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論壇首頁
論壇主選單 > ※攝影異言堂 > 好文必讀,功力大增,請享用!!
作者  
討論話題
 

友善的小徐


網路會員

2007/06/01 01:32
器材: 其他 其他
Carrie|PORTRAIT-友善的小徐

http://www.wretch.cc/blog/friendray&article_id=7316968

Carrie|PORTRAIT-STEVEN

http://www.wretch.cc/blog/stevenshiau&article_id=18796587

back 2 real-STEVEN

http://www.wretch.cc/blog/stevenshiau&article_id=18629684

孔隙-STEVEN

http://www.wretch.cc/blog/stevenshiau&article_id=18428626

Looking at the tips of wedding record-友善的小徐

http://www.wretch.cc/blog/friendray&article_id=7092793

攝影網站和雜誌沒有教你的事之感想篇-heain

http://blog.yam.com/heain/article/7806117

http://blog.yam.com/heain/article/7861938

初論攝影的衍生思考-NIKE

http://www.wretch.cc/blog/EkinHsu&article_id=5351660

人像攝影的第一步-STEVEN

http://www.wretch.cc/blog/stevenshiau&article_id=15577317

在攝影講座之後-STEVEN

http://www.wretch.cc/blog/stevenshiau&article_id=14912478#comment107211914

照片能告訴你什麼?-STEVEN

http://www.wretch.cc/blog/stevenshiau&article_id=2840421

哪十樣東西可以幫助你的攝影?-STEVEN

http://www.wretch.cc/blog/stevenshiau&article_id=11156368#trackback3473846

pause! 暫時放下相機-STEVEN

http://www.wretch.cc/blog/stevenshiau&article_id=17291757#comment120667732

好文必讀,功力大增,請享用!!
推薦者: kevin1566, christpe, 阿達ADa, nikonguy, 孟博

rickylin


網路會員

81) 2007/06/26 11:15 
呵~我只不過是說我覺得你那組作品我不懂,何必要一直辯解來說服我呢?

一個創作者必須用一大堆的創作理論甚至邏輯推演,來說服別人承認這作品是成功的... 這到底有何意義?

推薦者: ikarus

powerslide


網路會員

82) 2007/06/26 11:43 
原發文者: rickylin 發文時間: 2007/06/26 11:15
呵~我只不過是說我覺得你那組作品我不懂,何必要一直辯解來說服我呢?

一個創作者必須用一大堆的創作理論甚至邏輯推演,來說服別人承認這作品是成功的... 這到底有何意義?

我沒有要『說服』你啊?我只不過指出你『話語』上的『矛盾』而已啊!

至於你承不承認這個作品的成功,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啊,我只是點出你邏輯本身的矛盾與雙重標準而已啊,這樣的批判都不行嗎?

至『創作理論』,這更是奇了,從頭到尾我都沒有提出任何『理論』來說明這個作品,為什麼你總是喜歡天外飛來一筆呢?


攝影對我而言,不過是種工具罷了
powerslide修改於2007年06月26日11:47

嬉皮


網路會員

83) 2007/06/26 12:14 
P大
最近參加了幾場廢墟的攝影座談,歸結出三個經常被質疑的問題
1.你為什麼不用大型相機拍?
2.你為什麼不拍黑白?
3.你為什麼要做弊?

另: 張老對您這系列照片推崇備至,有張老的讚聲,焉能不過關斬將,拿下首獎?
嬉皮修改於2007年06月26日12:22

powerslide


網路會員

84) 2007/06/26 12:33 
原發文者: 嬉皮 發文時間: 2007/06/26 12:14
P大
最近參加了幾場廢墟的攝影座談,歸結出三個經常被質疑的問題
1.你為什麼不用大型相機拍?
2.你為什麼不拍黑白?
3.你為什麼要做弊?

另: 張老對您這系列照片推崇備至,有張老的讚聲,焉能不過關斬將,拿下首獎

1.我有用大型相機拍啊?不過那又是不同的視覺效果了

2.為什麼要拍黑白?黑白的場景對黑白的照片如何顯示出對比效果?

3.什麼叫做『作弊』,我不懂?如果你是指挪用『老照片』、『安排場景』的『觀念攝影』行為是『作弊』話,那我只能這樣的『攝影』概念太保守了!


攝影對我而言,不過是種工具罷了

嬉皮


網路會員

85) 2007/06/26 17:37 
歹勢喔  這些都不是我問的啦 我是整理很多場座談會老師們問的,不乏許多評審老師們
還有很多咧
比如:
1.廢墟對你有什麼情感因素? 讓你選擇去拍它。
2.你把這些東西放在一起有什麼特別意義嗎?
3.這個主題你從什麼時候做起?打算做多久?
4.你的政治傾向有影響到創作嗎?

.....

郭大爛


網路會員

86) 2007/06/27 00:38 

話題一轉移

反倒便宜了BB兄

我的問題他還沒回答呢

 

 

nikonguy

部落格(253)
論壇版主

87) 2007/06/27 00:47 

 

 

咦?小徐呢?

 

 

 

友善的小徐


網路會員

88) 2007/06/27 06:26 
引用

照片能告訴你什麼?-STEVEN

http://www.wretch.cc/blog/stevenshiau&article_id=2840421

其中一段


「所以說攝影哪有這麼偉大,
各大攝影討論網站的爭論從來就沒有停過,
你不服我我不服你,
這樣的環境也造就了一群兇狠的"嘴砲魔人",
非要爭個你死我活,
我的見解才是真理才肯罷休,

拜託!

攝影不過就是動動手指按快門的事情,
都要被說得這麼偉大,
個人最討厭加入這些勞什子的筆戰,
和討論那些有的沒的攝影大道理,
在這樣的環境裡,就算辯到你贏了,
所有人都輸你,那又怎麼樣?」


我的目的基本上只有希望這些文章能讓多一點人看到進而讓大家能思考思考,至於會得到怎樣的結論跟答案這是每一個人自己的事~

從一開始就說過了,我沒興趣也沒那能力跟各位大大爭論這些玩意兒~我的用意也沒有要提到「攝影理論」這東西!

我也對「廢墟」毫無興趣,就好像有人問我為啥都拍美女不拍老人不拍廟會不拍什麼什麼或啥其他的,其實我拍的東西就是我的生活、人生罷了,而且還有很多東西你沒看到,我沒PO不代表我沒拍!不是嗎?

除此之外簡單來說,我他媽拍那幹啥?我對那些東西一點感情都沒有我「為啥」要去拍?沒理由咩!!

我沒興趣去「刻意」爬山等星星拍夕陽拍雲海因為拍出來大家都一樣攤在一起不知道誰是誰,我沒興趣去參加外拍交錢(從來只有媽鬥付我錢的道理)去拍一些活人生屍一點意義都沒有的「情趣娃娃」,我也不覺得我的照片有多偉大可以促進世界和平改善社會秩序復甦台灣經濟回復亞洲四小龍霹靂啪啦一堆話,雖然我一直都有在花很大的錢在買相機.....XD

我一直以為你會去拍的東西基本上都脫離不了「你自己」這一個最簡單的元素,你是怎樣的一個人,就會有怎樣的一張照片,just that simple , nothing more .


其實我也問過我崑山的攝影老師邱國峻,他說「沒有所謂正確的觀念」,這句話也可以提供給大家思考思考~

然後他也說了念理論本來就是只是讓你知道有這些東西的存在,你可以反對他,你可以附和他,隨便你想怎樣作,最重要的是不要侷限自己說一定不念這些東西或怎樣,去找一本中譯的看一看就好啦!!羅藍八特也是只會出嘴巴不會拍照的人啊~本來這世界上就會有人比較會作不會說,有些人比較會說卻不會作,不是都是這樣子的嗎?只能說每個人他有自己的角色去作自己該作的事情,用心作,作得好,自然有他的價值存在,而這些價值不一定被你認同,是因為我們本來就是不同的媽生的!!!


我也認為這些理論的東西本來就是「你有需求」、「你有興趣」去研究去閱讀或是「有人教導」才會有機會接觸到的,不過最後的最後我覺得重點還是要看作品吧!!(個人拙見)


看到版上有人問我在哪裡?我在這裡,還在念英文,因為我要考IELTS了。
推薦者: nikonguy, 1977chris, amolo

友善的小徐


網路會員

89) 2007/06/27 06:36 
我沒各位那麼厲害都知道國外那麼多訊息或展覽,你們的用心絕對比我多很多~

以下附上老師最新的創作的企畫,也是他用來升等的作品~

「你可以放下相機不拍,但是相機永遠不會背叛你」---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邱國峻

我一個人發電子報-真情假愛-邱國峻

http://www.wretch.cc/blog/friendray&article_id=5619981


==================================

真情假愛 佐藤依麻子電影寫真書 出版計劃          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邱國峻

情慾橫流、情愛匱乏、女體曝裸、真愛假愛

一、計劃緣起

個人進行日本情趣真人娃娃模擬寫真女星所拍攝的影像創作計劃已歷三年,從初期以寫真女星的模擬策略,作為藝術性展覽的題材,在 2 004 年的 CO4 台灣前衛文件展中,與電影導演簡皓琦合作,呈現動態電影與靜態影像並置的裝置藝術(圖一),並藉由網路部落格的形式,以心情日記的概念,將此娃娃完全虛擬為一個真實存在的日籍女星,「佐藤依麻子」。在 2005 年,甚至與舞台劇導演陳郁秀合作,讓佐藤依麻子實際參與國家戲劇院「公 • 路 • 電 • 影」的演出。與閃靈樂團、舞台演員共同表演(註:圖二、圖三、圖四)。

這一系列的創作一直希望探觸的議題是有關商業社會中媒體的真實與虛擬、情慾的投射與操控,以及對女體的物化與崇拜等問題;在持續的累積了佐藤依麻子不同面向的身體影像作品至今,發現了其中呈現出更深刻、更多層次的關於當代社會與女性身體意象的問題,因此想藉由這些影像的編輯集結出版,引爆台灣當前普遍存在、習以為常,卻少被討論的話題,其中或許觸動禁忌、引人側目、造成爭議,但是也希望因此挑起關注、造成迴響。

二、出版定位

這將是一本介於情色書刊與創意概念書、商業寫真集與藝術創作品、女明星與人形玩偶影像等不同文類之問的出版物;書的封面貼以 18 歲禁的標示,來吸引更多好奇的消費者眼光,同時宣示了此書所指涉的內涵與及所企圖對台灣情色現象所作的反映;雖然整本書的裸露不過來自於一個假的矽膠人偶玩具,而且許多 18 歲以下的觀眾早有在網路上觀看更猥褻的圖像之經驗。

三、創作背景

從媒體的角度來看,當代社會中對女體形象的運用,在後資本主義的操作機制下,所塑造出看似較以往更自主、自由的女性,卻其實是更嚴密與殘酷的控制;例如塑身、保養、化妝用品等廣告,都在形塑一個完美的女體標準,而社會所建構完美形象的目標,例如林志玲等名模的炒作,提供了社會大眾追求的目標;而此一完美的標準又與商業運作下的物品緊密連結,形成刺激產銷的完整流程。在此,「消費」成為最終的目的,進入了詹明信所謂的「商品拜物教」的後現代時期,而「女體」則在此成為一種刺激或媒介,商品的拜物價值越被高倡,女體的”物化”程度越強;由此推估,在形成一個完整的物流體系中,”人”將退位為物的附屬(為了主體商品的產值而依存與活動),「女體」也同樣成為商品的附屬意象,真正的女性個體在媒體操作下是缺席的,當代社會的中的女性標準只剩下如物品一般的完美形象,此一形象甚至內化為社會中大眾的價值標準(女性以此形象為自我要求,男性則以此形象為追求對象)。相較於過去傳統的男性霸權社會而言,當代的台灣社會看似對女性角色更開放、給予更寬闊的空間;然而在商業操作的背後,其實卻形成另外一層面隱性的、內化的控制;或許我們可以說是一種看似「溫柔」,實則「殘酷」的操控。

情趣商品中的人形偶產品,雖然未曾普遍於台灣(即使日本都是極小眾的消費人口),但是它的產生卻在人類文化發展上極具預言性的象徵意義(日本名動畫家押井守已經開始在其作品「攻殼特攻隊」中,進行探討),因為以它被設計近乎完美的女性體態(加入了日本或多數男性喜歡的純真、無邪,如同戀童癖般的意象),加上其極端昂貴的價格,其所塑造出的商品,似乎以超越甚至取代”真人”的”價值”為目的;簡言之,它的存在代表著當代男性視覺霸權對女體的最極端操控,以滿足社會(尤其一般中產階級主流)對慾望的匱乏(社會反映出的個體之自我壓抑與操控權)。
以假人來替代真人的拍攝,其本質的意義就在於突顯出嚴密的操控行為,相較於許多廣告手法將女性模特兒”物化”處理成類似商品來呈現,以滿足觀眾視覺及深層的慾望,我則相反地企圖以滿足慾望之物品的最高級,將其”人”化。真人娃娃(情趣人偶):作為一個男人的慰藉物,除了更展現女體的受操控性之外,更突顯了文化精緻化發展下,人情慾的空洞。因為可以發現原本只是作為洩慾(生理上)工具的情趣用品,已經發展至滿足心理上的投射功能。

四、作品意涵

本創作計劃就是以此為出發點,拍攝一系列的關於此人偶的寫真,(我所拍的就是個人形偶的寫真集,但它不是一般明星的也不是一般偶的寫真集)所不同的是,撇開作為商品式的或唯美的拍攝風格之外,更刻意地以”人”的生活化的矯飾風格來拍攝,(假設一個人形偶收藏者的觀點與想像),所以她會具備仿人的生活狀態與肢體,以及刻意擺設的做作(如人形偶收藏玩家所拍的大眼娃方式)。只是,她會有更多的情境設定,因為她承載了更多的情慾投射,被假設了更多的人的比擬。

偶,是當代人空虛的安慰,情趣人偶,是一種更特殊而直接的產物,當她被灌輸以使用者的情感之時,她就不再只是一個偶,而是人性社會中有情有淚的個體,與所有人一樣佔了一個重要的位置。像坊間的許多人偶寫真書一樣,這是一本人形偶的寫真集創作,許多素人自拍的人形玩偶寫真書通常是將自己投射為所收藏的人偶娃娃,為它裝扮,帶到各個場所如旅遊攝影般的”自拍”,有些人形偶的拍攝則是像拍攝自己投射的對象,或是想像為伴侶之角色來對待(比較像對待寵物般的照顧或操控)。

在藝術創作方面的人偶攝影,人偶或是同樣作為藝術家自身的替代符號,表達自身的處境;或者就是現成物商品符號的挪用拍攝,作為反映當代社會狀態的媒介;例如以大衛賴維斯( David Levinthal )就是一例,他用了現成的人形玩具作為拍攝對象來編導劇情,藉以反映後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一些特質。我所利用的人形偶拍攝概念是比較偏向於此,情趣用途的真人娃娃同樣反映著當代社會的某種情色文化的狀態(雖然此產品不是台灣所生產,但是卻強烈地暗示著人類社會普遍發展中對女體的操控,以及情慾的匱乏或扭曲等文化議題),同時更直接指向後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被物化的問題。

所不同的是,我所拍攝的寫真集將企圖直接比擬於坊間商業性的寫真市場,以假人代替真人的方式,來嘲諷一般真人女星被攝影物化(如同商品或假人般被拍攝)的現象。為了實際市場之區隔(本寫真集區隔在真人寫真與人偶物品寫真之間),我所拍的人偶除了模擬一般明星寫真集的「身體商品化之展示之外」,更賦予了很生活化的故事性情境,作為一種較生活場景上的「展示」;利用文字的搭配賦予了主角個性、情緒,讓”她”可以不只是單純被操控的人或偶,反而有如電影的片段般,使得照片可以產生親近(某個觀點而言是更為操控的手法),甚至情慾感;(雖然以偶的拍攝形式而言,”她”又是被刻意的擺設,以燈光營造氛圍,甚至帶有商業的美感。)
而這照片中的故事情節或意象就是我對人偶的想像,作為一個現代文明發展下的產物,如果”她”也有自己的感覺或情緒,那麼”她”可能發生的故事會是如何呢?這樣的一個想像式的情節也就構築了這本寫真影像編排的主軸:”她”從一開始的寫真女星般的被裝扮與展示,以迎合各種欲望的投射(也像多數的寫真女星一般),到如電影場景般的生活的境遇,例如在物與人之間的轉變、被他人的需要與擁抱、愛戀;最後的部份則以對”她”的窺視角度(作為情趣用品的功能)直接想像”她”對愛(被洩慾)的回應;”她”作為性工具的最神聖化之包裝產物而言,似乎也以她的”愛”來回應著他的索求,無怨無悔。
然而終究,這是男性的想像,一切仍只是對物的投射,只是這個投射在當代的社會中顯得如此接近真實。

五、呈現形式與表現手法

就整本書來說,將會以電影寫真的概念作出發,一方面「佐藤依麻子」會持續以一個模擬寫真女星的姿態被拍攝與呈現,一方面要以心情或故事性的手寫文字穿插於其中,模擬”她”比真人的寫真女郎更具人性與更帶有情感的”演出”。再者,在編排的整體結構上,將分為三個部份,包括「展示」、「故事」、「窺視」三種女體形象的攝影表現手法,也其實代表了三種現在社會中,女性被觀看的三個普遍面向:

1.展示-包括佐藤依麻子身體局部的暴露,如胸部、腿部、臉部等處的特寫,或是故意的遮掩,以挑起觀者的視覺觀感;在此,麻子也會以各種裝扮的面貌及造型來滿足觀者不同的欲望投射。

2. 故事-對男性而言,女性似乎是神秘而不可捉摸的動物,也常常是男性自己幻想、猜想的對象,猜想她們平時會做什麼,聚在一起時聊些什麼;因此女性除了在身體的展示能引起觀者的興趣之外,她們所發生的故事也是一個重點,因此,在這個單元去建立一些故事性的塲景,讓她以一個更生活化、更人性化的角度被呈現,雖然這個些故事也都是想像及假設的結果。

3.窺視-最後,最挑起視覺刺激的將是「窺視」這部份,因為它如同去挖掘被觀看者的私處,帶有罪惡隨之而來的快感;讀者直接目擊到的是佐藤依麻子(也就是如一般人一樣的)最隱密的活動,而有趣的是,在黑暗之中依麻子也以淡然的眼神回視觀者,使觀者產生一種被邀請旁觀的心理作用,也刺中了一般人深層的視覺原欲。

六、預期達到的出版效益

依照過去展覽發表,所能引起媒體報導,以及社會大眾關注的經驗;本書的出版預期將會引發更大的迴響,無論是以好奇的角度購買者、情慾發洩的角度翻閱者、或是美體喜好的角度收藏者,本出版必然成為具爭議、被討論的話題,然而具爭議,也才會碰觸本書所想引發的思考,和更高的銷售與翻閱率。

===================================

展覽很浪費金錢的.....那些輸出大張的作品展完之後就沒用處了,那麼大張也沒地方塞,還表框咧!!邱國峻老師也很苦惱這些問題.....懂嗎?展覽展覽展覽....「有錢都可以辦展覽啦」......(from another 時尚攝影師)
推薦者: nikonguy

友善的小徐


網路會員

90) 2007/06/27 07:00 
http://www.bsimple.com/home.htm

The poor concept, perfectly executed, still makes a poor photograph. / The power of a good image comes from its soul no matter if this soul is analog or digital. Good image is alive and talks to me in a magnetic language of feelings.--MISHA GORDIN

(貧乏的概念,完美的技巧,依舊造就貧乏的攝影。/ 一張好照片的力量來自於他的靈魂,不在於這個靈魂是數位或者是類比,好的影像是活的並且能夠用充滿魅力的語言跟你傳達感覺。--MISHA GORDIN)

這位「強到很恐怖台灣還有藝術家抄襲他(從NIKE老師聽來的)」的攝影家在zonezero的statement只有寫到:

I remember life after the war.
Hiding in the ruins of the bombed building.
The man with no legs pushing his way on a tiny platform.
I remember playing alone.
I remember playing with the other children.
We did not have any toys.
We were making our own.
I remember the girl on the third floor.
She never played with us.
She was a ballerina.
I remember stale smell of dark corridors.
I remember the drowned man exhausted from his last fight.
I remember faces that never smiled.
I remember my first day in school.
Hanging my face in the teacher's lap and crying.
She let me go home.
I remember cold waters of the Baltic sea.
I remember sunsets and the silent silhouettes along the shoreline.
I remember the forest full of secrets.
I remember an unfinished painting and nobody around.
I remember the white aprons and the golden glow of fish in the baskets.
I remember the music teacher striking my fingers with a pencil.
I remember marching in a column.
I remember laying flowers to the monument of Lenin.
I remember my first glass of wine.
I remember the first girl I loved.
I remember my childhood.

===========================

does he mention any of theory to " describe " his works ??

what's the point to win if we all know there is no correct answer in this world and you would never convince everyone ? what's the point ??
友善的小徐修改於2007年06月27日07:05

推薦者: ikarus

BBChen


網路會員

91) 2007/06/27 11:31 

大爛,關於您的大作我還在消化,為了可以回答你的問題,容我跟幾位老師討論過後在上來詳細回答,畢竟你的大作東湊西合、思維跳躍、脈絡錯綜複雜,實在高深至極。

我就先將你的文章第一篇的內容不甚清楚的地方先跟討論。

首先,你文中提到的「攝影」是指拍照後的產物也就是「照片」,還是有包含拍照的過程與拍照前的反應。(拍照過程當然是測光、打光、快門.....等,拍照前反應包含是與被攝者的互動 或是如P大在現場置入他家族照片 或是 你在思考如何表達你的想法....等)

如果只是單純指產物的部分,那我以後就用「照片」這個名詞跟你討論,ok?

如果用簡單的集合概念來看,如下圖,會是什麼交集關係or沒有交集,那交集之處是什麼?

有事情先忙 了,我將你的文章整理好會寄給許綺玲老師,希望她會幫忙,以補足我研究背景上的不足。

BBChen


網路會員

92) 2007/06/27 14:21 

 

我認同巴特與藏策兄的觀點,覺得如此的分析非常具有啟發性,但我懷疑這類比是有問題的。 攝影能「客觀紀錄光波」,但是文字語言卻無此功能 。不論是用文字描述一個「事態」或「指稱」一個東西,文字都必然是被編碼的。但攝影則不然,我們要拍一個「蘋果」,或要拍攝一個「蘋果是紅色」的圖像,沒有需要編碼之處。但是攝影語言能不能編碼呢?當然可以,當我們在決定一張或多張攝影圖片要表達什麼涵義時,就是動用了更高階的技巧去為影像進行編碼。也就是說,攝影圖像不必然是編碼的。

 

 但是攝影究竟有沒有外延與內涵?答案是有的,我們已經在結構上與實踐中證明這一點。但是攝影說到底是「以現實世界為基礎」的圖像(文字並沒有此一特點),它使用「內涵」的方式,與文字使用「內涵」的方式,雖然都是透過「隱喻與換喻」,但既然我堅信其中一定有差別,而這細微的差別應該要到「認知科學」中尋找,因此我又花了許多夜晚睡在認知科學的書頁上。

第一篇文章中,我有些困惑的地方是:

1「攝影語言結構」與「攝影圖像結構」這攝影語言是不是等於攝影圖像?

2. 你文中的「攝影圖像」藏策或是巴特所指的「圖像」,兩者的差異在於是否為圖像的產生是以攝影的方式(也就是拍出來的照片)?如果是類似陳界人或是吳天章的作品是拍攝後在經由數位大量修改後是不是還是在你歸納的攝影圖像?

3.文中有舉一個關於「真實」的說明實際上相機拍到了,其客觀的紀錄光波資訊,這是人工手繪無法達到的;相機拍到的東西,當場必然是在相機前,這毫無疑問是「真實」的),如果底片變質或是沖印失敗,或是有色盲的人士,那是不是不包含在你定義的「真實」,那對於這些特殊案例,又該如何定義「真實」?

4.您文中的「說明性質」與「解讀性質」是不是就是巴特的「外延」與「內涵」?還是另有深意。

5.從我在補充資料找到的資料,關於編碼的定義,與你文中談到「文字都必然是被編碼的」和「攝影圖像不必然是編碼的」,提到 動用了更高階的技巧去為影像進行編碼 是指圖像在大腦內的編碼是需要更高階的技巧,還是指其他的意思,那該技巧有沒有什麼文獻在說明?

 

 

謝謝你耐心的看完我的問題,我的程度不好只能夠一篇篇逐行逐字的理解,所列舉的補充資料,也希望大爛匡正我閱讀的資料來源是否有誤,有勞。

補充資料:

(A) 外延與內涵(符號學)

羅蘭 巴特( Roland Barthes 1915-1980) 支持 索緒爾 的符號概念,他提出符號具與符號義的意義分析擴充論。他指出符號包含兩個層次 除了第一層「 外延意義 Denotation) 外,還有第二層 「內涵意義」(Connotation) 的產製( 2,請到附上的超連結去查閱 )。

1)外延意義(Denotation):符號最初的存在意義,是符號和它指涉的外在事物之間,較明顯的符號意義。

2)內涵意義(Connotation):由第一層的符號轉向社會價值和意義的指涉 ,由傳統或文化而來,說明符號如何與使用者的感覺與情感及其文化價值觀互動。而當中所提到的迷思 Myth 是一種文化思考理解、概念化事物的方式,是一連串的觀念(例:女人是柔弱的)。而象徵 Symbolic 則是當事物由於傳統的習慣性用法而替代其他事物的意義(例:賓士車是財富的象徵)。而這些符號表意的方式都和社會文化具有相當大的關係,因此並非是靜態的,而是會隨著文化歷史價值的變動或地域文化的不同而有所改變 John Fiske,1995)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44/44-05.htm

符號學廣義上是研究符號傳意的人文科學,當中含蓋所有涉文字元、訊號符、密碼、古文明記號、手語的科學。可是,由於含蓋的範圍過於廣濶,在西方世界的人文科學中並未得到重視,直至結構主義在二十世紀下半期興起,以《Tel Quel》雜誌為號召的哲學家,為了反對讓-保羅·薩特存在主義,則大量引用俄羅斯在共產革命前的一系列,有關符號在文化上的再現過程的研究,故此,正式出現當今所指的符號學,要算到一九六零年代。

現代符號學另一個強大的源頭是世紀初瑞士語言學泰斗索緒爾的教學講稿 ﹣﹣ 《普通語言學教程》,索緒爾將符號分成 意符 Signifier 和 意指 Signified 兩個互不從屬的部份之後,真正確立了符號學的基本理論,影響了後來李維史陀羅蘭·巴特等法國結構主義的學者,被譽為現代符號學之父。

以文化為研究範圍的是現代符號學的特質,當中包括了

 

(A) 編碼(認知心裡學)

何謂認知心理學  
當一個外界的刺激(例如文字、聲音、影像)經由感覺器官輸入,經由一連串的處理後,你做出了對對刺激的反應。在這個過程當中,我所提的「一連串的處理」,就是認知心理學所要探討的課題。

而這「一連串的處理」,牽涉到兩層次的問題,一個是知識是如何被儲存,以及儲存為怎樣的形式,也就是結構的問題另一方面,知識是如何地被運作,也就是歷程的問題。而結構和歷程就綜合成一個整體的認知系統。

舉個例子說明,當有朋友問你電話時,這外界的訊息藉著人類的感官(耳朵)編碼(encode)到知覺記憶中,所謂的編碼就是把外界訊息轉化成有用的心理形式,接著此訊息就很快的進入短期記憶中。短期記憶(STM)可以說是一個暫存區,大約可以存7±2單位的資料,它可以依照情況來決定要不要往長期記憶(LTM)去搜尋所需的資料。搜尋後,得到了電話號碼,然後就會把答案傳回STM,至此對刺激的反應就產生了。

如同研究物理和化學這類自然科學一樣,在認知心理的領域中,我們企圖建立一個可以解釋以及預測現象的模型(Model),而模型的建立,是透過一連串可重複驗證的實驗以及嚴密的假設所構成,也就是說,這個模型是建立在邏輯推理的基礎上。當這個模型無法完美的解釋現象時,就需要修正它,抑或被新建立的模型所取代。

http://www.socialwork.com.hk/psychtheory/theory_psy/cognition/index.htm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26/social/26-20.htm

C 結構主義(語言學)

結構主義二十世紀下半最常使用來分析語言文化社會的研究方法之一。不過,「結構主義」並不是一個被清楚界定的「流派」,雖然通常大家會將索緒爾的作品當作一個起點。結構主義最好被看作是一種具有許多不同變化的概括研究方法。就如同任何一種文化運動一樣,結構主義的影響與發展是很複雜的。

廣泛來說,結構主義企圖探索一個文化意義是透過什麼樣的相互關係(也就是結構)被表達出來。根據結構理論,一個文化意義的產生與再現造是透過作為表意系統(systems of signification)的各種實踐、現象與活動。一個結構主義者研究對象的差異會大到如食物的準備與上餐禮儀、宗教儀式、遊戲文學與非文學類的文本、以及其他形式的娛樂,來找出一個文化中意義是如何被製造與再製造的深層結構。比如說,人類學民族誌學李維史陀(Claude Levi-Strauss)這位早期著名的結構主義實踐者,就分析了包括神話學、宗族以及食物準備這些文化現象。

在分析文學的領域,結構主義者能將一個故事中各元素的潛在關係(也就是結構)揭露出來。這裡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西城故事》和《羅密歐與茱麗葉》的關聯性。儘管這兩齣戲劇發生於不同的時間與地點,一個結構主義者會說它們是同一個故事,因為它們具有相似的結構。在這兩個故事中都有一個女孩與一個男孩墜入愛河(或者可以說是+LOVE),然而他們的家族彼此仇恨對方(-LOVE),這個衝突最後經由他們兩人的死而獲得了解決。現在如果有另外一個故事是兩個彼此友好的家庭(+LOVE)為他們的小孩安排了一場婚事,然而他們的子女彼此仇恨對方(-LOVE),而最後這場衝突的解決辦法是兩個子女用自殺來逃避這場婚事。一個結構主義者會說後面第二個故事是第一個故事的「倒置」,因為愛情價值以及兩對團體的關係剛好是顛倒過來的。總言,結構主義者能從一個故事中將其所代表的「意義」揭露出來,而非找出作者的意圖。

結構主義的出現,幫助人們從生活中混亂的表象中,揭露隱藏其中的完整結構,但亦因此一簡約化的結果,造成結構主義把「文本」作了過多的解讀,而讓學者創造出許多並不存在的意義與結構。另外還有各種立場是位於這兩個極端立場之間;而事實上,許多關於結構主義的爭論就是在試圖釐清上面所說的這個問題。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5%90%E6%A7%8B%E4%B8%BB%E7%BE%A9

BBChen修改於2007年06月27日14:25

BBChen


網路會員

93) 2007/06/27 14:30 
原發文者: 郭大爛 發文時間: 2007/06/25 01:39

直接就理論談理論,我想請問你引用的那些文章自己消化過嗎? 如果可以,你能否提出文中如何語言學角度談論影像架構? 與我的方式有何異同?  ..(恕刪)

我先消化你的文章好嗎? 這樣有算犯了你的規矩。

rickylin


網路會員

94) 2007/06/27 15:34 
"貧乏的概念,完美的技巧,依舊造就貧乏的攝影。"

讀起來的意思,會是說攝影理論算是一種"技巧"嗎?憑直覺拍照的攝影家很多,但未必代表,不憑直覺拍照的攝影家就不好...

人總是選擇有益於他的角度來詮釋事情!如果是你的個人
攝影觀點,沒什麼問題,但當你要把這觀點推向大家的時候,就需要接受其他人的質疑... 而當面對這些質疑,只是再列出幾個攝影家的話,說服力實在不太夠!

個人是建議,多看一些和你不同角度詮釋攝影的人的作品,去理解他們看攝影的角度,這樣才不會在年輕的時候就把自己框在一個小圈圈裡而不自知!

ps.這一二年,我沒事就會重讀一本大陸的書... 荒謬的真實(黛安阿勃絲傳奇的一生),因為你可以看到幾位偉大的攝影家是如何過活的,如何在攝影創作上掙扎與突破,如何地交換彼此創作的觀點...

rickylin


網路會員

95) 2007/06/27 15:51 
真實與虛擬 / 投射與操控 / 女體的物化與崇拜 / 當代社會與女性身體意象 / 後現代時期 / 寫真 / 符號 / 現成物商品符號的挪用

讀來邱國峻先生的出版計劃裡,裡面一堆攝影理論所架構出來的語言,不就是證明攝影理論能加深一個作品的深度嗎?如果沒有一些之前的攝影論述,難道上面抓取下來的這些觀點,都是邱國峻自己在自己的作品裡攝影探討後獨自思考出來的東西嗎?

---

如果你在當代美術館/台北美術館/或國外的一些專門的攝影美術館展,你去問問,你有錢就能在裡面展覽嗎?很多展覽確實有錢就能展,但會說這話的,不過是表示他自己吃味罷了...

另外... 輸出大張也未必要要花錢表框。認為照片一定要表框的,表示連表框這個動作有何意義都沒有思考過吧?
rickylin修改於2007年06月27日15:58

BBChen


網路會員

96) 2007/06/27 15:56 

綠光大,我想邱國峻老師的意思應該不是小徐poat那樣,我想當中一定有他們言談間的失誤,說的人的意思是A,聽的人卻聽成B。

晚上我再打電話問一下邱老師。

rickylin


網路會員

97) 2007/06/27 16:00 
ps.推薦一位

自從在高雄美術館看過Laura Letinsky的作品後,改變了我對靜物攝影的看法,反而覺得靜物攝影是件蠻有趣的主題(以前覺得蠻無聊的...)

TPA有介紹過她,建議可以連過去看看!
http://www.taiwanphotoart.or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64&Itemid=36

真實照片的色調,不像網路上的那種大反差的螢光色感覺,是一種很乾淨很淡的細緻透明的感覺~

rickylin修改於2007年06月27日16:08

友善的小徐


網路會員

98) 2007/06/27 19:01 
憑直覺拍照的攝影家很多,但未必代表,不憑直覺拍照的攝影家就不好...
=====================
我什麼時候說過這句話了?請不要作不必要的聯想=_=


======================
你打的:

讀來邱國峻先生的出版計劃裡,裡面一堆攝影理論所架構出來的語言,不就是證明攝影理論能加深一個作品的深度嗎?如果沒有一些之前的攝影論述,難道上面抓取下來的這些觀點,都是邱國峻自己在自己的作品裡攝影探討後獨自思考出來的東西嗎?

我打的:

然後他也說了念理論本來就是只是讓你知道有這些東西的存在,『你可以反對他,你可以附和他』,隨便你想怎樣作,最重要的是不要侷限自己說一定不念這些東西或怎樣,去找一本中譯的看一看就好啦!!羅藍八特也是只會出嘴巴不會拍照的人啊~本來這世界上就會有人比較會作不會說,有些人比較會說卻不會作,不是都是這樣子的嗎?只能說每個人他有自己的角色去作自己該作的事情,用心作,作得好,自然有他的價值存在,而這些價值不一定被你認同,是因為我們本來就是不同的媽生的!!!

========================
我這邊不是就解釋過了嗎?『你可以反對他,你可以附和他』

我從來也沒有意圖要說服任何人,我只是詮釋我看到這一些辯論的想法

就好像我打的

what's the point to win if we all know there is no correct answer in this world and you would never convince everyone ? what's the point ??


綠光一直在強調小圈圈匡住自己.....當你在一直強調攝影創作攝影創作「創作」一直在強調我都不知道為啥你一定要這麼熱血的時候,到底是誰匡住自己了呢?

我承認我看得東西沒你多,基本上,我個人以為,人本來就是隨著年齡增長會有所改變,你自己不也一直因為接觸到新事物而有所改變嗎?除了接觸到的東西越來越多,思考的東西自然也會不一樣,這是很自然的事情,我也不敢保證我以後的東西會跟現在一樣,事實上我回頭去看我以前的黑色訊息我已經發現現在的我已經作不出來那種色調的作品,我也已經有所改變了,但我從來沒有意圖要用言語攻擊或諷刺任何一位在這邊發表高論的朋友,請問

「另外... 輸出大張也未必要要花錢表框。認為照片一定要表框的,表示連表框這個動作有何意義都沒有思考過吧?」

這種話打出來是要顯現你作什麼事情都很有意義嗎??

我替我的老師覺得不值,我只是好心分享一下卻邱老還要被你形容成「沒思考過」,何必?

你的建議當然是好,我也很感激你提供這麼多好東西跟大家分享,我也有去看,但是在學習的路上,犯錯是正常的,沒有人一開始就是完美,也有人一輩子都不完美,而不完美不也是一種美?就好像你在「廢墟」那一篇裡面也有提到「啊~原來事情可以這樣子來觀看啊!!!」

這是我個人自己小小的感覺,闡述一下。


what's the point to win if we all know there is no correct answer in this world and you would never convince everyone ? what's the point ??


如果我的東西真的這麼不值得,那pedro也不會想把我的作品刊登在zonezero上,但這有什麼好提的呢?一樣還是有人會不喜歡你的東西,一樣還是會有人喜歡你的東西不是嗎?怎麼分誰勝誰負呢?為啥要分誰勝誰負呢?
友善的小徐修改於2007年06月27日19:07
友善的小徐修改於2007年06月27日19:13

h1925.david


網路會員

99) 2007/06/27 19:04 
給小徐鼓鼓掌

powerslide


網路會員

100) 2007/06/27 20:03 

我試著來回答以下二點好了:

3.文中有舉一個關於「真實」的說明實際上相機拍到了,其客觀的紀錄光波資訊,這是人工手繪無法達到的;相機拍到的東西,當場必然是在相機前,這毫無疑問是「真實」的),如果底片變質或是沖印失敗,或是有色盲的人士,那是不是不包含在你定義的「真實」,那對於這些特殊案例,又該如何定義「真實」?


關於這裡所謂的『真實 』,簡單地來講,就是對於拍攝對象的『複製』與『再現
』,這一點對於相機而言是非常駕輕就熟的,也就是說,在不考慮『意外』或『暗房技巧』處理的前提下,相機幾乎是可以百分之百地再現其拍攝物的。

至於色盲,我想那不是問題,因為不管有沒有相機,他看到的世界都黑白的,對他而言,那就是『真實』。當然我知道你一定會扯『黑白』照片,那個問題是牽扯到底片的『色彩』再現能力,並不影響除了色彩之外,對於拍攝物的其他部分的再現能力。



5.從我在補充資料找到的資料,關於編碼的定義,與你文中談到「文字都必然是被編碼的」和「攝影圖像不必然是編碼的」,提到 動用了更高階的技巧去為影像進行編碼 是指圖像在大腦內的編碼是需要更高階的技巧,還是指其他的意思,那該技巧有沒有什麼文獻在說明?



這個問題也很簡單,對於圖像而言,所謂的『編碼』就是捨去其『字面義』,而轉向其『延伸義』,也就是說你理解的,將不再是那個被拍攝物,而是該照片所隱喻的對象。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譬如說像拍『花』好了,一般人拍的『花』就是『花』而已,可是慌木經惟拍出來的『花』卻讓人聯想到女性的生殖器,這就是其高明的地方。


攝影對我而言,不過是種工具罷了
回上一層 第一頁   上一頁   第5頁 / 共18頁 到第 頁   下一頁   最末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頁│下10頁
手札小舖熱門商品
【Canon EOS 650D 完全活用】好評發售!
【Nikon入門者超值包】享74折,立省249元!
DSLR必殺技超值包《旅遊攝影+必殺技》
史上最殺!★Canon 600D超值包★
【Nikon D4 / D800 完全活用】晉升Nikon專業旗艦必備寶典!
攝影家手札數位影像坊DV哈燒網KeyBuy藝廊論壇
服務信箱:242204 新莊副都心郵局第12信箱 │ 會員服務部:02-85215082(上班時間早上9點~下午6點) 和平東路三段276號 │ 廣告專線:0937-887229 │ 總瀏覽1167083200人 │ 線上1992人
攝影家手札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17 PhotoSharp All Rights Reserved. 非經許可,請勿任意轉載、出版本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