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論壇首頁
論壇主選單 > ※攝影異言堂 > 數位底片與傳統底片的另類思考
作者  
討論話題
 

Snaky_w


新進會員

2002/02/22 13:29
器材: 其他 其他
高階數位相機開始越來越便宜 PANASONIC LC-5配上Leica鏡頭
開價竟然才兩萬多  不禁讓人擔心傳統SLR的生存空間在哪
以往還有CDD/CMOS像素不足色彩不佳的問題 但才沒幾年的時間
六百萬的半專業機也要上市了 很多基本教義派用家開始擔心起來
是不是真的要轉換到DC的陣營呢?

就以往看過的許多資料而言 一般推測CCD像素必須在1200萬左右
才能同時在解析度與色彩方面與銀鹽底片抗衡
但隨著許多DC都加入了影像銳利度與色彩增強的訊號處理能力
DC在小尺寸輸出已經跟傳統相機非常非常接近
600百萬像素或許是一個里程碑  因為其最大解析度已經與SLR相差無幾
但我想  數位相機在怎麼發展  始終會遇上一個問題
而這個問題也是傳統錄音工業之所以如此「傳統」的緣故

即使進到了21世紀  絕大多數的錄音室還在使用磁帶
只不過磁帶記錄的是數位聲音資訊
這對錄音工程師是很麻煩的事
磁帶過帶速度非常慢  不像CDROM可以高速存取
因而只要遇上要將帶子備份  錄音工程師就只能使用1倍速對拷
想想錄一場兩個小時的露天演唱會  又用上多聲道系統
光是備份一次帶子就要花上依整天的時間  還要剪接混音
但是這麼多錄音公司還是堅持使用磁帶而不是硬碟或可錄式光碟
Why? 因為DAT磁帶設備非常可靠  而且單位價格的容量超大

今日的DC市場其實也有相同的問題
一般人總認為記憶卡、硬碟、CDR的價格即使加起來
都比長期的底片沖洗費便宜  這個論點只成立一半
若你拍照的「刪除率」很高 且很少進行高品質輸出 那DC真的很適合你

但試想 若你有把好照片輸出成6X9、8X12(11X16、20X24太大了,先不談)的習慣﹍
這是很合理的假設──太多使用SLR或RF的使用者都有這樣的習慣 一般消費者也有
而一卷照片裡頭可能都有那麼一兩張你特別喜歡而想放大的﹍

若你使用DC  很難避免的必須使用到最大解析度與最小壓縮(TIFF或是RAW)
才能確保偶爾的佳作可以得到合理的大尺寸輸出品質
那麼 請別忘了A4滿版大小的輸出圖檔 其TIFF大小約是5-7MB
JPEG也在1-2MB之間,也就是說

──許多業餘級DC號稱的快速連拍都會失效,因為需要存檔時間(平均5-30s)
──在這種高資料量模式下,電池真的很快就用光光!
──「相對」便宜的記憶卡還真的存不了幾張
──如果你想用邊拍邊刪的技巧節約記憶卡使用量,則拍照速度及樂趣大受影
    響,而且電池吃得更凶!
──存在CDROM是沒佔多少空間,讀取不太快也可以使用Thumbnail解決;但是
    CD一刮片,很可能瞬間就毀了好幾十張照片,而且可能連讀都讀不出來,
    根本沒法修片補救。
──存硬碟,那最好再多買一台硬碟備份珍貴的照片

銀鹽底片從這個角度來看具有絕大的優勢(當然缺點也是一狗票)

──因為它是類比系統,不管你洗2X3或20X24,它就只需要24x36mm的大小
──不管你最後要輸出成甚麼品質,都不甘相機底片的事;電池用得一樣久
    一卷底片一樣是36或24張。你該準備多少東西自己心裡有數。
──始終都有快速連拍,不損樂趣(不過少了馬上看的樂趣)
──洗張印樣,加洗時挑照片很快;不必在自己電腦上先把要洗的燒成光碟
    再送去輸出。
──除非底片被火燒了或被老婆用沙紙磨去感光層,否則即使被小狗咬得亂
    七八糟,還是可以洗出東西來。也就是說,你的珍貴記憶可以很可靠的
    永久保存下來,不管底片到底是發霉還是變色──它終究還是存在的。

我試著從儲存與保存的角度來看DC與傳統銀鹽相機,我不能說究竟誰好誰壞
可能有人覺得上述的條列分析很明顯的栽贓給DC,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兩種系統都自有它的優缺點及市場  但我認為就上列的特性而言
兩者有絕對的不可替代性  而最終將會成為明顯的市場區隔

有人說科技終會解決DC所遭遇的一切困難  最終取代傳統底片  
但有些事物的天性  是沒有辦法改變的

銀鹽底片相機本身是為了記錄而產生  然而相機發明之後繪畫並沒有消失
它轉而記錄畫家眼中更深層的意境  試著用不同的視野來解析這個世界
DC的發明同樣地也不會使銀鹽底片消失  
因為它會轉而記錄所有稍縱即逝  卻值得永久保存的影像

賦予銀鹽底片新的存在價值  也應是數位時代攝影人的當然使命

kuniaki


新進會員

61) 2002/03/04 18:05 
quote:


其實讀過小學自然課本的人大概都知道,金屬為何為導體,是因為金屬原子能吸收全部的電子,使自身處於激發狀態,並釋出等量的電子,至於這個金屬就竟是良導體還是不良導體,就端看其金屬特性了




不好意思, 離題了, 小小吐個糟....
金屬是容易"失電子"的, 怎麼會是容易得電子? 這個有點奇怪.
金屬之所以易為導體是因為它容易失去電子.

flash


新進會員

62) 2002/03/05 01:41 
呵呵,實在忍不住手癢了
怎麼老是有人用「電」的問題來challenge DC比不上銀鹽?
先前還有人提到能源危機?!
拜託,有人真的以為電源插座會比E100VS難取得?
或者三號電池會比X-TRA400不好買到?
我就不信到沒電的地方還買的到底片
更不用說沒電要怎麼製造底片了
好了,廢話說完,大家繼續!

小摩


新進會員

63) 2002/03/05 09:41 
借問從哪句可以看出[金屬容易得到電子]這句話???



Edited by - 小摩 on 2002/03/07  08:29:25

Apao


新進會員

64) 2002/03/05 12:34 
quote:

>>四五年前我在書上就看到國外專業攝影師的評論說:「拍攝低光度的移動物體,如暗處行走的貓,以數位攝影得到的效果比傳統底片還好。」至於為什麼,各位想一想就知道了<<

-------------------------------------------------------------
因為數位相機的感光度約等於iso100~200度
而傳統底片卻有3200的高感度可供選擇
且還可以再增感.......



基本上我以為數位或銀鹽是不同市場的
所以沒甚麼好吵的
也沒有甚麼取代不取代的問題...
完全看使用者的需求來區隔市場
但是,看到您所說有關拍攝低光度的移動物體,如暗處行走的貓,以數位攝影得到的效果比傳統底片還好,不知道這是節錄哪裡的,
真想看看,
我一直以為低光源是數位機的罩門..
懇請賜教

BorgFox


新進會員

65) 2002/03/05 16:52 
quote:

quote:

[quote]

其實讀過小學自然課本的人大概都知道,金屬為何為導體,是因為金屬原子能吸收全部的電子,使自身處於激發狀態,並釋出等量的電子,至於這個金屬就竟是良導體還是不良導體,就端看其金屬特性了




不好意思, 離題了, 小小吐個糟....
金屬是容易"失電子"的, 怎麼會是容易得電子? 這個有點奇怪.
金屬之所以易為導體是因為它容易失去電子.


借問從哪句可以看出[金屬容易得到電子]這句話???
不過真的是離題了,回吐個槽,不好意思!



喔....真是離題有夠嚴重,不過既然有人要談金屬
那麼補充解釋金屬為何為導體:
1.低游離能:金屬之價電子易游離,而在金屬中快速移動
2.空價軌域:因價電子總數較價軌域少,因此鄰近原子之電子可快速移動形成電子海

奧斯汀


藝廊顧問

66) 2005/04/29 08:41 
看看三年前的討論........真有意思

Gary.hs


網路會員

67) 2005/04/29 08:46 
哇!我還沒出生呢!
^_^

cnyu


網路會員

68) 2005/04/29 09:18 
最近看各位大大貼圖分享
依使用器材來看, 數位單眼的作品數大大超越傳統單眼
身邊的朋友也都一個個購入DSLR
不過我還在撐著, 只有EOS5陪伴我

CeRh3B2


網路會員

69) 2005/04/29 09:20 
科技預言
撐不過三五年

奧斯汀


藝廊顧問

70) 2005/04/29 09:30 
科技預言
撐不過三五年
==============
CeRh3B2 兄:
我去年才說要再撐個三五年.......
但........今年農曆年前幾天,我就棄守了cccccccccc

powerslide


網路會員

71) 2005/04/29 09:32 
CeRh3B2 兄:
我去年才說要再撐個三五年.......
但........今年農曆年前幾天,我就棄守了cccccccccc
===============================================

可是你還有哈蘇~~~~~~~~ XD

舞庚無影


終身 VIP

72) 2005/04/29 09:39 
ㄏㄏㄏ

奧斯汀


藝廊顧問

73) 2005/04/29 10:02 
可是你還有哈蘇~~~~~~~~
=======================
我正準備遂一出清
這個月我的leica,賣了二機二鏡

mjmp


網路會員

74) 2005/04/29 10:14 
我正準備遂一出清
這個月我的leica,賣了二機二鏡
~~~~~~~~~~~~~~~~~
澳大,不會吧!
50/1.0和21/2.8都賣掉了????????
那905呢?????
為什麼??????
聽您這樣說,突然覺得好傷心...........

奧斯汀


藝廊顧問

75) 2005/04/29 10:20 
905封起來,包好過二年再來賣,應該可小賺一點
現在只留MP 0.85銀機及三顆鏡,過一陣子再賣
至您問我為什麼,我若說太明白,肯定會被K..........CCCCCCC
有空私下再聊.......

PS.我不是缺錢賣器材哦

wyk


網路會員

76) 2005/04/29 10:50 
只要有錢買一台底片輸出機,把數位檔在底片上再出一次
數位檔在燒個幾份,不是皆大歡喜

wudy


網路會員

77) 2005/04/29 11:21 
大家用數位機~有一些共同的因素
方便~省錢
但我拍了一年後~覺得其實並不省錢
我硬碟裡的相片共有30幾G了~
我還是用普通消費型DC三ˋ四百萬拍的~~
如果都以800萬來算~~目前應該有180幾G了
我得花3000~4000另外再買硬碟來備份...
如果把照片燒到光碟裡~
1.要使用照片時不能馬上使用~不方便
2.不能保證燒到光碟裡~就能永久使用

其實數位跟傳統~我覺得差別是在質感上的問題
目前數位所定義的色彩~才32位元~64而已
但自然的色彩是無限的..
這不是幾十年幾百年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當然~我兩邊都會使用!!
但我覺得大家還是不要太依賴數位~
而忘了攝影的本質!!!

bojain


網路會員

78) 2005/04/29 11:28 
數位與電腦的進步會帶來新的視覺新境界的,
本質也是創造的,
練好基本功才是最重要的,
其他的只是工具~~~~

eric@


網路會員

79) 2005/04/29 11:41 
四月一號開始...所有台北市的冲片費通通漲價.柯達也宣布所有底片調漲百分之四..

這是大勢所趨.無法抗拒..傳統銀鹽已經一步步淪為小眾市場.消費者想要拍底片..

可預期的..就是要付出更高的代價.(雖然銀鹽的階調跟色域表現真的是優於數位)


我的135系統除了一台十多年嚴重露銅的黑FM2外..其他什麼紅標.菜頭.神鏡...等等完全出清..

一台不留...接下來只會專心的使用120系統.工作..跟自我創作時已經算是宣布告別135底片了..

雖然是有點感傷.想起時十多年前第一次拍135正片.為了多拍幾張..還躲在暗室裡面裝片...

拍完後還戒慎恐懼的送沖.以後大概享受不到這種樂趣了.


120系統的可更換片盒特性是相當聰明的..等到機背的價格平穩合理..

出門在外兩片盒 .一個正片.一個黑白..加.一個機背..通通一台搞定..

這才是我心目中.....成熟度極高的攝影器材...........

一些廠商完的小把戲跟機身小改款就想來騙錢.以後可能越來越難了...千萬別把消費者當傻子.

魯獅

部落格(8)
論壇版主

80) 2005/04/29 11:56 
4~5年前剛想踏入攝影領域時(以前拿傻瓜機不能算),就猶豫著是否直接買數位的拍較佳?還好沒買,發現經過這麼多年後的現在,數位機還只是玩票性質,離專業用途還有一大段距離.現在影像科技這麼發達,CDD/CMOS光學技術想超越傳統底片真那麼難嗎?也許又是業者不直接殺雞取卵,而想一層一層的剝消費者的牛皮技倆罷了.現在稍為能撐著用的數位單眼相機連鏡頭全套,動輒4~50萬以上,想換恐怕得等中頭彩囉!個人預估,在專業用途領域,數位想取代傳統,至少還得等個1~20年吧!要不然您要那一大堆攝影老前輩喝西北風過日子呀!股票沒人要可當壁紙貼在牆上作紀念,底片沒人要,那些膠片能作啥用途呀!

傳統攝影早已發展到成熟階段,開發費用有限,只要稍為更改一下操作控鈕組合或外型,就是全新機種又可來個熱賣賺它一筆,業者何樂而不為呢?裏頭的組件,本來就是舊機種的維修備用料,不得不庫存的.

反觀尚在快速發展的數位,每一新機種的研發費用因人力費用節節升高而水漲船高,為長期支應員工的薪資與維繫公司的營運,當然得一步一步慢慢地往上爬升,不能有一日千里迅捷登頂的速度囉!傳統想換數位的,奉勸您,稍安勿噪,別拿您的辛苦錢去贊助人家的研發費啦!
回上一層 第一頁   上一頁   第4頁 / 共10頁 到第 頁   下一頁   最末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手札小舖熱門商品
【Nikon D3200 完全活用】最佳入門手冊!
【2012攝影年鑑】★攝影家手札2012年度鉅獻正式登場!!
【Nikon 1完全活用解析】全新系統完全剖析!
【駕馭閃光燈】最完整的閃燈指導教本!!
【Sony α NEX-C3‧NEX-3‧NEX-5完全上手】熱購中!!
攝影家手札數位影像坊DV哈燒網KeyBuy藝廊論壇
服務信箱:242204 新莊副都心郵局第12信箱 │ 會員服務部:02-85215082(上班時間早上9點~下午6點) 和平東路三段276號 │ 廣告專線:0937-887229 │ 總瀏覽1164590406人 │ 線上1574人
攝影家手札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17 PhotoSharp All Rights Reserved. 非經許可,請勿任意轉載、出版本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