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

     
字體大小

發表於 16時;瀏覽人次 91161

專訪——攝影之於黃華安老師


接觸攝影的契機和歷程


「十四歲的時候堂哥帶我去海邊,他問我說:『要把海帶回去嗎?』我想說怎麼可能把海帶回去,他說你拿我這台相機手指按一下,就可以把海帶回去。那時候用的是底片,洗出來我就把海帶回家去了。這對我來講是一種憧憬,十四歲是一個充滿浪漫想像的時候,我從那時候開始受到影響,覺得學攝影蠻厲害的。十四歲開始我先進入紀實報導,再進入婚紗人像。後來我在台南開攝影工作室,專門拍人像,那時候我自己拍、自己沖底片、自己完成,但是有一個問題,我每天工作都沒辦法休假。我是一個有點慵懶、浪漫且喜歡藝術的青少年,當時我覺得這樣工作太累了,所以我就跑去當中華日報的記者,後來又進入蘋果集團,在壹週刊待了六年。」


您是怎麼學習攝影技巧的?


「剛開始當然是我堂哥教我攝影,其他東西就自己摸索,到台灣之後學比較多棚內的攝影技巧,因為老闆讓我睡攝影棚,全公司就我一個人可以住攝影棚。以前台北的克莉絲汀很有名,會幫台灣的新娘雜誌拍封面,每一期我都負責幫攝影師打燈。其實在專業拍攝的時候攝影師能教你的時間不多,所以到了晚上,我等他們下班後剩下我一個人時,就開始回想今天攝影師怎麼用燈,我就把假人搬出來模擬,這樣子慢慢摸索。在當婚紗攝影的攝助時我學到『商業攝影你不能失手』,因為創作我可以拍一百張都沒關係,但如果今天婚紗出錯沒拍到這套禮服你就完了。」


從事過多方面的攝影工作(像是婚紗、廣告、報導、劇照、人像等等),印象最深刻的事是?


「之前我在馬來西亞的報社當記者,那段時間我從學生記者做起,在讀書階段就已經在報社實習,當馬來西亞第一大報的記者,那時候不只要拍也要寫,等於是文字跟攝影一起訓練。畢業之後我進入報社拍社會新聞,拍事故、車禍,甚至有一次我被派去拍土石流。當時,第一時間要去拍,我才發現現場的屍體埋了十幾天,所有老記者都在岸上拍,只有我因為鏡頭不夠長,只好跑到下面近距離拍,那時候也不知道不能拍到罹難者的正臉,拍的東西最後也不能用。我到現在還記得,現場那個味道很難聞,我那幾天都沒辦法吃,一直吐,後來我才知道『薑是老的辣』,那些老記者都長鏡頭的拉。」


對您來說商業攝影和藝術創作之間的不同是?


「簡單來說商業攝影第一個要考量的就是賺錢,藝術排後面,最好先不要搞藝術太多;再來就是你不能失手。那時候我們用的是大相機,你底片一定要裝好,我們有很多訓練來讓你裝底片不會失誤,那個時代修圖不容易,所以每天都要清理相機、測試快門,每天一到公司我就要花十五分鐘做這些事情。做藝術創作不用想回饋,它是一種屬於精神方面的追求。商業攝影要的則是營利,而藝術作品追求的是永恆,它是可以跟後代產生交流,我們創作的想法和心血後面的人看了會感動、會有所共鳴。對我來說商業和藝術攝影可以讓我學到不同的觀念跟不同方向的技術精進,商業攝影就是配合人家拍,客戶喜歡才叫好;藝術攝影則是拍自己喜歡就叫好。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不要去想別人有沒有看懂,而是我的作品到底好不好,有沒有感受到自己更加進步。你不能自大、也不能自卑,也不要羨慕別人、不要忌妒別人;跟自己比,我只跟自己比。」


數位時代


「數位時代來臨後,對人更友善,以前白天拍照、晚上要近暗房,大相機時代修圖困難度很高,底片後面有一個藥膜面,要用鉛筆磨,假設拍到痘痘很多的人就要一個一個把痘痘點掉,那個要花很多時間。當我把修圖練得很厲害的時候,竟然數位時代出來!以前拍婚紗要取巧,因為沒辦法瘦臉、大眼睛什麼的,這些東西那個年代都要靠經驗技巧去修飾,現在不需要了,後製要怎麼修都可以。我們那個年代比較辛苦,比較需要練經驗和功夫,數位時代讓我們懶惰、變笨和技術變弱,因為後製都可以修,所以前置可以拍的不那麼精緻。但在我的想法裡頭,數位時代的工具變好,我們應該要拍得更優秀。數位時代只是多一個工具,只是創作上多一些可控的變數,所以我們應該要更努力、用功,而且現在資訊豐富、取得容易,照道理來說我們的創作應該更多元性,更能讓自己進步。」


唐詩─「春眠不覺曉」- 黃華安攝


無相頌系列之六 - 黃華安作品


雙韻譜-黃華安1999年底片作品

最近瀏覽新聞
新聞搜尋
  •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