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論壇首頁
論壇主選單 > ※攝影異言堂 > 好文必讀,功力大增,請享用!!
作者  
討論話題
 

友善的小徐


網路會員

2007/06/01 01:32
器材: 其他 其他
Carrie|PORTRAIT-友善的小徐

http://www.wretch.cc/blog/friendray&article_id=7316968

Carrie|PORTRAIT-STEVEN

http://www.wretch.cc/blog/stevenshiau&article_id=18796587

back 2 real-STEVEN

http://www.wretch.cc/blog/stevenshiau&article_id=18629684

孔隙-STEVEN

http://www.wretch.cc/blog/stevenshiau&article_id=18428626

Looking at the tips of wedding record-友善的小徐

http://www.wretch.cc/blog/friendray&article_id=7092793

攝影網站和雜誌沒有教你的事之感想篇-heain

http://blog.yam.com/heain/article/7806117

http://blog.yam.com/heain/article/7861938

初論攝影的衍生思考-NIKE

http://www.wretch.cc/blog/EkinHsu&article_id=5351660

人像攝影的第一步-STEVEN

http://www.wretch.cc/blog/stevenshiau&article_id=15577317

在攝影講座之後-STEVEN

http://www.wretch.cc/blog/stevenshiau&article_id=14912478#comment107211914

照片能告訴你什麼?-STEVEN

http://www.wretch.cc/blog/stevenshiau&article_id=2840421

哪十樣東西可以幫助你的攝影?-STEVEN

http://www.wretch.cc/blog/stevenshiau&article_id=11156368#trackback3473846

pause! 暫時放下相機-STEVEN

http://www.wretch.cc/blog/stevenshiau&article_id=17291757#comment120667732

好文必讀,功力大增,請享用!!
推薦者: kevin1566, christpe, 阿達ADa, nikonguy, 孟博

jamescywu


網路會員

61) 2007/06/25 03:04 

最後給大爛:

>況且J大一定是不知道我的網誌作品經常更新

偷偷告訴你

其實我常去看你的網誌很久很久了~(我不是怪叔叔)

所有你寫的你拍的甚至連你現在的女友是誰我都很清楚,所以你也說錯我了.....

 

會回你的文章(原因我已說過)

用意絕不是要把你打扁

誰贏誰輸更不是我關心的,就算贏了你也不值得讓我高興,輸了說真的我也不在意

埋沒天才型:我沒寫清楚SORRY,是我覺得你的天才被你自己(或台灣的環境)埋沒了,讓我感到可惜...

當然,我不認識你,只能從你的文字跟照片去觀察部分的你

(認識跟不認識其實都有不客觀之處)

以後我不會再亂寫對你的看法的,抱歉囉~

不過BB寫對你的看法(其實是提醒跟建議)比我詳細與直接

(在學校混的人果然很習慣這樣寫東西,嘿嘿~!),

聽的人或許會很難接受

但聽下去後你絕對不只是現在的你

請放下情緒跟用智慧去思考一下

別把那些東西都當作是針尖對著你(其實心理學告訴我知道這是你的人格/精神特質)

-----------------------------------------------------

以下不是針對誰

吸收知識,台灣教育下的學生喜歡用狼吞虎嚥的方式

還沒真正吸收理解就急著寫報告

電視鬼才王偉中那個老逼央說過:他年輕時一天或許可以看10本書....現在他可能10天才看一本書.....

一天看10本書

跟10天看1本書的意義有很大的不同

閱讀不要鯨吞

請細嚼慢嚥段落後再停下來沈思

別急著讓知識還沒長大就跑出來

 

--------------------------------

還有呀~

智慧不到的人別亂放槍喔~

乖~

 

powerslide


網路會員

62) 2007/06/25 10:55 
原發文者: BBChen 發文時間: 2007/06/24 23:17
2-d 攝影理論(或許真的有!)如果只是將 哲學 心理學 符號學....等個個學科統合在一起就算完成,那電影理論,設計理論 .....等應該都是相同的?

你確定?

我記得很清楚,你前不久還提過,電影不同於攝影,多了個時間動態的因數,而且限制了觀賞者的視窗,怎你現在又開始自打嘴巴了!

還有,別再提青里美術館好了嗎?那不過是攝影藝術新人獎的延伸效應罷了!沒什麼了不起了!

如果你真的那麼有心的話,麻煩請提出一套『完整系統』的『攝影看法』好嗎!

你的作品或文章,在我看來,都還只是一堆零散的『積木』而已,並沒有提出一套完整對於這個世界的看法,甚至你自己的說法還常常出現前後矛盾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你怎麼又有資格批評別人的思想不構成熟,不夠完整呢?

如果你真的認為別人的文章不夠完整,不夠有系統,那你可以自己去發展出一套系統來加以抗衡啊,不是在這裡指指點點就可以駁斥別人的說法啊!

(現在我可以很清楚的告訴你,我的In-Between系列就是針對你之前所拍的眷村作品而來的,提出另外一套對於眷村廢墟的看法)


攝影對我而言,不過是種工具罷了
 
powerslide修改於2007年06月25日11:06

powerslide


網路會員

63) 2007/06/25 11:26 


**登入後才可瀏覽圖片**

這是我最近拍的片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4sJ6heFBig

這是我最近在剪的片子,你可以比較看看和你所拍的眷村廢墟或紅毛港系列有何不同。

我一直以為,攝影或者說藝術,最難的並不在於技巧或表現形式,而是在背後支持創作者持續創作的「哲學思考」系統,他對這世界到底有什麼不同的看法,想說甚麼話,如何藉由攝影或藝術有效的表現出來,並傳遞給他人所知,那才是關鍵。一直執著在什麼是攝影,什麼不是攝影,或者「表現形式」的獨特上,都不是一個很好的現象,對於深化你的藝術表現並沒有任何幫助,只是更僵化你的表現方式而已。




攝影對我而言,不過是種工具罷了
powerslide修改於2007年06月25日11:36

推薦者: 出雲, kandingwu5044

BBChen


網路會員

64) 2007/06/25 12:22 
原發文者: powerslide 發文時間: 2007/06/25 10:55
你確定? 我記得很清楚,你前不久還提過,電影不同於攝影,多了個時間動態的因數,而且..(恕刪)

「?」,P大,我最後是用"問號",是疑問句,不是肯定句。

另外,In-Between是好作品,圖與場景的對話是有放感情的;眷村只是我觀察台灣味的一種方式,我不像你是新住民的第二代(或是第三代?),對眷村是有感情的,如同你在作品說明中談到「這是一個自我認同追尋的過程.......」,我反倒是像科學鑑識人員去把散落的人事地物的線索組合成我認為的某件事情,這裡沒有你深切的歷史情感,只有我捏造的一個偽歷史。

感謝你的「積木說」,我拍的照片以及看看、聊聊攝影的文章,都是一種自我學習成長的方式,成果的積累才會慢慢形成脈絡。我是個拍照的人,希望一塊塊的積木可以在10年的光陰裡疊出個像樣的東西。

拍謝,清里的事情還是要講一下~啦 ,前年遇到一個日本刺客(派駐海外對藝術情報蒐集人員,雜誌或是美術館派駐的),他向我詢問台灣攝影的情報,我談了一些人,之後,他說亞洲攝影創作者的互動其實是很多,透過一些窗口可以看到每個國家年輕人的成果,例如大陸、韓國、日本的攝影節或是美術館的展出或是典藏活動,在日本清里的典藏徵選是他們觀察的指標之一,但是近10年來,大陸、韓國、越南、印度、新加坡等亞洲國家青年人的攝影作品,早就是清里Young Portfolio的常客(日本以外的作品以美國最多,亞洲則是韓國,大陸,印度.....),他們當初懷疑是資訊上的不流通,可是觀察員在台灣的情報蒐集也是發現從事創作的人口的確不多,我想就當作是個台灣攝影新人獎的延伸吧,多出去交流總是好事,何況你的作品也是台灣攝影新人獎,水準上絕對沒問題,我也是鼓勵社上的學弟妹多投稿,一方面可以讓別人知道我們在作什麼,另一方面也算是每年堆「積木」的成果檢驗。

提供另一則創作人的訊息   http://www.lightwork.org/ 這個網站是一個美國的基金會,提供在紐約的攝影創作駐村,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去查閱。

 


推薦者: 出雲

powerslide


網路會員

65) 2007/06/25 12:45 
原發文者: BBChen 發文時間: 2007/06/25 12:22

另外,In-Between是好作品,圖與場景的對話是有放感情的;眷村只是我觀察台灣味的一種方式,我不像你是新住民的第二代(或是第三代?),對眷村是有感情的,如同你在作品說明中談到「這是一個自我認同追尋的過程.......」,我反倒是像科學鑑識人員去把散落的人事地物的線索組合成我認為的某件事情,這裡沒有你深切的歷史情感,只有我捏造的一個偽歷史。

.(恕刪)

殘念,我想你還是沒搞清楚重點,我說的不是『歷史情感』這件事(我拍的照片一向都有放情感,不獨眷村一系列),而是如何把一堆零散的積木堆積成一個完整的建築過程。

http://www.wretch.cc/blog/powerslide&article_id=6364387


這是我的第一版作品

http://www.wretch.cc/blog/powerslide&article_id=6780724

這是我的第二版作品,看出其間的差異了嗎?我強調正是這個過程,既然大家都在堆積木,那一個良性的競爭方式應該是各自發展完成,然後再互相比較,而不是在別人堆積木的過程中,就直接否定對方的,因為那並不能證明你的觀點比他好或更正確。

另外,我要提醒你一點,就『偽歷史』來說,我的作品更是個『偽歷史』,不僅安排了場景,更添加了一些原本不在場虛構物,我只不過是利用了這些虛構物與場景之間的某種聯繫關係,而讓它看起來像真的一樣,而這『聯繫關係』便是我對這些廢墟所在的個人看法,這才是關鍵,並不是在於所謂的『歷史情感』或『偽歷史』的差別上。


攝影對我而言,不過是種工具罷了
powerslide修改於2007年06月25日12:49
powerslide修改於2007年06月25日12:50
powerslide修改於2007年06月25日12:55

rickylin


網路會員

66) 2007/06/25 14:20 
... 說一下個人感想。

若比較BB兄和P兄的二組作品,個人是覺得BB兄那組比較高明,當然二人的意圖有所不同,但我純粹從作品完成度來看... P兄的那組作品,如果不看Statement,我是看不出有那麼多的意圖(我看作品都是先看一組作品後,才去看Statement)...

可能我的藝術理論水準太低。但BB兄在形式的操作上,試圖讓觀看者能在形式上去我去注意到"偽"這件事,但P兄的偽裝的太真實了,真實到在形式上並沒有讓我去注意到"偽"這件事情,變得不去看Statement的就搞不懂攝影者的意圖...

個人覺得台灣很多當代藝術作品都犯了這毛病,沒有了Statement,作品就產生不了意涵,就算有了statement,常常搞不懂,這作品和statment有何關係?或者說,感覺只是按照statement所操作出來的一組成品...

powerslide


網路會員

67) 2007/06/25 14:58 
原發文者: rickylin 發文時間: 2007/06/25 14:20
可能我的藝術理論水準太低。但BB兄在形式的操作上,試圖讓觀看者能在形式上去我去注意到"偽"這件事,但P兄的偽裝的太真實了,真實到在形式上並沒有讓我去注意到"偽"這件事情,變得不去看Statement的就搞不懂攝影者的意圖.....(恕刪)

很有趣的觀點,一個看起來很『假』的作品,卻要別人相信他說的是事情是『真』的,一個看起來很『真』的的作品,卻要告訴別人『你錯了,那個是假的』,你覺得誰比較高明呢?


這組作品是我嘗試以靜物攝影表現物件的文化生痕,透過物件自身的訊息與物件之間的重組邏輯用以重建這些家庭的文化歷程。

這些影像是今年七月嘉義東門町老舊眷村遷建的紀錄,眷村在台灣社會裡擁有最複雜的文化相度,透過這些事物的觀察,「它們發生過什麼」是我面對這些事物最多的問題,在不同年代的事物中堆疊著中國、台灣、日本、美國、東南亞…等文化的殘跡,在這些事物中看到第一代移民對於祖國的癡情,第二代的台灣化和全球化下長大的第三代與外籍新娘帶來的新文化,透過這些影像讓我更注視被忽視的事物裡所包藏文化位置轉變的事實。

從歷史和文化的層面來看,這些靜物影像的物件群體反映了某種物質文化水平的再現,這樣的物質文化在漫漫的時間軸裡,在各種民族文化區域的空間象限中,體現了日常生活起居被忽視的「東西相」。


這是BBCHEN的自述



這是一連串自我認同追尋的過程,藉由『個人家族私密相簿』的『介入』方式,試著去詮釋一群被廢棄的眷村聚落廢墟,並藉此重現一段已經被人遺忘的歷史,那無法言說的過去,與不可知的未來。並藉由有意識的視角框架的選取,以及老照片的配置,試圖在二者之間塑造一種對話(對比)的可能性。

這是我的自述


攝影對我而言,不過是種工具罷了

rickylin


網路會員

68) 2007/06/25 18:01 
吳老師上課說過一句話,我一直當作創作的原則來看,就是"創作者不要去事後解說他的作品"。

BB的作品,不用看他的自述,我只看作品就看得出他"重建"的意圖... 但P兄的這組作品,我並沒有從作品裡,看出"介入"的意圖。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觀看後的心得。或許新人獎的評審水準比我高許多,所以能理解P兄提出的"介入"的企圖,才頒獎給你的,所以其實沒必要一直解釋你所操作的意圖... 因為,不會有一個作品能討好全部的人吧?

rickylin


網路會員

69) 2007/06/25 18:05 
PS. 我個人認為明明一看是假的東西,但卻帶給你真實的感覺,確實比較高明太多了...

powerslide


網路會員

70) 2007/06/25 18:28 
原發文者: rickylin 發文時間: 2007/06/25 18:05
PS. 我個人認為明明一看是假的東西,但卻帶給你真實的感覺,確實比較高明太多了...

這句話邏輯上很『矛盾』喔,既然你都已經認為那是『假』的,又怎麼會有『真實』感覺?而後又可稱之為『高明』,怎麼我覺得你的論述過程跟你的結論總是『矛盾』的。

至於『介入』嗎,我一開始強調就是種『手段』而已,不是目的,為什麼你會在這種小地方著眼,卻忽略了我要『詮釋』的、為你所相信的『不可言說的歷史』(偽歷史)本身?就說服點上,你不是已經『承認』了都沒發現的它的『矛盾』(介入痕跡)所在嗎,照理說,這應該是『介入』的很成功的作品啊?怎麼又會被你說成不好呢?

當然作品無須討好別人,只不過一直『自相矛盾』的批評卻讓人無法理解啊。


攝影對我而言,不過是種工具罷了

BBChen


網路會員

71) 2007/06/25 18:47 

沒空去德國看documenta 12 的朋友,可以透過這個人的像簿一解渴望,( http://www.flickr.com/photos/architektur/ ),今年年輕藝術家曾御欽受邀參加這項指標性的大展,是台灣自一九六四年藝術家林壽宇曾受邀參加文件大展後第一次有台灣人參展。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3+112007060900059,00.html

powerslide


網路會員

72) 2007/06/25 19:20 
我也來提供二則訊息

照片裡的寶藏巖「死了兩次」

**登入後才可瀏覽圖片**

李國民的鏡頭,刻意呈現「主人不在家」的風景,而以雜亂無章的居家空間,反映居住者的存在狀態。
圖/北美館提供

法國哲學家羅蘭巴特說:「照片的相,就是死亡。」攝影家李國民卻說,消失中的歷史聚落樂生療養院、寶藏巖不只死一次,而是兩次。

李國民從小在大眷村龜山陸光二村長大,十多年前曾經驗過眷村改建前,整個村子歡欣鼓舞,落成後,卻只剩十多名老鄰居留下來,他說,這種滋味「就像是溫水煮青蛙」。

以室內裝潢和建築攝影為生的李國民,工作時,專為設計師記錄剛裝修落成的空屋。工作之餘,他反其道而行,曾以四、五年時間,記錄數十戶在台北租屋而居者的住宅「使用狀態」,紀實呈現台北形形色色的租賃住宅空間。

在參與搶救寶藏巖的行動中,他深刻感受到此一「有機成長的地中海式建築」,如何在全球化、都會化的壓縮下被棄若垃圾、糞土。根據羅蘭巴特的理論,被拍攝者在攝影過程中,將因多重影像認知的交錯、不再是原來的自己,而體驗「微型的死亡」。李國民認為,上述已消失或瀕臨消失的歷史聚落,在被拍攝的過程中,同時經歷物理上的和意識上的兩次死亡,因此,將此一系列命名為「你可以死兩次」。

李國民說,在拍攝寶藏巖的過程中,居民的反應兩極化,有些人很歡迎他,好像即將被槍決的犯人,在垂死前趕著要拍遺照般;也有人則拿起掃把將來客趕出去。

「你可以死兩次」將在下月中旬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展覽,他將從歷年拍攝作品中精選出十三幅,並以傾斜卅度的檯面呈現消失中的台灣景象。

【2007/05/10 聯合報】@ http://udn.com/


台灣兩藝術家在巴黎國際藝術村展新作
中央社╱中央社 2007-05-04 07:05  調整字級:

(中央社記者羅苑韶巴黎三日專電)來自台灣的兩名年輕藝術家今起在巴黎國際藝術村辦展覽,劉佩雯利用超音波製作互動式四季聲畫作品,使用電腦科技營造抽象氣氛空­間;葉偉立則以攝影作品為經,貫串多媒材裝置,陳述創作心理狀態。

從美國紐約、台北寶藏巖到巴黎,專注攝影創作的葉偉立在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資助下,申請到巴黎國際藝術村擔任駐村藝術家,今起藉藝術村展覽場地展出作品。展題­「蘇德大道20號」借用莫迪安諾小說裡的情節。

觀眾進入葉偉立的攝影暨多媒材裝置作品,視覺感受反映時間記憶,一張一九九五年手柬,跟朋友提及很高興認識法國作家莫迪安諾,相對二零零七年五月另一張手柬,是­在他墜入莫迪安諾作品裡的世界─巴黎之後,邀請朋友來看他在巴黎的展覽。

還有一張台北寶藏巖照片,人在富色彩的環境活動,對照另一張人隨風消逝,整個環境只剩灰顏色。

展覽小插曲是葉偉立隨手拈來在巴黎生活這段時間取得的圖片,以總統大選女性候選人賀雅爾競選海報對照另一張女性證件照。

藝術家原本只想凸顯對照的趣味,沒想到藝術村行政人員今天稍早發現後,馬上通知藝術村主任前來處理,主任以政治中立為由,要求葉偉立暫時遮掩作品裡的競選海報,­但是承諾六日大選結束後,可隨藝術家意思展出。

同樣是駐村藝術家,劉佩雯和友人賀夫曼聯合製作一個聲音裝置,利用超音波,製造海潮、颱風、河流和風等大自然音畫空間。

超音波的互動性較幽微,讓整個空間的氣氛音樂顯得抽象效果十足。感應器以小攝影機的方式旋轉,製造科技感。綜合使用電腦軟體、超音波技術和機械的聲音互動裝置,­引起參觀者很大好奇。

駐法代表呂慶龍、巴黎台灣文化中心主任劉俐都在今天開幕式到場,鼓勵兩位青年藝術家。

兩項展覽都展至十三日止。960503 。


這二個人都是拍『廢墟』的,其中葉偉立是2006台北美術獎的得主之一,拍『廢墟』的人有空可以去觀摩一下他們的作品,看看他們怎麼詮釋廢墟的。


攝影對我而言,不過是種工具罷了
powerslide修改於2007年06月25日19:25
powerslide修改於2007年06月25日19:26
powerslide修改於2007年06月25日19:27

rickylin


網路會員

73) 2007/06/25 22:35 
假的東西為何不會產生真實的感情?就是因為邏輯上的困難,所以當作到的時候,才顯得厲害!!!


最近剛看完一部電影"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裡面的手法採用的是誇張的表演和象徵性的美術設計,真的是假到不行,但卻能引發真實的感情的共鳴...

我自己很喜歡王寧德的Some Day這組作品,採用的Staged Photography不就是很明顯的"假"的影像嗎?你會認為他無法引發真的情感的共鳴?


藝術創作不是邏輯推演練習。個人認為,好的作品,應該給看得人有一種感覺... "啊~原來事情也可以用這樣的角度來看!",如果你只是把別人邏輯性理所當然的東西表現出來的話,那作品就非常的貧乏了!

rickylin


網路會員

74) 2007/06/25 22:41 
我一直不能理解,BB的作品幹嘛一定要拿來和你的那組作品來比較,為何一定要拿其他的人的廢墟作品來作比較?為何拍廢墟,一定要參考其他的人拍廢墟的作品?要參考日本人拍廢墟的作品?

如果你只是按照別人詮釋廢墟的方法再拍一次的話,只不是拍攝對象變成台灣的廢墟,在創作上有產生任何新的意涵嗎?

雖然P兄每次都可以引用一大堆理論和其他人的作品,如果是以攝影研究為目的的話那沒問題。但若是引用這些東西來輔助說明自己的作品,那就太無聊了!

rickylin


網路會員

75) 2007/06/25 22:49 
關於"介入"這組作品,我哪裡『承認』了都沒發現的它的『矛盾』(介入痕跡)所在?

我只是說,我看了你的作品,看不出你的意圖,所以我得去讀你的Statemnet,才知道你要幹嘛... 但我甚至沒說,我看了你的Statement後覺得這組作品有呈現Statement裡所說的意圖~

不要把自己的想像加到我的觀點裡~


一個創作者對自己的作品如何被觀看?如何被引用?或如何被誤解?等反應... 最好的方式就是聆聽,最壞的方式就是去辯解。

你可以當作我的水準太差,不是你作品的目標對象不就行了?

nikonguy

部落格(253)
論壇版主

76) 2007/06/26 00:38 

 

~ 好奇一問:

為什麼研究攝影理論的人都喜歡拍廢墟?

那【廢墟】算不算是〝理論攝影人〞的〝熱門景點

沒事,大家繼續聊

^_^

 

 


推薦者: ikarus

powerslide


網路會員

77) 2007/06/26 08:21 
原發文者: rickylin 發文時間: 2007/06/25 22:35
假的東西為何不會產生真實的感情?就是因為邏輯上的困難,所以當作到的時候,才顯得厲害!!! 最近剛..(恕刪)

不對不對你有再硬ㄠ了

BBCHEN說他沒有放情感  為什麼你會有真實的情感的感覺?

再來 如果這樣的邏輯成立的話  那我的介入作品不更是假的有真的實情感嗎?

怎麼我覺得你的邏輯一直在變呢?

至於BBCHEN的東西我一開始講的就很清楚了

他用的是一個很明顯的擺設效果

卻希望我們相信那是眷村的文化痕跡

而這一點一直是沒有辦法說服人啊

至少我跟幾個眷村(水交社)的人們談過

他們說那根本不是眷村啊


攝影對我而言,不過是種工具罷了

powerslide


網路會員

78) 2007/06/26 08:31 
原發文者: rickylin 發文時間: 2007/06/25 22:49
關於"介入"這組作品,我哪裡『承認』了都沒發現的它的『矛盾』(介入痕跡)所在?

一個創作者對自己的作品如何被觀看?如何被引用?或如何被誤解?等反應... 最好的方式就是聆聽,最壞的方式就是去辯解。

你可以當作我的水準太差,不是你作品的目標對象不就行了?
恕刪)

你又再自打嘴吧了

就在上面幾篇

你自己說的

可能我的藝術理論水準太低。但BB兄在形式的操作上,試圖讓觀看者能在形式上去我去注意到"偽"這件事,但P兄的偽裝的太真實了,真實到在形式上並沒有讓我去注意到"偽"這件事情,變得不去看Statement的就搞不懂攝影者的意圖...

BB的作品,不用看他的自述,我只看作品就看得出他"重建"的意圖...但P兄的這組作品,我並沒有從作品裡,看出"介入"的意圖。

你不是水準太差 你只是愛狡辯而已

我也不須要去辯解什麼?因為說話矛盾的是你自己不是我啊 我只是從你的話語間的漏洞找出矛盾而已  所以請不要拿別人的話來推拖  先把自己的矛盾解決再說


攝影對我而言,不過是種工具罷了

powerslide


網路會員

79) 2007/06/26 08:36 
原發文者: rickylin 發文時間: 2007/06/25 22:41
我一直不能理解,BB的作品幹嘛一定要拿來和你的那組作品來比較,為何一定要拿其他的人的廢墟作品來作比較?為何拍廢墟,一定要參考其他的人拍廢墟的作品?要參考日本人拍廢墟的作品?

如果你只是按照別人詮釋廢墟的方法再拍一次的話,只不是拍攝對象變成台灣的廢墟,在創作上有產生任何新的意涵嗎?

雖然P兄每次都可以引用一大堆理論和其他人的作品,如果是以攝影研究為目的的話那沒問題。但若是引用這些東西來輔助說明自己的作品,那就太無聊了!
..(恕刪)

因為BBCHEN自己要把作品拿出來跟大爛比較啊

既然如此我為什麼不能質疑呢?

再來 誰叫你看展覽就是要照著拍的啊  我只請你去看看人解怎麼詮釋是廢墟的 有什麼不同的觀點是你沒想到的而已  怎麼你想到就只是抄襲而已

至於理論  我好像在這篇一直沒有提到理論嗎  為什麼你會突然冒出這句來勒?

你都是習慣這樣天外飛來一筆的嗎?


攝影對我而言,不過是種工具罷了

powerslide


網路會員

80) 2007/06/26 08:40 
原發文者: rickylin 發文時間: 2007/06/25 22:35
藝術創作不是邏輯推演練習。個人認為,好的作品,應該給看得人有一種感覺... "啊~原來事情也可以用這樣的角度來看!",如果你只是把別人邏輯性理所當然的東西表現出來的話,那作品就非常的貧乏了!..(恕刪)

藝術創作不是當然的邏輯推演練習  但是一個人說的話卻顯示他的邏輯思考程度  如果自己說的話前後矛盾 無法自圓其說的話  那他說的話可信度就很低了

你說不是嗎?
攝影對我而言,不過是種工具罷了
回上一層 第一頁   上一頁   第4頁 / 共18頁 到第 頁   下一頁   最末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頁│下10頁
手札小舖熱門商品
【駕馭閃光燈】最完整的閃燈指導教本!!
【Sony α NEX-C3‧NEX-3‧NEX-5完全上手】熱購中!!
數位攝影達人超值包【就是愛 構圖】+【數位單眼達人速成】74折
今年VIP會員招募-超大無敵1.5G相簿再加贈好禮!
【台灣私房景點全集】共5冊,合購73折再贈進口黑卡
攝影家手札數位影像坊DV哈燒網KeyBuy藝廊論壇
服務信箱:242204 新莊副都心郵局第12信箱 │ 會員服務部:02-85215082(上班時間早上9點~下午6點) 和平東路三段276號 │ 廣告專線:0937-887229 │ 總瀏覽1166986240人 │ 線上1482人
攝影家手札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17 PhotoSharp All Rights Reserved. 非經許可,請勿任意轉載、出版本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