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

     
字體大小

發表於 13時;瀏覽人次 46674

中華攝影教育學會 攝影平台活動 《感受澳門》EXPERIENCE MACAU



東西文化衝突之美(建築、宗教、生活/傳統與時尚)


日期: 6/24 (星期五)
時間: 7:00pm
地點: 台北光圈
地址: 台北市博愛路25號 3F
**請自行攜帶水杯**

講師:簡榮泰 老師
講題:感受澳門

澳門以前是個小漁村,她的本名為濠鏡或濠鏡澳,因為當時泊口可稱為〝澳〞。澳門及其附近盛產蠔(即牡蠣),蠔殼內壁光亮如鏡,澳門因此被稱為蠔鏡。後人把這個名稱改為較文雅的〝濠鏡〞。清乾隆年間出版的《澳門紀略》中說:〝濠鏡之名,著於《明史》。東西五六里、南北半之,有南北二灣,可以泊船。或曰南北二灣,規圓如鏡,故曰濠鏡。〞從這個名稱中,又引申出濠江、海鏡、鏡海等一連串澳門的別名。

澳門的名字源於漁民非常敬仰的一位中國女神-天后,她又名娘媽。據說,一艘漁船在天氣晴朗、風平浪靜的日子裡航行,突遇狂風雷暴,漁民處於危難。危急關頭,一位少女站了出來,下令風暴停止。風竟然止住了,大海也恢復了平靜,漁船平安地到達了海鏡港。上岸後,少女朝媽閣山走去,忽然一輪光環照耀,少女化做一縷青煙。後來,人們在她登岸的地方,建了一座廟宇供奉這位娘媽。

十六世紀中葉,第一批葡萄牙人抵澳時,詢問居民當地的名稱,居民誤以為指廟宇,答稱〝媽閣〞。葡萄牙人以其音而譯成〝MACAU〞,成為澳門葡文名稱的由來。在後來的四百多年時間裡,東西文化一直在此地相互交融,留下了許多歷史文化遺產,使澳門成為一個獨特的城市。

自1999年12月20日起,澳門回歸中國,成為一個特別行政區。在〝一國兩制〞政策的指引下,澳門實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而澳門的社會和經濟方面的特色會予以保留並得以延續。

澳門地區由澳門半島以及氹仔和路環兩個離島組成。總面積共29.5 平方公里,其中澳門半島9.3平方公里、氹仔6.8平方公里、路環7.6平方公里、路氹填海區5.8平方公里。澳門的面積很小,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之一,也是亞洲人均收入比較高的地區。澳門是一個國際化的都市,幾百年來,一直是中西文化融和共存的地方。

簡榮泰簡歷/

台灣省全省美展攝影類永久免審查作家。
美國國際專業管理組織機構 國際藝術攝影創作師。

現任: 簡榮泰影像工房 總監。 

台北攝影雜誌 總編輯。 

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 數位攝影講師。
國立中興大學藝術中心 審查委員。
國立台灣美術館 館藏品數位化建置專案審查委員。
國立台灣美術館 攝影類典藏委員。 


經歷:電視廣告影片攝影師、攝影指導、導演35年。
全國美展、全省美展、高市美展、南瀛美展、大墩美展、北縣美展、桃源美展、雞籠美展、磺溪美展等攝影類評審委員。 


攝影個展:
1992年【舊鄉.新情】。
1992年【水石新情】。
1993年【藍色伊甸.馬爾地夫】。
1997年【沙丘.海景】。
1999年【虛實幻鏡-電子暗房的試驗】。
2002年【黃昏的故鄉-金門印象】。
2006年【美術.美墅】。
2009年【凝動-灰階的微漫】。

出版:
1992年《舊鄉.新情》簡榮泰攝影集。
1992年《藍色伊甸.馬爾地夫》簡榮泰攝影集。
1997年《台北的憂鬱》陳謙 簡榮泰詩文攝影集。
1997年《繁花與盛果》明信片影像作品集。 

2002年《虛實幻鏡》明信片影像作品集。
2002年《黃昏的故鄉-金門印象》簡榮泰攝影集。
2009年《凝動-灰階的微漫》簡榮泰攝影集。

新聞搜尋
  •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