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一直流傳著一則小道消息說,菜頭的發色敵不過高科技的奈米鏡頭的發色‧‧‧!
還記得早年使用底片機時代的Bill超喜歡CONTAX 菜頭的發色,無論是日鏡或是德鏡皆是首要擁有的目標,尤其是四處搜括各類型的AEJ、MMJ、AEG、MMG菜頭鏡,菜頭的發色會輸給高科技的奈米鏡頭,Bill是心存懷疑的。
機緣湊巧借到一隻SONY Carl Zeiss 24-70mmT*F2.8的鏡頭,於是與Nikon的AF-S Nikon 24-70mm F2.8G 來作一場菜頭與奈米的PK戰。
機身使用SONY α350與Nikon D300,相機分別設定為肖像模式與標準模式,儲存格式為JPG,M手動 F2.8 T1/30 ISO200,分別拍下以下之圖片( 僅以CS3縮圖再銳利化 ),感謝薇薇的彩妝以及MD小米的辛苦。
NikonD300 AF-S Nikon 24-70mm F2.8G ED 24mm F2.8 T1/30 ISO200
SONYα350 Carl Zeiss 24-70mmT*F2.8 24mm F2.8 T1/30 ISO200
NikonD300 AF-S Nikon 24-70mm F2.8G ED 50mm F2.8 T1/30 ISO200
SONYα350 Carl Zeiss 24-70mmT*F2.8 50mm F2.8 T1/30 ISO200
NikonD300 AF-S Nikon 24-70mm F2.8G ED 35mm F2.8 T1/30 ISO200
SONYα350 Carl Zeiss 24-70mmT*F2.8 35mm F2.8 T1/30 ISO200
由以上數圖可看出,Nikon奈米鏡頭下MD的膚質帶出MD紅潤的色澤,而SONY Carl Zeiss 的色調偏向自然傳統原色,所謂的青菜蘿蔔各有其擁護者,或許在數位化的世代下高科技的加持與傳統的保留是相互抵觸的,或許底片時代即將成為少數人勉懷的過去式,這一場是高科技略勝一籌。
陽明山的竹子湖正是測試菜頭與奈米的第二次PK戰。
機身依然使用SONY α350與Nikon D300,相機分別設定為鮮艷模式,儲存格式為JPG,M手動 F8 T1/40 ISO200腳架使用,分別拍下以下之圖片( 僅以CS3縮圖再銳利化 )。
NikonD300 AF-S Nikon 24-70mm F2.8G ED 70mm F8 T1/40 ISO200
SONYα350 Carl Zeiss 24-70mmT*F2.8 60mm F8 T1/40 ISO200
早晨的陽光正是攝影人仕最最喜歡的時間,一來遊客少,二來光線極佳,雖然昨夜至新埔的味衛佳柿餅婆姊姊處與來自四面八方的友人聚會而宿醉的Bill,來到北部怎能夠放棄一年一度陽明山的竹子湖海芋季盛會呢?怎能不作菜頭與奈米的PK戰呢?
上上圖的Nikon充分表現出反差以及飽和度,重口味的色調,而上圖的SONY Carl Zeiss 的色調卻是濃郁的奶香味,淡中帶濃,甜而不膩,此戰可謂為不分上下試個人口味而定囉!
註:
Nikon Ai AF-S Nikon 24-70mm F2.8G ED 基本資料
36-105 mm (35 mm 換算) 鏡頭組成:11 群 15枚 光圈葉片:
3 個 ED 鏡片, 3 個非球面鏡片和 1 個納米結晶塗層
最短對焦:0.38 m 濾鏡口徑:77 mm 外形尺寸:約83 x 133 mm (最大直徑 x 長度) 重量:約 900g
SONY卡爾蔡司
24-70mm T* F2.8基本資料 36-105 mm (35 mm 換算) 鏡頭組成:13 群 17 枚 光圈葉片:9 片 最短對焦:0.34 m 濾鏡口徑:77 mm 外形尺寸:約83 x 111 mm (最大直徑 x 長度) 重量:約 955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