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論壇首頁
論壇主選單 > ※攝影異言堂 > 關於「後製」:個人的一些看法
作者  
討論話題
 

didadida

部落格(16)
終身 VIP

2006/07/26 12:36
器材: Nikon 尼康 其他
「後製」應該如何界定其定義?其扮演的功能應該如何?
以下準備在「數位相機」的基礎上,討論這兩個主題。

《第I部分》
首先是「後製」的定義。

關於這點,每個人採用的定義經常不同,結果也往往「雞同鴨講」。因此,首先希望能夠在這裡找到某個比較合理或大家比較能認同的定義。
攝影程序上涵蓋兩個部分,說得冷酷一點,就是「取得影像資料」與「處理影像資料」,這兩部分也就是「拍攝」與「後製」。

就一般攝影者來說,我們能夠取得的最原始影像資料,應該是所謂的RAW檔:記錄畫素明亮度的資料檔,RAW檔只是一種『黑白影像』。RAW檔只決定光圈、快門、ISO,其他性質都必須在後續處理過程才能決定,這也正是RAW檔的最大優勢所在。
所以,「取得影像資料」的結果,就是取得RAW檔。可是,對於攝影者而言,RAW檔(明亮度黑白影像資料)並不是最後結果,它『必須』(不管你喜歡或不喜歡)經過進一步「處理」,才能產生最後的印製照片或觀賞影像。

因此,數位相機的攝影程序『必須』同時包含「拍攝」與「後製」兩部分,有些類似傳統的黑白攝影,但顯然有別於正片或彩色負片。


推薦者: 迪諾, Reisende, hinojimmy

didadida

部落格(16)
終身 VIP

1) 2006/07/26 12:37 
《第II部分》

RAW檔是只決定光圈-快門-ISO的黑白明亮度資料,需要經過哪些程序,才能變成最終的照片或觀賞影像呢?
容我說明整個後製程序涉及的相關步驟:

1. RAW檔在轉換過程『必須』被指定進入某種色彩空間。可是,要選擇哪種色彩空間呢?這個決策本身就是一個經常引起討論的話題。目前,最多人使用的空間是AdobeRGB或sRGB,少數人則會挑選色域最大的ProPhotoRGB。

2.『必須』指定轉換為什麼檔案格式,例如:16-bit Tiff或8-bit Jpeg。這也是一個經常引起熱烈討論的話題。(相對於8-bit檔案,16-bit檔案資料較精確,比較禁得起「處理」,但佔空間,處理速度慢。)

3.『必須』決定「白平衡」,使用者可以接受相機的自動測量資料,或自行設定。(根據個人經驗,除非拍攝環境條件很好,否則相機自動測量大概都會產生色偏,但這部分色偏通常不應該透過白平衡處理。)

4. 『必須』決定曝光量,這可能是最重要的決定。這裡有一點非常值得注意,影像取得過程的理想曝光量,未必是最終影像的理想曝光量,因為前者的宗旨是取得最豐富的資料,後者的重點則在最終影像看起來最恰當。如何決定RAW檔的理想曝光值呢?現在攝影者普遍接受Thomas Knoll(PS創始人)的建議:exposure to the right(雖然其中涉及難解的技術性問題),因為如此才能讓RAW檔擁有可供運用的最多資料。不過,也有某些最傑出的攝影者不接受這種觀點(例如:Ron Reznick),認為RAW檔曝光就應該以最終影像曝光為準,進入電腦的調整只要超過1/3格就會影響品質。

以上4項代表RAW檔轉換過程必須處理的項目,至於後續調整,也可以同樣在RAW檔轉換過程一次處理完畢,但很多人寧可把這部分調整轉移到影像處理能力更強的PS內。


推薦者: hinojimmy, truman0201

didadida

部落格(16)
終身 VIP

2) 2006/07/26 12:37 

《第III部分》

後續調整應該包含哪些範圍,唯一的限制只在於想像力,這可能也是攝影最有趣的部分。不過,讓我們先看看一般影像都會做的必要處理(按照我認為合理的程序):

5. 去除色偏。正如前面談到的,除非拍攝環境很好,否則很少影像能夠不存在色偏。關於這部分,一方面必須仰賴顯示器(經過校正)與眼力(經過訓練),另一方面也要仰賴色彩讀數。首先要做的,就是去除不應該存在(不合理)的顏色(譬如:膚色,正常情況下,不論白人、黃種人或黑人,洋紅的成分都不該超過黃色,否則就是色偏)。

6. 初步銳利化。數位影像都必須經過銳利化。

7. 去除雜訊(如果有必要的話)。不過,這可能是PS最弱的一環,即使是CS2版本,最好還是採用外掛軟體。

8. 調整階調、反差與顏色,或做必要的潤飾(retouching)。這部分調整,最能反映攝影者的品味或企圖。

9. 存檔。印製前,決定檔案大小之後,做最後銳利化;如果要轉存為方便在顯示器上觀賞的小檔案,可以立即做銳利化,轉存為8-bit檔案。

以上只談最基本、最起碼的影像處理程序,實際上可以進行的「後製」則海闊天空。

didadida

部落格(16)
終身 VIP

3) 2006/07/26 12:37 
《第IV部分》

所以,我們可以歸納一些結論(顯然有些人會不同意)。

A. (數位)攝影涵蓋「影像取得」與「影像處理」兩個必要部分。

B. 「後製」定義為「取得RAW檔」之後的所有「影像處理過程」。

C. 根據前述定義,數位影像沒有「後製」或「不後製」的問題。


D. 如果「後製」是數位影像的必要成分,那麼後製程序只有恰不恰當的問題,沒有要或不要的問題。

E. 後製程序恰不恰當,應該反映個人的品味與想像力,沒有「對」或「不對」的問題。

didadida

部落格(16)
終身 VIP

4) 2006/07/26 12:38 
《第V部分》

最後,我希望藉此機會釐清2個困惑。

A. 有些人認為用數位相機拍攝,應該以「直接結果」做為「最後結果」;正統攝影不該涉及「後製」。這種說法能夠成立嗎?我很懷疑。此處所謂的「直接結果」實際上也是經過我們前述8點的「後製」處理結果,差別只在於這個程序採用相機內部電腦的罐頭處理程序。這些程序是哪裡來的?它們只不過代表某些人認為一般人在一般狀況下適合採用的處理程序。關於這點,我希望指出,任何人都是「個人」,不是「一般人」;任何狀況都是「個別狀況」,不是「一般狀況」。絕大部分人使用數位相機,未必有能力或有興趣處理「後製」,這當然可以理解。譬如布列松來說,他認為「拍攝」才是自己表達情緒的最重要手段,不願把時間擺在比較不重要的暗房處理上。這當然沒有什麼不可以,也沒有什麼「正確」或「不正確」的問題。然而,是否可以因此而認為「暗房處理是偷吃步」,不是攝影的正統,是「不正確的」呢?換言之,假定有人認為,由於「後製」是必要程序,而且涉及很多技巧與知識,為了公平起見,所以必須交給「某公正機構統一處理」(相機軟體)才符合攝影的正道,這種說法恐怕值得商榷。

B. 有些人認為,相對於傳統攝影,數位攝影太容易變造了。事實如何呢?我看過不少這方面的研究報告,結論大體上剛好相反。傳統攝影的影像掃瞄進入電腦,經過處理之後,再轉回底片,很難判斷是否經過偽造。可是,數位RAW檔只要附上metadata,根本沒有辦法偽造。所以,不論在法律、醫學……等方面的運用,甚至攝影比賽,RAW檔都會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推薦者: truman0201

didadida

部落格(16)
終身 VIP

5) 2006/07/26 12:40 
《第VI部分》

記得年輕的時候,我很喜歡研究數學,理由是因為數學具備獨特的純理論美感。我可以花好幾天時間試圖解開一個題目,只是因我喜歡享受其中的樂趣,不是因為我想成為數學家或創造新數學體系。
攝影也一樣,我喜歡攝影,因為攝影(包括拍照與影像處理)帶給我樂趣,尤其是影像處理。 我從來沒有想要成為「攝影家」或「藝術家」,我只想倘佯在這個領域內享受其中樂趣。或許正因為如此,我的看法很難跟某些具有「雄心壯志」的人溝通。

推薦者: 老何471130, hinojimmy

powerslide


網路會員

6) 2006/07/26 12:40 
1. RAW檔在轉換過程『必須』被指定進入某種色彩空間。可是,要選擇哪種色彩空間呢?這個決策本身就是一個經常引起討論的話題。目前,最多人使用的空間是AdobeRGB或sRGB,少數人則會挑選色域最大的ProPhotoRGB。
-------------------------------
這個定義本身就是一個最大的『矛盾』了

沒有輸出色域指定的RAW檔只是一堆無意義0/1資料而已

就像我給你一個255,255,255的數列

你能知道他代表什麼嗎?

把這個作為『後製』的定義是滑天下之大稽而已

請別再自欺欺人了
powerslide修改於2006年07月26日12:43

迪諾


終身 VIP

7) 2006/07/26 12:53 
didadida大大,感謝分享,淺白易懂,辛苦了!~

powerslide


網路會員

8) 2006/07/26 12:59 
唉,一堆騙小孩的伎倆而已

不直一晒

要談數位處理,先研究一下電腦圖學吧,以免貽笑大方
----------------------------------------------------
如果要在螢幕上顯示一個圖像,則必須先將圖像儲存在顯示卡的記憶體上,如果顯示卡的記憶體容量不夠,則圖像資訊無法放入,例如要顯示400 色的圖像時,若顯示卡只能顯示256色,則400色必須先濃縮為256色,圖像所能顯示的色彩也就受到限制,所以為了要完美顯示圖像色彩資訊,擁有足夠記憶體的顯示卡是不可少的。

另外作業系統也會根據驅動程式或本身的設定來影響色彩輸出,同一個圖像在不同的作業系統上也會有不同的色彩輸出。

調色盤
要在螢幕上顯示一個圖像,則必須先將圖像儲存在顯示卡的記憶體上,然後根據顯示卡的顏色配置表來顯示色彩,這個顯示配置表就是所謂的「調色盤」(palette),不同的顯示卡,所使用的調色盤可能不同,所以同一個圖像資訊在同一個色彩解析度下,若使用的顯示卡不同,圖像的色彩也會有所差異
---------------------------------------------------

http://caterpillar.onlyfun.net/Gossip/ComputerGraphics/IntroductionToColor.htm
powerslide修改於2006年07月26日13:03

Reisende


網路會員

9) 2006/07/26 13:23 
感謝分享!雖然我是懶得去動RAW的使用者,不過多了解一些總是好的^^

josefhsu


網路會員

10) 2006/07/26 13:35 
請教這是外文翻譯, 還是樓主著作?

小小乖


網路會員

11) 2006/07/26 13:35 
各位會不會覺得"攝影"也應該與"畫作"一樣,用"寫實"與"抽象"區分,重複曝光、過度修片都應該歸到"抽象"類,我們不反對藝術的創作,只是加以區分。
小小乖修改於2006年07月26日13:38

推薦者: NeZeki

powerslide


網路會員

12) 2006/07/26 13:37 
我很懷疑。此處所謂的「直接結果」實際上也是經過我們前述8點的「後製」處理結果,差別只在於這個程序採用相機內部電腦的罐頭處理程序。這些程序是哪裡來的?它們只不過代表某些人認為一般人在一般狀況下適合採用的處理程序。關於這點,我希望指出,任何人都是「個人」,不是「一般人」;任何狀況都是「個別狀況」,不是「一般狀況」。絕大部分人使用數位相機,未必有能力或有興趣處理「後製」,這當然可以理解。
-------------------------------------
這個說法非常有趣

完全違背了電腦圖學顯示的原理

首先,所有的色彩資料,包含RAW檔或是JPEG檔在沒經過輸出設備的D/A轉換前

都是一堆無意義的資料,沒人了解他代表什麼意義

就像我給你一列255,255,255的數列,你根本無法得知代表的是白色、黑色或者其他的顏色

這些都必須經過輸出設備的轉換,才能變成實體世界的顏色

而這些資料怎麼轉換,就是需要靠一堆色彩對應表

管你是AdobeRGB或sRGB,ProPhotoRGB或是傳統網頁的色碼對應表

都是一種數值資料真實世界聯繫的轉換通道

沒有這種轉換通道,這些資料就不能變成人眼所能看見的顏色

這是電腦圖學色彩處理的基本原則,早在PS出現就已經被建立的標準程序了

他根本不涉及任何的後製處理

而只是一種數位/類比轉換的對照表

(在這裡沒有任何顏色資料的改變或處理,而純粹只是把數值資料轉為類比顯示的色彩

就連RAW檔轉換為JPEG檔也是一樣,那不過是把12/10bit的資料轉換成目前電腦能處理的8bit資料而已

將來如果有可能,直接就用RAW檔顯示也不無可能

這純粹都是一種資料MAPPING的方式而已,並沒有改變任何訊息)

而今天居然有人把這種D/A轉換(資料Mapping)的過程稱為「後製」

我想那些教電腦圖學的教授們,看到了一定很哭笑不得吧

http://www.kuan.cc/memo/2006/0218Color/color.html



powerslide修改於2006年07月26日13:40
powerslide修改於2006年07月26日13:41
powerslide修改於2006年07月26日13:46
powerslide修改於2006年07月26日13:47

推薦者: asdfzcb

powerslide


網路會員

13) 2006/07/26 14:12 
http://www.ascc.sinica.edu.tw/nl/91/1813/02.txt


1.電腦色彩管理的原理及概念

     數位檔產生製輸出的流程可概分為3個階段,亦即:從掃描產生數
     位檔→螢幕確認瀏覽→輸出。以目視為原則,使得此3個流程的顏
     色趨向一致,便是所謂的「色彩管理」,此一概念等同於「所看
     即所得」;而會造成顏色有差異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色彩空間不同:不同的設備依其CCD的能力,其可還原的色彩數
      量有異,且其各自有定義顏色的系統,因此,相同顏色在兩個不
      同色彩空間,也可能產生不同的定義值。


    ‧設備的差異:此如同底片一般,一般的認知可能認為富士的軟片
      較適合拍風景,而柯達的軟片較適合拍人像,此為底片感光乳劑
      的差異;而掃瞄設備的CCD就如同感光乳劑,因而其在詮釋顏色
      的能力上也不盡相同。


    ‧顯色方式不同:掃描及螢幕都是利用光來產生影像,其基本的色
      彩模式也就是RGB;而輸出則是以YMCK來表現色彩(參見【表三】)。

      因此,國際色彩協會(ICC)這個解決此一紛亂局面的角色於焉
      出現,它建立了一套給大家共同遵循的標準,使各家廠商所使用
      的色彩系統可以有轉換的標準依據來彼此溝通,進而達到色彩管
      理的目的。它的作業原理說明如下:

      以語言來比喻,當兩個只能說自己語言的不同國籍的人要互相溝
      通時,必須要有懂雙方語言的人來翻譯,才能使意思正確的傳達;
      同樣的,當兩個不同的色彩空間要互相溝通時,也必須要有一個
      能同時詮釋兩個色彩空間的另一個色彩空間,而這一個色彩空間
      就必須具備能詮釋所有色彩空間的能力,也就是它能表現的顏色
      要能涵蓋所有色彩空間的顏色。


      很幸運地,CIE Lab色彩模型具備了此一要素,因此它擔當了此
      一要角。以下說明CIE Lab色彩模型是如何扮演翻譯的角色。

      一個翻譯者首先必須將各國的語言與自己的語言對照後,才能擔
      任翻譯傳達的工作。跟語言的溝通一樣,CIE Lab色彩模型也必
      須要跟其他的色彩空間做過顏色對照後,才能正確的傳達色彩的
      資訊。譬如有一個以掃描機掃出的圖檔,它的藍色是r:56、g:
      43、b:21,這個顏色在螢幕的色彩空間中卻是定義成r:52、g:
      45、b:28。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沒有另一個轉換的參考值,
      那麼,就會在螢幕上呈現出不同的藍色;但是如果能將圖檔的藍
      色、螢幕的藍色分別與CIE Lab色彩模型的相同藍色定義好,則
      透過CIE Lab的翻譯,圖檔的藍色就可以以螢幕相同的藍色呈現
      出來


rickylin


網路會員

14) 2006/07/26 15:27 
>>連RAW檔轉換為JPEG檔也是一樣,那不過是把12/10bit的資料轉換成目前電腦能處理的8bit資料而已
>>將來如果有可能,直接就用RAW檔顯示也不無可能
>>這純粹都是一種資料MAPPING的方式而已,並沒有改變任何訊息

這一段顯示出只會Google別人文字COPY與PASTE的問題出來了...
你找了那麼專業的文字,最後你自己下的結論根本是錯的...

RAW檔轉換為JPEG檔,不過是把12/10bit的資料轉換成目前電腦能處理的8bit資料而已???
你到底有沒有用過RAW檔?

直接就用RAW檔顯示???麻煩開釋一下如何直接用RAW檔顯示?
光色溫就是個問題... 讓電腦隨機跑一個色溫自己去顯示圖形嗎???

勸你一句,不懂的東西你最好少開口,有時間Google別人文字後,你最好不要自己下一些你不懂的結論,只是讓人吐槽而已~

Photo1


網路會員

15) 2006/07/26 15:38 
光色溫就是個問題... 讓電腦隨機跑一個色溫自己去顯示圖形嗎???

色溫可以自己亂搞
但是最麻煩的是 如何還原由RG GB RG GB所組成的資料
有好幾種演算法可以用 每一種弄出來結果都不太一樣
不過3CCD則無此問題

powerslide


網路會員

16) 2006/07/26 15:40 
這一段顯示出只會Google別人文字COPY與PASTE的問題出來了...
你找了那麼專業的文字,最後你自己下的結論根本是錯的...

RAW檔轉換為JPEG檔,不過是把12/10bit的資料轉換成目前電腦能處理的8bit資料而已???
你到底有沒有用過RAW檔?

直接就用RAW檔顯示???麻煩開釋一下如何直接用RAW檔顯示?
光色溫就是個問題... 讓電腦隨機跑一個色溫自己去顯示圖形嗎???

勸你一句,不懂的東西你最好少開口,有時間Google別人文字後,你最好不要自己下一些你不懂的結論,只是讓人吐槽而已~
===================================
噗哈哈

我說綠光大大,不知道就別出來現醜啦

什麼色溫不色溫的啦

在我看來都不過是一種資料Mapping而已

那不過是一種資料對應的演算法罷了,有啥隨機不隨機的啊

以下的文章看看再說吧

http://www.di.nctu.edu.tw/2006TDC/papers/Color%20&%20Image%20Quality/04-009.doc

吐嘈也得有料

像你這種半瓶水的傢伙我看多了



powerslide修改於2006年07月26日15:44

rickylin


網路會員

17) 2006/07/26 15:47 
不知誰是半瓶水???別使用人身攻擊來轉移話題啦...我問的問題你又要逃開了嗎?

1. RAW檔轉換為JPEG檔,不過是把12/10bit的資料轉換成目前電腦能處理的8bit資料而已???
2. 直接就用RAW檔顯示???

麻煩開釋一下,你的RAW檔處理流程為何?如何導出1和2的結論?

windflow

部落格(2)
網路會員

18) 2006/07/26 15:47 
討論這個有意義嗎....
「後製」應該如何界定其定義...為什麼要去定義 ?
一張照片可以花30秒後製...也可以花3個小時....
你說不算攝影又何仿ˋ很假又何仿...
只是透過軟體呈現出自己想要的感覺與效果而已...
你喜歡也好,不喜歡也好....認同也罷ˋ不認同也罷.....
玩攝影ˋ玩影像...如果還還得按別人認同的方式玩...
那還有什麼好玩的


推薦者: iskay, jun65, hinojimmy

powerslide


網路會員

19) 2006/07/26 15:53 
不知誰是半瓶水???別使用人身攻擊來轉移話題啦...我問的問題你又要逃開了嗎?

1. RAW檔轉換為JPEG檔,不過是把12/10bit的資料轉換成目前電腦能處理的8bit資料而已???
2. 直接就用RAW檔顯示???

麻煩開釋一下,你的RAW檔處理流程為何?如何導出1和2的結論?
-------------------------------
噗~~~

什麼處理流程,不過就是y(output)=f(x,INTPUT)罷了

每一家廠商的CCD都有自己的定義的轉換function

只要處理程式有該轉換funtion的資料,它就能轉換了

不過是一堆數學演算過程罷了

就像有人喜歡用

灰階值 = (R+G+B)/3 作黑白轉換

有人喜歡用

灰階值 = (R*76 + G*150 +B*29) >> 8 作黑白轉換

不都是一個預設好的轉換function

有啥好結論不結論的啊?

綠光大大還真是愛耍寶啊

powerslide修改於2006年07月26日16:01

windflow

部落格(2)
網路會員

20) 2006/07/26 15:59 
powerslide大大
我看過你的作品ˋ也"曾經"欣賞過你的作品...
看過你一連串的發言之後...
坦白說...你的作品或許還是欣賞...但對這個"人"就難說了..

推薦者: 蕭高轟
回上一層 第1頁 / 共14頁 到第 頁   下一頁   最末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頁│下10頁
手札小舖熱門商品
【Nikon 1完全活用解析】全新系統完全剖析!
【駕馭閃光燈】最完整的閃燈指導教本!!
【Sony α NEX-C3‧NEX-3‧NEX-5完全上手】熱購中!!
數位攝影達人超值包【就是愛 構圖】+【數位單眼達人速成】74折
今年VIP會員招募-超大無敵1.5G相簿再加贈好禮!
攝影家手札數位影像坊DV哈燒網KeyBuy藝廊論壇
服務信箱:242204 新莊副都心郵局第12信箱 │ 會員服務部:02-85215082(上班時間早上9點~下午6點) 和平東路三段276號 │ 廣告專線:0937-887229 │ 總瀏覽1167054760人 │ 線上1390人
攝影家手札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17 PhotoSharp All Rights Reserved. 非經許可,請勿任意轉載、出版本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