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論壇首頁
論壇主選單 > 吳嘉寶話攝影 > 影像過度的解讀................................
作者  
討論話題
 

QQQ543


新進會員

2003/04/17 11:17
器材: 其他 其他
有一個很深沉的問題也要大家想一想為什麼

1.影像過度的解讀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2.過度解讀背後的意義和目的又是什麼?

explorer2003


新進會員

41) 2003/05/01 20:39 
謝謝啊~ 這兩個問題增加了我對此照片意涵的了解..

"內容"一下子深化起來..沉重的..

看來解讀一張照片真不可一蹴而就的.. 真有意思..

ㄚ寶


論壇版主

42) 2003/05/01 22:17 
explorer2003
謝謝啊~ 這兩個問題增加了我對此照片意涵的了解..

"內容"一下子深化起來..沉重的..
==================================================================
是否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您的心得呢?
願聞其詳!

reddliaw

部落格(1)
新進會員

43) 2003/05/02 01:25 
關於這一張:
http://www.masters-of-photography.com/K/kertesz/kertesz_sixth_avenue_full.html
小弟沒有要解讀什麼,
只是看到照片下面註明是1959年在紐約第六大道上拍的,
發現居然和現今 200X 這幾年的紐約仍然一樣,
我指的不是建築物或街景,而是這一幕或現象,
現在的紐約街頭一樣有一些拉手風琴的盲人在要錢,認真點兒的還要開口唱,
一樣有像畫面最左邊的年青人,以及那種眼神,
一樣有像畫面最右邊的老紐約,頭都懶得抬起來看看,
若把那位侏儒列為弱勢族群或這類的(小弟文筆不好,若用詞不當請見諒),
認為那是同病相憐或這類的,那可未必哦~~
看他的服裝和髮型,他的學歷及存款或許勝過畫面最左和最右那兩人哦~~
再來談到那兩位視障朋友,
這樣一天下來所收的美金也不一定會輸給一般上班族的日薪哦~~
請先不要認為我偏激或沒同情心,這是實際經過觀察的,
尤其是在觀光客數量驚人的紐約,例如有錢的日本、台灣觀光客,
在異國旅遊、遊學加上街頭演奏,都會丟錢進去的,一天下來...
而最右邊那個人是否剛被裁員、要回家,想著有三個小孩怎麼辦?
最左邊那個年青人是否已半年仍找不到工作?
明天是否就換這兩人站在畫面正中央?
連那隻狗都梳理得不錯,
那畫面中到底誰最可憐誰最無奈?
在紐約,什麼都很難說...

nikonguy

部落格(253)
論壇版主

44) 2003/05/02 08:43 

ㄚ寶老師

>『那個「禁止通行」的標誌,在這張影像中,扮演什麼角色?』
我覺得那個「禁止通行」的標誌 It's just happened to be there 並沒有什麼特
殊意義

>『賣唱藝人後面那些人群裡面,有哪些人的影像在這張影像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我感覺賣唱藝人背後那群人正在圍觀有趣的事物,來襯托演奏者無人搭理的落寞感


我個人認為,許多著名的街拍作品,其實作者當時並沒有想那麼多,看到就拍!
圖像中許多元素,作者當時也並沒有想到有什麼特殊意義
即使有,也多為後人牽強附會而來

about「禁止通行」
就像這一頁(新手習作)底下(第三張)那張魔術師:
http://nikonguy.tripod.com/myphotoalbum/id71.html
那兩個「EXIT」的標誌,在這張影像中,扮演什麼角色?
後方戴墨鏡的女人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

另外
我也覺得許多名作之所以吸引人,【歷史色彩】扮演了重要的條件!
人們對於古老的場景,舊時代的事物,懷有一份感情,看來有味道!

※以上僅是新手淺見,還望先進不吝指導,感謝!

談笑風生


新進會員

45) 2003/05/02 11:29 
(((((((((((((謝謝啊~ 這兩個問題增加了我對此照片意涵的了解..

"內容"一下子深化起來..沉重的..

看來解讀一張照片真不可一蹴而就的.. 真有意思..)))))))))



((((((((((((((((((((((((哇)))))))))))))))))))))))))

                  好有深度呀~~~~~~~~~~~~~~~~~~~~~~~~~~  

Rick07


終身 VIP

46) 2003/05/03 09:40 
我不知道什麼年代開始有這樣簡潔的禁止標誌?
但應該不會超過100年
若將禁止標誌拿掉,則這樣的畫面,似乎100年前或一百年後都有可能發生
所以我認為除了畫面的平衡這樣的理由以外
禁止標誌應該有隱含著透露時代背景的用意

ㄚ寶


論壇版主

47) 2003/05/07 16:52 
reddliaw 關於這一張:
http://www.masters-of-photography.com/K/kertesz/kertesz_sixth_avenue_full.html
小弟沒有要解讀什麼,
只是看到照片下面註明是1959年在紐約第六大道上拍的,
發現居然和現今 200X 這幾年的紐約仍然一樣,
我指的不是建築物或街景,而是這一幕或現象,
現在的紐約街頭一樣有一些拉手風琴的盲人在要錢,認真點兒的還要開口唱,
一樣有像畫面最左邊的年青人,以及那種眼神,
一樣有像畫面最右邊的老紐約,頭都懶得抬起來看看,
若把那位侏儒列為弱勢族群或這類的(小弟文筆不好,若用詞不當請見諒),
認為那是同病相憐或這類的,那可未必哦~~
看他的服裝和髮型,他的學歷及存款或許勝過畫面最左和最右那兩人哦~~
再來談到那兩位視障朋友,
這樣一天下來所收的美金也不一定會輸給一般上班族的日薪哦~~
請先不要認為我偏激或沒同情心,這是實際經過觀察的,
尤其是在觀光客數量驚人的紐約,例如有錢的日本、台灣觀光客,
在異國旅遊、遊學加上街頭演奏,都會丟錢進去的,一天下來...
而最右邊那個人是否剛被裁員、要回家,想著有三個小孩怎麼辦?
最左邊那個年青人是否已半年仍找不到工作?
明天是否就換這兩人站在畫面正中央?
連那隻狗都梳理得不錯,
那畫面中到底誰最可憐誰最無奈?
在紐約,什麼都很難說...  

====================================================================
說的一點都沒錯!

但是影像最弔詭的地方,也最迷人的地方就是它的「視框」的存在。這個視框不但介入了攝影者對現實的定義,更在觀者閱讀影像時重新定義出一個全新的現實。

ㄚ寶在幾年前(該是1999年吧)的論文中,在這個專欄的前面也曾經提到過:
在攝影者觀景或取景的當下,「視框」就已經截斷了攝影者對視覺現場整體認知的脈絡。也就是,攝影者只要擷取了眼前視野中某一個局部的景象*,這個局部的景象其實就已經脫離了視覺現場的整體,成為一個毫無能力再現視覺現場的(攝影者自以為)真實的(事實上根本不存在的)整體真實的碎片而已。

而,當觀者在一幅影像前面觀賞影像的同時,只要觀賞的時間越久,觀者的視覺心理機轉,必然會自動的試圖將視框內可以見到的一切視覺內容,重新組成一個對觀者而言,具備某種合理性、邏輯性的全新的脈絡。這個全新的脈絡,絕對是有別於攝影者在攝影現場用多維 multi-dimentional的視覺像所認知的現場脈絡。

所以,觀者從影像中所能看見的世界,必然是一個有別於現場的全新世界。

更何況,攝影者在現場所取景的內容,是出於攝影者在視覺現場所付出的「注意」使然。觀者從影像中所能閱讀到的內容,也同樣出於觀者在閱讀中所付出的「注意」使然。而,兩個不同的腦袋,面對相同的景物,所能產生的「注意」當然大不相同**。

因此,在觀者腦海中呈現的這個全新世界毫無疑問的,是無須與攝影者攝影時所認知的視覺現場有相等的必然的。

因此,我們在攝影現場的參與程度越高(例如 reddliaw 網友的紐約生活經驗),尤其是對攝影現場來自視覺像的(往往是感性成分居高)脈絡的印象越深刻,我們就越無法用觀者的理智***來看這張影像。

所以我們絕對無須因為reddliaw網友道出了我們原先所不知的紐約街頭的生態,而認為我們當初的閱讀是有誤的。
當然,如果我們能夠因此發現如果用 reddliaw 網友的觀點從新觀看這張影像而發現了另外一個不同的解讀上的樂趣,豈不因此更擴展了我們從閱讀影像所得的豐富生命?影像有趣的地方,不也就在這裡?

這樣的推理告訴我們,攝影者在視覺現場的視覺像的脈絡、感性的經驗、會不斷的、強烈的、不願其煩的干擾攝影者自己對影像該有的理性的解讀。

也因此,ㄚ寶常常提醒學生,對一張影像最不適合說三道四的,其實就是攝影者本人。
這也是為什麼能夠用更鳥瞰的視野****解讀影像的策展人的存在,在當代藝術場域中越發重要的原因。

當然,這句話,也替ㄚ寶得罪了不知道多少的台灣偉大攝影家。



*事實上,攝影者無論如何都無法攝取視野的整體。

**弔詭的是,如何讓眾多的不同腦袋,面對同一張影像上會產生相同的「注意」,看見攝影者想要讓觀者最先看到、第二步看見、第三步等等.....觀者觀看時視覺掃瞄順序的先後排序,卻是可以藉由我們對人類視覺心理機轉的理論性學習,而在影像中積極的主動加以控制的。

***純然,由視框內所呈現的一切視覺內容所構成的全新世界。

****來自對世界格局的藝術史、攝影史等視覺藝術史有透徹的觀點,以及對微觀的本土藝術家的作品與生態的恆常關注。

Edited by - ㄚ寶 on 2003/05/07  17:01:34

郭大爛


新進會員

48) 2003/05/09 06:31 
謝謝ㄚ寶 老師
又學到了好多

HugoChen


新進會員

49) 2003/05/16 15:06 
*事實上,攝影者無論如何都無法攝取視野的整體。

**弔詭的是,如何讓眾多的不同腦袋,面對同一張影像上會產生相同的「注意」,看見攝影者想要讓觀者最先看到、第二步看見、第三步等等.....觀者觀看時視覺掃瞄順序的先後排序,卻是可以藉由我們對人類視覺心理機轉的理論性學習,而在影像中積極的主動加以控制的。

***純然,由視框內所呈現的一切視覺內容所構成的全新世界。

****來自對世界格局的藝術史、攝影史等視覺藝術史有透徹的觀點,以及對微觀的本土藝術家的作品與生態的恆常關注。

───
1.
人只能看到自己想看的部分
如果這裡有兩個人時,"整體"則是兩人視野的總合
這也就是攝影者不能縱覽全局的原因
但是否因為這樣,攝影作品才有主觀價值?

2.
如果從第二點推測老師說布列松的作品不如柯特茲的原因(以前面提到的為例)
是否由於布列松刻意將視野裡的某些元素的對比"精準地拉得太開"?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srv/style/museums/photogallery/bresson/
而這個模式數十年來被廣泛運用,以至於讓常常觀看攝影的人感到疲憊?

然而攝影者仍然必須盡力替視野中的事物篩選排序
因為這是攝影可以努力的部分
只是,我們要如何討論之間的過與不及呢?

LordofNightmare


新進會員

50) 2003/05/16 16:32 
上次在北美館有中南美洲藝術展

其中有個攝影作品叫 " 同時性的另一側 "

像是把同一物以兩個相對 ( 至少是不同 ) 方向拍攝下來並一同展示出來

KASAN HOCHIYUEN


新進會員

51) 2003/06/11 00:17 
有人談論HENRI CARTIER BRESSON and 柯特

有沒有看過MARTIN MUNKACSI的作品!

reddliaw

部落格(1)
新進會員

52) 2003/06/11 02:31 

KASAN HOCHIYUEN


新進會員

53) 2003/06/11 17:11 
MARTIN MUNKACSI的作品集我也有

vespa蕭

部落格(8)
新進會員

54) 2003/06/21 15:40 
--------------------------------------------------------------------------------
http://www.masters-of-photography.com/D/doisneau/doisneau_accordionist_full.html
不知道有誰可以說說,賣唱藝人背後那個「禁止通行」的標誌,在這張影像中,扮演什麼角色?
簡單說,就像天橋上的條子大人寄給你的照片一樣,地上"禁行機車"四個大字就是構成他拍下你這台機車的最大動力,單獨分開的機車和"禁行機車"對條伯伯都是沒有吸引力的!!

vespa蕭

部落格(8)
新進會員

55) 2003/06/21 15:50 
--------------------------------------------------------------------------------
http://www.masters-of-photography.com/D/doisneau/doisneau_accordionist_full.html
有誰可以說看看,賣唱藝人後面那些人群裡面,有哪些人的影像在這張影像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同理可證, 賣唱藝人變成了條伯伯,寫著禁止設攤的標誌下是賣假錶的,鐘錶行的老闆在後面看著他,路過的媽媽想著...趕快走,不然會蘋果被照到...!!

explorer2003


新進會員

56) 2003/06/22 16:36 
我初看這張照片, 老實說, 並沒有留意到那"禁止通行"的標誌及其對作品內容的"作用"

沒有了這個標誌, 這幅作品也顯得太普通了, 有了它, 照片陡然突顯了她的內涵與力量

這"禁止通行"的標誌給我的意念就是"隔絕/不相通"

在這幀作品中, 我想這"隔絕/不相通"可以兩個層次來了解:

第一是視覺世界對這位賣藝盲人的"隔絕/不相通"的悲劇性. "盲"完全徹底永遠地將他自一切影像世界隔絕開來 -- 多殘酷的"no entry"

第二, 有如偉大作家感歎的:"人類之間的痛苦是不相通的" -- 世上的人對於殘障人士的身心痛苦也是"隔絕/不相通"的. 正如照片中, 路邊的人或是一律的背過身去, 或是別過頭去, 或是鬆閒, 無動於衷, 茫然的直面冷對. 雖在熙攘熱鬧的街頭, 這位兀坐賣藝的盲人所處的卻是一個無限孤寂淒冷的境地

有了這個"禁止通行"標誌的辨認, 我認為Doisneau這幅作品未必不如上面Kertesz的那幅了. Doisneau此幅所揭示的思想內容可謂更深刻, 照片更具力量

回上一層 第一頁   上一頁   第3頁 / 共3頁 到第 1 2 3
手札小舖熱門商品
今年VIP會員招募-超大無敵1.5G相簿再加贈好禮!
【台灣私房景點全集】共5冊,合購73折再贈進口黑卡
【我的夢幻人像鏡】2013最新增訂版!
【Nikon DX 達人聖經】手札聖經系列重出江湖!
【駕馭數位單眼相機】貫通攝影的最佳教本!
攝影家手札數位影像坊DV哈燒網KeyBuy藝廊論壇
服務信箱:242204 新莊副都心郵局第12信箱 │ 會員服務部:02-85215082(上班時間早上9點~下午6點) 和平東路三段276號 │ 廣告專線:0937-887229 │ 總瀏覽1164519950人 │ 線上1626人
攝影家手札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17 PhotoSharp All Rights Reserved. 非經許可,請勿任意轉載、出版本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