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

     
字體大小

發表於 22時;瀏覽人次 323572

Nikon SB-700 閃光燈測試心得(D7000搭配使用)


Nikon 繼SB-900之後推出SB-700閃光燈,擁有GN31(ISO 100/50mm)閃燈出力,保留SB-800輕巧的外觀、指令燈和燈奴(SU-4)等重要功能,並且保有SB-900操控簡單的特性,成為一顆功能強大的小神燈,發表之後即受到市場矚目。


Nikon Speedlight SB-700 閃光燈


Nikon D7000,AF-S 105mm F2.8 G VR,手動模式,F4,1/25s,ISO640,日光白平衡,RAW+JPEG。使用D7000內閃操控SB-700(離閃),使用原廠柔光罩。模特兒:Abbie。攝影:王傳。


流線外觀、直覺操控


SB-700擁有跑車般流線、圓滑的外觀,再加上組裝扎實,握在手中極具精品質感;裝上電池後,總重450公克,接上Nikon D7000,重量剛好取得平衡,不會造成太大的重量負擔。跟SB-900一樣,SB-700將常用的功能設成專屬按鈕,操控更簡便、更直覺,包括:

1. 無線遙控:離機燈(Remote)和主控燈(Master)專屬按鈕。
2. 閃光燈曝光模式:在LCD左方設有滑動式按鈕。
3.「照明模式」:在LCD右方配置滑動式專屬按鈕。
4. 配置了「Menu」按鈕,設定「自訂功能」超方便。




擁有三種曝光模式


保留SB-900和SB-800的i-TTL、M和GN等3種曝光模式,少了較少用的頻閃(RPT)和自動光圈(AA)。打開電源,滑動LCD左方的模式按鈕,即可快速切換曝光模式。


TTL閃光燈模式(閃燈補償-3.0EV~+3.0EV,1/3微調)。


M手動閃光燈模式(1/1~1/128,1/3EV微調)。


GN距離優先閃光燈模式。


操控簡便的無線遙控功能


跟SB-900一樣,設有Remote(離閃燈)和Master(指令燈)專屬按鈕。在Master功能下,可選用TTL、M或A:B(比例光模式)進行控光。相較於SB-900,操控更簡便,但功能有點縮水;在TTL和M之下,只能控制2組(A、B)閃燈,而且全都得設成TTL或M,無法跟SB-900一樣,可控制3組閃燈,且每組皆可設成TTL、M或A。


指令燈TTL模式。


指令燈M模式。


指令燈A:B(比例光)模式。


比例光(A:B)模式的操控較特別,需將SB-700設成主閃燈,操控A和B二組離閃燈,再藉由調整它們的出力比(1:8,8:1),控制閃光燈的出力。然而,在此模式下,主控燈只能發出信號,沒有實際的補光功能。Remote模式提供了A、B、C三個群組,以及1-4個頻道供選用,還可調整燈頭焦距。SB-700的感測器設在側面,方便接收主控燈的信號。


離閃Remote模式。


還好,SB-700保留了SU-4光觸發(燈奴)功能,提供了Auto、M二種曝光模式;使用前者,閃光燈的出力與指令燈同步(相當於使用TTL),使用後者需自行調整閃燈出力(1/1-1/128)。超實用的是,在SU-4模式下,還設有OFF選項,可隨時關閉SU-4功能,否則只要任一閃燈擊發,設成SU-4的閃燈也會跟著觸發,很浪費電。


SU-4光觸發功能。


支援所有相機閃燈功能


只要Nikon DSLR具備以下功能,SB-700便能配合,完成補光,包括最高閃燈同步(FP)、閃光燈預鎖(FV)、後簾同步(Rear)、慢速同步(SLOW)、模擬燈(Modeling light)和防紅眼等。


聰明的濾色片組


有別於SB-900的採用濾色片+濾色罩的組裝方式,SB-700內附二組一體成形的濾色罩,包括能分別平衡暖色和冷色調的SZ3-TN及SZ3-FL;將它們裝在燈頭,閃光燈即會感測到濾色罩型號,並顯示在LCD,非常聰明。

當SB-700裝上SZ3-TN及SZ3-FL濾色片,搭配Nikon D90(含)之後推出的Nikon DLSR相機,只需將白平衡設成自動和閃燈模式,相機便能自動進行色溫校正,讓人像和背景皆可獲得理想的色溫。此外,若添購SJ-4濾色片組,還可使用紅、黃、藍和琥珀等4種濾色片,校正背景色溫。


SZ3-TN濾色片。


SZ3-FL濾色片。


提供3組照明模式


使用配置在燈背右方的滑動式按鈕,即可切換「標準」、「偏重中央」或「平均照明」模式。這項SB-900下放的功能,運用變動燈頭焦距的方式,擴增或縮小閃光燈的照射範圍。例如,若使用50mm焦距拍攝,使用「標準照明」模式,若使用自動燈頭焦距(AutoZoom),燈頭焦距就會跟著設在50mm。

若將照明模式設成「偏重中央」,燈頭焦距會設的比50mm還長,例如85mm,以縮小照射角度,焦中照射範圍,很適合拍攝人像。反之,若設成「平均」,燈頭焦距會設的比50mm還廣,例如35mm,以擴大閃光照射範圍,防止畫面四周產生暗角。透過手動方式調整燈頭焦距(M Zoom),刻意使鏡頭焦距和燈頭焦距不同步,也可達到相同效果。


其他特色


1. 軔體更新:透過較新的Nikon DSLR,可由網路更新軔體,下載最新功能。
2. FX(全幅)或DX(APS-C)片幅自動辨視:例如,當SB-700搭配D7000使用,LCD即會出現DX Zoom,並且顯示換算過的燈頭焦距。
3. 焦距範圍:相當於全片幅24-120mm,若使用廣角擴散片,可擴增至14mm,搭配超廣角鏡頭使用,不會產生景角。
4. 燈泡過熱保護:若閃光燈使用過於頻繁而產生過熱,SB-700會自動停止出力,直到降溫為止。


附有柔光罩。


內建廣角擴散片和反光板。


TTL(i-TTL BL)閃燈模式測試


1. 逆光
拍攝圖1當下,夕陽直射模特兒(以下稱MD)後腦,對相機的測光和閃燈出力的準確度頗具挑戰性。攝影師Kay採用區域測光,搭配快門優先模式,刻意不進行曝光和閃光燈補償,測試SB-700搭配D7000在逆光下的表現。雖然,鏡頭受陽光影響,畫面的飽和度和暗部不足,不過TTL模式的閃燈出力有打足,背景和人像的亮度也平衡得相當好,只需使用軟體補足暗部,便能改善飽和度不足的缺失。


圖1。在側逆光下,沒有進行閃燈補光。Nikon D7000,AF-S 35mm F1.8 G,快門優先,1/250s,F4.5,ISO200,日光白平衡,RAW+JPEG。使用LR3調整暗部和白平衡。模特兒:Abbie。攝影:Kay。


2. 側逆光
接下來,我們請MD站在側逆光下,同樣使用矩陣測光和TTL閃燈模式,這回進行+0.3EV閃光燈曝光補償。如此,閃燈的出力更理想,不只模特兒獲得足夠的補光,還保留了側逆光的立體光影效果,同時讓背景和人像的亮度獲得更佳的平衡。


圖2。在側逆光下,進行+0.3EV閃燈補光。Nikon D7000,AF-S 35mm F1.8 G,快門優先,1/250s,F4.5,ISO200,日光白平衡,RAW+JPEG。模特兒:Abbie。攝影:Kay。


3. 擴散光
最後,在沒有陽光照射的擴散光下,套上SB-700的柔光罩,進行+0.7EV閃光燈補償,由正面補光。由圖3可看出,在無法跳燈的環境,使用柔光罩,再上適度的閃光補償,即使閃燈直打也可獲得理想的柔光效果。


圖3。使用柔光罩,即使閃燈直打,也可獲得理想的柔光效果。Nikon D7000,AF-S 105mm F2.8 G VR,手動模式,F3.5,1/160s,ISO200,日光白平衡,RAW+JPEG。TTL閃燈模式,+0.7EV閃燈補償。模特兒:Abbie。攝影:Kay。



無線遙控閃燈測試


1. 內閃控外閃
進行離機閃燈,SB-700跟SB-900一樣,可作為指令燈(Master)或離機燈(Remote)。在日間拍攝,首先使用手動曝光方式,鎖定背景亮度,接著將D7000的內閃設成指令燈,SB-700設成離閃燈(A組);接著將二者設成TTL閃燈模式,分別進行-0.3及+0.3EV補償(如附圖4),即可拍出柔和又有立體的閃光效果(圖5)。


圖4。圖5的指令燈設定。


圖5。Nikon D7000,AF-S 105mm F2.8 G VR,手動模式,F3.5,1/160s,ISO200,日光白平衡,RAW+JPEG。使用D7000內閃操控SB-700(離閃)。模特兒:Abbie。攝影:Kay。


雖然在夜間採用離閃補光,難度較高,還是難不倒D7000+SB-700。首先,對著背景測光後,使用手動模式,預鎖光圈和快門(背景曝光值),接著將D7000的內閃設成指令燈,SB-700設成離閃燈(A組);接著將二者設成TTL閃燈模式,分別進行-1.0及+0.7EV補償(如附圖6),即可營造既柔和又有立體感的閃光效果(圖7)。


圖6。圖7的指令燈設定。


圖7。Nikon D7000,AF-S 105mm F2.8 G VR,手動模式,F4,1/15s,ISO640,日光白平衡,RAW+JPEG。使用D7000內閃操控SB-700(離閃)。模特兒:Abbie。攝影:王傳。


2. 外閃控外閃
在光源不足的環境,使用內建閃光燈操控外接閃燈,進行離閃補光,即使使用對焦功能強大的D7000拍攝,有時也會捉襟見肘,找不到焦點;若有額外的外接閃燈,如SB-600或SB-900,就可把SB-700架在熱靴,作為指令燈(主控燈),操控另一把外閃,進行離閃補光。

以拍攝附圖8為例,因模特兒位在背光下,使用內閃作為指令燈,對焦很不順暢,鏡頭常會來回尋焦,浪費電力,更浪費時間。於是趕緊把SB-700架在相機上,作為指令燈,並且拿出另一支SB-900當作離閃燈(Remote);藉由SB-700發出的輔功對焦燈,對焦就順暢多了,如此方能掌控拍攝節奏,捕捉到模特兒瞬間的表情和動作。

在閃光燈操控方面,將SB-700的指令功能(Master)設成TTL模式,指令燈(M)和離閃燈(A)分別進行-0.3EV及+0.7EV補償(如附圖9),同時由模特兒的正面和右側方補光,營造柔和又具有立體感的閃光效果。


圖8。Nikon D7000,AF-S 105mm F2.8 G VR,手動模式,F4,1/25s,ISO640,日光白平衡,RAW+JPEG。使用SB-700為指令燈,搭配SB-900進行離閃。模特兒:Abbie。攝影:王傳。


圖9。拍攝圖8的SB-700指令燈設定。


3. 比例光測試:外閃控2盞外閃
最後,我們測試SB-700的「比例光(A:B)」離閃模式。首先,將SB-700設為指令燈,使用A:B模式,如附圖11;接著,將二盞SB-900設成離機燈(Remote)的A和B組,分別由側面和背面(髮光)補光;最後,由SB-700調整二盞閃光燈的出力比率(1:4)和曝光補償(+0.3EV),即可拍出附圖10畫面。

使用比例光離閃模式,對大多數玩家來說,不太實用,除了需準備3盞外接閃光燈外,作為主控燈的SB-700,只能發出信號,沒有實質的補光功能;再加上,只能調整二盞離閃的比力比例,以及同步進行二盞閃光燈的出力補償,操控較難得心應手。其實,拍攝圖10照片,使用相同的器材,將SB-700的指令燈模式設成TTL或M模式;或者,使用D7000內閃作為指令燈,操控二盞外閃,操控會更方便、更準確。


圖10。Nikon D7000,AF-S 105mm F2.8 G VR,手動模式,F4,1/25s,ISO640,日光白平衡,RAW+JPEG。使用SB-700為指令燈,搭配二盞SB-900進行離閃(A:B比例光模式)。模特兒:Abbie。攝影:Kay。


圖11。圖10的SB-700指令燈A:B設定。


測試心得


SB-700在Nikon系列閃燈的位階,正如其名,介於SB-600和SB-800之間。不過它的功能較接近SB-800,擁有GN、主控燈(Master)等實用功能,同時接收了SB-900直覺的操控介面,以及濾色片、燈泡過熱保護和照明模式等功能。只是,閃燈出力比SB-800和SB-900弱了不少(參閱規格表)。

在實測方面,SB-700功能眾多,但是「雜而不亂」,操控超簡便,即使新手也能快速上手。SB-700搭配Nikon D7000使用,無論在逆光、側光或夜間,使用TTL進行正面或離閃補光,只要調控適宜,皆能獲得理想的補光。

該買SB-700還是SB-900?後者的閃燈出力較強、功能較多(參閱規格比較),不過,SB-700的閃燈出力和功能,對大多數使用者來說,已足敷使用。版主認為,相較之下,SB-700的優勢在於,體積較小,價格較低,可減輕使用者體力和金錢的負擔。如果體力足、預算夠,購買SB-900就對了;若考慮收納和攜行的方便性,又想省下大約NT$4500預算,可以考慮購買SB-700。



P.S.建議售價:SB-700(NT$13,000)/SB-900(NT$17,500)。


Nikon SB-700閃燈與附件。


收納盒內部。


1.觀賞較高畫質照片
2.民國100年1/29(六)手札Nikon閃燈密集班:功能設定&人像教學外拍
3.雲南元陽梯田&羅平油菜花攝影團(2011/02/13-20)

最近瀏覽新聞
新聞搜尋
  •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