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論壇首頁
論壇主選單 > ※攝影異言堂 > 紀實攝影
作者  
討論話題
 

powerslide


網路會員

2005/12/19 01:27
器材: 其他 其他
什麼是紀實攝影(Documentary)?在台灣,這一直是個難解的謎題。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以來,它一直與寫實風格(realism photography)、人道主義、新聞攝影(photojournalism)、圖片故事(photo essay、photo story),甚至抓拍(snapshot,早年台灣曾有人譯為「快照」)混淆不清。一般社會大眾甚至以為,只要是客觀事實的紀錄,就可稱之為紀實攝影。


然而,如果我們從西方攝影史的觀點來看,卻不難發現,紀實攝影 (Documentary)是主導著傳統攝影技術,從畫意主義(pictorial photography )的桎梏裡掙脫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的重要里程碑。在1930年代以前,整個攝影界,都還一直籠罩在繪畫主義的風格下之下,攝影者無不透過任何暗房的技巧,來模仿繪畫的藝術形式,著名的攝影家亨利˙畢曲˙羅賓斯(Henry Peach Robinson)就曾說過:『避開醜陋、瑕疵並提升其作品,避開醜陋笨拙的形式使之與繪畫相似,都是攝影者必要的責任』。

然而直到史提格列茲(Alfred Stieglitz)的出現,提倡所謂的『直接攝影(Straight photography)』,認為攝影目的在反應現實,不加任何的虛偽修飾,並配合Edward Weston、Ansel Adams的F/64Group的倡導,而成為一股新潮流。而隨著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一些著名的攝影師,也開始投入戰場,利用他們的相機,傳回一張張震撼人心的照片,作為對於人類歷史的重要省思,對人類社會發揮重大的影響力,而著名的戰地攝影師Robert Capa,更以一張『共和國士兵之死』,來宣揚戰爭的殘酷。至此,一種以對於社會現實的『記錄』,持續性地關注的『攝影風格』便因此孕育而生,而我們將其稱之為紀實攝影(Documentary)。


然而,若只是單純的紀錄,尚不足稱為紀實攝影,就如同我們一般出去旅遊所拍攝的紀念照片一樣,只是供給我們自己觀賞,而無法發揮對外傳播,改變社會的力量。而紀實攝影,更與一般強調即時性、真實性、客觀性的『新聞攝影』有所不同,它更像是一種『攝影書寫』的工具,由各具特色的攝影家,以其特有的觀點,來描繪並敘述某件正在發生的事情。就如同尤金˙史密斯(William Eugence Smith,1918-1978年)的『鄉村醫生』一樣,帶有其個人獨特的『關懷精神』,而足以撼動人心。

而在另外一方面,與snapshot這種隨意的、帶有簡潔詩意的攝影形式比較起來,紀實攝影更像是種散文,是攝影者對於其週遭事物一種觀點與看法,由一張張簡單的照片集合起來,而形成一種巨大的力量。

而在一般通認的觀點認為,紀實攝影最大的特色就在於他的主題性與參與性,在『人文主義』的精神價值下,攝影家們選擇了某種角度,持續性、深入性地『紀錄』社會某一階層的生活行為,以攝影的方式表現出來,配和文字的敘述,讓社會上的其他大眾理解該社會現象的存在,並進而達成其理想主張,改造社會的目的。換言之,在『紀實攝影』的角度下,攝影者不再只是一個冷漠的觀察者,他更進一步的是一個行動者,積極參與了這一場社會行動,並將其記錄下來,透過其有系統的發表方式,傳遞給社會大眾,宣揚其行動理念,並博取社會大眾的認同,而達到影響社會、改變社會的目的。


而其具體而為的代表,就是尤金˙史密斯,他在1953到1960年間,為日本九州Chisso公司的水銀污染事件,拍攝了一系列的照片,並對外發表,引起世界的關注。而由於他所發表的攝影照片,智子與他的母親,所具有強大的震撼力,震驚了世人,而在日本社會引起了重大的迴響,不少的知識份子投入水俁症的反對運動,要求政府正視工業污染的問題。而尤金˙史密斯卻因為其所發表的照片,而遭受Chisso公司的威脅,被其派來的打手,幾乎打瞎了眼睛,但他仍不退縮,繼續為受污染受害的民眾拍照,將他們的聲音傳達出去,讓廣大的社會大眾聽到,進而形成一種社會壓力,終於在1995年底,日本政府公開出面道歉、賠款,而徹底解決了此重大的污染事件。而另一個以『共和國士兵之死』成名的戰地攝影師Robert Capa,更是戲劇性地在越南戰場上因誤觸地雷而被炸死。凡此種種,都足以證明「紀實攝影」的本身,實際就是一種參與社會運動的攝影風格。


總結而言,我們可以將『紀實攝影』看作是一種攝影者的『敘事風格』,由攝影者憑藉著其對某一事件的觀察與看法,透過一系列持續性的攝影方式,將其報導出來,提供給社會大眾所知;而在另一方面,由於其脫離的了客觀報導的拘束要求,使得其更成為攝影者抒發政治理念的一種重要方式,而更具有社會運動發展的可能性,更使得其與單純客觀報導,而不具評論性質的新聞攝影區別開來,而成為一種獨立特行的攝影形式與風格。

jameson


網路會員

1) 2005/12/19 13:36 
補充可
參閱:[記實攝影風格與探索] 簡體字 中國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6)。

BBChen


網路會員

2) 2005/12/19 14:00 
那70年代後的脈絡又是如何???

老何471130

部落格(3214)
VIP

3) 2005/12/19 14:29 
對某一事件的觀察與看法,透過一系列持續性的攝影方式,將其報導出來,提供給社會大眾所知;
+++++++++++++++++++++++++++++++++++++++++++++++++++++++++++++++++++++++++++++
-----------------------------------------------------------------------------
新聞專題報導.應該可以歸類[記實攝影]嗎?

jameson


網路會員

4) 2005/12/19 15:18 
目前有一篇論文快要發表 主要討論三個世代的間的台灣攝影記者的品味與習癖
看過草稿後 值得品味。
結論之一是台灣的報導攝影已經窮途末路!沒搞頭了。解嚴前與後的人文主義是報導攝影興盛期。八零後,台灣報導攝影搞不出新花樣了。

luch.df


終身 VIP

5) 2005/12/19 17:36 
如果有興趣,可於94.12.20-95.3.12到高雄市立美術館201-203展覽室
觀賞年度重頭戲--【影像高雄】展覽
其中有些是80年之後,紅毛港漁村的報導攝影

郭大爛


網路會員

6) 2005/12/19 22:47 
BBChen兄何不直接撰文分享一下呢?  ~_~"

Tacking0


網路會員

7) 2005/12/20 13:21 
P大

這篇有點美國本位的觀點,有沒有早期其他地區發展的觀點資料?還是差不多?

powerslide


網路會員

8) 2005/12/20 14:19 
to Tacking0:

最近在研究『攝影三劍客』的作品,請稍待>

kandingwu5044


網路會員

9) 2005/12/20 15:01 
最新的、現代的〈當前的〉的〝紀實攝影〞標榜的精神好像沒那麼嚴肅了吧,〝當前的〞或稱〝新紀實影像〞好像不再以專拍下層社會、挖掘不為人知一面〈新聞性〉,標榜〝影響社會、改變社會〞為目的吧?
70年代之後,拍立得相機、傻瓜相機、lomo相機的方便性,讓風景區人人身上都掛著一台相機,家家戶戶幾乎都有一台相機,影像取得的方便〝讓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新聞性、挖掘不為人知一面,已不是紀實影像的目的啦。
90年代的今天,據說300萬畫素的攝影手機問世了,未來攝影大師將是滿街都是,在標榜個人主義、品味主藝、生活樂趣的21世紀,有沒有倫可以告訴偶-----〝紀實攝影〞----泥今天目的和意義是在那裡?

推薦者: the4x

kandingwu5044


網路會員

10) 2005/12/20 15:11 
更正:不是九0年代,而是公元2006年的今天,有沒有倫可以告訴偶-----〝紀實攝影〞----泥今天目的和意義是在那裡?
B大,這問題您應懂吧?能不能回應以享大眾。

樵夫


網路會員

11) 2005/12/20 21:13 
總結而言,我們可以將『紀實攝影』看作是一種攝影者的『敘事風格』,由攝影者憑藉著其對某一事件的觀察與看法,透過一系列持續性的攝影方式,將其報導出來,提供給社會大眾所知;而在另一方面,由於其脫離的了客觀報導的拘束要求,使得其更成為攝影者抒發政治理念的一種重要方式,而更具有社會運動發展的可能性,更使得其與單純客觀報導,而不具評論性質的新聞攝影區別開來,而成為一種獨立特行的攝影形式與風格。
===========================================
攝影文本的產生,無法完全的客觀,包了新聞攝影……

手札有這種有深度的討論,真好!

樵夫


網路會員

12) 2005/12/20 21:15 
請大家多多提出自已的想法吧!感恩!

莊老師


網路會員

13) 2005/12/20 22:29 
  關於「報導攝影」,視丘的吳嘉寶先生在「報導攝影在台灣」一文有翔實的論述:
http://www.fotosoft.com.tw/book/papers/library-1-2003.htm,值得參考。
  在文中提及1970年代「報導攝影前期」,差不多是我高中、大學時代,剛開始接觸攝影。藉此順便回憶一下在吳老師提到的攝影家中,我有實際接觸過的一些人。

  那時,「前報導攝影時期」的張才已經很少拍照了,去「福得」沖洗正片時,偶而會遇見這位前輩。而王信、張照堂、謝春德、梁正居、阮義忠、林柏樑這些攝影家,我大多有認識。攝影家黃永松、姚孟嘉、奚松在1978年創辦「漢聲」雜誌,我在1979年訪問他們,談論風土民俗、傳統文化的保存。這份雜誌的確培養了幾位報導攝影家,也影響了當時許多年輕人(包括我)。

  至於吳老師所說:「台灣報導攝影前期的攝影家,創作的方式,幾乎千篇一律的是,前往深山或外島的原住民部落、偏僻的鄉下、海邊的漁村,或是在都市老舊社區、勞工階級的工作現場,搜尋更為獵奇、更為聳人聽聞的攝影題材….」
  個人認為:「有些人」的確是這樣,但不能說「幾乎千篇一律」,這樣說有點過度。
 
  其實,幾次聽張照堂、謝春德談論攝影、王信親自解說蘭嶼拍攝的專輯、談論他的攝影理念,並沒有給我感覺吳家寶老師所謂的:「….嗜血的攝影狩獵活動。這種完全無視於他人生活隱私與他人尊嚴的,自我本位的、強奪侵略式的攝…」,可以說,很多「前期」的攝影家都很有理想。吳老師在文中推崇關曉榮,但我覺得生活困頓的梁正居也和他非常類似,像苦行僧一樣以相機去書寫故鄉的各種風貌。

  二、三十年前的資訊傳播並不那麼發達。我想,假如網路盛行的時間提早個二十年,很多事情會改觀。當時,很多人學習的對象是LIFE、國家地理雜誌(例如王信推崇尤金史密斯)。直到「大拇指出版社」引進了「經典攝影家」系列,很多沒有會出國的人才深入認識尤金史密斯、安瑟亞當絲、卡提布列松、李查哈維東….。當中國時報的閻凱毅留美回國,出版「快門的瞬間」、「視覺的震撼」、「鏡頭的抉擇」,很多年輕學子才知道什麼是系列報導、照片評論、照片故事…,才知道「紀實攝影」和「新聞攝影」的區別。

  到了吳家寶先生所說的「報導攝影後期」,我覺得當時狀況,就很接近吳老師所說的了。

BBChen


網路會員

14) 2005/12/21 15:30 
拍謝,現在才看到。
分成兩個  台灣的狀況  跟世界的狀況
都很大,而且都很多人在作,
世界的發展 書局裡都有 而且早就已經很確定了
台灣的情況似乎大家都還在找問題,
因為沒有一種說法是比較讓多數背景的人所信服
這其中牽涉的問題 有評論者的本位立場
有資料上的收集盲點 等
但是,大家似乎都急著想要結論
想要把過去15年來下定論
框框在於紀實書寫的格式被確立後
剩下的就是應用的層面。

BBChen


網路會員

15) 2005/12/21 15:43 
這篇原始的討論是在談西方(更準一點的說:是指通訊社的拍法)為主軸,
我先問一個問題,紀實攝影就是只有通訊社的拍法 嗎?這點,若是參與
討論朋友只知道這個圈圈的攝影家,似乎就很難再去接觸 非通訊社或是
非平面媒體的作業圖片的書寫模式,簡單的說,在攝影史中多數被討論的
都不是這類型的作者,因為他們書寫的型態是開創性的,有些不在形式討
好觀者,他們著重意義上的採集與保全,所以,是不是先去瞭解與喜歡這
些照片後,再回頭來看紀實攝影(Documentary),大家會更寬廣地討論
這個巨塔全貌。

BBChen


網路會員

16) 2005/12/21 16:03 
第二,在我的認知當中,藝術創作是需要天才,這是開創的能力
但是,並不是天上掉下來就是天才,也不是器材的消費習慣改變
就會有天才,我認為這是時勢上的英雄,在西方的脈絡中甚至是
台灣當代主線上的藝術家與大陸主線上的創作者,都有相同的習
慣,他們會大量的閱讀最新的作品與瞭解這些作者,在他們的心
中甚至不斷的模擬策展的可能,這個層面以經是在對作品與作者
進行分類,甚至在"史觀"上作初步的整理,舉台灣為例,大家在
70年代會重視V-10就是他們提出台灣在地的新作法,細心的大家
不妨多留意台灣這兩三年的展覽,會抓到很多訊息。
在台灣很多的重要展覽中以CO2,CO4甚至是台北雙年展,還是
台北獎 等,大家有注意到哪些攝影上的人正在竄出,他們的拍照
對像是什麼,他們表達書寫的方法是什麼?甚至他們與西方發展連
結在哪裡?
把注意裡放在現在,不是現在我們不懂這些人在作什麼,就不代表
明天我們真的不懂,去親近他們,去理解他們,攝影的圈圈真的好大。
H.C.B.偉大,W.E.Smith很偉大,他們對我就像是清朝 雍正 乾隆的
故事一樣動人,我選擇作現在。你呢?

BBChen


網路會員

17) 2005/12/21 16:07 
RE:
小叮噹---
圖書館與書局裡資料都有,你多翻幾本書,他們各有精彩的敘述....
RE:kandingwu5044 上面的回答可以嗎?

郭大爛


網路會員

18) 2005/12/21 16:15 
BBChen兄你所謂"現在"的紀實攝影, 與"古典主義"(很抱歉這樣說)的紀實攝影在定義上差別在那兒?
可否舉出一個攝影者的作品, 你認為是具有"現在"紀實攝影的代表性?

powerslide


網路會員

19) 2005/12/21 16:29 
to BBChen:

你好像把『風格』『形式』與『典範』搞混了

舉尤金˙史密斯(William Eugence Smith)為例並不代表,紀實攝影就只有那種拍法

重點還是我所強調的:

我們可以將『紀實攝影』看作是一種攝影者的『敘事風格』

除此之外的咚咚,都不是『紀實攝影』的本題,或者說,那只是枝微末節而已

莊老師


網路會員

20) 2005/12/21 16:31 
BBChen兄你所謂"現在"的紀實攝影, 與"古典主義"(很抱歉這樣說)的紀實攝影在定義上差別在那兒?
可否舉出一個攝影者的作品, 你認為是具有"現在"紀實攝影的代表性?
------------------------------------------------------------------
+1
這議題我也有興趣,可是我脫離太多年了,已經在狀況外!
可否多提供一些作品實例做說明?
回上一層 第1頁 / 共16頁 到第 頁   下一頁   最末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頁│下10頁
手札小舖熱門商品
【Canon EOS 650D 完全活用】好評發售!
【Nikon入門者超值包】享74折,立省249元!
DSLR必殺技超值包《旅遊攝影+必殺技》
史上最殺!★Canon 600D超值包★
【Nikon D4 / D800 完全活用】晉升Nikon專業旗艦必備寶典!
攝影家手札數位影像坊DV哈燒網KeyBuy藝廊論壇
服務信箱:242204 新莊副都心郵局第12信箱 │ 會員服務部:02-85215082(上班時間早上9點~下午6點) 和平東路三段276號 │ 廣告專線:0937-887229 │ 總瀏覽1163455904人 │ 線上1668人
攝影家手札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17 PhotoSharp All Rights Reserved. 非經許可,請勿任意轉載、出版本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