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

     
字體大小

發表於 21時;瀏覽人次 33511

攝影藝術家黃華安《東方無極》系列與國內外大師爭豔







即將於2013/9/19~9/22在台北圓山爭豔館登場的「2013台北藝術攝影博覽會」,共匯集了10餘國50位攝影家60餘個展位在台北花博爭豔館展出,這是第一次由台灣攝影藝術家發起的藝術攝影博覽會,也是國內舉辦最具深度的大型的藝術攝影展覽。

兩岸三地著名的攝影藝術家黃華安,年初成功地受邀於中山堂舉辦《詩光墨影中山行-黃華安詩書影畫特展》。透過細膩的人文素養與精湛獨到的攝影功力,捕捉中山堂百年風華下所散發出來的新魅力,並展現個人詩書影畫的才華;9月份又受國內著名私人攝影藝廊─爵士藝廊邀請展出《三人行-黄華安的人文、人像、人體攝影邀請個展》。黃華安精湛專業的攝影功力,及深厚的詩書影畫人文素養,使攝影於光影寫實之外,又增添了如宋元文人畫般的美學與意境,及豐厚真實的生命體驗,讓觀展人士享受一場深切真摯的中華文化饗宴。

黃華安於9月22日受邀主講《東方攝影美學—攝影的美感與境界攝影》。講座將與大家分享,如何以中國人的角度,藉由現代數位科技,結合詩書影畫手法,以現代來詮釋傳統!將東方特有的儒釋道文化、「天地有大美」的人文意境,及個人獨具的情性與生活感動,展現於當代攝影藝術中。理論與實例並俱,歡迎各界同好蒞臨交流。

今年台北藝術攝影博覽會,黃華安大師以台灣攝影藝術創作者身份與國內外大師同台競技,此展中黃華安將結合傳統寫實、集錦、抽象、超現實及詩書影畫等技法,呈現出不同於以往的作品風貌,精采可期。

黃華安在本次展覽中,藉由《東方無極》、《山海經神話》、《玄幻》、《花》、《星圖航道》、《墨雲雪影》《雙韻譜》人體等不同系列之作品,輔以詩書影畫多媒材的表現方式,呈現出實拍與集錦後製,詠物與人文,主觀與再現,寫實與超現實,具象與抽象,傳統與現代等多面向創作內涵,為東方攝影藝術帶來不同的啟發與風貌。展覽現場同時推出黃華安最新作品集─《峻立之光》與《星圖航道》,前者以攝影及數位影像技術重新描繪中山堂百年風華;後者則集結作者多年來深入走訪海內外各地,以詩書影畫所記錄的人文觀察及生活記事。

在開展之前,我們很幸運地訪問到黃華安本人。以下是訪談記要:

問:在您的《東方無極》系列裡,透過後製的手法來表現美學上的意境。能不能跟我們談一下創作的想法?
答:在廣大淵博的中華文化裡,詩詞書畫是東方精華所在,具有深遠無窮的意涵。景色有限,詩意無窮的情況下,攝影家多以各式各樣不同的手法來表現。隨著數位技術的進步,攝影家有了好的工具,可以將藝術推進到一個更新的次元。我的《東方無極》系列,主要以集錦後製手法,結合個人詩書畫的創作,如太初造物般,無中生萬象,穿梭於傳統與現代的美學意境中。

譬如《富春山居圖》系列,我們又如何重現富春江那種極高層次之美?因此在創作之時,以攝影事先留好最豐富的層次,再以後製代替筆墨,慢慢地繪出富春江的縹緲幽靜,並賦古典詩及現代詩來歌詠富春江,使之「氣韻生動」。

我在現代詩富春山居詩誌《千帆過盡》中道:

「為了夢里的相逢
千山萬水
我踏歌而來
直到只剩下平仄的距離
在詩與詩的句子之間
佇足
山居
並於韻脚處
以抑揚頓挫之姿
回首
看盡
那年
千帆遠去的
一江悠悠水流......」

多首古典詩中: 「層層花樹影幢幢/山色雲煙染滿江/公望先生遺妙墨/富春畫景世無雙」,「風和日麗覽春江/綠樹紅花夾岸雙/秀麗山河詩興發/書生逸氣入景窗」令人動容。其中一首: 「雲煙淡淡水淙淙/麗日隨風映曉窗 / 盪槳漁夫拋塵俗/悠悠遠笛落春江」,我還特別把原作親自帶往杭州邀請曾被大英博物館典藏畫作的書畫家好友林海鐘教授書法題字,此作再襯以大陸知名書畫家林海鐘大師情義相挺的墨寶,黃公望的雲淡風輕早已意在言外。

又如《禪修》中,以集錦手法,結合飛瀑、倚樹、高士,加上親書的禪修短文及六祖《無相頌》,彷彿宋元高士圖再現於當代。

我嘗試以影入畫,藉由集錦人物與山水,部份以數位後製及部份筆墨,希望能讓觀者感受到禪境的空靈清淨,及道家所追求的天地有大美。

在《太上清靜經》:「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王維詩中亦說:「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幕空潭曲,安禪制毒龍。」;《盛世─影星林志玲》作品中,詩書影畫合一,呈現溫柔婉約又充滿現代感的林志玲從傳統圖畫中走來,暗喻著林兼具古今之美:

盛世- 詩贈林志玲

青山湧起九天的雲瀑
碧水浮載萬里的行游
而你,你是春風漫吟
一闋絕色的詞;筆墨濃淡
乾濕,如格律猶押韻
留白是你
旋開的羽翼輕輕,拍亮空氣
峰嶺平平仄仄,為你溫柔橫臥
遠近高低各不同

誰在你夢的心跳迷路
那棲息唇角的歷史,絕代的笑
你眉尖的笛韻,芳香的眸光……。
我不勝戀戀追慕曩昔
那場嘉年華,啊盛世──唯願
唯願獨拈心香一瓣;除卻美
我把你的一切,全都遺忘 (只緣身在此山中)

我在詩中也具體呈現了林所代表的時代精神與美感。採取布列松的「決定性瞬間」手法,掌握當代第一名模的丰姿倩影,襯以略帶樸拙古意的簡筆房舍背景,使得林志玲彷彿從傳統中走出,暗寓著志玲兼具現代女性的美麗與智慧,及傳統婦女的嫻淑與優雅。以現代的文人畫形式,企圖表達出林志玲所代表的台灣當代的盛世文化。我希望志玲這張人像能有真正的「景深」,即能表達人物的丰采、氣韻、內涵及生命力。

問:現在有滿多攝影家也會嚐試以數位後製的方式來加強攝影作品的獨特性。您認為您的作品,與其它同是數位後製的作品相比,最大的不同點在於何處? 答:一開始看我的作品,可能一開始會覺得只是後製手法,似乎沒有什麼不一樣。數位工具要幫助攝影家的是如何實踐心中的想法,並不只是為了「與眾不同」。藝術品是文化美學的體現,所以透過電腦進行數後製時,仍然是需要符合美學的概念與形態。 我舉個例,在富春江《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作品,看起來像是一幅水墨畫,但如同前面所說,怎麼樣才能夠讓作品擁有足夠的深度與氣度?並不只是轉化成水墨畫概念而已,就如同書畫作品,在夜市與藝術品市場,二者有著明顯的差距。在中國的水墨畫裡,謝赫六法應當是一種廣為接受的美學準則。透過數位工具,我們可以重塑筆墨造境與技法,讓作品有如一幅靈動的水墨畫,闊遠中又富含著迷遠及幽遠之意境。水墨的濃淡深淺,結合個人所題古典詩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呈現出中國特有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一種素樸、純真的美學意境外,能體現中國文人的生命觀與宇宙觀。作品氣韻生動,以形寫神,這便是東方美學。

攝影是一種寫實工具。可是如何用寫實的形象來表達抽象的意境與生命境界?這是攝影能否突破傳統的關鍵所在。除了拍攝者必須嫻熟設備操作及深厚的技術根底外,更要透過高度的人文素養、觀察力、及個人縝密的創意,方可達成此目標。 在我十二年的記者生涯及二十餘年的專業攝影工作,日日面對塵囂煩雜的紅塵俗務,寄情東方山水成為個人的生命安頓之所、理想的桃花源與生命的擴充。《文心雕龍》云:「莊老告退,山水方滋」。雲山、湖泊、舟子、漁樵等元素,正是文人內心理想世界的追求與意趣的展現。歐陽修《秋聲賦》以筆墨書寫秋聲動人心魄的美感,余則希望藉由此詩書影畫的作品,呼應黃公望原作般「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情」的閒適、淡泊與寧靜!」

我們也趁機欣賞了黃華安的其它作品,諸如新作《玄幻》、《山海經神話》、《藝術家之夢》等抽象超現實系列亦是精彩。

《玄幻》是藉由不同的人像、風景、水、石、樹等素材,運用後製手法,在實與虛、具象與抽象間,集錦出瑰麗夢幻、無遠弗界的想像空間,呈現出中國式厚實與具有生命力的神話故事,及宇宙奧秘般的意境。《山海經神話》系列則藉由夢魘般的畫面反映出人間道的群魔亂舞,與作者行走其間的艱辛、掙扎與無奈。著名武俠小說家滄海未知生,在聯合報副刋曾撰文-補天術-觀黃華安影像創作山海經評論: 「攝影家遂師法混沌,沾黏些許自然素材,安築他袖珍的天地。把瑣雜的庸俗、平淡的照片,反覆打破重塑,搓旋如彩泥,彷似將俗世裝飾成聖誕樹,創造一場慶典,祭祀以虹霓為結構的上帝。

時時獨對浩瀚,又復藏身小小螢幕,默默精進一己的補天術,滑鼠游動、點擊,便提煉了日常,擾亂星斗的規律;目睹萬影逐次相融,諸石霞粲,不由陶陶然百趣橫生,樂而忘返。
夜深時刻,且烹茶,且測究天穿處,冥思永無涯岸的道藝。
而那時,破天亦如鏡頭,向無限的邊界伸縮,窺視,鎂光不曾停止拍攝:
宇宙真實以外──更真實的幻影。」... 。

《藝術家之夢》則企圖以超現實及抽象手法,表達出作者於創作過程中諸味雜陳、卻又筆墨難以形容的心象世界。藉由此類作品,作者希望將攝影跳脫記錄寫實的框架,使其如同文學、繪畫般可以抽象,也可以超現實地表現出藝術家主觀的情緒感受與心靈世界!

在《花》系列中,黃華安展現紮實、專業的拍攝功力,及獨特的攝影美學與敏感度,藉由《墨韻桐花》、《寂寞的人坐著看花》、《雨花樓》等作品,敘說一些心情、一些人生的感悟、一些時間與歲月的聲音。談花說不盡的美,也說不盡的人生……。許多的花卉寫真強調「色彩」與「花體」的表現,意圖讓花卉「自然綻放」的生命力清楚地展現在鏡頭前。當人們去追尋枝頭上的花朵時,黃華安偏好在落花乃至無花中尋找靈感!希望所呈現的花卉寫真除了美之外,還帶進了更深一層的觀花者的心靈感受。

《星圖航道》人文系列是黃華安從大學時代開始創作,拍攝地點從馬來西亞、臺灣、香港到中國,題材內容以風景及人文為主。作者企圖以文字與影像結合,展現出對臺灣這片土地厚實的愛以及對世界的關懷。每張影像背後幾乎都有一個令人感動與深思的故事。透過詩,展開內在深沉的宇宙:而且以詩配圖,以圖配詩,使藝術在相互對話中展現更寬廣的天地。

在本次博覽會,黃華安也會特別展出1999年傳統底片創作的作品。《刑天之歌》企圖以高難度的肢體語言去展現神話中的力學與美學,並用鏡頭演繹刑天「拋頭成不朽,舞戚驚鬼神」悲壯、蒼涼、雄渾的姿態,與戰意昂揚的氣概。《刑天之歌》也反映了壓抑著作者來台多年的苦悶情緒,成為從神話中走入現代的刑天。現實生活的挫磨,並未使作者的壯志泯滅,只靜靜地隨著歲月漂泊,等待時機,如揮舞干戚的刑天一樣,以不死的意志,在影像中復活。《墨雲雪影》同樣採用人體為主軸,嘗試以自然隨和的方式呈現人體與書法交錯疊合的可能性,打造出既有書意也有畫風的美感與意境。《雙韻譜》則藉由重複曝光,呈現東方人溫柔、含蓄及充滿神秘感的情慾世界,將有形的情慾肢體,幻化成無形的意象空間,在所謂的陰陽結構影像中呈現另一種流暢而圓融的線條。

黃華安畢業於成功大學中文系及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除攝影專業外,兼具詩書畫藝術才能,舉辦過攝影、書畫、詩詞29次個展、百餘次聯展,曾獲詩文、書畫、 攝影、設計、象棋等比賽八十餘個獎項,並曾在報社、雜誌等媒體擔任文字、攝影記者。現為專業攝影師、劇照師,受邀拍攝海峽兩岸各家電視臺如台灣大愛電視、 華視、中視、公視、客家電視,內地中央電視、湖南衛視等百餘部連續劇劇照;各類工商表演大型活動數百場。攝影家手札藝術總監、華安文化傳播公司創意總監、松山社大影像美學講師、中華攝影報講師、Canon相機研習班講師、萬世國際顧問、臺北市少數民族兩岸文經交流促進會理事、佑美醫學美容機構美學顧問。

自十四歲迄今於國家藝廊舉辦過攝影、書畫、詩詞28次個展、百餘次聯展,並曾獲詩文、書畫、攝影、設計、象棋等比賽獎項80餘次。多次受文化局、公家機關、 歷史博物館、大專院校、中小學校、私人機構邀請主講媒體、影像、文學、書畫等美學講座及評審工作。著有《詩書影畫》、《府城尋古》、《世紀黎明》、《刑天 之歌》、《牽手天涯》、《天涯明月刀》、《非緣勿擾—蘇有朋寫真書》、《峻立之光》、《星圖航道》、碩士論文─《郎靜山(1892-1995)與中國畫意攝影於當代的開展之研究等》。藝術作品獲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父紀念館、台南市文化中心、中山堂等機構及中外人士收藏。

展 題:2013台北藝術攝影博覽會
展 期:2013年9月19日- 9月22日
開放時間:9月19日- 9月21日 (10:00-18:00) 9月22日(10:00-17:00)
展 場:台北市花博公園爭艷館 黃華安(B區14單位)
主辦單位:TIVAC台灣國際視覺藝術中心
電 話 : (02) 2388-0016
官 網 : www.tac-art.com
Facebook : Taipei Art Photo 2013

《東方攝影美學—攝影的美感與境界攝影》專題講座(爭豔館)
座談人: 黃華安(藝術學碩士/攝影藝術家) 9/22(日)14:00-15:00

展 題:《三人行-黄華安的人文、人像、人體攝影邀請個展》
展 期: 2013年9月7日(六) - 9月26日(四)
開放時間: AM10:00-PM18:00
地 址: 台北市八德路二段431號2樓 爵士攝影藝廊
服務電話: (02)2741-2256轉603 陳靖
★★★本次展覽感謝台灣愛普生鼎力贊助所有放大相紙


最近瀏覽新聞
新聞搜尋
  •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