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論壇首頁
論壇主選單 > 器材版 > 一些文章
作者  
討論話題
 

didadida

部落格(16)
終身 VIP

2006/10/20 21:03
器材: Nikon 尼康 其他
小弟在《手札》的《影像軟體應用版》——標題『PS操作』
陸續刊載了一些文章,請各位多多指教。
截至目前為止,整理的文章如下:

《運用Luminance Mask疊圖》   下載位址:
http://www.savefile.com/files/170562

《為何採用Raw檔拍照?》
http://www.savefile.com/files/164358

《色彩修正:90%的方法》  
http://www.savefile.com/files/164380

《漫談色彩管理》
http://www.savefile.com/files/171003

《人像處理方式之一》
http://www.savefile.com/files/171009

《由平凡而絢爛:一個影像的後製程序》
http://www.savefile.com/files/177222

《如何讓天空變藍》
http://www.savefile.com/files/177226

推薦者: houwenli, elvischen, pload, yao6121, sogahuang, silhouette, pcc0905, 魯獅, 老蘇

scsheen


網路會員

61) 2006/10/28 07:28 
應該說, smart blur使用的時機主要是當有需要做模糊化, 又要避免Gaussian blur產生的明暗帶時.  

我剛試了一次, 一個800x540的圖檔, radius =25, threshold =75. PS smart blur 計算所需的時間幾乎是瞬間. GIMP 需要100秒. 我的PC比較老 (P3, 1GHz). P4的話應該30秒以內可算完.

dsg0125


網路會員

62) 2006/10/28 08:50 
網路上的人,真是無奇不有。

1.我的這篇文章,是要介紹Lee Varis如何針對他拍的一張平凡影像,運用他的想像力,後製成為一張絢爛的照片,進而說明後製的重要性。請注意,整個後製程序是針對該影像而設計的,兩者是分不開的。你認為,我不該用該影像來介紹的其後製程序,這難道不是要去分割兩個完全不應該分割的東西嗎?對不起,我不認為我有資格這麼做。這是赤裸裸的欺騙,扭曲事實,強姦原創作人的本意。

2.這張照片的影像檔,是附在我購買的書籍內,是我花錢買來的。請問,我不能用自己花錢買來的東西嗎?我有拿這份影像去直接牟取經濟利益嗎?

3.我在文章內充分註明,我是在說明Lee Varis如何用他的程序、處理他的照片。這樣算是盜用或擅用別人的影像嗎?

4.我引用的內容尚不及原稿的幾百分之一,而且註明原著作人,用以彰顯我個人的某個見解。對於這種情況,即使採用最嚴格的文化或學術標準來看,都不構成問題。結果,你宣稱我:『抄別人的來用自己的名義發表』。你難道不認為,「抄襲」是很嚴重的罪名嗎?

5.你說,你沒有指摘我『欺騙、道德瑕疵、侵犯版權』。那麼,請問:我究竟觸犯了什麼罪過?

6.你說,『我已經做了善意的提醒』。請告訴我,你的「善意」是什麼?是要我去欺騙嗎?扭曲事實嗎?強姦原創作人的本意嗎?我相信你不是如此邪惡之人,但……,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
唉!

didadida

部落格(16)
終身 VIP

63) 2006/10/28 10:00 
Scsheen兄:

關於smart blur,我根據其原理推想,
如果製造某種edge protection的遮罩,
然後做一般的Gaussian Blur,
應該可以呈現類似的結果,
而且控制似乎更好。

程序如下:
1. 打開某個想要進行smart blur的影像。
2. 尋找R-G-B頻道內階調與反差最好的頻道做為遮罩基礎,複製為alpha channel。
3. 針對該alpha channel進行Stylize>Find Edge。
4. 回到影像本身的圖層,複製圖層。
5. 針對影像複製圖層,把前述alpha channel裝為遮罩。
6. 針對複製圖層的影像,做Gaussian Blur。

我發現,這種作法的結果,性質上類似於Smart Blur,
但控制彈性似乎更高
(當然,我對於Smart Blur的使用經驗不多,不應該草率做結論。)

不過,對於這種工具或操作,我仍然不覺得有顯著用途(對於我個人而言)。

didadida

部落格(16)
終身 VIP

64) 2006/10/28 10:11 
你的第七步驟我沒法做, 因為我的ps沒這功能, 我的是ps5Le (PS5的簡化版).
====================

完成第5步驟之後,如果你複製圖層,然後在複製圖層上做Gaussian Blur,
然後把複製圖層的混合模式改為Lighten,結果也是一樣的。
不知道ps5Le是否可以做這些操作?

事實上,如果省掉第5與第7步驟,結果也是一樣的
(換言之,針對選取部分做Gaussian Blur)。

didadida

部落格(16)
終身 VIP

65) 2006/10/28 10:25 
Scsheen兄:

補充一點。
表面上看起來,smart blur似乎適合處理雜訊,
可是,我測試的結果很差(幾乎完全沒有作用)。

我想,如果要去除雜訊而不損及edge,
最好還是運用專為這種目的設計的Surface Blur。

關於Surface Blur,Adobe的線上說明如下:

Blurs an image while preserving edges. This filter is useful for creating special effects and for removing noise or graininess. The Radius option specifies the size of the area sampled for the blur. The Threshold option controls how much the tonal values of neighboring pixels must diverge from the center pixel value before being part of the blur. Pixels with tonal value differences less than the Threshold value are excluded from the blur.


scsheen


網路會員

66) 2006/10/28 11:40 
補充一點。
表面上看起來,smart blur似乎適合處理雜訊,
可是,我測試的結果很差(幾乎完全沒有作用)。
-----------
我在50提的那個圖連結, 你可點我在藝廊貼的圖, 裡面有一張好像有點像你講的這種.

2536T


網路會員

67) 2006/10/28 12:33 
滴答兄:

HDR可以用更寬廣的態度去定義,你是否有點太過於專注他人或某些處理者的定義,
在數位時代很多事情可能不需要太封閉定義。
用24bit的jpg檔拍攝明暗各一張或用正片拍攝掃描為24bit影像,
此時這兩張的最高低明暗部分的D值深度總和與階調層次總和一樣是超過24bit,
意義跟HDR是完全相同的。

我以前用14BIT機背﹝RGB總和42BIT﹞時常常一樣拍兩張做HDR處理,
但是因為PS5.0當時不支援16位元的疊合,因此只能轉出8位元影像來製做HDR。

滴答兄以前刊出的HDR處理那篇文章我有仔細看,
有些網站處理的照片內容有些非常好,
但是仍有超過半數的照片我認為雖有明暗層次,
最常見問題是太多照片影像邊緣會有白圈,
其次是雖然有豐富層次,但是卻失去照片真實感。

這種HDR處理在天文攝影上是很早就有的,
日本極為有名與地位的天文攝影家藤井旭曾批評過,
即現在太多天文攝影作品因為採用HDR反而得到過度的層次,
照片看起來卻失去味道。

我當然不是說HDR處理會讓照片失真,
我反而相信HDR使用得當會讓照片更真實完美
但是我確實看到一些經過HDR處理的照片有如同藤井旭說的天文作品一樣的狀況。


另外,以S兄說的SMART BLUR來看,
跟滴答兄一樣,我認為那不適合用來處理雜訊或雜色,
雜訊跟雜色的處理有其他理論與技巧。
2536T修改於2006年10月28日12:40

elvischen


網路會員

68) 2006/10/28 12:34 
感謝didadida分享!
PS博大精深...在看過Dove的Evolution廣告短片之後大家應該更心有戚戚焉 :P

2536T


網路會員

69) 2006/10/28 12:38 
一般網站的文章,如果翻譯並刊載其出處的話,或者直接連結,
那基本上應該沒有什麼問題。

這篇文章前段我沒有看,但是我認為開版者的作法沒有什麼不妥之處,
只不過是單純的連結而已。

scsheen


網路會員

70) 2006/10/28 13:55 
請問如何利用smart blur達到「第7步驟」造成的類似效果,
換言之,讓黑色遮罩的邊緣「變緩和」(變模糊),
但黑色沒有「侵入」或「延伸進入」白色?
---------
所以黑沒進入白. 但是白進入黑.
Smart blur目的是黑不要進入白, 白也不要進入黑. 例如一個背光的人像, 亮的背景和暗的人, 完全分開處理.

didadida

部落格(16)
終身 VIP

71) 2006/10/28 22:32 
2536兄:

1. <在數位時代很多事情可能不需要太封閉定義。>>

HDR有相當明確的定義(至少百科全書與一些專門討論HDR的網站是如此處理的),不過我們不是做學問,當然可以接受比較寬鬆的定義,只是我最近剛好在看這方面的一些報導,所以會有些偏見………。

2. <<這種HDR處理在天文攝影上是很早就有的,
日本極為有名與地位的天文攝影家藤井旭曾批評過,
即現在太多天文攝影作品因為採用HDR反而得到過度的層次,
照片看起來卻失去味道。>>

過去,我對於HDR的感覺(我是指利用階調映射方法處理的HDR影像),總是「好奇」多過「實用」。不過,漸漸地,情況有些改變了。你不妨到photomatix的網站,下載新版本的軟體,然後試試現在的階調映射方法,效果愈來愈好了。

http://www.hdrsoft.com/index.html

例子:
http://www.hdrsoft.com/examples.html

雖然這些例子未必符合每個人的口味。

3. <<另外,以S兄說的SMART BLUR來看,
跟滴答兄一樣,我認為那不適合用來處理雜訊或雜色,
雜訊跟雜色的處理有其他理論與技巧。>>

我個人都採用外掛軟體處理雜訊,如果要在PS內處理「色彩」雜訊,我看很多人都偏好在LAB內,針對a、b頻道做Gaussian Blur,這不至於影響細節(這兩個頻道也沒也細節可以影響)。至於Luminance noise,如果擔心影響細節,我看很多人都採用Surface Blur。

didadida

部落格(16)
終身 VIP

72) 2006/10/28 22:57 
所以黑沒進入白. 但是白進入黑.
Smart blur目的是黑不要進入白, 白也不要進入黑. 例如一個背光的人像, 亮的背景和暗的人, 完全分開處理
=====================
我很懷疑我們不是在討論相同的東西。

假定我們在白色的背景,劃上純黑的方塊。
對於這個影像,不論smart blur也好,Surface blur也好,
都完全不能發生作用,因為這個影像只有兩種畫素(純白與純黑)
,而前述兩種blur都不能跨越「邊界」,所以根本沒辦法產生blur的效果。
換言之,這不是「白入黑」或「黑入白」的問題,
而是這兩種blur完全沒有作用。因此也不能用於遮罩。

我們為什麼要用blur來處理遮罩?
因為遮罩邊緣的黑白反差太過明確,不適合一些需要階調過渡的影像,
譬如:頭髮。所以,blur的目的就是要blur邊界,
讓遮罩邊緣部分變得模糊,呈現半遮不遮而產生階調緩慢過渡的效果,
我們利用Gaussian Blur,讓白色部分侵入黑色遮罩,
藉以達到前述的階調過渡效果。可是,
我們不希望Gaussian Blur讓黑色部分侵入白色
而讓遮罩變得太大,遮蔽一些不該遮蔽的東西。
如何調整白色入侵黑色的問題?
如果程度不嚴重,可以利用Curve拉大反差來處理。
如果程度很嚴重,可以利用Filter>Other>Minimum來處理。
最後,就是利用Edit>Fade>Lighten(或利用圖層混合模式Lighten)

這是我們當初談論的主題。
smart blur或Surface blur之類的工具都不適用於此,
因為它們不能讓遮罩邊界模糊。

didadida

部落格(16)
終身 VIP

73) 2006/10/28 23:27 
Dan Margulis的Professional Photoshop第5版大約會在一個月之內上市(很多人認為,這本書是「色彩修正」方面的最經典著述)。

我把作者提供的一些相關資訊列示於下(恕我不翻譯成中文,因為這本書大概不可能有中文版):

=====================

John Ruttenberg has posted a pre-review based on his impressions of the first draft. If you read it, please remember that the book has been extensively
rewritten from the time he read it. It's at

http://dgrin.smugmug.com/gallery/1905924

Since I intend this to be the last of the Professional Photoshop series, I
rewrote nearly everything. The content overall is almost 90% new. The changes in emphasis come from reader requests, particularly from this list. Channel blending has been greatly expanded and redone from the ground up. So has sharpening, including hiraloam. There are many more examples of how to convert out-of-gamut colors into something printable. Also, by popular demand even though it is not strictly speaking color correction, there's a chapter on the politics of and the best file prep procedures for commercial offset printing. Camera Raw and Shadow/Highlight, which did not exist at the time of the last edition, get full chapters.

A chapter to chapter comparison of the new to the previous edition follows. I
hope list members find the fifth edition useful, and I again thank the list
for its support.

Dan Margulis

**********************************************************
HOW PROFESSIONAL PHOTOSHOP FIFTH EDITION
COMPARES TO CORRESPONDING CHAPTERS IN PP4E

1. Color, Contrast, and Channels. The introduction to color correction and
its goals. 80% new content compared to last time.

2. The Steeper the Curve, the More the Contrast. The basics of curve-shaping.
95% new.

3. Color By the Numbers. The simple rules for establishing proper color in
all images. 100% new.

4. Color, Contrast, Canyons, and LAB. The introduction to LAB is overhauled
in light of what has been learned since Photoshop LAB Color was released. 100% new.

5. The Key Is the K. Manipulating the black channel is the most potent weapon in the CMYK arsenal. 50% new.

6. Sharpening with a Stiletto. This section gets a complete makeover,
stressing proper use of all three fields of the USM command, plus the introduction of hiraloam (high Radius, low Amount) sharpening. 90% new.

7. Keeping the Color in Black and White. Look for the types of contrast that
will be lost when the image's color vanishes, and find a way to replace them
in advance. 60% new.

8. Keeping the Black and White in Color. The completely revamped introduction to channel blending to improve color images. 100% new.

9. Inferences, Illusions, and When to Bet the Image. Successful color
correction requires detective work--looking for internal clues that show what the final color must be. 75% new.

10. Every File Has Ten Channels. Being able to work in three colorspaces
offers an abundance of tools to improve quality. 100% new.

11. Making Things Look Alike. The second half of the book opens with a
philosophical chapter discussing what the goals of calibration are. 80% new.

12. Managing Color Settings. Recommended settings for various types of
output, discussion of how CMYK profiles handle out of gamut colors, and the impact of working with an RGB definition whose gamut is too big. 85% new.

13. Politics, Printing, and the Science of the Skosh. In response to numerous
requests, this chapter is unabashedly about the politics of the offset
printing process, complete with jabs at printers, photo labs, and calibrationists. It offers sensible methods of taking insurance against bad results in a world where commercial printing is horrendously variable. 100% new.

14. Resolution for the Multimegapixel Era. The previous edition's chapter,
which discussed many forms of resolution, has been consigned to the CD, in favor of a new chapter that concentrates only on image resolution, when it is
useful, and what to do when you have too little--or too much. 100% new.

15. The Art o

didadida

部落格(16)
終身 VIP

74) 2006/10/28 23:29 
續前:  

15. The Art of the False Profile. If an image appears too dark, it could be
because your expectations are too light. 80% new.

16. What Comes Around, Goes Around. The advantages of manipulating raw files, and the areas to be steered clear of. The chapter uses Camera Raw for three in-depth examples of different subjects from different cameras. 100% new content.

17. Blurs, Masks, and Safety in Sharpening. This chapter furthe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raloam and conventional sharpening, and shows methods of bringing out the best of both in a single image. 100% new.

18. Overlays, Hiraloam, and Shadow/Highlight. Three closely related methods
of improving detail in shadows and/or highlights all depend on managing a blur. 100% new.

19. Color, Contrast, and Safety in Masking. For various reasons, selections
and masks are more necessary with digital images than they were in the age of film. This chapter discusses some of the more common scenarios, and how to find the proper channel to use for the mask. 100% new.

20. There Are No Bad Originals. We wrap up the series with a proposed thought process for how to approach an image, one old and one new correction, and some speculation about the future of our field. 75% new.

2536T


網路會員

75) 2006/10/29 09:13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HDR&variant=zh-tw
是維基百科中的說明嗎?

這是很明確定義HDR是高動態密度範圍,因此只要能提昇影像中的密度範圍的方式都可以是HDR,
多少位元事實上不是重點,那會隨科技進步而改變,
甚至密度範圍也不是重點,重點是提昇密度範圍。


滴答兄:

我並不反對HDR的照片,我是HDR絕對的支持者,我在民國83年初就已經在利用類似的處理方法,
不過只在PS上面處理,目前外面的軟體可能方便很多,但是我比較懶得學習新事物。

早期我就發現HDR的必要性,但是我使用HDR處理影像的目的除了得到更高動態密度範圍以外,
真正的目的是加強物體的立體感,一般HDR處理似乎就可以加強立體感,事實上不全然如此,
例如您提供的這張鐵塔為例http://www.hdrsoft.com/index.html
雖然得到漂亮的天空與地面與各物體,但是各單獨物體的立體感仍舊缺乏,
這跟HDR本來是可以獨立分開討論的東西,但是卻也可以歸類在一起。

我要求的除了明暗處完全顯現細節之外,還要每個物體的反差細節能夠更高度呈現,
這個部份這些HDR軟體並沒有做到,他們都只有做到平衡高光區與暗區而已,
而我所謂的單獨物體的反差缺乏是單眼睡相機特有的影像糊化,
這肇因於目前單眼數位相機內部影像計算不良,那不是銳利化能解決的東西,
即使使用RAW拍照再轉換一樣會有,只是少一些而已,所有的數位單眼都有類似問題,
目前來看除了硬體上採用類似SIGMA X3感應器做根本解決之外,唯有靠軟體進一步處理才能修正,
採用HDR有幫助,但是還是不夠,
必須更進一步分離出每個物體,甚至物體中的物體,再去分別改變反差,
這就跟HDR處理手法類似,也是利用遮罩來處理。

我不去討論這些細節處理方式,那太過繁複,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去處理,
HDR是很早就有的東西,HDR邊界上的問題處理我也很早以前就用自己的方式解決。

我要求的事實上是更高的東西,
就跟雜訊的處理光靠Lab模式的處理事實上是不足的,
在Lab模式處理雜訊是很基本的概念,但是,
在Lab模式只能處理到無雜色,但是仍舊無法處理雜點,
很多時候必須進一步處理雜點而又犧牲最少細節才能真正挽救一張照片,
這時候點狀的分離與線條或平滑物體的分離就變成是重點,
這又需要利用大量的遮罩﹝或許有很多軟體已經能夠更有效率的處理﹞。

我是HDR的支持者,但是目前處理HDR的人很少注意到各單獨物體的反差與影像糊化問題,
我看到的是這個不足部分。

HDR我已經研究很久,
但是我比較注重的是以類似HDR的方式去處理一張既成的照片,
因為多數拍攝者不會去拍攝兩張照片讓你處理,
如何【讓一張照片看來是有經過HDR處理後的高度明暗細節,
並同時除去照片上的一層翳霧,在降低明暗處強烈反差的同時,
卻又提高各單一物體的反差與細節】,
這一段話看起來似乎矛盾,但是事實上我一直做的都是這個工作,
這是最符合多數人拍照方式後的處理模式。

因為我面對的是大量他人的照片,而你主要是處理自己的照片,
所以我注意到的東西會與你不同。

2536T修改於2006年10月29日09:19
2536T修改於2006年10月29日09:20

didadida

部落格(16)
終身 VIP

76) 2006/10/29 10:47 
2536T兄:

根據我的瞭解,HDR有相當明確的定義,
但相關討論涉及很多我不懂的科學名詞。
關於這方面,我的粗淺瞭解如下(不敢保證正確):

1.HDR影像處理,就是討論如何把HDR影像映射為一般的8位元或16位元影像。
 換言之,HDR影像的動態區間實在太大了,除非經過階調映射,
 否則對於我們實在沒什麼用途(既不能看、也不能印)。
 就攝影者的立場,我們有興趣的是階調映射(Tone Mapping)的方法。

2.每頻道8位元或16位元的影像,絕對不是HDR影像。
 HDR影像必定是指32位元影像,
 但32位元影像不一定是HDR影像。

3.相較於其他影像格式,HDR有些特殊性質。
 譬如:32位元的數據是採用小數點格式(浮動點)而不是整數。
(浮動點?我不懂這是什麼玩意兒)。

4.HDR影像的格式與一般影像格式不同,例如:Radiance RGBE或Open-EXR。
 如果我們在PS裡面把影像合併為HDR影像,然後存檔,一般觀圖軟體打不開。

5.還有一大堆我看不懂、也不太關心的科技東西。


didadida

部落格(16)
終身 VIP

77) 2006/10/29 10:57 
2536T兄:

1. 我們在網路上看到的很多HDR處理影像(包括那張艾菲爾鐵塔),
   映射之後的階調看起來都很不自然,
   但這有很大成分是取決於操作者的主觀看法。
   譬如那張鐵塔影像,利用同樣的軟體,
   我處理的結果,與該範例影像的感覺就完全不同。
   雖然我不敢說我的影像較好,但至少看起來比較自然。
   另外,那張鐵塔影像,是利用舊版本軟體處理的,
   新版軟體提供新的映射方法。

2.Photomatix軟體的操作很簡單,有空不妨下載試試看。
 容我稍微說明一下相關步驟(如果你懶得琢磨的話)。

  A. 打開軟體之後,HDR>Generate,透過瀏覽把要合併的影像選出來,
      然後OK(合併)。如此就可以看到合併之後的HDR影像。

  B. HDR>Histogram。這並不是必要的步驟,但可以讓我們看到很多參考數據,
      譬如:影像的動態區間有多大。

  C. Generate>Tone Mapping。如此可以叫出對話窗。
     Tone Mapping有兩種選擇方法:Detail Enhance與Tone Compressor。
     其他設定可以透過預覽判斷。

3.你提到:「……但是我比較注重的是以類似HDR的方式去處理一張既成的照片,……
  這是最符合多數人拍照方式後的處理模式……所以我注意到的東西會與你不同。」

  你的評論,確實沒錯。不過,現在採用Raw檔拍照已經愈來愈普遍,
  Raw調整曝光的彈性總是較大一些,也可以增添這方面的處理彈性。

4. 關於雜訊的處理,在我的工作流程裡,
  都是採用外掛的Noise Ninja(一般影像)或Noiseware(人像)處理,
  我完全不透過PS處理雜訊(聽說PS的雜訊處理是其最弱的一環,
  至少很多專家認為如此, Bruce Fraser甚至公開如此表示)。
  所以,我沒有實際透過PS處理雜訊的經驗,一些粗淺知識都來自書本。



2536T


網路會員

78) 2006/10/29 12:41 
聽說PS的雜訊處理是其最弱的一環...............didadida

沒錯!
但是如果能夠找出方式,一樣能夠處理,
就像PS的灰塵處理跟ICE有天壤之別,
但是用PS經過數十道正確步驟一樣可以自動處理照片灰塵,
完全看你了不了解程序與原理應用方式。

民國83、84年哪來的ICE?
但是經過固定程序,我一樣用PS2.5處理照片灰塵,
並且教導員工以這固定程序處理掃描後的照片灰塵,不需要一點一點修補,
在那個年代掃描照片、處理灰塵是印前很大量的工作之一,
直到PS4.0開始因為ACTION比PS3.0完備一些,那些程序就可以自動處理了。

PS其實很多時候已經可以處理很多特殊軟體才可以做的工作,
只是因為手續複雜,所以一般人不會了解,
雜訊雜色在PS其實是可以有效處理的。

2536T


網路會員

79) 2006/10/29 14:55 
另外,我有一種感覺,你很像馬英九,
過度依照刑法、民法各法律的字面解釋,卻忘卻憲法的主旨。
我這樣說請你不要生氣,沒有惡意。

HDR的字面極為清楚,即『高寬廣密度範圍』,
我認為只要能得到更高的動態範圍就符合HDR的〝憲法精神〞。
用半面減光鏡拍攝照片是最簡單的HDR做法,只是有侷限性而已。

HDR跟幾位元可以沒有關係,因為重點是高動態範圍的取得,
轉出幾位元或擷取時是幾位元根本不是重點,設備不同位元數就可能不同。

但是高動態範圍卻又不是真正目的,
只要高動態範圍的話使用超級硬體﹝如D值4.8的CCD﹞就好了,
但是D值高只能得到全面明暗細節的擷取紀錄,
只單純做高光位壓縮後是無法得到正確反差與亮度的個別物體,
所以我們真正要的是每個畫面個別物體的正確曝光與反差
﹝例如背光的房子與過亮的天空分別讓它得到正確曝光﹞,
我前面特別提到個別物體的亮度與反差就是這個原因,
而這個東西是我目前看到的HDR軟體﹝包含你連結的許多網頁﹞可能做過頭或沒有做到的。

我不知道你能否了解我說的東西,
不是說那些HDR軟體不好,
但是在我常年對各種影像媒介的經驗這就才是重點。

didadida

部落格(16)
終身 VIP

80) 2006/10/29 16:20 
我不知道你能否了解我說的東西,
不是說那些HDR軟體不好,
但是在我常年對各種影像媒介的經驗這就才是重點。

=========================================
語言的目的在於溝通,
我稍早已經說過,我們不是在做學問,我可以接受你所謂的HDR意思。
可是,如果你突然提到「HDR」這個名詞,一般人都會用普遍用法來解釋。
根據我的瞭解,一般人所謂的HDR,就是指我所說的那種32位元影像。
在網路上,我從來沒有見過有人用HDR來泛指動態區間很大的影像,
當然也可能是我少見多怪。

至於HDR軟體好不好用,我也不甚了然,我的經驗太有限了。
所以,我希望你能夠用用看,畢竟你這方面的經驗很多,
可以給大家提供一些實際的使用心得做參考。
回上一層 第一頁   上一頁   第4頁 / 共7頁 到第 頁   下一頁   最末頁 1 2 3 4 5 6 7
手札小舖熱門商品
【駕馭數位單眼相機】貫通攝影的最佳教本!
【2013攝影年鑑】年度新書隆重上市!
【Canon EOS 6D 實戰攻略】年度新書上架!
【Nikon D600 實戰攻略】全幅新戰力完整剖析!
【Canon EOS M 輕鬆活用】電子書免費下載!
攝影家手札數位影像坊DV哈燒網KeyBuy藝廊論壇
服務信箱:242204 新莊副都心郵局第12信箱 │ 會員服務部:02-85215082(上班時間早上9點~下午6點) 和平東路三段276號 │ 廣告專線:0937-887229 │ 總瀏覽1166722690人 │ 線上1764人
攝影家手札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17 PhotoSharp All Rights Reserved. 非經許可,請勿任意轉載、出版本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