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

     
字體大小

發表於 00時;瀏覽人次 124500

花東嚐『鮮』 『原』味十足


阿美族的熱情歌舞,總能讓人忘卻旅程的辛勞!


走看洄瀾一夏,日訪部落、夜捕飛魚


二天一夜走訪花東縱谷以及花東海岸,讓旅遊癮一次得到滿足。第一天可以先安排至光復鄉太巴塱地區拜訪太巴塱部落,在拉杜侖古井手工藝所和太巴塱文化發祥地找尋先人遺留下來的古井和石板遺跡,感受歷史文化的衝擊;沿著光豐公路走,跨越海岸山脈,抵達著名的石梯港,日落西山後,跟著經驗豐富的船長乘黑破浪,運用飛魚以及魷魚趨光性的本能,體驗月光下捕捉飛魚的刺激,以及夜釣魷魚的驚喜,捕魚歸來還可以來個原住民風味的汗動之夜,體驗阿美族奔放熱情的晚會。走訪花蓮,有武有文,順便來個新阿美族深度文化之旅才夠夯。走看花東沿岸,一定要到阿美族傳說中的祈雨之地「月洞」,乘船觀看自然的鐘乳石洞,一路向北,可到新社部落噶瑪蘭族觀賞獨有的香蕉絲衣編織技藝等原住民傳統文化,十足「原味」,都是不可錯過的行程!途中,還可欣賞許多東海岸特殊地理景觀,嫌不過癮,不妨再安排品嚐花蓮才有的道地美食,如野菜蝸牛湯、曼波魚創意料理,住住在地民宿,遊個不一樣的花蓮!


光復鄉著名的花蓮糖廠,當然是個不可不去「朝貢」的大眾景點,但如果想要來個深度旅遊,建議不妨由阿美族部落開始欣賞光復,光復有兩大阿美族部落,一為馬太鞍部落,也就是近年來十分著名的馬太鞍溼地所在之處;另外一大部落則為太巴塱部落,到現在為止都還保留著阿美族傳統的生活習性!遊太巴塱部落最好是要先預約嚮導解說阿美族的文化,其中一個值得觀看的點就是「周廣輝文物館」,館內收藏豐富,保存阿美族各種傳統的農具、陶器等文物,除了展示各式的古農具、刀鎗、陶器、酒皿、傳統服裝等阿美族文物外,還有周先生用箭竹細桿、茅草及黃藤皮,作成縮小比例的傳統茅草屋,各式小屋重現原始阿美部落聚落的景觀,精細的手工技藝,更是讓人讚嘆不已!在參觀完文物館後,順便可拜訪鄰近的太巴塱部落拉杜侖古井手工藝所,這裡保存了許多早年族人的工作器具與歷史照片,還有一古井保留相當完整,農閒時刻,阿美族人均喜歡聚集在這裡閒聊,對太巴塱部落文化有興趣的遊客不妨到此參觀一遊。


周廣輝先生畢身為保存阿美族傳統文化而努力

文物館內各式小屋重現原始阿美部落聚落的景觀


而相傳太巴塱部落的祖先是從豐濱鄉的貓公山一帶遷徙到薩庫薩克台地,據說,天神指示移居太巴塱的子民在今日的東富村設立發祥地祠碑和瞭望台,遂變成了今日的「太巴塱文化發祥地」,這裡蘊藏的各種石器用具,如刀、車輪、石棺等,為太巴塱部落古老文化留下見證。每年舉行豐年祭的八月是發祥地最熱鬧的時候,族人聚集至此進行好幾天的祭儀,而在進行祭儀的前一晚,部落的男子都會先到發祥地駐守,並舉行儀式以告知先靈祭儀即將開始,象徵對祖先的尊敬。


「太巴塱文化發祥地」遺址紀念碑

「太巴塱文化發祥地」為太巴塱部落古老文化留下見證。


白天搭乘賞鯨的觀光漁船,傍晚則帶領大家體驗捕捉飛魚及夜釣魷魚的新奇刺激。石梯港的賞鯨船和花蓮港出海的賞鯨船恰恰可看到不同的景色,由於位處秀姑巒溪出海口附近,白天從石梯港出海賞鯨豚,除了看海上的景觀,更美的是由太平洋看花蓮海岸,遠觀港口可看到美麗的長虹橋,有如紅色彎月靜靜掛在東海岸旁,氣勢非凡,等船開的更遠,還可看到台東的景色,為整個東台灣最美的一段海岸;傍晚,夏夜晚風徐徐吹來,皎潔的月光映照在海面上,賞鯨船搖身一變成為捕飛魚船,跟著黝黑結實的船長出海期待海上捕魚體驗,不管是飛魚或是魷魚,都可運用牠們的趨光性;通常漁民會在母船船頭點燈,等待飛魚靠近,就用類似捕蝴蝶的方法網飛魚,飛魚的季節是在每年五月到七月之間,飛魚又名飛烏,但其實牠們是不會飛而是用滑翔的方式在海面飛翔,因為躲避鬼頭刀等大型魚類的追捕,為了逃命而衝出海面,通常可飛行數十公尺,記錄上也有飛百餘公尺的,所以用一般的捕魚方法是不容易捉到飛魚,漁民才發明運用趨光性網捕的方法捕捉牠;而釣魷魚更是有趣,魷魚的眼睛在燈光反射下會呈現一點一點的反光,以釣竿釣餌引誘就可將之釣上船,可說是一般都會人難得的海上體驗。


船長行前教導釣魷魚的技巧

船長行前教導撈飛魚的技巧


石梯港在花蓮南方64公里,後恃秀麗的海岸山脈,前眺遼闊蔚藍的太平洋,擁有石梯坪自然保護區,區內佈滿壺穴、海蝕溝、海蝕崖、海蝕平台、隆起珊瑚礁地形等天然地質景觀。而月洞在豐濱石梯坪之南,是一個天然的鐘乳石洞穴,據說洞中積水成湖約五公尺左右,湖水可隨月亮之盈虧而漲落,因此有了一個美麗的名字叫做「月洞」,又名「月井」。傳說如果遇到久旱不雨,部落的老人家就會到月洞去提水,並進行祈雨儀式,而且隔天就會下雨!洞內幽暗神祕,搭乘專人操作的小船進入洞內,可看見鐘乳石、石筍、魚頭化石、燕窩化石、蝙蝠群、伏流及滴泉等景,介紹到這裡,也許不免有人懷疑,既然是月洞,又怎會有燕窩的化石呢?原來,在幾萬年前,月洞其實是個狹深的山谷,並有燕子在這裡築巢,經由地殼變動,上端閉合起來變成現在的洞穴,所以在洞內才會看到燕窩的化石。


入洞需撘船在窄小的月洞內移動

月洞內的上壁掛滿了蝙蝠,讓人驚叫不已!


在揭開月洞的神秘面紗後,沿台11線往北走,到新社部落看看承傳老祖先智慧的噶瑪蘭族人,竟可以利用香蕉樹皮做成令人驚艷的香蕉絲衣!如此精湛的編織技藝,全球除日本沖繩地區外,就屬台灣噶瑪蘭族為最,和前者最大的不同是,後者至今仍遵循傳統古法工序製作,因此更為珍貴。所謂的「香蕉絲」,其實就是香蕉樹幹上的纖維,為了使香蕉樹幹不會腐爛,纖維不遭到破壞,砍下來的香蕉樹幹通常必須馬上處理。在處理之前,有時候還會舉行祈求祖靈保佑的祝禱儀式,然後剝下層層樹幹外皮,用刀刮除澱粉肉質,留下薄薄的纖維,然後晾乾、整經、剝成細線,再依編織人的需要,將短線一條條用打結方式接成長線,這樣製作出來的「香蕉絲」就可以拿來用傳統的織機織成布,做成各式各樣的衣服和裝東西的袋子,如上山的工具袋、裝獵物袋、出海採食背袋、穀物袋及小巧實用的檳榔袋等。


噶瑪蘭族用「香蕉絲」製成許多實用的手工藝品。

噶瑪蘭族的阿媽仍用古法編織「香蕉絲」。


當然,除了走訪阿美族部落和欣賞花東海岸沿途美景外,還可品嚐花蓮獨具特色的美味佳餚,景益餐廳是光復鄉特殊的原住民餐廳選擇,雖然餐廳並沒有華麗的佈置,但景益的老闆卻對阿美族的原味料理有特殊的研究。到景益餐廳,敢嘗試的人不妨點一道野菜蝸牛湯,新鮮野菜加上大大隻的蝸牛煮湯,新鮮的蝸牛肉有點Q、有點脆、還有些滑滑的口感,非常特殊!若是七月多去訪,更有麵包果所煮的料理,外層像波羅蜜,而內部的子則可食用,像杏仁果般的口感,野菜方面的選擇更是豐富,如傳說有體內環保效果的蕗蕎、降火氣的黃藤心與輪胎茄、紫背草、牧草心、木鱉子等。返程還可至專門料理曼波魚的三國一餐廳一嚐最深的深海魚美味,位於花蓮市的三國一,擁有多達百道的曼波魚創意料理,曼波魚富含膠原蛋白及鈣質,低脂健康,而餐廳莊老闆精心研發各種特殊曼波魚多元化食品,如曼波蛋糕、曼波冰棒、活力曼波果汁,都是值得嚐試的美味。


原住民善用各式野菜製作佳餚。

太巴塱的紫糯米口感獨特,香甜可口。


特有的生魚料理,這在日本料理店是吃不到的喔!

曼波魚的新式料理,讓人享足色香味美。


預備好來個二天一夜的深度花蓮之旅了嗎?除了能走訪阿美族的部落了解他們的生活及文化和欣賞東海岸的特殊地理景觀外,還可品嚐令人食指大動的各式美味料理,走訪一趟視覺與味覺的嚮宴,放鬆自己,享受今夏花蓮的不同魅力!(攝影:STARYUAN)

最近瀏覽新聞
新聞搜尋
  •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