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論壇首頁
論壇主選單 > 器材版 > MC/MD鏡頭使用經驗
作者  
討論話題
 

jihning


網路會員

2005/04/27 12:04
器材: KonicaMinolta 其他
請MD/MC同好發表一下以下幾個焦段的使用心得:
1. 24/2.8 or 24/2.8VFC
2. 17/4
3. 50/1.4 or 50/1.2
4. 28/2 or 28/2.8 or 28/2.5
5. 85/1.7 or 85/2
6. 100/2.5 or 135/2 or 135/2.8
7. 200/2.8

rocaf


網路會員

81) 2006/01/02 23:44 
恭喜JazzyRic兄也找到135/2了
真是不容易呵
等待是最難熬的
希望收到後多拍些作品分享大家囉
至於24/2.8VFC的效果確實是很不容易看出來
你可以試試看先把機身裝上腳架
再拿一張報紙稍微斜放鏡前
然後用24VFC的像場轉環轉至二端
觀察焦點的變化
對我來說這樣的功能很少用的到
如果要移軸我還有LEICA R28/2.8PC可用
只是這是我對當年MINOLTA設計鏡頭的一個緬懷追憶吧

rocaf


網路會員

82) 2006/01/02 23:48 
herchong兄的作品越發的讓人驚豔
可以當成示範照了
可惜這些老鏡就算再好
也已時不我予了
就讓我們這些老FANS繼續把玩當年求之不易的老鏡吧

rocaf


網路會員

83) 2006/01/02 23:51 
極米兄
有夢最美希望相隨
早年我也從來沒想到我會收藏到這些鏡頭
只要有心
相信您一定有機會的
JazzyRic 兄不是找到135/2了嗎
如果是$$$所限
沒關係啦
只是存久一點罷了

JazzyRic


網路會員

84) 2006/01/03 02:52 
To rocaf, 先謝謝你對VFC的講解。這幾天試了一下,其實VFC的效果在觀景窗還是看得出來的。既然VFC是對像場做出調整,理應是光學路徑做出改變。之前聽聞VFC看不出來效果,應該是有所誤解。我試著轉動24/2.8 MC 的VFC環時,可以發現鏡頭第一面鏡片也會跟著轉動,應該說是類似一般使用CPL的結果。之前也有想到買Leica 那隻移軸鏡,但是發現價格實在是非常高貴。至於收鏡頭,我覺得有時候真的是誤打誤撞。往往都是在看別樣東西的時候,這些鏡頭就突然出現,像那支135/2就是…算是命中註定有敗家的血液。現在手頭上鏡頭也收得差不多了,若有空拍照後我會把作品放上來和大家分享。 :)

就先放幾張用Maxxum 7D照的照片好了




改天再放用X-700照出來的照片 :)

herchong


網路會員

85) 2006/01/03 09:25 
rocaf兄不嫌棄啦
我的MC24/2.8 VFC在觀景窗裡面可以看得出變化、這點沒問題
另外,這鏡頭跟移軸鏡的主要功能並不一樣,要找更酷的,可以找35/2.8 SHIFT這顆,不但有移軸、還有VFC功能!

極米兄
你少買兩台TC-1(或者把家裡床底下清一清),這些銘鏡早收齊了
^^

jimmy0210


網路會員

86) 2006/01/04 10:54 
請問herchong兄, 你那幾張"淡水行走"是正片拍的嗎...是使用那台底掃呢?
喜歡你這系列的作品~

115520


網路會員

87) 2006/01/06 09:50 
感謝herchong網友的提供,簡直是眼一亮.只是這些老鏡很難找,找到也很貴呢!

想herchong網友必是固中老手,請閣下提供一下你自己認為美妙的MC或MD愛鏡吧.好讓我們有個譜.謝謝.

herchong


網路會員

88) 2006/01/06 22:13 
我用FUJI RVP 50度正片拍的
ISO設定在40度(這底片感度稍有灌水之嫌、用50度拍會曝光不足)
MINOLTA SCAN ELITE II 掃瞄
後製就是調整大小及銳化而已
除了光線以外、好的底片也是很重要的一個變數
我的淡水行走系列全都是M家老鏡頭拍的、目前已發表10餘個標題了、各位可以看看
鏡頭方面
我本身都用 MC 鏡頭、質感遠勝MD鏡頭,但色調稍偏暖調就是了

建議以下幾支鏡頭是值得玩看看的
18/9.5 魚眼,這是很早期的、比MC還早、免對焦設計,很小巧精緻
24/2.8 VFC
28/2.5、超暖調
35/1.8、我最喜歡的鏡頭之一
58/1.2、必備鏡頭
85/1.7、必備
其它MD的就是
100/2.0
135/2.0了吧
但我沒用過135/2.0.....

微距方面
MC 100/3.5 也可以試看看
特殊鏡頭則是
85/2.8 variosoft
我的淡水行走#11、第一張就是這顆拍的
各位可以看看那奇特的水面反光.............^^

sswang


網路會員

89) 2006/01/07 10:59 
有人用過MD 28mm F2.0 嗎?可否提供一些經驗?
最近看到YAHOO有同好要賣,但是暫時買不下手.......

to herchong:

28/2.5、超暖調----的意思就是加UV保護鏡就有加81A (或81B或81C)的效果嗎?那倒是省事又省錢,哈!
但是58mmF1.2 也偏暖調嗎?
(我沒仔細去測試,因為我用MC 50mmF1.4好像偏冷調,所以我還再加一片81A在58mmF1.2的前面說.......)


還有將這些鏡頭轉接到其他機身時,有沒有同好可以總結發表一下心得?
如接到Minolta 底片機 和 Minolta DSLR ,或是轉接到Olympus E系統 (上述是弄得到轉接圜的機種)
好處在哪裡?缺點在哪裡?

還要改對焦屏為裂像式的(現在好像有人專門在改)

只是焦點偏移的問題、CMOS入塵的問題 .....不知如何?還是玩玩可以,認真當工作機就不方便?

herchong


網路會員

90) 2006/01/08 00:15 
28/2.5
可能要加個最輕微的色溫校正比較適合(藍色)

其它MC味道都蠻一致的、輕微偏暖調而已
MC 50/1.4 我也有、我記得應該不冷調耶

sswang


網路會員

91) 2006/01/12 12:43 
謝了,我再試看看。
我喜歡較暖調的鏡頭,如此剛好,
對MC鏡唯一不滿的地方就是.......有點太大....太重.....
MC35mmF1.8 vs. MD35mmF1.8
MC85mmF1.8 vs. MD85mmF2.0

herchong


網路會員

92) 2006/01/12 19:18 
就是要厚重的手感啊
^^

herchong


網路會員

93) 2006/01/13 23:20 
補充一下
日本近代轉接環已經有MINOLTA MC/MD轉 OLYMPUS E系列的轉接環了
有心數位化老鏡的可以參考

sswang


網路會員

94) 2006/01/15 14:53 
是ㄚ,YAHOO拍賣一個約4500元,
有人用過嗎?

只是焦距要乘上2.....
廣角端較麻煩一些....不知測光和灰塵的問題如何?

ducknest


網路會員

95) 2006/01/15 16:18 
灰塵O牌的有CCD防灰塵,比較不用擔心

測光應該也是縮光圈測光

JazzyRic


網路會員

96) 2006/01/15 21:12 
日本近代轉接環轉E系列除了E-1之外,在E-300及E-500上使用都要將連動桿稍稍磨短
我想對於具有收藏性的鏡頭而言,捨不捨得這麼處理還是個問題

115520


網路會員

97) 2006/01/23 11:41 
KM轉來壞消息,今後不再出產相機,,,,,,交由 Sony打理,,,,,,,!

那未,MC或MD鏡更難!
我心愛的XD-s還未出現耶?

115520


網路會員

98) 2006/01/23 14:08 
有幾樣好東西想他們出復刻版的希望都幻滅了.

(一笑)

joeyeh12345


網路會員

99) 2006/01/23 17:43 
>>有幾樣好東西想他們出復刻版的希望都幻滅了.
+1 咪凸

herchong


網路會員

100) 2006/01/24 00:42 
我是從來不看好「復刻板」啦
除了LEICA跟NIKON RF偶爾來一下以外
現在MF市場幾乎是零...

比較有希望的倒是COSINA
除了自家BESSA系列掀起一股小眾RF「文藝復興」以外
更因為靈活的產品開發能力
成功挑起ZEISS IKON大旗....

以小林桑的鬼靈精頭腦,將來出個CANON FD、MINOLTA MC/MD、OLYMPUS OM甚至ROLLEI QBM接環的機身、甚至數位機、也不是不可能
^^
回上一層 第一頁   上一頁   第5頁 / 共8頁 到第 頁   下一頁   最末頁 1 2 3 4 5 6 7 8
手札小舖熱門商品
【2013攝影年鑑】年度新書隆重上市!
【Canon EOS 6D 實戰攻略】年度新書上架!
【Nikon D600 實戰攻略】全幅新戰力完整剖析!
【Canon EOS M 輕鬆活用】電子書免費下載!
【Canon EOS 1D X / 5D Mark III 完全活用解析】長銷熱賣中!
攝影家手札數位影像坊DV哈燒網KeyBuy藝廊論壇
服務信箱:242204 新莊副都心郵局第12信箱 │ 會員服務部:02-85215082(上班時間早上9點~下午6點) 和平東路三段276號 │ 廣告專線:0937-887229 │ 總瀏覽1164675940人 │ 線上1396人
攝影家手札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17 PhotoSharp All Rights Reserved. 非經許可,請勿任意轉載、出版本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