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

     
字體大小

發表於 12時;瀏覽人次 6959080

世界攝影歷史(二)第一章 攝影技術的發現。第二節 暗箱的發明與演進(孟博 編著)




公元1116年北宋藥學家寇宗奭所著『本草衍義』提到:菩薩石映日射之,有五色光。這是日光經過稜形的石英晶體,所折射散出的各種色光。這就是攝影學理上的色散現象。他發現色散的現象,卻足足比英國舉世著名科學家牛頓的發現早550年。

  再說,拉丁語系國家的人們,為了避暑把屋子蓋得很遮陽很陰暗。這「房屋」拉丁語為(Camera)。而暗箱(Camera Obscure)是晦暗的房室之意,也是照相機(攝影機)的雛形。此為十五世紀末期,文藝復興時代,義大利人達文西(Leonardo Da Vici 1452-1519),科學著作中就記述這暗箱,介紹人們可以用來寫生,描繪使用的工具。

  接著公元1553年,義大利人玻爾塔(Giovanni Porta 1538-1615)發表了「自然魔術」(Magia Naturalis),一書中更詳盡介紹Camera Obscura。首先推薦人們,暗箱的確可以當作繪畫工具使用。他的著作說;使用這工具,只要用鉛筆將影像反射在畫紙的,描繪出輪廓,再著色即可完成一幅,很有真實感的畫像,再高明的畫家也不能相比。此書當時一版再版,且譯傳世界各國。所以,玻爾塔有一段很長時間,被全世界公認是暗箱的發明人。

  暗箱,是一個密不透光的箱子或一座沒光的暗室。在箱壁鑿個小孔,讓箱外物景光影穿過此孔,在箱內壁上構成倒影。畫家坐在箱內,鋪張紙在倒影處,即可描成圖像。

  暗箱,經人們智慧,小孔配上玻璃鏡頭,改進映像的細質性。暗箱本身也改進為體積小,輕便好攜帶,成小匣子,廣為畫家普遍作為,繪畫輔助的好工具。曾有人把雙凸透鏡鑲置在暗箱孔上,可得較好的明確的影像。義大利物理學家卡爾達諾(Cardano 1501--1576)在1550年所著「根本問題」裡就極力推崇此裝置的作用。

  更進而在公元1568年,義大利貴族丹尼爾─巴爾巴羅(Daniel Barbaro)出版「遠近實際方法」。書中說出;在暗箱小孔拴上一條繩子,用來將小圓孔隨意放大或縮小,可以調節獲得極清晰的影像。甚至,改革以前無透鏡的暗箱,裝上凸透鏡,成為有史來,有透鏡攝影暗箱的發明者。

  再者,義大利數學兼天文學家丹提(Danti 1536--1586)在公元1573所著「歐幾里德遠近法」中,發表使用凹面鏡片,可以把倒像弄反成正像,這使得攝影方法又更大改善。

  接著,卡皮爾(Kepler)在公元1611年著Diaptria 書中,首創使用凹透鏡與凸透鏡的複合透光,更為暗箱內的影像呈現,前所未有的攝影明析度。世人推崇他為照像光學的始祖。

  公元1609年,義大利物理、天文學家伽俐略(Galileo 1564-1642)利用凹透鏡作目鏡,用凸鏡作物鏡,發明望遠鏡。尚且觀察天體,發現月球表面不平。銀河是由大量的如太陽的恆星,集組而成。木星有四個衛星。土星外圍有光環。太陽有黑子。

  公元1666年,英國大科學家牛頓(Sir Isaac Newton 1642-1727)發現;光的折射,會有光的色散現象的理論,以及論著中,敘述色之特性。他發現任何物體的顏色都不是自己產生的,而是光的照射,再反射出來各各不同顏色光。他用三稜鏡將日光折射分解出紅、橙、黃、綠、藍、靛藍、紫七色。他創立了近代物理光學的新學說,也從此,大大影響了,攝影光學的發展。

  到了18世紀,使用暗箱普遍被使用。漸有便於描繪肖像,靜物,和室內繪畫小型暗箱,以及戶外風景可手提的,輕巧小的暗箱,經能工巧匠,精緻製造。

  攝影技術,被人們發現且應用在描繪上,讓有心人士已意想到;影像應該不必費時,又勞動手來描繪,而能利用較好方式,即可將影像保存下來的方法。於是,就有感光存影的辦法被發明。攝影的機具如照相機,攝影材料如感光底片,顯影劑,甚至於,影像由黑白進而為彩色,等等因應而出。

孟博


下一頁


回世界攝影歷史首頁

最近瀏覽新聞
新聞搜尋
  •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