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

     
字體大小

發表於 16時;瀏覽人次 65090

新銳攝影展:汪笙的山海經



【汪笙的山海經】 策展人序言


【汪笙的山海經】是以一部最古老、美麗的神話起源經典,作為創作的概念。而作者強調這次所想要表達的是:“併入東方思想獨特的美學觀念,以女人為母體,描繪出男人心中的神祇圖形,透過堆砌的數位視覺,加入新世代的元素,以探索新視域存在“。

  有別於1996年【肉體.風景】的展出,汪老師說:“ 那一次是男男女女,都是片段片段“。 而這次【汪笙的山海經】,“只是在延續它,是很真實的想像,而且是用假的所堆砌出來的真“。 根據山海經的精神,汪老師作品中所表現的“人“以自體發展、延伸或進化等特性,與古老中國庶民的造神文化相互呼應,農民開拓,胼手胝足,一切只能靠自己的力量與自然契合;所以,比別人多一點的能力,似乎是在那遠古的時代下,農民對擬神化的物像、一點點單純的企求。

  從性別角度來談,這次與其說是【 汪笙的山海經】或大可說是【男人的山海經】!汪老師認為:“女人就像是神話中不可知的神祇 “並且,“就男人而言,除了神之外,很多男人一生都在想像與堆砌女人在他們心中的可能性“。 “作品採用現代數位藝術的創作方式, 拼貼是為了滿足男人對於女人幻想,和古人堆砌神祈的態度是一樣莊重的“。而刻意保留拼貼的痕跡,汪老師想要說得是:“所有的都是假的!“

  汪老師的山海經一系列作品,其實早在10年前就以素描的方式,畫下心中想要的概念,之後又以電腦繪圖畫出所想像的影像,當真正拍攝時,又是一個行動藝術衍生。汪老師雖笑說自己是個“無聊的人“,但筆者認為,在這整個嚴謹的創作過程,是對藝術表達謙卑與崇敬的致意。汪老師希望能在郎靜山大老之後,為攝影找到屬於中國文化的意念。這次作品以中國的構圖哲學來呈現,或用扇面、屏風等中國形式來包覆內容,猶如Edward Weston在1943年曾提及:“表現手法的框架中,可以用最好的方式表現我們要傳達的訊息“。

本次的展覽活動並又最喜歡的作品票選活動,並準備一些紀念品供參與者抽獎。


展覽訊息—
展出主題:汪笙的【山海經】
策 展 人:潘慧敏
展出時間:2008/11/8-2009/1/8
10:00—21:00
開幕茶會:2008/11/8 星期六 上午11點
展出地點: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
大夏館藝文廊(展出共分二區)
台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二段231號1樓

最近瀏覽新聞
新聞搜尋
  •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