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論壇首頁
論壇主選單 > 吳嘉寶話攝影 > 影像過度的解讀................................
作者  
討論話題
 

QQQ543


新進會員

2003/04/17 11:17
器材: 其他 其他
有一個很深沉的問題也要大家想一想為什麼

1.影像過度的解讀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2.過度解讀背後的意義和目的又是什麼?

qb4990h


新進會員

1) 2003/04/17 14:49 
非常好的問題,畫蛇添足式的過度解讀
不值得鼓勵

LordofNightmare


新進會員

2) 2003/04/17 15:37 
既然你有這樣的想法表示你已經察覺到問題了 , 我覺得很好哇 ^^

退一步想 , 就當此版是大家抒發想像力作抒情文的地方吧

若是真的要探討何謂過度何謂適度 , 那又是一大堆的文字了

假使再加上去分別什麼是 " 解讀 " , 啥子叫 " 囈語 " 恐怕就更駭人了

reddliaw

部落格(1)
新進會員

3) 2003/04/17 16:03 
小弟本身在這個版上有不少作品都解讀不出來,
我自認會解讀的幾張也不知對錯標準或解答,
不知您是不是覺得您不會解讀所以認為過份解讀沒必要?太痛苦。
還是其實您功力深厚,都能解讀,但仍認為沒必要這樣做,
若是後者能否解釋一下為什麼?讓我們參考一下,謝謝。

QQQ543


新進會員

4) 2003/04/17 16:23 
請心平氣和又很認真的思考下面的問題

同樣一張作品,屬名是吳嘉寶(或某大師)或默默無聞
的一般人,你的解讀會一樣嗎?

如果不一樣,裡面就有我所謂(過度解讀)的成份
不知道你同不同意我的看法

QQQ543


新進會員

5) 2003/04/17 16:28 
請心平氣和又很認真的思考下面的問題

同樣一張作品,屬名是吳嘉寶(或某大師)或默默無聞
的一般人,你的解讀會一樣嗎?

如果不一樣,裡面就有我所謂(過度解讀)的成份
不知道reddliaw你同不同意我的看法

reddliaw

部落格(1)
新進會員

6) 2003/04/17 17:36 
原來我們兩個對「過度解讀」的解讀不一樣,呵呵呵......
 
您可看看這個版較早之前的文章討論,
就可解答您上述的部份或全部問題,
之前吳老師有貼一些照片,不告訴我們照片的背景,大家做第一次解讀,
然後再告訴大家此照片背景故事及作者是大師還是學生,
然後在知道背景之後再做第二次解讀,
您可去看看大家的第一二次解讀,
有些照片在第一次不知道任何資訊的情況下一看就知是學生習作,
有些照片在後來知道是名師拍的之後,仍沒什麼感覺,
各種情況都有,您可先去看看那些討論,蠻有趣的呦~~

lashawn


新進會員

7) 2003/04/17 20:03 
個人認為影像內容不同,之後的解讀也就不同
解讀內容的多少,就意味著觀看者對影像中訊息的敏感程度…
這不只是拍攝者的因素,還加上了觀看者因素,植物學家觀察
植物時本來就是會比對植物一竅不通的人敏感…
個人觀察力不好
不過至少我要求自己要投入同樣的心力在每一張影像之中

dv0079


新進會員

8) 2003/04/18 02:58 
關於過度的解讀,在艾可寫的《詮釋與過度詮釋》中,就討論過這種現象。他的論點是,不管所謂不足的詮釋或過度的詮釋,其實都變成是「使用」這個文本(作品)的一種方式,來發表出自己的論點,等於對作品來說,都是「不足」的詮釋,而非在文本編織出的網絡之中,延伸閱讀的意義。過度的詮釋,等於只是穿著作品的屍衣在發言,並無法創造作品的新觀點,但是怎麼樣能定義過度的詮釋?這個主題放置在評論機制不足,和常常以意識形態掛帥的台灣媒體來看,我們的主客觀層面是否都有不足的傾向?今天若是台灣有荒木經維式的攝影,以私祕生活場景做內容的方式,我們的社會解讀時可否停止八卦式的窺探,而進入他微妙的創作與生之欲望裡?而面對德國Bernd and Hilla Becher 的「人類學」概念的作品,以工廠的煙囪並排的圖像來解剖現代社會「單調」「複製化」的面向。則本地的一般解讀又明顯的不足,無法從他簡單的圖像傳達中,了解整套觀念的運作,以供為對現代文明的普遍性審思。

dv0079


新進會員

9) 2003/04/18 03:01 

explorer2003


新進會員

10) 2003/04/18 12:12 
吳先生在此版貼出一些攝影作品讓大家嘗試"解讀", 除了要蒐集大家對這些作品的回應(這個他之前已提過了)外, 也在於引領和增深各位對於iconology的理解... 這個是有正面意義的. 至於各網友踴躍參與, 儘量感受認知這些作品, 並將之提出來, 無論是片面還是深入, 是不足還是"過度", 都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不必煞有介事的驚怪這, 不滿那... 更不應抹殺或惡意的抹黑, 攻擊...

如果閣下認為Iconology只是"畫蛇添足"或"囈語"...那閣下不如莫來此版好了.

也有不人認為攝影只為了"記錄"而已. 但即使是"記錄"也不能不涉及Iconology, 不能不涉及"解讀"......

道不同不相為為謀, 你去你的"拍照", 何必來這個你從根本不認同的版面故作抬摃??

QQQ543


新進會員

11) 2003/04/18 13:34 
影像過度解讀(或詮釋)只是很單純的討論議題,
絕對沒有針對某人(((更不應抹殺或惡意的抹黑, 攻擊...)))的意思,
從dv0079先生所發表的精湛論述裡,可以體會到影像解讀的過度與不足的確
是一個值得好好去探討的問題,希望能從個人涵養和專業素養的角度切入議題

explorer2003


新進會員

12) 2003/04/18 16:20 
我不是針對"議題", 我要指出的是發表"議論"的態度, 語氣, 用語......

要尊重別的發言者(即使有的發言可能比較"膚淺", 或是"過度")

也要尊重版主

dv0079引述的資料很珍貴, 而且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問題:

"怎麼樣能定義過度的詮釋?"

請問你是否已經明了的掌握了該幅作品的"正確""義涵"?? 否則從何知道是"不足"還是"過度"??

既然大家都還沒能得到這裡這些照片在時空, 文化, 歷史等各方面的客觀資料, 就儘管多感受多發揮, 如實的說出自己的"解讀"-- 這有什麼不好呢?!


另外:

>>同樣一張作品,屬名是吳嘉寶(或某大師)
>>或默默無聞的一般人,你的解讀會一樣嗎?

我想作品的"名稱"會影響觀者的"解讀"

如果"作者"的"名字"可以帶出觀者以往相關的認知的起現, 那也是可以影響"解讀"的

但如果都是沒署名, 或者都不認識的, 應該不會影響吧?

作品名稱和作者背景都是解讀一張作品的"元素"吧?

QQQ543


新進會員

13) 2003/04/18 17:23 
ㄣ! explorer ㄉ發言的確已掌握到專業素養及個人涵養ㄉ原則了ㄋ

白犬島


新進會員

14) 2003/04/19 17:39 
>>同樣一張作品,屬名是吳嘉寶(或某大師)
>>或默默無聞的一般人,你的解讀會一樣嗎?

對我來說.會有影響.
如果名家作品.一下子感覺不出來.可能會多看幾次.無形中會刻意解讀.
多方推測.

dv0079


新進會員

15) 2003/04/20 04:27 
「吳家寶」或是「柯錫杰」本身都是個符號,在觀賞的過程中,作者的名字也一同被放入解讀的網絡(他是誰,他做過什麼,他的風格,他的評價)之中。就像一件純白的T恤,打上佐丹奴與DKNY時,解讀評價的態度都會有影響。但是以審美的美學判斷來說,作品客體所互動的美感必須在觀賞者心中,建立起獨一無二、孤立的意像,才算是純粹的藝術型態。符號所喚起的聯想,雖然會加入這個過程,喚起認同或是欲望,但是畢竟不能視為是純粹的審美關係。這是工藝品的「功能」和投射式的「欲望」與藝術的差異,藝術可以拿功能與欲望做題材或是諧擬式的模拗,但是藝術不能吃,不能解決問題,也不能只做單向度意義的負載(例如宣傳或是PLAYBOY)。

談笑風生


新進會員

16) 2003/04/21 10:57 
從純讀者的角度來看,影像的解讀是很主觀和自私的,

作者創作的原意跟讀者的解讀不一定要劃上等號,

也不可能完全劃上等號.

換句話說,作者想表達啥?不重要,

你看到啥?有沒有被感動?才是重點,

所以從純解讀的角度是沒有過度或不足的問題,

問題是在誠如QQQ543所提出{過度解讀的背後目的},

神棍之所以神棍,在於過度解讀"神"的存在,

獨裁者之所以獨裁,在於過度解讀"權力"的範圍,

至於影像.就要看有沒有過度解讀的動機和目的

ㄚ寶


論壇版主

17) 2003/04/21 13:26 
譬如:意圖藉著有計畫的媒體操作(或說是:炒作),製造出一個大師。如:Robert Capa。
但是話說回來,這位攝影家自己也得要先有一些條件,才能與媒體炒作的內容「相稱」,順理成章的成為大師。如:Ansel Adams。

當然,反過來說,也有資質極佳本來就是大師的料,但是由於缺乏媒體操作,或者作品本身的特質與媒體的特質相衝,名聲就沒有資質較差但卻更比他更懂得媒體炒作的後輩,要比較慢才能成為大師。或者,即便同屬大師之林,但也比較不為眾人知。如:Andrea Kertezs 和 H.C. Bresson之間的關係。

所以,想要成為「名不符實」但是卻可以早一點在人生的道路上嚐到成功的果實,野心十足的年輕攝影家,最需要重視的,就是能叫你生也可以叫你死媒體啊!

當然,我想在台灣應該有更多人是屬於:想要自己的可以永生的「實」,重於浮幻的「名」的真藝術家還是很多才對*只是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存在(這就是媒體可以叫你死的地方啊!)而已吧!

*就像大眾最後終於還是會知道Andrea Kertezs的作品要遠勝於H.C.Bresson的一樣。畢竟在永恆與真理的檢驗底下,真相還是會浮現出來的。只是當事人已經無法親身品嚐成功果實的滋味而已!。

explorer2003


新進會員

18) 2003/04/21 14:53 
寫了下面一段隨想, 剛好看見吳老師發了文..... 我想我還是先貼出來再說吧:


我要回應的是"至於影像.就要看有沒有過度解讀的動機和目的"的"問題":

==============================

>>至於影像.就要看有沒有過度解讀的動機和目的


對於"影像"除了解讀還可以批判

藝術有"藝評"

文學有"文學批評"

都已成為獨立的學術領域了

對於時事世態, 也有"時事評論". "時事評論員"在電視報刊中常見的, 升斗市民也可以撻伐政府, 時事百態...

在網絡上自由發言本身是沒有錯的, 誠如dv0079之前所說的:

----------------------------------------------------------------------
"同樣的,當我看到心術不正缺乏誠意的攝影作品時,火大和嫌惡的感覺也是從背後油然而生,如果這兩種情緒不能得到表達管道,其實對我的審美經驗是有相當傷害的。故此,我想像....網友對自己發言的擔憂,其實是存在包括我自己在內,許多人身上都有的一種社會化壓抑。然而如果我們不能在藝術的領域中高舉真實和直言無礙,我們要如何讓真正的感動去感化人們呢?而我們又該如何面對自己的真實?"

"民眾只知道攝影是一門專業領域,但是很少有人能對攝影發出真正的心聲,因為在業界或是藝術界,批評的典範非常勢微。以至於我們常常先天上就缺乏批評的勇氣和反思的習慣,尤其在中文裡「批評」和「批判」本身就被視為負面的字眼,而人們也一直不公正的對待這兩個專門術語其背後深沉的意義。"

----------------------------------------------------------------------
見: http://www.photosharp.com.tw/forum/topic.asp?TOPIC_ID=65232


只是不要, 也不應該講些粗言穢語, 或作險詐陰森之言, 或鬼祟的變換"a/c"作卑污的偷襲

explorer2003


新進會員

19) 2003/04/21 16:10 
關於"過度解讀", 吳老師上面說的, 我想是個將"不過爾爾的""過度解讀"為"大師"的問題 ( 跟這裡有些將本壇子個別類似"批判"的發言, 理解為"有不良動機和目的過度解讀"的問題不同), 其實這在現今各地的文學界, 繪畫界.....都存在這種現象, 香港也有不少媒體吹捧出來的"大作家", "大歌星", "大畫家"......其意圖是"至上"的金錢利益

至於近數十年來的大陸, 那種對於文藝的"過度解讀"則是個意識形態統制下的畸形現象, 所有文藝都依那些"主義""思想"來作兩極的審判...

時間是最好的證明. 什麼也躲不過時間的裁判. 吳老師說得好: "畢竟在永恆與真理的檢驗底下,真相還是會浮現出來的. 只是當事人已經無法親身品嚐成功果實的滋味而已!"最後那句真沉重! 卻是事實! 不過若以近現代來說, 也許攝影家的命運要比畫家好些. 至於世人對於攝影家, 會不會像對畫家那樣, 在其身後對其遺作大發"死人財",  這我就不清楚了...

談笑風生


新進會員

20) 2003/04/21 16:37 
哇~~~~~~~

大師不愧就是大師,

我還沒講完的話大師通通幫我講了,

真的好神!!!!!!

第一次發言就有那麼好的回響,

真的好幸福
回上一層 第1頁 / 共3頁 到第 頁   下一頁   最末頁 1 2 3
手札小舖熱門商品
今年VIP會員招募-超大無敵1.5G相簿再加贈好禮!
【台灣私房景點全集】共5冊,合購73折再贈進口黑卡
【我的夢幻人像鏡】2013最新增訂版!
【Nikon DX 達人聖經】手札聖經系列重出江湖!
【駕馭數位單眼相機】貫通攝影的最佳教本!
攝影家手札數位影像坊DV哈燒網KeyBuy藝廊論壇
服務信箱:242204 新莊副都心郵局第12信箱 │ 會員服務部:02-85215082(上班時間早上9點~下午6點) 和平東路三段276號 │ 廣告專線:0937-887229 │ 總瀏覽1164547508人 │ 線上1488人
攝影家手札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17 PhotoSharp All Rights Reserved. 非經許可,請勿任意轉載、出版本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