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論壇首頁
論壇主選單 > 器材版 > OLYMPUS的4/3系統DSLR: E-1
作者  
討論話題
 

skyakula


新進會員

2003/06/16 10:49
器材: 其他 其他
這裡
http://www.beecee.org/FourThirds/

第二波會出廣角鏡
http://www.olympus-pro.com/images/upload/content/charts/4-3_systemchart_publicsoft.pdf

消息說OLYMPUS 的4/3系統E-SYSTEM將於秋季上市
大家的看法如何???

-------------------------------------------------------------------------------------------
E-1,鏡頭,配件,閃燈使用說明書
http://www.olympusamerica.com/e1/index.html
選右上方 Q&A Support的 Literature
-------------------------------------------------------------------------------------------
Firmware Update Service
http://www.olympus.co.jp/en/info/2004a/if040120firmupe.cfm
http://dl01.olympus-imaging.com/en/esoft/detail/inf001a.html

E-1,Firmware 1.3
14-54,50-200 Firmware 1.1
http://www.olympus.co.jp/en/support/imsg/digicamera/download/software/firm/e1/

CAMEDIA Master 4.0x/4.1x / Pro 4.0x/4.1x-->4.2/Pro 4.2 update
追加可處理
E-1、C-8080 Wide Zoom、C-5060 Wide Zoom、C-5050ZOOM、E-10、E-20
的RAW檔

英,中繁簡體版
http://www.olympus.co.jp/en/support/imsg/digicamera/download/software/

OLYMPUS Studio 1.11update
OLYMPUS Viewer 1.11 update

http://www.photosharp.com.tw/forum2003/topic/topic.asp?forum_id=27&Code=20040623000043&fPage=1&Page=1


For OLYMPUS Studio/Viewer users with Windows XP SP2 : Request for driver update
http://www.olympus.co.jp/en/support/imsg/digicamera/download/software/#driver

-------------------------------------------------------------------------------------------
選鏡參考(歡迎發表)
http://www.photosharp.com.tw/forum2003/topic/topic.asp?forum_id=27&Code=20040112000027&fPage=1&Page=1

jenhoxen


新進會員

101) 2003/07/07 01:47 
但全幅之下勢必要有此畫素數(密度要維持1.5X時600萬的水平),影像解析度才有大家期待的全幅優勢,否則即像N-Digital一樣虛有其表。這表示「全幅」=「大流量」。

carloszhang


新進會員

102) 2003/07/07 11:04 
但您又說「要能全系列可大可久的發展,也許改弦更張(重訂標準)是比較好的方法」
可見您想以新規格 (4/3) 來解決連拍速度問題
但 4/3 如果出千萬像素,仍然會遇到資訊流量大的問題
連拍一樣快不起來
這顯然不是「可大可久的發展」

jenhoxen


新進會員

103) 2003/07/07 20:09 
假設Olympus所宣示的解像力理論屬實,亦即4/3系統因為重新設計適合CCD使用的鏡後距離接環內徑,使得CCD周邊像素功用得以充份發揮,再配合高解像力鏡頭的設計,使E-1 500萬畫素可以發揮千萬畫素等級的解析度;那麼同樣的放大需求在4/3系統上只需一半的畫素數,資訊流量就減少了。

如果4/3系統在可見未來製程技術下可以增到800萬畫素,那麼就有類似現在14n的放大能力,相信這樣的能力對這個市場等級的消費者是足夠了。當然同樣的晶片技術用在全幅系統上可得更大影像,但又是「價格、資訊流量、重量、體積」的多角習題了!

PS.今天聽到的小道消息是Canon要出2200萬畫素的"2Ds";如果它真的在別家(迎戰1Ds的)新產品還沒出來前又自己翻一倍,體積及速率還能維持1Ds現在的水平,那我就承認其他途徑的嘗試都是多餘,因為Canon顯然已行「王道」;否則還是只能把1Ds當作不計代價建造的「金字塔」,「凡人」還是要想辦法蓋適合凡人的「小木屋」才是正途…

PandaTsai


新進會員

104) 2003/07/07 22:05 
基本上, olympus 五百萬畫素解析度就可達 135 系統千萬畫素之說, ㄟ..., 我是覺得可能性不高...

原因是如果這種說法屬實, 那麼想必現在早已話題不斷了, 更重要的是, olympus 自己本身絕對不會如此低調, 應該早就拿實際 sample 來大作文章了, 畢竟在電腦的世界裡, 只要解像力圖拍一張, 1:1 丟在網路上, 就可以一目了然, 最近一次的例子就是 forveon X3, 可是 olympus 對於此等驚人的優點似乎仍然相當低調, 始終停留在嘴上說說的階段...

ITO


新進會員

105) 2003/07/08 02:16 
但全幅之下勢必要有此畫素數(密度要維持1.5X時600萬的水平),影像解析度才有大家期待的全幅優勢,否則即像N-Digital一樣虛有其表。這表示「全幅」=「大流量」。  
----------------------------------------------------------------------
jenhoxen兄

「全幅」=「大流量 」我不認同,
N-Digital的缺點是不少,
但並不表示全幅600萬畫素數不行.
如果把N-Digital局限於光線足夠時的靜物或人像,
且有耐心的一張一張做後製的話,
N-Digital是一部好dslr.
最近日本中古市場行情是37-45萬日幣左右,還挺搶手的.
一有貨馬上被買走.

在日本直到去年中為止,35mm x 24mm 600萬畫素數的ccd還是專業中型相機數位機背的主流呢.

個人覺得即使全幅600萬-800萬對業餘使用已經很夠了.有幾個人天天印海報?
且螢幕上等倍放大也看不到全圖.






jenhoxen


新進會員

106) 2003/07/08 02:34 
日本有錢講「品味」的人仕比較多吧!至少我周圍這一群如果花下大錢買了全幅卻不能追平120,無論如何是不會心甘情頤的!

同樣是全幅,如果Canon拍出來就很好看而且可以出海報、Contax要坐下來耐心一張一張搞好後製而且只能印雜誌,我會選Canon;或者就向現實妥協乾脆繼續用比較便宜的APS sized CCD,想不出除了廣角之外全幅600萬要幹嘛?

之前的120系統實際135尺寸CCD的產品,他們用120的鏡頭一樣是「格放」,並沒有在135機身上「全幅」的功效呀!

ITO


新進會員

107) 2003/07/09 10:48 
jenhoxen兄

也許吧,所以canon的dslr才能賣那麼好.

但所謂追平120,
有幾個人真的用過120數位機背(我沒用過)?
日本這期的CAPA(7月號)的特集專業攝影師攝影器材介紹特集,
第一位介紹的大山先生便是用Contax的645及n-digital系統.

大山先生是極有名的人像攝影師
http://shootingstar.net/index.html
替無數的明星拍過寫真集,及雜誌封面.
http://shootingstar.net/profile.html
您可看看他所擁有的驚人攝影器材.
http://shootingstar.net/diary5.html

而他目前主要使用的是Contax的645(銀鹽)及n-digital(數位)系統.
其他不少日本專業攝影師也對n-digital讚不絕口.
因為n-digital所用的ccd本來是用在中型數位機背的.
用慣中型數位機背的專業攝影師對n-digital的需要後製raw檔一點也不莫生.
又可和Contax 645的鏡頭共用.

Contax的傳統是每次新相機出來時一定是問題多多,
但到品質穩定時,就漸漸有人用它.
因為蔡頭的魅力實在很大.
Contax n-digital雖傳出停產的傳聞,但日本Contax最近否認此事.

您說 想不出除了廣角之外全幅600萬要幹嘛?

第一會比較便宜.
第二每一個感測單元受光較多,感測元件的動態範圍( 寬容度 )較大,
   可紀錄到更多的明部及暗部細節.
   最近的APS 尺吋的dslr,只要曝光沒控制好,較亮的部分就會跳到.
   n-digital就不會.
   最近富士 SuperCCD IV SR 就是針對此問題而改良的.
   有小道消息富士 s3pro 將在年底或明年初出來,還是f80機身,
   600萬畫SuperCCD IV SR ,和s2pro最大的不同地方就只有這點.
   所謂畫質並不是看解像度而已.

其實如執著全幅的話,目前可能只有Contax有資格出全幅dslr,
因為它的鏡頭是為全幅dslr而設計的,
對其他廠而言.
不只是nikon有改 lens mount的壓力,其實canon也有.
像1ds要配上好鏡頭才能行,普及型的變焦鏡是全滅(解像度不足),
甚至一些L鏡週邊的畫質也有問題.
只是目前1ds不普及,買得起1ds的人擁有的鏡頭大概也不太差.
所以還聽不到什麼批評的聲音.
(不過像16-35 L鏡就因其週邊畫質的問題在日本專業攝影師bbs上被提出討論).
14n也一樣.

反觀Nikon 堅持dx格式(就是1.5倍畫角),
OLYMPUS的4/3系統 ,Contax N系統  
其實是負責任的做法.
也就是同系統的所有鏡頭均可用於同系統最新相機而不會有問題.
只可惜負責任不等於會賺錢.

抱歉,看了您的回應不知不覺有感而發的寫了一堆.

不過這是主題是OLYMPUS的4/3系統,
報告一下在日本看或聽到的小道消息,不過真假不知.

4/3系統會由發表構想到實現會拖這麼久,
原因是OLYMPUS 對獨自去發展一個新的lens system 非常猶豫,
因為要投下極大的財人力是否會成功也是未知數.
OLYMPUS找過c 和n 兩大廠加入一起發展lens system .但被拒絕.

不過一些苦於無自己單眼系統的ccd,cmos製造廠而言,卻極感興趣,
富士(也有設計鏡頭的能力),柯達已表明加入,松下,sony目前是觀望.
其實和蘋果,IBM PC的情況有些類似,
將來這些ccd,cmos製造廠都可出自己設計的4/3系統 dslr,
E-1其實只是序曲罷了(只希望將來不要機多鏡少).

提出4/3系統構想的是小島,雖然小島是OLYMPUS數碼相機功臣,
但相機部門的業績在OLYMPUS內只是老二,
最賺錢的是醫療器材部門,
所以小島的4/3系統構想由於風險極大,
在公司內受到質疑,小島無法隨心所欲.
退休後跳槽柯達,為爭口氣,
應該還是會在柯達內大力推展4/3系統的.
(小島也是因4/3系統和柯達牽上線的).

最近將合併的 K-M 廠,聽說已暗中加入4/3系統,
目前以年底或明年發售為目標,緊鑼密鼓開發一部4/3系統dslr.
不過我對這消息的真實性較懷疑.















JoeCool


新進會員

108) 2003/07/09 15:41 
quote:

抱歉,看了您的回應不知不覺有感而發的寫了一堆.



ITO兄...有空的話,您老可得多講一些
版上讓小弟肅然起敬的,不是依照發言次數,
也不是使用器材的高下,而是依照ID區分,
您的發言是屬於,讓人能夠思考的那類.
啊里阿多...非常感謝...

Chris


新進會員

109) 2003/07/10 10:22 
"第一位介紹的大山先生便是用Contax的645及n-digital系統."

A: CAPA 以及姐妹系的雜誌, 實際上來說, 均以日系機種較為頻繁, 使用德系的攝影師其實在日本並不多見. 風景攝影師漂亮的作品通常中形機身都逃不過 pentax, canon, nikon. 有些還跨系統像有名的前田真三就是什麼基斯都有的, 並不是只單單使用 contax. 但是竹內敏信, 丹地敏明, 等諸位都不是 contax 的愛好者.. 所以很難說吧?
用哪套系統根本不能歸類此攝影師的影像質感與品質, 只是大家喜歡硬給他加上光圈罷了!

"其他不少日本專業攝影師也對n-digital讚不絕口.
因為n-digital所用的ccd本來是用在中型數位機背的.
用慣中型數位機背的專業攝影師對n-digital的需要後製raw檔一點也不莫生. 又可和Contax 645的鏡頭共用."

A: 不少日本專業攝影師對 canon, nikon 也讚不絕口, 使用 raw 製作本來就是一種暗房技巧, 每壹台 DSLR 都能夠享受它所帶來的樂趣而非只有 ND RAW. 更慘的是 ND RAW 支援相當少, 功能不齊全, 並且也不是最熱門的格式, 顯少有軟體支援它. 而 Contax 645 鏡頭經過轉接, 一樣可以使用於 C/Y, EF, Nikon, PentaxK 接環, 中型轉接 135 本來就都可行! 只是是否能夠光圈連動罷了. 沒什麼特別值得提的吧? Pentax 67, 645, 135 都可互換, 就沒您說的那麼生動!

"Contax的傳統是每次新相機出來時一定是問題多多,
但到品質穩定時,就漸漸有人用它.
因為蔡頭的魅力實在很大.
Contax n-digital雖傳出停產的傳聞,但日本Contax最近否認此事."

A: C 牌給我的感覺是, 鏡頭很棒, 其餘的甭談.. 小弟的 Aria 在一個禮拜間出現兩事故, 因此全新退回. 而後 50mm 1.4 也出現事故, G2 機身也是.. 現在雖然我只剩下 G2 機身, 但是他還是時常有出現小狀況. 用慣穩定機身的我, 大多時間把它丟在防潮箱裡很對不起他, 但是旅遊他太重, C/Y 鏡頭大顆又貴 (捨不得也抬不動), 而且機身出槌˙率不低.. 因此我就算有他, 他出場的機率實在很少. 加上小弟身邊還有兩台數位像機, 那套 G2 已經放在那邊快一年沒摸過了. 雖然鏡頭影像很棒, 但是諸多考量下, 他並非是最完美的設計. 光是機身問題我就常常頭大了.  蔡頭的魅力對我而言, 只純粹於三五個月拿出來在燈光下觀賞他鍍膜的顏色而已. 有了數位像機與數位暗房的設定之後.. 很少去摸牠了.
ND 傳聞停產, 也傳聞世界上只有賣不到兩千台的慘劇. 也聞她們正在設計新款 DSLR. 不過美國各大消售站已撤櫃, 也沒人進新品了. 不管是新的 DSLR 已經在著手設計也好, 還是他賣得不好成賠錢或也好. 現在買 ND 應該都是只有存貨在賣, 保固就不一定可行, 更何況台灣的代理商也沒有太多的好評. 獠下去真的只是個人意願, 真的出問題了很少會有人能夠幫你解決. (除了一些熱誠的網友除外).

"您說 想不出除了廣角之外全幅600萬要幹嘛?"

A: D30 時代, 6 百萬像素 full size 的確有吸引力.. 但是在半年之內就被 14n, 1d, 1ds 的成績所取代, 實際上而言, 各廠也紛紛出了超超廣角鏡頭. 除非無須增添新鏡頭並且已經擁有廣角鏡頭勢必要用 full size sensor 的人以外, 六百萬像素現在來說價格只在於 3 萬到 6 萬之間.. X3 技術五萬起, 很少會有人去想要花 15 萬撩下 ND. 無論像素與 full size 都無太大吸引力. Nikon D100 + 15 端變焦, 也不用到十萬啊!

第一會比較便宜.

A: 從 24 萬跌入 15 萬大關才一年ㄟ! 更慘的是它停產了.. 它未必會更便宜了, 除非 Contax 出新機.

第二每一個感測單元受光較多,感測元件的動態範圍( 寬容度 )較大,
可紀錄到更多的明部及暗部細節.

A: 線形邏輯思考下或許是, 但是考量因素居多. ND 因為受光單體距離大, 是否能發揮到 N 鏡的好壞很難說. 在高她幾乎兩倍密度的 D60 至今才有 "好像 L 鏡比較好一點點" 的說辭.. 應該說, 除了 X3 會有明顯差異以外, 6 百萬像素 APS CMOS 都未必能看出差異了何況是密度不高的 ND?
還有一點.. 受光面積多不代表動態範圍大, 兩者無直接關係! 倘若密度高的 ccd 受光較少, 加上 micro 鏡會增加受光量影響寬容度的確在字面上是可行的, 但是市面上四五百萬像素的 DC 皆為此設計, 表現還是有相當大的差異. 有的明顯動態範圍小很多! 就算使用同樣的 SONY CCD (並且有 micro lens 設計), 多款 DC 表現一樣有好有壞. 所以受光量與真實寬容度是完全不能下等號的! 只能在字面上說說,  實際上並無真憑實據.

"最近的APS 尺吋的dslr,只要曝光沒控制好,較亮的部分就會跳到.
n-digital就不會.
最近富士 SuperCCD IV SR 就是針對此問題而改良的."

A: 此話差矣! CCD 還是擷取一樣多的寬容度 (只要是同樣晶片), 差別在與軟體運算! ND 反差較大, 實際上暗步細節顏色較為突出, 但是卻失去不少真實細節. CCD 點與點的運算都是靠鄰近的點來決定一點的顏色. 因此實際上還原度都有待觀察, 因為運算方式的不同, 顏色反差皆不同 (就算同 ccd), 因此沒有真正所謂的真實色彩也無所謂的寬容度大小. ND 之所以亮部不會亮掉可能是運算之後所得的平均結果, 並分真實攝影時所得到的影像! 換句話說 Fuji SR 多了一個測光體, 它實際上的作用就是用來判別獨立的 "Pixel" 是否曝光過度或者曝光不足, 然而運用運算讓他平均一些才不會導致死白. 若用 photoshop 軟體的原理來說, 應該說他把光源限制於 0~255 之間, 也就是他每一個點都能做到自動反差!!
這只是做與不做的問題.. 與 ND 並無太大關連.. ND 的影像是後至處理讓他較為平均化罷了, 並不代表別的 DSLR 亮部會跳掉它就不會的說辭! 更何況, 您是指 RAW 還是 JPEG? 差異甚大喔!

"其實如執著全幅的話,目前可能只有Contax有資格出全幅dslr,
因為它的鏡頭是為全幅dslr而設計的"

"像1ds要配上好鏡頭才能行,普及型的變焦鏡是全滅(解像度不足),
甚至一些L鏡週邊的畫質也有問題."
"(不過像16-35 L鏡就因其週邊畫質的問題在日本專業攝影師bbs上被提出討論).
14n也一樣."

A: 反問你幾個論點! 倘若 Contax 是唯一廠商能夠製造全篇幅因為 N 鏡口大小的話, 那是否 14n, 1ds 的存在只是幻想? 那市面上的 14n, 1ds 都是騙局嗎?
鏡口大小的確優關於週邊畫質的重要關鍵, 但是 Contax ND 一樣有周邊畫質的問題喔! 只是比較不明顯罷了! 以光線必須直線來進行的方式看待, full size CCD (135), 就算使用中型鏡頭, 一樣會有周邊畫質的問題, 尤其在廣角鏡頭喔! 所以只是校正多與少的問題吧? 這不代表 N mount 是唯一的出路!
要不改 mount 又能做出全篇幅, 才是科技進步的象徵吧! 動不動就改 mount.. 哪天 ccd 密度太高, 又攸關您所謂的 "寬容度" 又要 full size, 是不是 N mount 又非得改款不成?

1ds 要配上好鏡頭是因為他已經是 11mp, 已經看得出鏡頭差異了. 變焦鏡頭與定焦的差異, 就猶如傳統像機系統.. 問題打轉於 "您要影像還是輕便".. 而非代表日場都無法製作出好的變焦鏡頭! 所以解像不足導致全滅? 是否您說話相當不客觀? 拿變焦來打定焦影像, 恐怕 CONTAX 也做不出來吧! L 鏡周邊影像有問題, 剛剛回答過了.. 您百分之百確定 N 鏡周邊影像就無問題嗎? 此話斷定的太絕卻無真評實據.  16-35 是超級廣角變焦.. 您試過 contax 16-35 在 ND 嗎? 超廣角四周鬆散是正常的吧? 您未免太扯了一點! 要能做到 16-35, 又要校正好耀光, 變形, 還要兼顧影像品質.. 恐怕就算做出來了, 也不會有人想買來用, 鏡面一定也大到離譜, 鏡頭也重到你手斷!

應該這樣子問好了.. 您這番話而言, 可以看出 1. 您家財萬貫, 價格不是問題! N mount 明顯貴很多, ND 在六百萬像素而言也貴到離譜. 2. 您所說的影像品質, 並無考慮後製作多寡或者真實影像所需要的重點, 例如雜訊處理. 3. 畫面鬆散問題.. 您是否已經模糊了 "變焦", "定焦" 的影像處理問題? 變焦無疑的要考慮的東西絕對比定焦多, 而在價格與品質而言, 您的說法應該是 canon 16-35 鏡頭應該要比 50mm 1.4 品質還要好但是還要更便宜才對? 這種比較是無法成正比, 而且變焦與定焦本來就有所差異! 更何況您比的是超廣角! 16mm 下要擁有品質與價格的優勢, 目前也只有 contax g 16mm 而已! 而且實際上它還是有周邊畫質鬆散的問題, 只是因為是底片比較沒又差別吧! 就算您今天使用 ND 與 contax 16mm 定焦, 都未能夠解決周邊畫質的問題, 何必去提變焦?  真是 XXOO...

反觀Nikon 堅持dx格式(就是1.5倍畫角),
OLYMPUS的4/3系統 ,Contax N系統
其實是負責任的做法.
也就是同系統的所有鏡頭均可用於同系統最新相機而不會有問題.
只可惜負責任不等於會賺錢.

A: Nikon 作風保守, 有一定堅持. 在系統未成熟之前他不會貿然改款.
Olympus 在 AF SLR 設計並沒有趕上列車. 是否出 4/3 或者重新設計 AF 的 O 鏡對她們都是重新的開始也是很冒險的. 畢竟他沒趕上列車, 是否買新 DSLR + 135mm 的 AF Oly 鏡頭, 大家心態與 4

jerloong


新進會員

110) 2003/07/10 12:54 
Olympus DSLR 相關訊息網站http://cbn.plala.jp/u/omboy/e_system_news.html

Chris


新進會員

111) 2003/07/10 16:29 
1.CCD/CMOS由於其感光元件相對於底片的感光層而言要厚很多是以對光線的入射角的要求要比底片來得嚴苛?

A: 與厚度無關. 底片影像的形成是以許多細小的感光點群聚而成, 正確說法應該是他並無一定的 "點" 來形成顏色. 因此影像的形成是有數不清的小圓圈所造成的, 因此無論光線從哪個角度進入, 都會與底片產生反應. (像是用噴槍畫圖一般, 凝聚越多顏色越濃, 但是因為夠細膩, 所以成像依然清晰. 倘若用放大鏡看, 應當是無數的模糊小圓圈.
數位則不同, 當光線射入到感光體上, ccd/cmos 會產生訊號告訴像機此 "點" 是哪個顏色 (在灰階顯示), 然而, 光線若斜射, 並且參雜不同顏色的光線射映到感光體上, 他就會嚴重誤判!
因此 ccd/cmos 感光體與底片是截然不同的設計方式. ccd/cmos 必須要有直線光線來決定影像, 底片則不然. 這與厚度無關.

3.FOVEN X3因為是三層CMOS又比他牌CCD/CMOS厚,是以以目前的鏡頭情況而言更大的尺寸將導致邊緣畫質下降?

A: X3.. 實際上設計應該算是在同一層有三個不同的感光體, 而非三層. 參考 http://www.dpreview.com/news/0202/02021102foveonx3tech.asp 的設計圖..

4.所謂專門設計給數位的鏡頭是否就是針對改善邊緣光線路徑夾角而設計?

A: 會比較好, 但是未必!

Chris


新進會員

112) 2003/07/10 22:27 
光看那設計圖, 它明顯的指出, 所謂的 1 pixel, 就是三個同心圓感應體在同一點上. 與平常的 (四點為一點) 設計差別頗大. 一點就是一點! 並且密度甚高!

比如說 G.R.G.B 的濾鏡.. 意義就是有四個感應點, 分別擷取 0~255 的黑白階層, 因為濾鏡是 G.R.G.B, 它會以這四個濾鏡 "過濾" 後的亮度來代表顏色的數值. 然後整合於 R.G.B 三個顏色.  因為 "過濾" 過程, 每道光線都會取一些比例的 R, G, B 三原色, 也就是說他注定會有色彩偏移或者減少曝光整體的數值. 加上因為四個感應點為一點, 密度不佳, 因此點與點的空隙得靠軟體做補差點的方式來運算. (就是用鄰近點的方式去猜測).. 因此數位像機若使用傳統 ccd/cmos, 真實點數大概只有三分之一左右. (故大家說傳統的 ccd/cmos 大概只能有 30% 的功效, 而 Fullframe CCD 因為較密集, 可以達到 50% ~ 70% 的感光反應.. 而 x3 照理說是 100%).

最大的差異大家應該也曉得, 就是所謂的 moire pattern. 因為真實點與真實點之間的差距是以運算方式來決定, 因此並不能清楚的確定此補差點的顏色.. 因此會有模糊的感覺, 顏色色塊較大.  而 X3 就可以解決此問題.

"而濾光元件之厚度是否就是其要求入射光線越垂直感光平面越好的原因?" 這我就不知道了.. 應該是沒差吧!

xiemark


新進會員

113) 2003/07/10 22:41 
X3係利用CMOS製程中各層對於RGB三色光吸收程度不同做成Sensor,利用N+ - P Well, P-Well - Deep N-well, Deep N-Well - P Sub三層PN Junction來感受B G R三色光。因此在同一個畫素中可以同時偵測三原色。

122459


新進會員

114) 2003/07/10 23:51 
剛剛上去看了jerloong兄指點的網站,E1這個新搭載的﹁Full fram transfer CCD﹂果真比線間傳送︹Interline︺CCD厲害?

據廠方表示,目前所有數位單眼用的都是Interline CCD,感光面板上很多原本可以拿來研判光線的面積,都被佔用作為電流傳輸高速公路,再匯流到中央處理器,一來降低傳輸速度,二來降低感光面板的有效面積;E1的CCD電荷訊號是直通中央處理器,傳輸快,且面積可大幅縮小,它的相同面積之感測效果是Interline CCD的1.5倍;這麼說,E1這片CCD的﹁密集度﹂應該比chris兄所指的全幅Interline CCD還高;且因每個畫素的傳輸是直通中央處理器,上面討論的資訊﹁流量﹂問題,也一併獲得解決。

在鏡頭方面,E1的Zuiko Digital Specified鏡頭,除了傳曝光、焦距、焦點等資料外,還附帶將這支鏡頭的光學特性傳輸給機身電腦,由於不同鏡頭有不同光學表現,例如邊緣失光、變型、色差等,都可由相機內預設的犞正程式加以補償。

另外,E1在感光面板前設了一道超音波除塵設備,降低CCD沾塵可能性。
======================================================================

看起來這些改進條條都針對現行數位單眼的切身之痛而來,只是到現在OM廠方仍不允許試用者公開PO出測試照片,像是在醞釀上市前︹2003年10月︺的文宣能量。




ITO


新進會員

115) 2003/07/11 04:19 
謝謝版主如此用心回覆,您寫那麼多,還真不知如何回呢.小弟打中文很慢.

小弟有說"不知不覺有感而發的寫了一堆"所以並不是寫的很有條理.
也承認canon是賣的很好.
contx只是少數派中的少數派,
只是前陣子透過朋友借的一部ND玩過幾天,
發現它畫質也沒如傳聞那麼差
(但小弟也說過N-Digital的缺點是不少,).
還考慮等中古再便宜些時買一部來玩玩呢.
所以看到jenhoxen兄提到"像N-Digital一樣虛有其表"時覺得對N-Digital有些不公平,
回應了一下.且舉個例被您們說的那麼濫的機器還是有人靠它吃飯罷了.

在日本當然是用日系相機的人居多.

-------------------------------------------------------------------
A: 不少日本專業攝影師對 canon, nikon 也讚不絕口, 使用 raw 製作本來就是一種暗房技巧, 每壹台 DSLR 都能夠享受它所帶來的樂趣而非只有 ND RAW. 更慘的是 ND RAW 支援相當少, 功能不齊全, 並且也不是最熱門的格式, 顯少有軟體支援它.
---------------------------------------------------------------------
日本數位攝影先趨望月信宏先生在聽到停產傳聞時在他的bbs上發出挽惜之聲,
而日本的digital photo雜誌裡對數位相機做嚴格測試嘴巴最濺最嚴厲的水中專業攝影師文月涼先生也很令人意外的對N-Digital有不錯的評語.
(他最近在日本pc user雜誌上對最新1.8 500萬畫素的所有民生數位機做完測試後結論是畫質全部不合格,
且在這期Asahi Canera雜誌上發表文章痛批最近的民生數位機用ccd製造廠,
盲目追求小尺吋高畫素而犧牲畫質.
在日本的一些bbs上造成了些話題).
不過他們均強調ND要用RAW.

解過ND RAW,發現它比他牌(d60,10d,s2pro)的RAW file 更RAW,
他牌的RAW其實已在相機內被處理過一次了.
所以如相機上有設定好,曝光也沒問題的話.只需原值解凍,不需再後製的時候極多.
但ND RAW可說幾乎是原封不動的出來,
一定要設定解凍,只能用16bit解,
且一定要有耐心的一張一張在photoshop上後製.也許小弟比較無聊,覺得極富挑戰性.

--------------------------------------------------------------------
而 Contax 645 鏡頭經過轉接, 一樣可以使用於 C/Y, EF, Nikon, PentaxK 接環, 中型轉接 135 本來就都可行! 只是是否能夠光圈連動罷了. 沒什麼特別值得提的吧? Pentax 67, 645, 135 都可互換, 就沒您說的那麼生動!
--------------------------------------------------------------------
這點您說的沒錯.反省.
只看到Contax 有出專用接環可用AF而忘了其實用MF各機都可用.
Contax的AF性能只能說是參考用的.

----------------------------------------------------------------------
A: C 牌給我的感覺是, 鏡頭很棒, 其餘的甭談..
----------------------------------------------------------------------
說的對極了,小弟也有5顆y/c鏡,不過一直是用接環在eos上用.
645,n1,nd在初期的產品都有問題這是傳統.
不過小弟有些C 牌情結.

--------------------------------------------------------------------
ND 傳聞停產, 也傳聞世界上只有賣不到兩千台的慘劇. 也聞她們正在設計新款 DSLR. 不過美國各大消售站已撤櫃, 也沒人進新品了. 不管是新的 DSLR 已經在著手設計也好, 還是他賣得不好成賠錢或也好. 現在買 ND 應該都是只有存貨在賣, 保固就不一定可行, 更何況台灣的代理商也沒有太多的好評. 獠下去真的只是個人意願, 真的出問題了很少會有人能夠幫你解決. (除了一些熱誠的網友除外).
--------------------------------------------------------------------
聽說全台灣只有兩部,價格也不低,不會有人因為小弟的幾篇投書而買吧.
不過canon 的 dslr 就算小弟把他罵死,大家還是會去買的.
因為現在這個時段 最好,最貴,最便宜,最快,最新的dslr全是canon的,
大家選來選去結果大概全是買canon.

最近也是為幫人,才有幸接觸到N-Digital的.

---------------------------------------------------------------------
A: 從 24 萬跌入 15 萬大關才一年ㄟ! 更慘的是它停產了. 它未必會更便宜了, 除非 Contax 出新機.
----------------------------------------------------------------------
同意,買過d60的人都經歷類似慘痛經驗.
小弟知道海外已撤櫃,但日本Contax一點也沒腳軟,除否認停產外,
新機售價還維持在57萬日幣左右.只是中古價跌的較多37-45萬日幣,
跌幅倒是比d60少些.

--------------------------------------------------------------------
A: 線形邏輯思考下或許是, 但是考量因素居多. ND 因為受光單體距離大, 是否能發揮到 N 鏡的好壞很難說. 在高她幾乎兩倍密度的 D60 至今才有 "好像 L 鏡比較好一點點" 的說辭.. 應該說, 除了 X3 會有明顯差異以外, 6 百萬像素 APS CMOS 都未必能看出差異了何況是密度不高的 ND?
還有一點.. 受光面積多不代表動態範圍大, 兩者無直接關係! 倘若密度高的 ccd 受光較少, 加上 micro 鏡會增加受光量影響寬容度的確在字面上是可行的, 但是市面上四五百萬像素的 DC 皆為此設計, 表現還是有相當大的差異. 有的明顯動態範圍小很多! 就算使用同樣的 SONY CCD (並且有 micro lens 設計), 多款 DC 表現一樣有好有壞. 所以受光量與真實寬容度是完全不能下等號的! 只能在字面上說說, 實際上並無真憑實據.
A: 此話差矣! CCD 還是擷取一樣多的寬容度 (只要是同樣晶片), 差別在與軟體運算! ND 反差較大, 實際上暗步細節顏色較為突出, 但是卻失去不少真實細節. CCD 點與點的運算都是靠鄰近的點來決定一點的顏色. 因此實際上還原度都有待觀察, 因為運算方式的不同, 顏色反差皆不同 (就算同 ccd), 因此沒有真正所謂的真實色彩也無所謂的寬容度大小. ND 之所以亮部不會亮掉可能是運算之後所得的平均結果, 並分真實攝影時所得到的影像! 換句話說 Fuji SR 多了一個測光體, 它實際上的作用就是用來判別獨立的 "Pixel" 是否曝光過度或者曝光不足, 然而運用運算讓他平均一些才不會導致死白. 若用 photoshop 軟體的原理來說, 應該說他把光源限制於 0~255 之間, 也就是他每一個點都能做到自動反差!!
這只是做與不做的問題.. 與 ND 並無太大關連.. ND 的影像是後至處理讓他較為平均化罷了, 並不代表別的 DSLR 亮部會跳掉它就不會的說辭! 更何況, 您是指 RAW 還是 JPEG? 差異甚大喔!
----------------------------------------------------------------------

剛好上面的投書有提到,e-1也要用 fram transfer CCD.看來e-1還是值的期待.

n-digital 用的就是fram transfer CCD,
且還是全幅呢.
如將ND的raw解開成16bit tiff,
在photoshop打開.
看他色階分布圖,
您會發現ND 的圖檔動態範圍非常大.
只佔用中央2/3的部分.亮部暗部都有一段空白.
所以會覺的圖像顏色沉,但如將他調整.亮部暗部均有極大的調整空間.
不容易發生死白原因也在此.
最叫我感動的是,人像的眼珠,
d60,10d,s2pro如調整暗部時,一不小心眼珠就變全黑而失去透明感.
ND的raw則有極大的條整空間.而不會讓眼珠失去透明感.
再加上畫角的不同,ND造出的圖像和d60,10d,s2pro真的是有不同的味道.

只可惜他本來是為攝影棚用的中型機背用的.所以高ios及較暗的攝影時雜訊很多.

--------------------------------------------------------------------
A: 反問你幾個論點! 倘若 Contax 是唯一廠商能夠製造全篇幅因為 N 鏡口大小的話, 那是否 14n, 1ds 的存在只是幻想? 那市面上的 14n, 1ds 都是騙局嗎?
鏡口大小的確優關於週邊畫質的重要關鍵, 但是 Contax ND 一樣有周邊畫質的問題喔! 只是比較不明顯罷了! 以光線必須直線來進行的方式看待, full size CCD (135), 就算使用中型鏡頭, 一樣會有周邊畫質的問題, 尤其在廣角鏡頭喔! 所以只是校正多與少的問題吧? 這不代表 N mount 是唯一的出路!
要不改 mount 又能做出全篇幅, 才是科技進步的象徵吧! 動不動就改 mount.. 哪天 ccd 密度太高, 又攸關您所謂的 "寬容度" 又要 full size, 是不是 N mount 又非得改款不成?
1ds 要配上好鏡頭是因為他已經是 11mp, 已經看得出鏡頭差異了. 變焦鏡頭與定焦的差異, 就猶如傳統像機系統.. 問題打轉於 "您要影像還是輕便".. 而非代表日場都無法製作出好的變焦鏡頭! 所以解像不足導致全滅? 是否您說話相當不客觀? 拿變焦來打定焦影像, 恐怕 CONTAX 也做不出來吧! L 鏡周邊影像有問題, 剛剛回答過了.. 您百分之百確定 N 鏡周邊影像就無問題嗎? 此話斷定的太絕卻無真評實據. 16-35 是超級廣角變焦.. 您試過 contax 16-35 在 ND 嗎? 超廣角四周鬆散是正常的吧? 您未免太扯了一點! 要能做到 16-35, 又要校正好耀光, 變形, 還要兼顧影像品質.. 恐怕就算做出來了, 也不會有人想買來用, 鏡面

carloszhang


新進會員

116) 2003/07/11 11:36 
Canon 早在 D2000 時代就在用 Full Frame CCD 了
D2000 還比 D30, 1D 更古早
(這裡的 full frame 是 ccd 型態,非指全幅)

Canon 除了 1D 是使用 inerline CCD 以外
據我所知它出過的 DSLR 都是用 full frame ccd/cmos
http://www.usa.canon.com/EOS-1D/faqs.html

122459


新進會員

117) 2003/07/11 16:05 
To Carloszhang 兄,從您所提供的網頁來看,D2000的確用的是Full Fram Tranfer CCD,但卻不能顯示其他佳能數位單眼都是!小弟最近也上了一個外國網站,很抱歉網頁已忘了從那連結的,那裡面作了一個比較表,在那個表裡頭 ,包括D1x,D100,1D,1Ds,10D,S2pro等當紅數位單眼,用的都是Interline CCD。

To  ITO兄,小弟非常同意您的看法,我所學並非光電科技,也不是數位內行者,只是近來為了未來的攝影生活走向,以及攝影器材投資方向作一些Study,看到您的留言,僅就個人感想再作延伸。

 小弟雖擁有一堆OM器材,但同時也是尼康愛用者,現有二機八鏡,其中一機五鏡是手動機及AIS。

 正如ITO兄所留言,﹁1Ds機身加鏡頭,預算要二百萬日圓﹂,因為很多普及鏡頭因無法通過數位系統的嚴格考驗因而無法見容於用家,過去一些業餘攝影者望而生畏的高價超廣角變焦鏡,用在數位單眼身上只是趣碼的配備;對小弟來說,一旦跳入數位單眼,必然又是另一筆新開銷,就無需擔心﹁換系統﹂損失,因為我實在無法想像,買了D100,上面再裝上AIS鏡頭該怎麼用,更不能忍受既有AF鏡頭用在數位單眼機上,個個都成了望遠變焦。

 跨入數位單眼,對小弟來說,就是一種開放的問題,不需要有預設立場,更不需受制於品牌成見,因為跨入數位單眼要重新購置合適鏡頭的機會極大,無論是因為原本的自動對焦鏡頭畫質不夠好, 或是畫角問題,必須添購一三五的﹁超廣角鏡﹂,都是一筆大開銷,而這筆開銷卻不是對你的﹁原廠﹂死忠就可完全避免。

 對相機廠來說,數位時代的來臨,也不代表過去的光榮能夠必然地延續,因為數位系統決勝負的關鍵,已不再像過去對鏡頭表現獨沽一味,過去擁有的龐大鏡群,也不見得能全用在數位單眼,數位單眼市場等於為相機廠商作一次大洗牌,現在只是洗牌的開始,當然有人挾其﹁祖產﹂百尺竿頭,繼續當龍頭老大,也不排除有人因而中箭落馬,另一方面,更有人可能抓住數位的精髓從暗處殺出番天地。

再從消費者立場出發,數位單眼時代,﹁定焦鏡﹂變得不切實際,佔有數位單眼八成市場的佳能,以及它的對手尼康,為數位單眼發展的新鏡頭幾乎都是變焦鏡,對業餘者來說,換裝數位單眼,可能二支數位專屬鏡頭就涵括過去銀鹽時代所擁有的畫角範圍;另一方面數位機身的多功能性,讓數位單眼系統大為簡化,很多銀鹽時代所必須的﹁系統﹂成員,現在根本不存在,令消費者關注的,不再是一歷史悠久的龐大銀鹽光學系統,卻是那一套系統能真正發揮數位的優點,規避掉數位光電系統可能發生的弊病,對用家來說更具有意義。

jutso


新進會員

118) 2003/07/11 16:13 
> 再從消費者立場出發,數位單眼時代,﹁定焦鏡﹂變得不切實際

不懂!定焦鏡畫質確實比變焦好啊 ..........

如果說是換鏡頭、重量等的不便,銀鹽時代就有了!不會換了數位
後更嚴重吧?

Chris


新進會員

119) 2003/07/11 18:43 
xiemark

我當時也是這樣子想的.. 看到設計圖之後, 改觀了. 因為透光率的問題一直是疑問. 倘若真的以 cmos 的透光率來做, 它與濾鏡有何差異? 不是一樣也過濾到一些該有的光線了嗎?

ITO

"所以看到jenhoxen兄提到"像N-Digital一樣虛有其表"時覺得對N-Digital有些不公平,
回應了一下.且舉個例被您們說的那麼濫的機器還是有人靠它吃飯罷了."
A: 有些人靠他吃飯, 有些人玩票性質. ND 最大缺點就是出太慢, 東西並沒有太完整就出場了. 後續還有被 recall (收回) 的問題. 嚴格來說 ND 只是一個半實驗性的機種. 連軟體支援都只做完一半! 最重要的是他價格較貴, 以 c/p 值來看他並不能與他場像機相比. 除了一些2266的問題以外, 我覺得只是另一個坑人的玩具. 光看 N mount 的價格就有點看不下去了. 光多加個 USM 馬達就會那麼貴嗎? 真是離補.. 台幣兩千塊不到的 canon EF 50mm 1.4 USM II 也有 USM, 倘若以 N 50mm 與 C/Y 50mm 相比, 你就知道價格差了多少. CONTAX 有意挽回市場, 但是也有意跟使用者的錢包過意不去. 至少玩 N mount 的朋友家境都相當不錯. 大多還無法升級的都還是用 C/Y, 也就是被 CONTAX 在數位化之後完全拋棄的一族.

"解過ND RAW,發現它比他牌(d60,10d,s2pro)的RAW file 更RAW,
他牌的RAW其實已在相機內被處理過一次了.
所以如相機上有設定好,曝光也沒問題的話.只需原值解凍,不需再後製的時候極多.
但ND RAW可說幾乎是原封不動的出來,"

A: 這是十分錯誤的思考模式. RAW 的意義原始於 ccd/cmos 感應之後最原始的資料直接經過 A/D 轉換存檔的. 它並無額外增加處理. 雜點的控制會有一定的流程, 但絕對不是改變 RAW 本身的資訊. 應該這樣子說好了.. RAW 資料連像機自己都看不懂什麼是影像, 它哪來做處理? 比它場的 RAW 還要 RAW? .... 這是不正確的喔! 它場雜訊較少並不是因為事後處理, 而是因為像機散熱與結構本體的設計較精良. Canon 之所以把許多功能內鑒於一張晶片, 也就是因為它能夠順利的提高速度, 減少流程, 減少線路, 也降低了熱源. 嚴格來說 cmos 還是比 ccd 還要有更多的雜訊才對的. 但是 D60, 10D 能夠做到的, 絕非軟體後製作!

ND RAW 原封不動? 請看 contax 版 Clwu 兄的討論.. CONTAX 本身所提供的軟體 Contax Raw Developer, 是有後製作的程序存在的! 它會把 contax 本身 ccd 的缺陷用軟體的方式去掩蓋他. 這您知道嗎? 其實 CONTAX RAW 才是唯一不夠 "RAW" 的東西.

"所以如相機上有設定好,曝光也沒問題的話.只需原值解凍,不需再後製的時候極多.
但ND RAW可說幾乎是原封不動的出來,
一定要設定解凍,只能用16bit解"

A: 這也是錯誤的訊息.. 每一場的 RAW 都能做到! RAW 本身含有 12bit D/A 資料.. 也就是 36bit.. 而 TIFF 只有 8~16bit.. 原意就是, 無論是 contax 還是 canon, nikon.. 都是 36bit RAW.. 所以你完全不能說只有 ND 是 RAW 它場不是.. 它們在處理上是百分之百相同的處理模式. 後製作 RAW workflow 也都相同的!

"跌幅倒是比d60少些."

A: D60 是從八萬迭到 6~4 萬...  ND 是從 24~28 萬迭到 15 萬...  這跌幅差很多吧?

"看他色階分布圖,
您會發現ND 的圖檔動態範圍非常大.
只佔用中央2/3的部分.亮部暗部都有一段空白."

A: 那叫做動態範圍小.. 因為你能夠顯示的只有那一小撮地帶. 從小撮地帶放大到最佳化, 影像會失真與破壞的!

"d60,10d,s2pro如調整暗部時,一不小心眼珠就變全黑而失去透明感.
ND的raw則有極大的條整空間.而不會讓眼珠失去透明感."

A: 請你把曲線的暗部也條出好嗎? 曲線不是只有一種. Contax 鏡頭會在光線進入像機前就已經把暗部的曲線明顯的調升.. 因為 contax 一直都是所謂的 "飽和度提升" 鏡頭. 它的暗部細節是因為提高了顏色的曲線所造成. 你要在後製作 canon, nikon, 兩者本身鏡頭就沒有校正過光線進來的曲線, 所以你要調整出暗部的曲線, 必須從 curve 暗部的地方調升. 僅僅差別而已.  

"週邊畫質問題一定是有的,14n, 1ds 也不是騙局,只不過小弟認為是不誠實罷了."

A: ND 一樣有四週鬆散的問題! 只是因為晶片密度不夠高, 無法察覺罷了.

"就如各位現在將e-1的ccd和民生高級數位機認為同是500畫點,
又要賣的比10d貴.
所以e-1太貴或太濫而小弟不認為一樣"

A: 這是您提的價值觀.. 實際上 e-1 之所以不被看好是因為獨創 4/3.. 老實說, e-1 貴就罷了.. 恐怕大家也不會想要去買一顆快要上三萬的 50mm 2.8. 鏡頭才是讓我卻步的地方, 不是機身.  應該這樣子說.. e-1 鏡頭無疑的要讓使用者重新購買. 而價格呢? 吃力不討好!  倘若你已經有 canon, nikon, contax 鏡頭.. 你可能對 olympus 這 e-1 衝擊一點興趣都沒有. 除非你一顆鏡頭都沒有.. 那 e-1 才有真正超值的所在.

"Contax也被罵的自信喪失,非常低調任何宣傳都不做.
最後還一年就夭折."

A: contax 從沒考慮到使用者 OK? 嚴格來說 contax 資金比 canon 還要雄厚很多, 光看他跳入 ND 與 N mount 就知道它多利害了. 如今要 canon 改 mount, canon 絕對不可能馬上跳入的! contax 本身價位較高, 他本來就是以比較專業的地帶自居, 它不需要任何宣傳來扁低自己. 就算是宣傳了.. 15 萬的像機會有人想要買嗎? 一樣的道理.. 這也是為什麼 panasonic 可以打 leica 名號賣鏡頭, leica 卻不廣告的意思.. 因為市場取向截然不同.
contax 喪失自信? 別傻了.. 這樣的話它不會陸續出 tvs digital 的. 一年內夭折的 ND 只能說市場切入時機不對, 產品不夠成熟而已.

ITO, 您中了 zeiss 毒太深了.. 其實在數位上很難分出真實性. 因為要考慮的太多了.. 不像傳統.. 底片就那幾種, 鏡頭差異能看得出. 在數位上差異太廣, 鏡頭差異早就已經沒有多大的差異了.. 後製作才是真正的王道. 應該說, 就算 carl zeiss 鏡頭的表現有多棒.. 在數位領域來說, 能夠發揮到它 50% 的能力已經能夠偷笑了! 鏡頭有一點點差異的話題已經在網路上傳很久了.. 但是那是 d60, 10d, 1ds, x3 出來之後才改變的.. 以當時 ND 設計的 ccd 密度來說, 就算你用 canon 鏡頭在 ND 上, 你也一樣看不出多大的差異的.

zeiss, 現階段只有在底片上差異較大.. 在數位.. 我曾看過 canon DSLR 拍出超越 ND 表現的筆筆皆是... 重要的都是在製作流程吧!

Rick07


終身 VIP

120) 2003/07/12 14:30 
說幾句話
PS的Levels圖的意義在於顯示該影像在畫面中的明暗比例,不同的影像也會有不同的比例,明暗階的比例只能用來解讀該圖的明暗階調多寡,並不能用來解讀「動態範圍」的大小‧
所以無論ITO兄所言的levels只佔用中央2/3的部分,或Chris所言的全部都有,都不能解釋成動態範圍很大,那都是錯誤的觀念‧

OLYMPUS E system 的50mm F2 若以相較於135 的視角必須乘以2來算,約等於25/2.0的135鏡頭,所以高價是必然的,能不能接受則見仁見智了‧
回上一層 第一頁   上一頁   第6頁 / 共58頁 到第 頁   下一頁   最末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頁│下10頁
手札小舖熱門商品
【Sony α NEX-C3‧NEX-3‧NEX-5完全上手】熱購中!!
數位攝影達人超值包【就是愛 構圖】+【數位單眼達人速成】74折
今年VIP會員招募-超大無敵1.5G相簿再加贈好禮!
【台灣私房景點全集】共5冊,合購73折再贈進口黑卡
【我的夢幻人像鏡】2013最新增訂版!
攝影家手札數位影像坊DV哈燒網KeyBuy藝廊論壇
服務信箱:242204 新莊副都心郵局第12信箱 │ 會員服務部:02-85215082(上班時間早上9點~下午6點) 和平東路三段276號 │ 廣告專線:0937-887229 │ 總瀏覽1166587058人 │ 線上1814人
攝影家手札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17 PhotoSharp All Rights Reserved. 非經許可,請勿任意轉載、出版本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