元1874年初,英國已有幾家製造公司,生產這乾底片。因大受攝影者歡迎,接著其他各國聞訊風行設廠生產,幾經改良,就是現今的底片。

孟博


下一頁


回世界攝影歷史首頁

最近瀏覽新聞
新聞搜尋
  •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