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論壇首頁
論壇主選單 > ☆色彩管理/影音軟體版 > 蘋果電腦或是EZIO螢幕?
作者  
討論話題
 

buttlefly


網路會員

2007/02/21 23:57
器材: Nikon 尼康 其他

之前為了看照片  經由網友推薦   買了EZIO的螢幕   他的顏色的確都十分正確

但是因為病毒及穩定性  以及佔用資源與必需不斷花錢升級的緣故  不太想再使用微軟

因此想買蘋果電腦

聽說他的螢幕對於處理影像的人是不錯的選擇

請問站上有人使用麥金塔電腦麼?  他的螢幕跟EZIO比又如何呢?

didadida

部落格(16)
終身 VIP

61) 2007/03/13 12:17 

>>raw 檔是線性的應該是沒問題,但如何知道相機內部轉的 JPG 檔也是用 0.45 做運算呢 ? 真不知道當初為何要訂這個奇怪的數字,轉來轉去最後還不是要 1 ,那為什麼不乾脆從頭到尾都是 1 不就方便多了,唉 ~~~<<

 

我雖然也不是很瞭解這些 image processing 的東西,但在我很有限的瞭解下,或許有些資料可供你參考:

數位相機感應器是採用線性擷取;換言之,進入感光兩極體的光子數量( input )增加一倍,感光兩極體衡量的電荷 (output) 也增加一倍。這屬於物理性質。可是,人的視覺並不是線性的,肉眼對於暗部的變化比較敏感,對於亮部的變化相對遲鈍。所以,為了讓相機感應器擷取的資料,能夠更符合肉眼的感覺,需要做轉換。根據一般的看法,肉眼的感覺是 y x0.45 inverse gamma curve of 2.2 )。

舉例來說,假定相機擷取的亮度為 127 ,對於肉眼的感覺來說,則是= 255× 127÷255 0.45 186 。換言之,由於肉眼在亮部區域的感覺比較遲鈍,所以當亮度由 255 減少一半而成為 127 ,肉眼只覺得亮度減少到 186

對於 AdobeRGB 這類 Gamma 2.2 的色彩空間( sRGB 則頗有爭議)來說,前述的 186 讀數則又經過逆向的轉換 255× 186÷255 2.2 127 。所以,在 AdobeRGB 空間,亮度 讀數 127 255 的一半,人類肉眼的 感覺 也是一半亮,使得「讀數」與「感覺」彼此一致,具備 perceptual uniform 的重要特性(換言之,讀數一半,感覺也一半)。

(如果沒有做前述一系列轉換,則沒有這種性質。以 ACR Working Space 來說,「線性」的 ProphotoRGB 不具備 perceptual uniform 性質。)

 

相機內部轉的 JPG 檔也是用 0.45 做運算呢 ?

未必,取決於很多因素(如果使用 Jpeg ,一般人都會強化反差,例如採用S狀曲線),甚至 Raw 檔亮度資料也未必(譬如我使用的 D2X ,感應器擷取的類比資訊在進入 ADC 之前,就做白平衡的最佳化,所以只能說是幾乎線性的)。

didadida修改於2007年03月13日12:21

saixpdsp


網路會員

62) 2007/03/13 13:11 


原發文者: skyforce 發文時間: 2007/03/13 06:08

  一個是 電壓-亮度 轉換非線性. 一個是 物理量-心理量 轉換非線性  我認為是兩回事喔. ..........(恕刪)


是兩件事沒錯!(我解釋太爛了~^^|)

Gamma correction 算是 Display 的補償
S-curve 應該算是 tone mapping 給 device 跟 人眼修正
基本上都是非線性的,處理方式不一... 有時會混著做. 相機中處理是因為要對應到視訊規格輸出.

原發文者: didadida 發文時間: 2007/03/13 12:17
相機內部轉的 JPG 檔也是用 0.45 做運算呢 ?
未必,取決於很多因素(如果使用 Jpeg ,一般人都會強化反差,例如採用S狀曲線),甚至 Raw 檔亮度資料也未必(譬如我使用的 D2X ,感應器擷取的類比資訊在進入 ADC 之前,就做白平衡的最佳化,所以只能說是幾乎線性的)。


D2X 的 Raw 狀況應該跟一般的 DSLR 一樣~ ^^ FYI
http://homepage.ntu.edu.tw/~p94922001/DcChNikonD2X.htm

skyforce


網路會員

63) 2007/03/13 15:41 


原發文者: didadida 發文時間: 2007/03/13 12:17

    根據一般的看法,肉眼的感覺是 y = x0.45 ( inverse gamma curve of 2.2 )。 (恕刪)

不對,根據Steven Power Low,人對亮度的感受應該是 y=x^0.33
此外Mac的Gamma是定Gamma 1.8,那這個1.8是不是定的更沒有道理了?


(如果沒有做前述一系列轉換,則沒有這種性質。以 ACR 的 Working Space 來說,「線性」的 ProphotoRGB 不具備 perceptual uniform 性質。)

不太了解你這邊的意思.ProphotoRGB 的Gamma不是1.8嘛?

skyforce修改於2007年03月13日15:49

didadida

部落格(16)
終身 VIP

64) 2007/03/13 18:17 

>>Gamma correction 算是 Display 的補償
S-curve
應該算是 tone mapping device 人眼修正
基本上都是非線性的 , 處理方式不一 ...<<

頗有道理, Gamma correction 是模擬人類的視覺, S-curve 是針對顯示器與印表機動態範圍很小而進行的調整(換言之,套用 S 狀曲線,使得影像在螢幕上或印製上變得更好看)。可是,如果採用 Jpeg ,通常都由相機同時進行。

 

>>D2X Raw 狀況應該跟一般的 DSLR 一樣 ~ ^^ FYI<<

我讀到的資料顯示, D2X CMOS 採用 4 個輸出儲存器,而且每個儲存器都有自己的 ADC ,在類比訊號轉換為數位訊號之前,都會做白平衡最佳化( white balance optimizations ,天知道是什麼意思?不過聽說會造成「非」線性影響)。我通常都不會注意這種跟攝影沒有直接關係的技術資料,只是剛好 D2X 是我使用的相機,我擔心這個白平衡最佳化程序會影響我對於 D2X 的曝光判斷(採用 Julia Borg UniWB 設定)。至於 D2X Raw 是否跟一般 DSLR 一樣?我不知道。不過,很可能吧,反正大家都是「幾乎」線性(我發現,一般人都稱呼 raw data 資料為「幾乎線性」,因為最暗的暗部與最亮的亮部,聽說都有些「非」線性的調整)。

 

>>Steven Power Low, 人對亮度的感受應該是 y=x^0.33<<

關於這方面,我只有很粗淺的瞭解。 0.33 0.45 或其他數據,我猜都只是模擬人類視覺的模型。除了這個領域的工作者之外,我這種外行人大概只能道聽途說(換言之,沒什麼意見)。

 

>> 此外 Mac Gamma 是定 Gamma 1.8, 那這個 1.8 是不是定的更沒有道理了 ?<<

到底是 Gamma 1.8 2.2 ,過去曾經引起很劇烈而沒有結論的爭論。

 

>> 不太了解你這邊的意思 .ProphotoRGB Gamma 不是 1.8 ?<<

很多人都稱呼 ACR Lightroom Working Space 為「線性」的 ProPhotoRGB ,因為這是根據 ProPhotoRGB 設計的(幾乎)線性空間, Adobe 自己人則暱稱其為 MelissaRGB LoveChildRGB )。

skyforce


網路會員

65) 2007/03/13 18:41 


原發文者: didadida 發文時間: 2007/03/13 18:17

 頗有道理, Gamma correction 是模擬人類的視覺, S-curve 是針對顯示器與印表機動態範圍很小而進行的調整(換言之,套用 S 狀曲線,使得影像在螢幕上或印製上變得更好看)。可是,如果採用 Jpeg ,通常都由相機同時進行。

我認為在儲存到Jpg時依舊是採用gamma .45儲存.
只是機身內的設定,或者曲線的設定,是在進行到Jpg儲存之前就已經處理完畢的.
Jpg儲存的功能就不需要管來源影像的gamma如何,乖乖的照.45去存就對了.
當然,與原始的來源景像相比,最終gamma是有可能不是.45 .
不過無所謂,本來就沒有必要去care是不是.45,就把它當作.45來顯示就對了.

如果又把影像的gamma修正回真正的.45,再做顯示,那機身內的任何調整都會沒有效用,
應該沒有人這麼無聊吧XD


>> 此外 Mac 的 Gamma 是定 Gamma 1.8, 那這個 1.8 是不是定的更沒有道理了 ?<<

到底是 Gamma 1.8 或 2.2 ,過去曾經引起很劇烈而沒有結論的爭論。

說實在的我沒有Mac,也對其Gamma設定沒啥興趣~無所謂 不管他~


>> 不太了解你這邊的意思 .ProphotoRGB 的 Gamma 不是 1.8 嘛 ?<<
很多人都稱呼 ACR 與 Lightroom 的 Working Space 為「線性」的 ProPhotoRGB ,因為這是根據 ProPhotoRGB 設計的(幾乎)線性空間, Adobe 自己人則暱稱其為 MelissaRGB ( LoveChildRGB )。


我並不太了解ACR中的Raw轉換流程.
我所接觸過的Raw Converter程式碼中,並沒有 Working Space 的概念.
也就是說,某一種相機到某一種色域都有其唯一的轉換矩陣,流程如下:
Raw Data => unique 3x3 Matrix => some Gamut

或許ACR為了提供更大的彈性,能夠更方便的支援更多色域以及相機,因此採用 "近線性化"的ProphotoRGB 做為其Working Space,流程修改如下:
Raw Data => 3x3 Matrix => ProphotoRGB => 3x3 Matrix

skyforce


網路會員

66) 2007/03/13 18:53 


原發文者: didadida 發文時間: 2007/03/13 18:17

    很多人都稱呼 ACR 與 Lightroom 的 Working Space 為「線性」的 ProPhotoRGB ,因為這是根據 ProPhotoRGB 設計的(幾乎)線性空間, Adobe 自己人則暱稱其為 MelissaRGB ( LoveChildRGB )。


奇怪了~
剛Google了一下MelissaRGB ,似乎與你所說的不太一樣.
它是採用ProPhotoRGB的三原色設定,但是Gamma不是採用原本Prophoto的1.8,而是採用sRGB的類Gamma 2.2.

http://www.google.com/search?hl=zh-TW&rls=com.microsoft%3Aen-US&q=Melissa+RGB++&lr=

skyforce修改於2007年03月13日18:55

saixpdsp


網路會員

67) 2007/03/13 21:36 


原發文者: didadida 發文時間: 2007/03/13 18:17

頗有道理, Gamma correction 是模擬人類的視覺, S-curve 是針對顯示器與>>印表機動態範圍很小而進行的調整(換言之,套用 S 狀曲線,使得影像在螢>>幕上或印製上變得更好看)。可是,如果採用 Jpeg ,通常都由相機同時進行。

小小修正一下…. Gamma correction 是顯示器補償,  S-curve 是人眼視覺與印表機(輸出設備)動態範圍很小而進行的調整…. 其他應該都正確 ^^


原發文者: didadida 發文時間: 2007/03/13 18:17
white balance optimizations ,天知道是什麼意思?

Who knows! 哈~哈~哈~ 反正隔一段時間就會有噱頭~


JPEG 裡面的處理,… 應該說是 image pipeline 會有對應到該有 gamma 的輸出(對應到多少必須要調整? 這真的很難, …), 再來是因為不同場景的光源補償, 比方說在亮度部分用輕微的 S-Curve 來調整. 所以整個的結果不會是單存的 Gamma curve 曲線!

單純的Gamma是顯示器補償, 如果不做在螢幕上就會看起來黑黑的(因為失去亮度的補償…)

didadida

部落格(16)
終身 VIP

68) 2007/03/14 11:11 

Image Processing 跟攝影有些關係,但又沒有很直接的關係。這是一個相當技術性的領域,我不知道其他攝影者的情況如何,但我本身做為一個攝影者,偶爾覺得需要這方面的常識,但很難找到適當的資料(看不懂)。

兩位可能都是從事這個領域工作的人(純屬猜想,不知是否如此),我想 《手札》同好應該可以得到兩位的很大協助。可是,其中有一個大問題。兩位大體上都採用自己領域的語言在說話。對於想要說的東西,只是急著想表達,但沒有特別考量一般人(這裡是《手札》同好)是否能夠接受。換言之,經常缺乏針對性。這也是我為什麼在這個原本不該說話的地方插嘴,因為我相信可以用大家聽得懂的方法,說明為什麼要做Gamma Correction,用實際的例子說明怎麼轉換、能夠達到什麼功能,以及為什麼要做這些轉換。當然,我的嘗試未必成功,很多人或許也認為「不知道在說什麼」,但我最起碼試著由「一般人」能夠瞭解的立場著去解釋。

根據我瞭解,Raw檔轉換程式的一般處理流程如下(純屬外行人的推想,請指教):

 

 

ACR Lightroom ,應該是用線性 ProPhotoRGB 取代 XYZ (??)。

 

>> 小小修正一下 …. Gamma correction 是顯示器補償 ,  S-curve 是人眼視覺與印表機 ( 輸出設備 ) 動態範圍很小而進行的調整 …. 其他應該都正確 ^^<<

抱歉,實在很不瞭解這段「修正」的根據。「顯示器補償」難道不是根據「人類肉眼視覺的生理特性」所做的補償嗎?你的這段評論,讓人感覺,顯示器即使不供人使用,也需要基於其本身的緣故而做這種補償。至於 S 曲線,我覺得這雖然與人眼視覺有關,但性質上明顯不同於 Gamma correction ,一者著重於「生理」(相對客觀),應該擺在 raw 檔轉換軟體處理,一者著重於「美感」(非常主觀),最好避免在 raw 檔轉換軟體內處理(很多真正玩家會等到 PS 內,才運用階調曲線或反差控制)。總之,gamma修正是由軟體工程師做的,階調控制(S曲線)則是攝影者的工作。

 

>> 奇怪了 ~
Google 了一下 MelissaRGB , 似乎與你所說的不太一樣 .
它是採用 ProPhotoRGB 的三原色設定 , 但是 Gamma 不是採用原本 Prophoto 1.8, 而是採用 sRGB 的類 Gamma 2.2.<<

 

你說的沒錯,是我的疏忽。 ACR Lightroom Working Space 是線性的 ProPhotoRGB ,但唯有經過 gamma corrected 之後,才稱為 MelissaRGB 。以下引用 Andrew Rodney 的評論:

…… Lightroom uses a linear encoded ProPhoto RGB space but the numbers (represented in percentages in Lightroom) and histogram reflect a gamma corrected version of ProPhoto RGB matching the Tone Response Curve of sRGB. The color space used for these numbers and the histogram is known within Adobeas Melissa RGB ……

didadida

部落格(16)
終身 VIP

69) 2007/03/14 11:18 

另外,就前述的流程來說,Raw檔轉換軟體的真正關鍵在於解馬賽克運算(demosaicing algorithm),因為其他處理程序都相對單純。請問:這種見解是否合理?

saixpdsp


網路會員

70) 2007/03/14 11:50 


原發文者: didadida 發文時間: 2007/03/14 11:11

偶爾覺得需要這方面的常識,但很難找到適當的資料(看不懂)…..當然,我的嘗試未必成功,很多人或許也認為「不知道在說什麼」,但我最起碼試著由「一般人」能夠瞭解的立場著去解釋。

這是我要努力的地方, 這方面的網頁將來應該會有, 屆時請大家協助指正….
攝影師若能了解數位處理,色彩工程, 更會有 Sense, 這樣對工作上有很大的幫助~  像是這傢伙就粉厲害 http://www.normankoren.com/
skyforce 應該是學生吧~ ^^ (google 實在太強悍了!)


原發文者: didadida 發文時間: 2007/03/14 11:11
抱歉,實在很不瞭解這段「修正」的根據。「顯示器補償」難道不是根據「人類肉眼視覺的生理特性」所做的補償嗎?你的這段評論,讓人感覺,顯示器即使不供人使用,也需要基於其本身的緣故而做這種補償。….

是這樣沒錯! 因為經過顯示器會衰減(物理特性), 必須在輸入的數值補償, 這樣在螢幕上的光線才能作線性控制的 , 比方說  
50 (原始的數值)  100 (Gamma數值補償後)  50 (顯示器衰減後)

原發文者: didadida 發文時間: 2007/03/14 11:11
另外,就前述的流程來說,Raw檔轉換軟體的真正關鍵在於解馬賽克運算(demosaicing algorithm),因為其他處理程序都相對單純。請問:這種見解是否合理?

解馬賽克固然重要, 以我的觀點而言“去雜訊”(Noise reduction) 更重要!
再來就是 如何找到 color跟tone參數(或是表, 就是調來調去的 curve)

skyforce


網路會員

71) 2007/03/14 15:51 


原發文者: saixpdsp 發文時間: 2007/03/14 11:50

 skyforce 應該是學生吧~ ^^ (google 實在太強悍了!)了解數位處理,色..(恕刪)

是低~我還是學生,請多指教,研究的剛好是這領域的部分.

我想didadida 想說的是: "來點圖吧"
用文字表達真的很不容易,圖可都是要花時間製作,網路上有現成的就更好了.

didadida

部落格(16)
終身 VIP

72) 2007/03/14 18:11 

>> 攝影師若能了解數位處理 , 色彩工程 , 更會有 Sense, 這樣對工作上有很大的幫助 ~<<

相信是如此,但這方面的資料太有限了。對於外行人來說,這些涉及其他專業領域的知識,除非能夠用很「深入淺出」的方式說明,否則很難吸引人。我個人覺得 Norman Koren 提供的資料幫助不大,太技術性了。真正高明的人,他懂得如何用一般人聽得懂的話來解釋(要說一些外行人聽不懂的專門術語,那是很簡單的)。

 

>> 解馬賽克固然重要 , 以我的觀點而言 去雜訊 ”(Noise reduction) 更重要 !
再來就是 如何找到 color tone 參數 ( 或是表 , 就是調來調去的 curve)<<

聽到你這麼說,令我非常訝異,似乎有點「捨本求末」的傾向;你提的這些東西,基本上都是 Raw 檔轉換軟體附帶提供的 點心 ,不是 正餐

在我的瞭解範圍內,喜歡玩影像處理的人,對於任何特定工作,通常都會用「最適當的」工具來處理。很多玩家只要求 raw 檔轉換軟體負責它該負責的東西;換言之,提供儘可能完整的資料,或處理一些 Photoshop 不能、不擅長處理的東西。至於如何讓影像變得漂亮或美(不論如何定義),包括:如何處理雜訊、色彩或階調……等,為什麼不使用這方面的專門軟體呢(換言之, Photoshop & Plugins )?

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偏愛的工作流程。

 

>> 我想 didadida 想說的是 : " 來點圖吧 "
用文字表達真的很不容易 , 圖可都是要花時間製作 , 網路上有現成的就更好了 .<<

不,這 不是 我的意思。重點在於「我們講的話,應該設法或嘗試讓對方聽得懂」;換言之,重點是「溝通」(我必須承認,我在這方面也很差,但這並不代表別人也要很差)。真正高明的人,知道如何「化繁為簡」、「深入淺出」。更明確來說, 《手札》是 攝影 論壇,不是工程、軟體設計或色彩理論的論壇;我們應該儘量用攝影語言或一般人聽得懂的語言來傳達思緒。 共勉之。

didadida修改於2007年03月14日18:16

saixpdsp


網路會員

73) 2007/03/14 18:57 


原發文者: didadida 發文時間: 2007/03/14 18:11

聽到你這麼說,令我非常訝異,似乎有點「捨本求末」的傾向;你提的這些東西,基本上都是 Raw 檔轉換軟體附帶提供的 點心 ,不是 正餐 。... ..(恕刪)…

的確是這樣的, demosaicking 再公開(Public)的文獻, 差不多已經 “緊繃”了. 雜訊消除上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其實也是快“緊繃”), 這個”雜訊”主題也是最多人研究的部分….. 因為實視覺上在是會有很大的改善.

Norman Koren 也是花很多時間才明白 (他的很多地方,….即使我也是有看沒有懂 >.<||, 但是相當詳細!), 傳統攝影的部分我非常弱, 數位相機的影像處理我也花了好多年,… 但也沒辦法弄得透徹. 領域實在太大了~ 加油~

jenhoxen


網路會員

74) 2007/03/15 00:06 
真的非常感謝各位精彩的對話,小弟從中受益良多!(終於弄懂何謂Gamma^^)各位對於他方的論點,既有對不同意見的修正、也有認同被修正意見的補充,是近來少見沒有火藥味的菁英對談,真是網友之福

didadida

部落格(16)
終身 VIP

75) 2007/03/15 12:54 

>> 的確是這樣的 , demosaicking 再公開 (Public) 的文獻 , 差不多已經 緊繃 . 雜訊消除上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 其實也是快 緊繃 ”), 這個 雜訊 主題也是最多人研究的部分 ….. 因為實視覺上在是會有很大的改善 .<<

不知道你所謂「緊繃」的意思,如果是說「發展到極限」,那我不認為;雖然我不是這個領域的工作者,但聽過一些專家的評論。

1.      demosaicing algorithm :我相信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譬如說,拿相機拍攝 GMB Colorchecker ,把這個檔案分別用不同的 raw converters 處理(除了白平衡之外,其他都設定為 0 )。結果可以發現,每個 converters 轉換出來的顏色都差很多,看起來或許很接近,但色彩讀數差很多(用 HSB 比較,避免色彩受到亮度影響),如果跟標準的參考讀數(譬如: Bruce Lindbloom 提供的資料)比較,差異甚至更恐怖。相較於標準參考讀數,這些轉換出來檔案色彩的偏離情況,似乎存在某種模式。譬如: R G B 的偏離相對小, Skin Color 或其他非原色的偏離相對嚴重。我曾經根據 3 原色而針對我的相機去校正 ACR ,結果 3 原色可以校正得很精確,但其他色彩就嚴重偏離。反之,如果捨棄 Red 而採用 Light Skin (人像),則 Red 又會明顯跑掉。所以,校正的結果,反而不如不校正。校正之後,某些顏色很準,但另一些顏色很離譜;反之,不做校正,則所有的顏色都不準,但也比較不離譜,整體看起來反而比較正常、比較可以接受。我雖然不懂這個領域,但我相信這方面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關於這個問題,我個人不覺得特別困擾,因為我的所有影像都會進入 PS 修正色彩:即使 demosaicing 程序完美,也有其他環境因素會造成影像色偏)。總之,很多這方面的專家認為, raw 檔轉換軟體在未來幾年內,將是發展最快速的領域之一。

2.      關於雜訊,我想,或許應該由兩方面來考慮。第一,改善感應器或其畫素品質,避免產生雜訊。第二,雜訊如果已經產生,如何消除雜訊。所以,這裡有兩個問題:「避免」與「消除」。如何避免產生雜訊,這屬於硬體領域,我完全不懂,但我們還是經常聽到攝影者抱怨雜訊的問題,所以這方面應該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至於如何消除雜訊的部分,我不知道這方面的技術是否已經發展快到極限(很難定義),但我知道消除雜訊的方法涉及到很多人為技巧與臨場判斷;所以,如何處理雜訊,端看個人的功夫。

3.      關於雜訊、色彩與階調的控制,我相信 PS 才是值得研究的領域(包括外掛軟體)——而不是 raw 檔轉換軟體。換言之,如果有一隻很稱職的 ,就不該由 去抓耗子。

didadida

部落格(16)
終身 VIP

76) 2007/03/15 12:58 

色彩修正方面,我們偶爾會利用 Convert Assign 錯誤的描述檔,然後透過頻道混合來修改影像的色彩或亮度。這種情況下,描述檔( RGB 色彩空間)的 Gamma 值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以下列舉一些圖形供各位參考,看看是否能夠歸納出什麼有用的結論。

 

A

 

 

1 的灰色方塊是在 AdobeRGB Gamma 2.2 空間製作的灰階圖形, R 128 G 128 B 128 。圖# 2 與圖# 3 則是圖# 1 分別轉換到( convert to AppleRGB Gamma 1.8 AdobeRGB Gamma1.0 (自行製造)的情況。

由於是做空間轉換,所以圖形在轉換之後,看起來仍然相同,但 R-G-B 讀數已經不同了。

 

B

 

 

此處的 3 個圖形,分別是上圖個別頻道的情況,此處顯示 R 頻道。經過 Conversion 之後,綜合頻道看起來雖然一樣,但個別頻道則隨著 Gamma 值變小而愈暗。

 

C

 

是把第 A 圖的 RGB 讀數都調到 128 的情況。我們看到, Gamma 值愈小的空間,中間調( 128,128,128 )愈亮。

 

D

 

 

類似第 A 圖的情況,# 1 的灰色方塊是在 AdobeRGB Gamma 2.2 空間製作的灰階圖形, R 128 G 128 B 128 。圖# 2 與圖# 3 則是圖# 1 分別指派( assign AppleRGB Gamma 1.8 AdobeRGB Gamma1.0 (自行製造)的情況。

我們發現,指派 Gamma 值愈小的錯誤描述檔,影像會變得愈亮。至於第 D 圖個別頻道的情況,則看起來都一樣(此處沒有顯示)。

saixpdsp


網路會員

77) 2007/03/15 20:27 


原發文者: didadida 發文時間: 2007/03/15 12:54

  不知道你所謂「緊繃」的意思,如果是說「發展到極限」,那我不認為;雖然我不是這個領域的工作者,但聽過一些專家的評論。
1.      demosaicing algorithm :我相信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譬如說,拿相機拍攝 GMB 的 Colorchecker ,把這個檔案分別用不同的 raw converters 處理(除了白平衡之外,其他都設定為 0 )。結果可以發現,每個 converters 轉換出來的顏色都差很多...............


“Demosaicing”你可能是誤會他的意思, 我也曾在某網頁上看過 “錯誤的解釋”~~~其實就是你上面貼的那張的 “解馬賽克補差運算”, 很單純的就是 “補點”而已!
Demosaicing 由  De(去除)  mosaic(馬賽克) 所組成的字, mosaic 是指 sensor 表面如同棋盤狀的不同顏色濾片(R, G, B) … FYI

2536T


網路會員

78) 2007/03/15 21:31 
saixpdsp兄:

解馬賽克的同時不也是要同時要解譯出每個畫素的可能色彩嗎?
因此應該不是補點而已吧?


didadida

部落格(16)
終身 VIP

79) 2007/03/15 23:24 

didadida

部落格(16)
終身 VIP

80) 2007/03/15 23:26 

>>Demosaicing” 你可能是誤會他的意思………很單純的就是 補點 ”<<

聽你這麼說,我覺得蠻可笑的,我是說我自己很可笑。

不! Demosaicing 一點也不是「單純的補點」。 Demosaicing Raw 檔轉換軟體的關鍵所在,這個過程必須推估感應器 +CFA 所沒有擷取到的 75 R 50 G 75 B 資訊(對於 GRGB CFA 來說),推估效率會影響影像的色彩精準程度,以及影像的銳利化程度(推估色彩的過程,必須做某種程度的模糊化,也會出現某種程度的 demosaicing artifacts )。換言之, demosaicing 程序將 決定 相機感應器傳遞過來的影像資訊究竟能夠有多完整。

聽你談論 raw 檔處理程序,現在回想起來,就像是聽影評家不斷談論「預告片」,讓我不禁懷疑你到底有沒有看過「正片」。如果要評估一家餐廳,應該重視其提供的「正餐」,不能把大部分注意力擺在「飯後甜點」。

回上一層 第一頁   上一頁   第4頁 / 共5頁 到第 頁   下一頁 1 2 3 4 5
手札小舖熱門商品
【台灣私房景點全集】共5冊,合購73折再贈進口黑卡
【我的夢幻人像鏡】2013最新增訂版!
【Nikon DX 達人聖經】手札聖經系列重出江湖!
【駕馭數位單眼相機】貫通攝影的最佳教本!
【2013攝影年鑑】年度新書隆重上市!
攝影家手札數位影像坊DV哈燒網KeyBuy藝廊論壇
服務信箱:242204 新莊副都心郵局第12信箱 │ 會員服務部:02-85215082(上班時間早上9點~下午6點) 和平東路三段276號 │ 廣告專線:0937-887229 │ 總瀏覽1164649669人 │ 線上1396人
攝影家手札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17 PhotoSharp All Rights Reserved. 非經許可,請勿任意轉載、出版本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