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老入花叢- 手札部落格
http://www.photosharp.com.tw//Blog.aspx?MId=150      
文章內容
上一篇   下一篇
旗後砲臺落日霞彩   (點閱985142)
器材分類:Nikon 尼康 / 數位單眼 / D70s    日期:2006/6/23

1683 年(康熙22年)滿清佔領臺灣後,即撥調水師把總及兵員一百名駐紮打狗仔旗後(旗津前稱)。1694年(康熙33年)派水師千總、把總各一員,步戰守兵70名,戰船兩艘,以守打狗港岸、旗後港岸。跟據1719年《鳳山縣志》所載,旗後港有砲台一座,安置中國式大砲六門,已較打狗港岸(西子灣一帶)只安砲一門,規模要大,可見其重要性。1840年(約道光20年左右)中英爆發鴉片戰爭,清廷再於於旗後築砲台一座以為防備。 1874年(大概是同治13年)日軍入侵「琅嶠」(即「恆春」古稱,為排灣族語是對一種蘭科植物的稱呼),直攻牡丹石門,造成牡丹事件,清廷遂派船政大臣沈葆禎來台,加強海防,其乃先後派淮軍統領唐定奎、副將王福祿,督導造旗後、港口(雄鎮北門)等二處砲台,以共扼打狗港要塞。因聘英國工程師設計,雖屬西式砲台,兵房位於北區,指揮官位於中區,南區則設有大砲四門,但旗後砲台之正門入口卻十足中國式,尤其是八字門,以及兩邊門牆上以磚砌成,且樣式不同的「囍」字,實深具特色。 1894年(約光緒20年),旗後砲台配有四門6.5噸阿姆斯壯後膛砲。翌年10月15日,日軍攻打打狗港,因黑旗軍統領劉成良事先逃回台南,日艦「吉野」號於砲戰中,擊毀砲台門楣「威震天南」之前兩字,且日軍兵不血刃攻佔旗後等處砲台,進佔打狗。 日治時期旗後砲台之大砲被拆走、溶毀。光復後,國軍於砲台及燈塔之間另築碉堡,砲台乏人管理,直至民國七十八年,高雄市政府重新修復,八十二年完工。八十四年元月一日開放供民眾參觀,呈現砲台嶄新風貌。

砲臺霞輝美色

立於砲臺之上腑瞰旗津第一港口出海口落日及防波堤 , 遠處船隻正航向浩瀚無垠的海洋 。

砲臺霞輝美色

望向北側,西子灣美景映入眼簾 , 景觀開闊幾近360度的視野 , 實在是極好的拍攝地 。

砲臺霞輝美色

南邊則是點點船影,等待領航員帶領入港的船隻,星羅棋佈 , 猶如海上城市,呈現另一番風情,而西邊就是貨櫃吞吐量世界排名第六的「高雄港」。


內部引用此文章 》 外部引用網址: 由於外部引用的廣告太多,暫時關閉外部引用的功能 !! 上一篇   下一篇
回應列表 ( 1 )
會員服務部 留言於2006/6/23 下午 07:35:45  
致福與問候您,好文佳作。

孟博敬上

欲回應請先 登入

引用列表 ( 110 ) 為避免不當廣告,新的引用預設為隱藏,作者本人開啟後,其它網友才能看見。
  此文章未被引用

印象工場 攝影家手札 版權所有 © 2008 Photosharp Taiwa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