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

     
字體大小

發表於 14時;瀏覽人次 76852

集體碎形-林聲師生攝影聯展(現場花絮_更新)


8/18下午三點半,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大夏藝廊)開幕酒會湧進大批觀影人潮


林聲 老師帶著爽朗的笑容穿梭在人群之中


林聲老師現場講述創作熱情,吸引滿場觀眾傾聽

林聲老師禪述集體碎形攝影展與群體創作概念


2012集體碎形的攝影展全體作者與林聲老師 現場合影


熱情的粉絲包圍現場與林聲老師


林聲 序


一生要當偉大的人 很難
一張 照片要流傳 也很難
可貴的是 單純面對生命的頌讚 永不止息

記得 從小有一首詩 山窮水盡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就一直坎在心窩裡 對應在80年代有一部膾炙人口的電影—侏儸紀公園裡的最後一句振奮人心的話:「生命總會找到它的出路」顯示了東西方對生命觀感的ㄧ致性,在1999年我受洗成為基督徒,上帝說:凡是尋求的,就會尋見,更強化了我信心的磐石

2008年創立光的兒子攝影學會,乃為了具體化 "生命即是過程”的滋味,及見證人之所以偉大來自人與人之間「凡事互相效力」的愛,例如;8月「集體不安-林聲 師生攝影聯作展」的成果,初試啼聲,並大膽輸出大圖在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大新樓作出裝置藝術,頗受好評

今2012年,四年了,這期間,人們飽受了世界金融風暴的侵襲,並苦於台灣政治的驚濤駭浪之際,光的兒子們仍持續熱情聚會,聚拍,透過相機單純凝視著裸露的身體,或有窘境,困境,或有感,無感........都呈現了各自的心境,顯然每回的拍攝,暫時脫離了現實的巢臼,似有醫治釋放的療效,應驗了畢卡索的名言:「創作是一種發洩」,除此 釋放或發洩外,每次影像經過定焦定格化之後,畫面後製的重現,再分享、再激化總是湧現多重驚嘆和喜悅,像這樣的「生命過程」,就是作品的泉源,遠超過作品本身

關於”集體碎形”的展出係由一群人在同一時間、空間,光源,麻豆中各自完成的作品,所以不宜定義獨立創作,若以集體創作之名可能較為貼切!

集體碎形的成果,較之上集”集體不安”的呈現更為豐富,多元奇特,乃拜賜於自繪的古典油畫布景及現代的數位後製處理

其二 採光 除了延伸林布蘭特的自然採光法,以微光,邊緣光,色光的交互運用為主,以刺激同學的敏感與想像

其三 構圖 快門,光比,速度的掌握,看似更大膽或更誇示,主要概念是,讓完整不再是完整,局部不再是局部,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有的刻意演出或不經意流露,都環環相扣,變化莫測,皆在瞬息間挑戰著每個拍攝者的神經,就是”麻豆”重複演出,也無法複製自己,因此重新設定或轉換心情的內化功夫是必須的,就是老練的老同學恐怕也不例外

感謝 每回的展出都不輕省,不簡單
非常感謝”麻豆”的認真和專業的投入,讓互動的關係從信賴到疼惜,化解了裸體與相機間的冰冷,還原生命與生命,靈魂與靈魂的自由性,才能拍到靈,魂.體,瞬間的合一及分解

感謝宣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精準輸出,尤其是「阿帝」,他配得當超級師傅

特別要感謝 謝會長的熱心贊助外,他那長者的風骨和馨香之氣,一直提振著光的兒子的信心和光彩,再者是前會長們總是像長老般的溫暖,督導,尤其是總幹事 美伶扮演了輔佐與忠心僕人的雙重角色,無論多忙,他總是令人喜悅,安心

最後要感謝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的支持,贊助,其來有自的是,光的兒子攝影學會成立之成員,起源於聲哥在推廣教育部講授攝影課的學生們,對攝影的執著,熱愛的精神,素質超好,尤其是現任的文大視覺藝術中心的好管家,美麗慧詰的—潘慧敏小姐, 非常謝謝她的貼心協助!




1983人體油畫攝影展後,
三十年,無法勝數的燦爛和窘境
「淨煉」是唯一的安慰和分享
2012集體碎形的攝影展,則是生命代表作

地點: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大夏藝廊)
地址:台北市建國南路二段231號
電話:02-27005858
展期:2012/8/18~9/1
光的兒子-林聲敬邀

作者:
林聲 謝春祥 留莊育 白欽光 周炎生
林美伶 楊碧玉 黃冠傑 焦大偉 李俊璋
陳文典 黃永弘 許見安 陳泉旭 侯佩伶
羅秀香


最近瀏覽新聞
新聞搜尋
  •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