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論壇首頁
論壇主選單 > 吳嘉寶話攝影 > 美術高雄2005--影像高雄:看不見的歷史
作者  
討論話題
 

ㄚ寶


論壇版主

2006/01/16 08:21
器材: 其他 其他
上周六,ㄚ寶有幸應邀參加了目前正在高雄市立美術館展覽的「美術高雄2005--影像高雄:看不見的歷史」展覽的一個座談會。事前收到通知說要參加一項攝影座談會時,還真不知道是什麼咚咚的座談會,本來還想只要訂一班可以在座談會前一個鐘頭到高雄的班機就可以。

直到ㄚ寶收到座談會的詳細資料時,才驚覺這是個非幹看不可的展覽。因此,特地訂了可以在高美館開館之後立刻入場的班機,一定要好好、仔細觀賞這個展覽。

仔細看過之後,個人覺得,這是一個喜歡攝影藝術的人非看不可的展覽。所謂非看不可『並不一定』是「好vs.壞」的價值判斷,而是「歷史性」的重要與否的判斷。因此個人覺得,花個幾千元從台北、台中前往高雄參觀一定值得!尤其趁著過年假期順便出遊也不錯啦!

觀賞的過程中,個人一直想,這樣重要的展覽,為什麼不見事前的宣傳?ㄚ寶要不是受邀參加座談,還真會錯過這樣一個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展覽呢!

歡迎愛好攝影藝術的各位朋友踴躍前往參觀,並且在這裡發表妳/你的高見。

這個展覽會展到今年的3月12日。遠道的朋友還是事先上網查閱高美館在過年期間的開館時間會比較妥當!
推薦者: 會員服務部

BBChen


網路會員

1) 2006/01/16 12:17 
@@我也錯過了.....他們的通知有點晚。所以.........我是在台北拍干城四村^^|||

<失憶的歷史‧竹籬笆日記>
這是眷村挖掘現場的紀錄,透過收集的痕跡、器物和文件按類型式排比,
把遺物(遺跡)整理出生活脈絡的日記,私密的日記簿裡不再只是個人生活
斷代的再現,在層層的遺物沈積裡挖掘文化急遽變遷、訊息過剩與混亂焦
慮導致的失憶片段。

失憶的歷史‧竹籬笆日記

BBChen


網路會員

2) 2006/01/16 12:31 
文化地誌的策展似乎在10年台灣的攝影尋根之後另一項的新活動,
如果把阿寶跟老張等人當作第一波的攝影史與攝影家的史料田調,
那現在新興起的文化地誌的運動無疑就是站在這個基礎上,將時間
堆疊在區域上文化現象用影像的方式見證過往展望未來。

ㄚ寶


論壇版主

3) 2006/01/16 15:07 
原來那天在會場看見的這些照片是 BBChen的作品。
呵呵!嗯!是不錯的作品啊!
有機會的話,是否可以分享一下你的其他作品勒?
不知道有沒有這個榮幸!讓ㄚ寶的資料庫多一的檔案夾的內容?
以便後日可以在新的策展計畫中能夠隨時用上!?

嬉皮


網路會員

4) 2006/01/16 16:37 
報告吳老師
http://www.wretch.cc/album/stfanchen
這是BBChen的相簿

BBChen


網路會員

5) 2006/01/16 22:45 
ok榮幸之至^_^

ㄚ寶


論壇版主

6) 2006/02/10 09:28 
呵呵,又看見你的作品了。這次是參賽的。
可惜,第一輪就「意外的」被刷下來的。(另外也有一位評審私下說這組作品好)
唉!明明評審都當今的一流人選。可是結果硬是............。

足以證明評審制度有多「惡」啊!

BBChen


網路會員

7) 2006/02/10 10:14 
摸彩總會有得有失~~下次摸彩卷再搞大張一點^^

BBChen


網路會員

8) 2006/02/10 16:13 
「2006高雄亞太攝影藝術論壇」相關訊息與報名表

配合《美術高雄2005—影像高雄:看不見的歷史》,本館將與崑山科技大學創意媒體學院、中華攝影教育學會聯合主辦「2006高雄亞太攝影藝術論壇」研討會,預定2006年3月3日(五)、3月4日(六)於本館地下一樓演講廳舉行,包括台灣、大陸、香港、韓國等學者專家的8場專題講座、2場《美術高雄2005—影像高雄:看不見的歷史》專題討論、2場綜合座談,研討會議程等相關訊息與報名表詳如附件。歡迎踴躍報名參加。
公務人員請至公務人員終身學習網站( http://lifelonglearn.cpa.gov.tw/ )自由報名,預定名額:100人,報名截止日期:2006年2月28日前。
非公務人員請將填妥之報名表傳真至07-5553089或E-mail至 peggy@kmfa.gov.tw (註明「2006高雄亞太攝影藝術論壇報名表」),預定名額:100人,報名截止日期:2006年2月28日前。
研討會聯絡人:高雄市立美術館 研究組 黃小姐 Tel: 07-5550331分機282;E-mail: peggy@kmfa.gov.tw
研討會地點:高雄市鼓山區美術館路80號 高雄市立美術館B1演講廳

powerslide


網路會員

9) 2006/02/13 15:54 
http://arch.kmit.edu.tw/southmin_beta/database/2-C.pdf


印度的文化地誌、種族情況及建築。盛行於殖民地的小別莊,成為一種新的居所形式,.
用安東尼‧金的話來說,是一個“有目的之營造原型"(Prototype of purpose-built),是.
25. Anthony D. King, The Bungalow, p.15. 26. Anthony D. King, The Bungalow, ...

powerslide


網路會員

10) 2006/02/13 16:04 
http://www.ndhu.edu.tw/~dchin/LT/1.htm

作家與空間的關係,歷來為人們所關懷,它不只呈顯在個別作家的作品裡,也流露於文學集團具有地域視野的創作當中。「地誌書寫」乃是一種地方書寫,亦即透過特定地方或景觀的描繪,牽引讀者去認識或建構一個地方的歷史人文特色,常帶有土地認同的情感意義。時過境遷之後,原先留下的地誌書寫,必然期待未來的讀者,重新叩訪並開啟其中的奧義。讀者一旦遭逢地景地貌的書寫,是否會因其催化作用而領略作者的情感?這種種存在於文本中的地誌書寫,到底又是如何催發讀者想像?

powerslide


網路會員

11) 2006/03/02 22:40 


..
..
..
:-)

powerslide


網路會員

12) 2006/03/04 17:33 




powerslide


網路會員

13) 2006/03/09 12:27 

powerslide


網路會員

14) 2006/03/09 12:43 
我的疑問是,BBCHEN所蒐集的這些遺物(遺跡)

不放到眷村,而放到其他的地方廢墟拍

所呈現出來的意義會不會不同?

而其表現出來的回憶,是眷村居民個人生活斷代的再現

還是BBCHEN個人生活的斷代再現?

BBChen


網路會員

15) 2006/03/09 17:08 
山西博物館展出兵馬傭的遺物(遺跡)是秦代生活的斷代再現,
還是山西館方生活斷代的再現?
在台灣展出的兵馬傭的複製遺物(或是原遺物),會不會因為擺到
台灣就會與山西有所不同?
--------------------------
我並沒有意圖從"某些論述"來界定我的work,就實際的操作來說
在眷村裡發掘是一屋為單位,我的介入在於擺設這些屋子的物件,
就意義來說物件間的關係不會原住者的意圖,這只是符合我形式上
或是物件對照上我個人的看法,所以是符合我作該圖時生活的狀態
,但是也符合物件自身所表示的"身份",當然,把這些東西擺到其
他地方也必然會發生截然不同的結果,如果,你介意我用"再現"的
字詞,那我也僅能說「抱歉」,"再現"太沈重了^_^

powerslide


網路會員

16) 2006/03/09 17:50 
山西博物館展出兵馬傭的遺物(遺跡)是秦代生活的斷代再現,
還是山西館方生活斷代的再現?
在台灣展出的兵馬傭的複製遺物(或是原遺物),會不會因為擺到
台灣就會與山西有所不同?
--------------------------
遺跡本身沒有再現的問題

他就存在那裡了

可是考古學家或歷史學的詮釋將影響我們對歷史的看法

(譬如兵馬庸到底是不是秦朝的遺物,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到現在還在吵)

這是我對你作品最大的質疑所在

你的擺設方式很明顯地介入了一個現象詮釋

而這個詮釋未必符合真實的

或者更確切的說,你只是在重塑一個你『想像』中的眷村歷史而已

至於"某些論述"那不是我質疑的重點

只是提醒你這些『專有名詞』的真意,如果你本意不在此

那就無所謂了

BBChen


網路會員

17) 2006/03/09 18:14 
那你願意談一下『專有名詞』的真意 嗎?

powerslide


網路會員

18) 2006/03/09 18:19 
上面的引文不是提出了嗎,『文化地誌』的真意是屬於『空間層次』的,不是『物件層次』的

而你的操作方式,其實大可不密耗費經歷到個個眷村去拍

只要把『物件』蒐集起來,到博物館去展出就夠了

事實上,當代藝術館就有類似的展覽(只是不是針對眷村而已)

或者到另一個場所去擺置也可以

它和『眷村』的『空間』並沒有必然的關係

powerslide


網路會員

19) 2006/03/09 21:14 
再來,我對你作品最大的遺憾是

你踏入一個族群/土地認同的警戒區域

卻沒有膽越過界線,去更深入探討彼此衝突的原因

反而一相情願用鄉愁的方式來聊以慰藉

讓人不僅有隔靴捎癢之憾

事實上,這說穿了就是統獨族群認同問題

一方懷念故舊的彼岸土地

而一方卻不得不在此落地生根

那種無奈的矛盾,其實是很好發揮的問題

何必用和稀泥的方式來將其一筆帶過?

何必就攤開來討論,而關切其核心所在?

如此隔靴捎癢,只是徒然浪費了一個好題材而已


推薦者: Tacking0

powerslide


網路會員

20) 2006/03/09 21:19 
再來,我對你作品最大的遺憾是

你踏入一個族群/土地認同的警戒區域

卻沒有膽越過界線,去更深入探討彼此衝突的原因

反而一相情願用鄉愁的方式來聊以慰藉

讓人不僅有隔靴捎癢之憾

事實上,這說穿了就是統獨族群認同問題

一方懷念故舊的彼岸土地

而一方卻不得不在此落地生根

而懷抱著被部分本省人仇視的原罪(228事件、白色恐怖)

那種既無奈又不得已的矛盾,其實是很好發揮的題材

何必用和稀泥的方式來將其一筆帶過?

何不就攤開來討論,而追尋其核心所在?

如此隔靴捎癢,只是徒然浪費了一個好題材而已
回上一層 第1頁 / 共8頁 到第 頁   下一頁   最末頁 1 2 3 4 5 6 7 8
手札小舖熱門商品
【2012攝影年鑑】★攝影家手札2012年度鉅獻正式登場!!
【Nikon 1完全活用解析】全新系統完全剖析!
【駕馭閃光燈】最完整的閃燈指導教本!!
【Sony α NEX-C3‧NEX-3‧NEX-5完全上手】熱購中!!
數位攝影達人超值包【就是愛 構圖】+【數位單眼達人速成】74折
攝影家手札數位影像坊DV哈燒網KeyBuy藝廊論壇
服務信箱:242204 新莊副都心郵局第12信箱 │ 會員服務部:02-85215082(上班時間早上9點~下午6點) 和平東路三段276號 │ 廣告專線:0937-887229 │ 總瀏覽1164761132人 │ 線上1578人
攝影家手札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17 PhotoSharp All Rights Reserved. 非經許可,請勿任意轉載、出版本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