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論壇首頁
論壇主選單 > 器材版 > 傳統定焦鏡接在數位機身畫質打折扣?
作者  
討論話題
 

lo987

部落格(16)
網路會員

2005/07/09 20:43
器材: Nikon 尼康 其他
傳統定焦鏡接在數位機身畫質會大打折扣嗎?不然何以各廠牌陸續推出數位專用鏡?SIGMA也推出30mm F1.4 EX DC HSM。請傳統與數位兼備的前輩指教,謝謝!

Kai_Chang


網路會員

141) 2005/08/13 09:44 
從我的螢幕看來反差不小耶(有些刺眼)...
-----------------------------------
+1
原版的好很多

kize


網路會員

142) 2005/08/21 11:59 
大龍兄..
拜見您的作品後,小弟也想說幾句話,當作閑聊吧..:)
弟也是人向攝影愛好者,每個人觀念喜好不同,但弟一直認為膚色是最豐富,也是最困難表現的地方.
如果一張人像照片扣掉膚色的感覺,那他的分數,恐怕得從40分往下減.
就是都用正片,日鏡跟歐洲鏡頭價值差別在膚色就有極大差距.
數位人像相片,膚色只有粉紅---->白兩種顏色,還有其他很糟糕的特性就先不提了.

小弟是美術科班出身,使用康太時鏡頭+正片
人像膚色必須有土色,橘色,綠色,藍.紅.黃.等無限的顏色組成膚色,毛髮的感覺要柔軟,才有感覺
白臉一張,毛髮奇硬的日本式人像.比較沒辦法欣賞..
弟雖然拍照功力尚差,也轉接300D用過2年,再重回正片,買底掃是我上數位的方式.
畢竟最重要的地方,要怎麼打折扣呢??

大龍1235


網路會員

143) 2005/08/22 02:46 
kize 兄

小弟也用過CONTAX,尤其是銘鏡之一的85mm/1.4,最近才出清...
小弟承認在色彩的演譯方面,蔡司鏡頭略勝一籌,但並沒想像中神奇,
所以才把CONTAX系統出清而毫不留戀...

膚色雖是最豐富,也是最困難表現的地方,但很可惜拍這些美眉照她們都有化妝,
皮膚也是白裡透紅,要像您所說的表現方式,最好去拍小孩,男人,老人之類的題材,
因為粉紅---->白兩種顏色,最符合多數年輕女孩的期待,

85/1.4 mmj會如此出名,就是其最大光圈時,畫質呈現軟調,能夠美化model臉部皮膚的小缺陷,
小弟在拍女孩子時,有時還會正補償個0.3,來降低細節忠實的呈現,達到美白的效果,

所以,拍照一定要知道你的要求及目的是甚麼?
拍人像若要完全忠實的呈現其皮膚的表現,數位並非不可行,
但你一定要確定...model是否會喜歡,當然啦,如果你並不打算給model,
就照你的方法去做吧!


D70+小黑三代

大龍1235


網路會員

144) 2005/08/22 02:59 
**登入後才可瀏覽圖片**
貼一張沒用閃光燈補光的照片,仍舊是D70+小黑三代,只調整亮度及銳利化眼睛部份,其餘未調..

JasonLi


網路會員

145) 2005/08/22 09:56 
>就是都用正片,日鏡跟歐洲鏡頭價值差別在膚色就有極大差距.
>數位人像相片,膚色只有粉紅---->白兩種顏色,還有其他很糟糕的特性就先不提了.
------------------------------------------------------------------
+1
正片色階比較豐富,光是負片的顏色就可以打死正片了.


>人像膚色必須有土色,橘色,綠色,藍.紅.黃.等無限的顏色組成膚色,毛髮的感覺要柔軟,才有感覺
>白臉一張,毛髮奇硬的日本式人像.比較沒辦法欣賞..
----------------------------------------------------------------------------
我常在美術館欣賞人像的繪圖作品,可以理解kize兄的想法。
顏色的豐厚比細節來得重要多。ziess的鏡頭,常有濃郁又豐沛的色澤,數位相片上是難以看出這樣的變化,
底片就會明顯許多。大龍的作品很棒,細節很清楚,不過若是在正片的表現,深厚的土黃色又能透出些許的粉紅,那就更棒了。如果照片是要給人家的,當然就較偏商業性質考量,取悅對方是比較有利的。不過若照片呈現完整豐富的紀錄,思考方向就相反了。

我在DSLR拍攝的作品,常常為改色而頭大,即使用RAW檔拍,也很難調整出很均勻的顏色。回過頭去拍負片,反而問題變少了,若是正片,那就只考慮曝光調整的問題,顏色不會成為主變因。DSLR在先天有限制的因素,既使盡量後製去呈現鮮豔的顏色,但也無法取代沒有紀錄的表現。

JasonLi


網路會員

146) 2005/08/22 09:57 
正片色階比較豐富,光是負片的顏色就可以打死正片了.
--------------------------------------------
更正,打太快,光是負片的顏色就可以打死DSLR了.

stoneku


網路會員

147) 2005/08/22 10:02 
也來湊熱鬧
不會貼, 相片請link

Canon DSLR D30 + Nikon Series E 100mm/f2.8
 (Canon 最老的 300萬畫素消費級 DSLR, Nikon 1980年經濟級鏡頭系列 series E)
http://www.pbase.com/stoneku/image/47493324
http://www.pbase.com/stoneku/image/47493323
http://www.pbase.com/stoneku/image/47493319
http://www.pbase.com/stoneku/image/47493321

大龍1235


網路會員

148) 2005/08/22 23:46 
人像膚色必須有土色,橘色,綠色,藍.紅.黃.等無限的顏色組成膚色,
毛髮的感覺要柔軟,才有感覺...
========================================================


D70+小黑三代

這張有沒有接近上述的形容,若還是沒有的話,
請兩位前輩貼一張符合你們心目中理想作品的範例讓小弟觀摩學習如何?

感謝指教!!

gj1975


網路會員

149) 2005/08/23 01:37 
無關拍攝技巧,毛髮還是硬,乍看之下很寫實,看久了卻覺得不是真人,這是數位機的特色.我相信大龍兄如果翻以前的底片出來比較,一定能看出分別,雖然數位的影像看起來是比較乾淨啦,卻讓這個小孩少了一點真實.

kize


網路會員

150) 2005/08/23 01:52 
大龍兄您好
小弟爛作,純看顏色
這篇的第3張
http://dgphoto.photosharp.com.tw/DGPHOTO/ViewPublish.aspx?PublishId=12411&qid=21&qstr=kize
和這裡的後2張
http://dgphoto.photosharp.com.tw/DGPHOTO/ViewPublish.aspx?PublishId=12458&qid=21&qstr=kize
掃出大圖時,第一個感覺就是-再也不想看到大白臉了
用CONTAX鏡頭去接300D..太荒謬了~
立刻買底掃了

Peter LO


網路會員

151) 2005/08/23 10:11 
我又來:
Image hosted by Photobucket.com

JasonLi


網路會員

152) 2005/08/23 12:38 
這裡有一張小女孩照片,
http://contaximages.com/document.php?id=2386,

這不能說是底片的典型表現,底片上應該有更好的效果
LCD/CRT上觀賞底片,其中稍高或稍低層次容易被砍去,
其餘的照片
http://contaximages.com/document.php?id=3996
http://contaximages.com/document.php?id=2336

JasonLi


網路會員

153) 2005/08/23 12:40 

kuma

部落格(4)
藝廊版主

154) 2005/08/23 14:43 
抱歉打岔一下,由第一頁看到現在感覺大家都各有己見,而且說的都很有道理,

但小弟想提供幾個意見給大家參考...
1.每個人所使用的螢幕都是不同的,尤其是lcd螢幕色偏問題更是嚴重.隔空討論"顏色問題"似乎討論不出結果,除非雙方是使用同一螢幕看同一張圖,否則就好像雞同鴨講一樣.

2.在打光的方式上其實有所謂的"日本光"(如大龍作品)與"美國光"(如153則)兩者是完全不同的,在沒有直射光的環境下與在逆光中再補光所拍出來的相片,應該不大適合放在一起比較討論的.

3.一張圖片放在相簿裡看與貼在網路上看感覺是完全不同的,我想大家應比較一下自己貼在網站上的相片與別人所貼的在色澤上及立體感上有何不同,例如151則小女孩與148則相比較,其實151則小女孩我想在相片上看一定比螢幕上好看
但是螢幕的解析很小,轉上螢幕呈現就應適度的銳利化,但若是要洗相片148則小男孩就會太銳利.這就是所謂的媒體不同.
我個人是蠻佩服大龍兄所拍的美女,白白嫩嫩的.但並不表示我就不喜歡有個性的林布蘭燈.不需去討論哪一種比較好,各有各的喜好,如更有人喜歡MTV式的感覺...

小小意見,如有繆誤之處尚祈海涵!!

a101939


網路會員

155) 2005/08/23 18:48 
乍看之下很寫實,看久了卻覺得不是真人,這是數位機的特色.我相信大龍兄如果翻以前的底片出來比較,一定能看出分別,雖然數位的影像看起來是比較乾淨啦,卻讓這個小孩少了一點真實.
==========================
+1

http://dgphoto.photosharp.com.tw/DGPHOTO/ViewPublish.aspx?PublishId=12411&qid=21&qstr=kize
http://dgphoto.photosharp.com.tw/DGPHOTO/ViewPublish.aspx?PublishId=12458&qid=21&qstr=kize
==============================
這就這種底片的感覺...^_^

kize


網路會員

156) 2005/08/23 19:29 
其實我有許多資料
同一支鏡頭用底片和數位像機拍同一人..
差距完全不是[畫質打折扣]的層次
全世界也只有日本人,把照相機當流行消費商品在賣,才能做出[半專業數位單眼]這種東西..
作照相機已經不是為了能照出更好的作品.
而是把照相機本身當作時髦裝飾品,照出來的作品素質是可以捨棄的.
這種觀念,小弟實在不能茍同.所以對所有日本品牌,心中已經全無尊重了.

kuma

部落格(4)
藝廊版主

157) 2005/08/23 21:20 
其實就單眼相機的演化來說,"數位化"如同很多行業來講是一樣無法避免,但就算你用底片拍,如果你要在電腦上欣賞
,也是要經過底掃.如今高階的數位單眼已經突破底片在底掃的細膩度了,當然光學是有其優點的,但並不表示數位無法模擬出來.很多產品都有其理想性及商業性,如Nikon 今年要推出的 "復刻版SP"或是大舉進攻消費市場的"D50"
若用另一種眼光來看,把攝影普及到讓更多人享受,應該也有一點點小功勞

Peter LO


網路會員

158) 2005/08/23 22:10 
首先要向大龍兄和其他貢獻出相片的大大致謝,沒有你們的作品,整個討論都會變得空洞非常。

想借kuma大哥的論點發揮一下:

螢幕色偏的確是個大問題。隨著電腦發達,誰也可以輕易打出洋洋灑灑幾千字的“測試文章”(至少不懂倉頡的小弟也可每分鐘打80字),然後大放厥辭說什麼品牌的單眼數位膚色不好,某某鏡頭又怎樣怎樣。但只要再問深入點,專家們便立刻露餡:有的連忙找出超連結一大堆──原來是拾人牙慧,有的連螢幕校正硬體也沒聽過──算了吧,不知者不罪;最無恥的是,有的人竟可辯稱“我的螢幕是xx牌,無須校正”!

其實,蜘蛛的陽春版非常便宜,既然花得起幾萬元(港幣)買MK II、L鏡……為什麼吝嗇這微不足道的投資。再者,入門版的蜘蛛即使如何陽春,至少也比瞎猜──或瞎吹強得多。

“頭髮鐵線化”的確是數位相片的常見問題,在大陸的色影網更是嚴重(連一草一木也可以變成鐵線,厲害!)。不過,這看來並非數位相機的錯。

剛買了一本由英美攝影師撰寫的人像攝影指南。書中絕大部份作品,都是以數位相機拍攝的,但頭髮一點不硬,也沒有“白臉一張”的問題。除了技術取向不同之外,大龍兄所言“符合多數年輕女孩的期待”也頗有道理。

畢竟,“美白”才是黃皮膚社會的美麗標準。

151那張照片,並非旨在說明數位下的頭髮也可以軟(因為……手振),而是想嘗試以數位還原膚色的微妙。為了提高透明感,相中人的膚色較真實略亮,但所採用的是傳統方法:加大半級光圈,用已校正的螢幕看時,效果還可以。

當然,這個嘗試也是出自偶然:因為小弟用錯了JPEG拍攝,圖檔根本無後製空間。用RAW拍攝的話,試問小弟如何能抵擋拉曲線和銳利化這兩大誘惑?潛龍勿用,真是談何容易!

關於如何決定銳利化程度,Nikon的技術支援網頁有頗詳細的說明,值得參考:
http://nikoneurope-en.custhelp.com/cgi-bin/nikoneurope_en.cfg/php/enduser/std_adp.php?p_faqid=2063&p_created=1054045209&p_sid=MWrjIJNh&p_lva=&p_sp=cF9zcmNoPTEmcF9zb3J0X2J5PSZwX2dyaWRzb3J0PSZwX3Jvd19jbnQ9NSZwX3Byb2RzPTE5LDIxJnBfY2F0cz0wJnBfcHY9Mi4yMSZwX2N2PSZwX3NlYXJjaF90eXBlPWFuc3dlcnMuc2VhcmNoX25sJnBfcGFnZT0xJnBfc2VhcmNoX3RleHQ9c2hhcnBlbmluZw**&p_li=&p_topview=1

Peter LO


網路會員

159) 2005/08/23 22:14 
(天哪,怎麼程式不懂分行。再貼一次,勞煩版主刪去上一篇)

首先要向大龍兄和其他貢獻出相片的大大致謝,
沒有你們的作品,整個討論都會變得空洞非常。

想借kuma大哥的論點發揮一下:

螢幕色偏的確是個大問題。隨著電腦發達,誰也
可以輕易打出洋洋灑灑幾千字的“測試文章”
(至少不懂倉頡的小弟也可每分鐘打80字),然後
大放厥辭說什麼品牌的單眼數位膚色不好,某某
鏡頭又怎樣怎樣。但只要再問深入點,專家們便
立刻露餡:有的連忙找出超連結一大堆──原來是
拾人牙慧,有的連螢幕校正硬體也沒聽過──算了
吧,不知者不罪;最無恥的是,有的人竟可辯稱
“我的螢幕是xx牌,無須校正”!

其實,蜘蛛的陽春版非常便宜,既然花得起幾萬
元(港幣)買MK II、L鏡……為什麼吝嗇這微不
足道的投資。再者,入門版的蜘蛛即使如何陽春,
至少也比瞎猜──或瞎吹強得多。

“頭髮鐵線化”的確是數位相片的常見問題,在大陸
的色影網更是嚴重(連一草一木也可以變成鐵線,
厲害!)。不過,這看來並非數位相機的錯。

剛買了一本由英美攝影師撰寫的人像攝影指南。書中
絕大部份作品,都是以數位相機拍攝的,但頭髮一點不硬,
也沒有“白臉一張”的問題。除了技術取向不同之外,
大龍兄所言“符合多數年輕女孩的期待”也不無道理。

畢竟,“美白”才是黃皮膚社會的美麗標準。

151那張照片,並非旨在說明數位下的頭髮也可以軟(因為……手振),
而是想嘗試以數位還原膚色的微妙。為了提高透明感,相中人的膚
色較真實略亮,但所採用的是傳統方法:加大半級光圈,用已校正
的螢幕看時,效果還可以。

當然,這個嘗試也是出自偶然:因為小弟用錯了JPEG拍攝,圖檔根本
無後製空間。用RAW拍攝的話,試問小弟如何能抵擋拉曲線和銳利化這
兩大誘惑?潛龍勿用,真是談何容易!

關於如何決定銳利化程度,Nikon的技術支援網頁有頗詳細的說明,值得參考:
http://nikoneurope-en.custhelp.com/cgi-bin/nikoneurope_en.cfg/php/enduser/std_adp.php?p_faqid=2063&p_created=1054045209&p_sid=MWrjIJNh&p_lva=&p_sp=cF9zcmNoPTEmcF9zb3J0X2J5PSZwX2dyaWRzb3J0PSZwX3Jvd19jbnQ9NSZwX3Byb2RzPTE5LDIxJnBfY2F0cz0wJnBfcHY9Mi4yMSZwX2N2PSZwX3NlYXJjaF90eXBlPWFuc3dlcnMuc2VhcmNoX25sJnBfcGFnZT0xJnBfc2VhcmNoX3RleHQ9c2hhcnBlbmluZw**&p_li=&p_topview=1

大龍1235


網路會員

160) 2005/08/23 22:32 
感謝各位指教~~^__^~~

不過,在小弟CRT的螢幕看來,小弟還是喜歡自己的作品多些,
就像KUMA兄所說的隔空討論"顏色問題"很難討論出個所以然,
恕小弟不客氣的說,在小弟CRT的螢幕裡kize兄的大作,
女孩皮膚的表現是暗土黃色的,很難看出顏色豐富的階調性...

小弟接觸攝影近30年,可以說超過9成的攝影歲月都是銀鹽,
就算現在也沒放棄銀鹽,原因就是同樣洗照片,銀鹽的階調豐富性的確勝數位,
但這並不代表在電腦銀幕上看也是一面倒銀鹽贏~~

小弟只能說,要忠於原味的把銀鹽的東西完全的轉換為數位化,
實在是難上加難,至於kize兄提到不能茍同~~
"把照相機本身當作時髦裝飾品,照出來的作品素質是可以捨棄的這種觀念"
小弟倒認為套句nokia的廣告辭~~"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這是時代的大趨勢,沒有尊不尊重的問題,
contax的停產就是一個例子,不要說一般消費者看不出畫質的差異,
就連像美工科班出身的kize兄及接觸攝影30年的小弟都有審美觀不同的差異了,
更遑論一般的普羅消費大眾?

方便,經濟,實用,是多數消費者共同的需求,時代的趨勢是如此,順應情勢才能生存,
不然,LEICA就不要讓panasonic的DC鏡頭用"LEICA"這個圖騰;
ZEISS也不要讓SONY的DC鏡頭用"ZEISS"這個圖騰..
它們終就還是要屈服於時代的潮流裡吧!
回上一層 第一頁   上一頁   第8頁 / 共9頁 到第 頁   下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手札小舖熱門商品
【駕馭閃光燈】最完整的閃燈指導教本!!
【Sony α NEX-C3‧NEX-3‧NEX-5完全上手】熱購中!!
數位攝影達人超值包【就是愛 構圖】+【數位單眼達人速成】74折
今年VIP會員招募-超大無敵1.5G相簿再加贈好禮!
【台灣私房景點全集】共5冊,合購73折再贈進口黑卡
攝影家手札數位影像坊DV哈燒網KeyBuy藝廊論壇
服務信箱:242204 新莊副都心郵局第12信箱 │ 會員服務部:02-85215082(上班時間早上9點~下午6點) 和平東路三段276號 │ 廣告專線:0937-887229 │ 總瀏覽1166960243人 │ 線上1713人
攝影家手札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17 PhotoSharp All Rights Reserved. 非經許可,請勿任意轉載、出版本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