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論壇首頁
論壇主選單 > ※攝影異言堂 > 有誰看過章光和的"數位人體美學"
作者  
討論話題
 

郭大爛


網路會員

2005/03/09 00:09
器材: 其他 其他

請教一下有沒有朋友看過完整的: 章光和 "數位人體美學"
的展覽?

我只能從他的網站http://khv.shu.edu.tw/vn.html
看過這些圖像

昨天我買了一本他的新書"攝影不是藝術"
(雖然在書店翻閱時就覺得置入性行銷非常嚴重,
但為了支持本土攝影理論發展, 還是很開心的買回家)

封底見到一行字: "2004年 國美館永久收藏"數位人體美學"作品"

我仔細讀過他書裡有關這系列作品的介紹
免不了又是一堆自我膨脹的論述

這樣的作品為什麼會"被國美館永久收藏" ??
請說說您的看法
或大家看過這系列作品後的心得


minipai


網路會員

1) 2005/03/09 04:03 
我看過在TIVAC展的
大致上就是網站上的影像了
只是在展覽時更大張

JasonLi


網路會員

2) 2005/03/09 09:40 
跟日本一位已故的噴畫家"空山基"的創作很像,他是用手工畫的,更厲害。

jameson


網路會員

3) 2005/03/09 13:10 
攝影不是藝術
這本書
有一章節是 複製真實 原文重載 不是很喜歡這樣編書方式 (整本書很像複製真實的縮小版)
但是前面是有一些年輕一輩的攝影(數位)作品 還不錯
最後 一點心得
全部文章 看 [明室][ 靈光消逝][論攝影]以及[複製真實]就可以了

問題是
靈光消逝時代 刺點永存?

米格雞


網路會員

4) 2005/03/09 14:23 
大爛是不是老師當久了, 老出一些習題給大家, 要大家看一些奇奇怪怪的圖. ^_^!

沒看過他的書, 只能從網站上的圖發表一些看法.

就像從繪畫演化到攝影 (我不用 "進化", "進步" 這類有比較性的字眼), 攝影簡化了捕捉動人瞬間的步驟, 也衍生了另一種型態的藝術. 而 3D 的虛擬軟體, 更讓人省去找 Model, 擺道具, 架燈光等繁瑣的實體過程, 也增加更多的可能性 (如一次架 100 個棚燈, 叫 Model 伸頭進老虎嘴裡等 .....). 就這個層面來說, 這樣的表現手法, 的確是有他突破性的意義. 作者用 "暗房終結者" 這麼一個企圖心極強的字眼, 大概就是對這種突破的呼應與自信.

不過這種3D畫面, 其實年輕的一代應該不陌生, 現在的電玩電影裡比比皆是, 只是多標榜真實光影, 比較少人用這樣 "純藝術" 的方式來呈現 (也許是我孤陋寡聞, 說不定早有一大堆這種純藝術的動畫或靜態畫出現了).

這樣的表現方式有幾個特點 :
1. 在攝影中, 被攝人物的面部表情, 肢體動作, 往往決定了整個畫面的可看性. 但目前的 3D 技術, 大體上是 "面無表請",也因此會更著重在畫面的安排上. 算是一限制, 也算是一種解脫, 或許未來繪圖軟體進步後, 也可以輕易的繪出臉部表情.

2. 對多數人來說, 3D 的人物或道具, 總給人冰冷無生命的感覺 "人不像人, 馬不像馬", 有時作者想藉這些人或物所傳達的訊息, 可能會大打折扣. 不過也不要忘了, 年輕一代的小孩多是玩電動長大的, 看慣了這些虛擬的人物, 也許自會形成他們心中另一種的表現形式, 要比真實的臉孔傳達更多的訊息.

在 3D 動畫當道的今天, 我想這樣的表現手法應該會漸漸有他一席之地. 不過就像攝影沒有取代繪畫一樣, 3D 繪圖也不會取代攝影. 叫 "暗房終結者" 似乎有些過於危人聳聽.

EASTMANS


網路會員

5) 2005/03/09 15:37 
如果沒自我膨脹...哪來的創作動力...
東西好不好.要看...切入的角度,基本上看起來美美的.那就不便給太多負面的解讀,終究您我的藝術修煉是否到了可以評斷他人作品的境地不無疑問.
當然以攝影的角度來看,看起來這些東西真的沒什麼
若以作者創作的角度來看,他爽就好了,藝術本來就是給共鳴的人看的
作者要傳達什麼,我是看不懂啦.但總是會有共鳴的,如果有共鳴的人正好是某個機構的管理人,哪莫就會被收起來.那些收起來的東東,我想有很多是得不到共鳴的,因為這就是藝術.

郭大爛


網路會員

6) 2005/03/09 16:58 
EASTMANS 兄
你講的太簡單了...
如果照你這樣講
大家辛苦唸書幹什麼呢
乾脆都seat back不要討論了

>>如果沒自我膨脹...哪來的創作動力
我強調的是"自我膨脹的論述"
你去翻翻書或上網查一下就知道了


這本書的缺點樓上的大大也提過
大爛不再贅述

大爛並不是喜歡挑人毛病
而是不知道要去哪裡討論這種問題才會po來手札
畢竟我知道很多理論功力深厚又見多識廣的高手都在這裡
來這裡問這種問題可以比較得到完整的答案


如果有人不喜歡這樣質疑別人作品的態度
動不動就要以"你又多厲害"這種問題回丟
那請告訴大爛哪裡還有網站適合討論這種問題
我會毫不猶豫轉移陣地


這裡容我講講個人的意見: 我的確是不解為什麼這樣的作品為什麼會"被國美館永久收藏"


藝術在不同的時代下呈現不同的面貌,然而藝術批評的準繩不應該只是在「時代性上」,「表現的成熟度」也應該考慮進去。

章光和這系列影像在「新觀點上」有突破嗎?沒有。
章光和這系列影像在「原創性上」有突破嗎?沒有。

電腦3D繪圖也不是近幾年才有的事,談不上「創新」。況且這系列3D繪圖非常粗糙,與洪東祿在2002年發表的「小紅」有得比。

過去浪漫主義、印象派繪畫都具有原創性,甚至不被當時的社會所接受,但終究還是成了超越時代的作品。難道有人會拿章光和這系列影像跟印象派相比擬,說「在未來這些影像會成為超越時代的經典嗎」嗎?


這裡轉貼關於章光和「數位人體美學」作品敘述,大家看看圖再看看文字,就會知道「以理論來膨脹作品」的情形有多誇張。

其中前半段幾乎全出自「攝影的哲學思考」一書,對此書熟讀者比較能夠理解其中的涵義。


++++++++++++++++++++++++++++++++++++++++++++++++++++++++++++++++++++++++++++++

章光和作品敘述 - 數位人體美學攝影作品系列


數位攝影時代已經來臨,而且數位攝影與傳統攝影是相輔相成,並不相互衝突。就如同160多年來攝影從發明到發展,一直有新的技巧出現一樣,數位攝影只是這個時代的一種新的技巧與形式。章光和的數位人文美學攝影系列作品,就是企圖在這個新的數位攝影技巧中建立出一個美學的領域。

傅拉瑟(Vilem Flusser)在其「攝影的哲學思考」(Towards a Philosophy of Photography)一書中對於文字書寫與影像「再現」的精闢討論表示,影像主客體易位地以自身取代世界而非將世界呈現給人類。傅拉瑟認為圖像是居於人與世界之間的中介物。人「存在」意即他與世界之間沒有直接的橋樑。圖像是用來將世界譯介成為人們可以觸及和可以想像的東西;圖像將世界引介給人們,但它仍然將自己橫亙在人與世界之間,這意味著圖像破壞人與真實世界的「存在」關係。圖像原本應該是描繪與指引世界的地圖,如今卻變成為銀幕,它不但沒有將世界呈現給人們,反而以自身取代世界而作一次重新的呈現(re-present)。這種圖像破壞人「存在」的程度,最後使的人不再解讀圖像,而是將未經解讀的圖像再往「外在」世界投射。世界變成類似圖像的東西,成為場景和情境的關係,而人活著是為了配合他製作的圖像。由此而言,攝影影像作為此技術性影像至今最後階段的「再現」對象,它不再是作為真實空間的呈現,反而喧賓奪主成為「再現」的完整呈現。對於這種現象,詹明信(Fredric Jameson)與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所精彩深入討論的「超真實」(hyperreal)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布希亞認為類像化的空間不只意指著領域、參考式的存在物,它還揭示著一種沒有來源或真相的真實,即是一種超真實(hyperreal)。這裡領域不再先於地圖或不依賴地圖而存在,甚至必須說這地圖是優先於領域而存在。這和傅拉瑟說的,世界變成類似圖像的東西,而人活著是為了配合他製作的圖像,觀念很相似。

對於攝影(尤其是數位攝影)的這一種天性,章光和企圖透過西洋古典人體美學,結合動物與大自然場景,希望可以建立起一種數位時代虛擬影像的古典人文氣質,使得生冷而介於人類與環境之間的影像,可以變得多出了很人性化的特色。這一系列的作品裡不論是人體與馬匹徜徉在大地草原,或是舞蹈般的姿態,或是儀式行為的動作,都企圖表現出一種考古學人類學的氣息。這種氣息其實是透過優雅的西洋古典繪畫裡的人體姿態,加上空曠的大地(它代表萬物起源之母)與神秘的光線(具有一種繪畫性的特質)所共同醞釀出來的。在人體與海豚或馬匹在水裡的場景,章光和故意讓人與動物之間建立起一種相當親密而難得的互動,這種自然而親切的畫面充份的表現出天人合一萬物一體的最高境界,而這也是人文思想裡頭探討的一個目標。水就如同大地一樣它孕育了人類,而作品裡水中的人物絲毫沒有恐懼、驚嚇、危險的表情,反而呈現出一種心曠神怡,寧靜安詳的神秘氣息,像是舞蹈或是靜思,這是人們在此時地球環境保護危機當中最值得深思熟慮與盼望的。人類難道不希望生存環境可以更加安全詳和嗎?畫面裡的人與環境和動物的對話是一種生命的理想,是你我的理想也是全人類的理想。透過看見這樣的一種影像情境,我們的內心似乎對於人類的未來依然有所憧憬。
這一次展覽整體上分為三部份。首先是以章光和早先的銀鹽作品作為前言,引導觀眾先進入一個前衛攝影藝術境界。作品是一系列博物館動物骨頭,以前衛的暗房技巧展現出生命之美。接著是以電腦數位技術合成的植物影像系列,強調出數位影像科技的新生命力。最後才是以數位人體影像壓軸,表現出虛擬的時空美學。三階段循序漸進,引導出攝影哲學上的思考議題。





jackyu


網路會員

7) 2005/03/09 21:09 
看過"TV新秀爭霸戰"嗎?
只要敢秀你就紅

有一次一個前輩說他的器材一定要如何如何
我舉了幾個公認的大師,
說他們應該不會如此講究吧  (背帶該如何如何穿)

這個前輩說: 因為我是XXX啊!!  

記得很久以前一個BMW的廣告:
"如果沒有自我膨脹 世界就不會變小"

EASTMANS


網路會員

8) 2005/03/09 21:16 
大爛..
我明白您在攝影領域的專門性.
也明白您在本站的言論廣受大家的支持.
當然更明白我在本站是人微言輕
您寫的一大串...我人老了無力拜讀.
您可以再膨漲一點沒關係.
反正...藝術您爽就好.
我有我的角度.我講我的角度.如此而已.

ADI


網路會員

9) 2005/03/09 21:18 
好慘!!
我看了五張就看不下去了,這種作品"只能"被國美館收藏!!~~

dv0079


網路會員

10) 2005/03/09 22:55 
我30歲而已,在本站一樣人微言輕。但是希望大家一樣認真討論的心意不變,因為這裡的每一個討論,都同樣佔著位元的空間,也在你我的視網膜留下痕跡。
其實我比較不想討論國美館的收藏機制、評審的運作和當代藝術的脫節,也不想談台灣有多少粗糙複製的「雜誌主義」式的進口概念,複製在創意上。
光就作品來看,其實也沒有很大的討論興趣,不會因為有人用了班雅明或是蘇珊宋塔背書,他的論述就是有多崇高。但是我覺得大爛其實想討論的為什麼如此作品會被收藏的運作,和人們背後的想法。這是一個文化論述或是藝術社會學的問題,也是攝影社群公民最該關心的議題。其實大爛可以把別人閒言冷語的發言,也當作一種問卷採樣,如此就可呈現本地的人們,面對影像思考時,物質取向與精神層面的平衡了。

郭大爛


網路會員

11) 2005/03/09 23:32 

EASTMANS兄
真的很抱歉,我想你是誤會了。事實上我在手札的發言常被圍剿,怎會廣受支持呢? XD

謝謝dv0079兄還是這麼看的起大爛。貼這樣一篇文上來,只是想讓更多人知道發生這樣的事,同時我也是冒著被公幹的危險,壓力之大不言而喻。

(過幾個禮拜後用Google查查看「數位人體美學」,搞不好這是全台灣唯一批評他作品的網頁)

minipai


網路會員

12) 2005/03/10 01:37 
要問為什麼會被國美館永久收藏這個問題太困難了。
就算直接問館方也不會問到真正的答案,因為在藝術之外有太多政治經濟的可能。

不過,這個問題語意就是這個作品不該被收藏吧?而且大爛批評的是理論過度膨脹。
而且也說得沒錯,理論才是這組作品的重心。

那我就這點附和一下。我沒有看過這本書,就這邊已經貼出的文字來討論。
在我看來,他的理論與其說膨脹作品,不如說與作品無關。

所謂超真實,是布希亞用來解釋原本指涉真實的符號經過循環後,自己成為真實。這種真實命名為超真實。
比如說皮卡丘,原本是用'黃色''會電人''老鼠'組合出來的,但是被大家認識後,漸漸成為像是真的有這種生物般。
並不是隨便畫出什麼東西都是個'超真實'。米老鼠如果不受歡迎,就只是個畫錯的老鼠罷了,不會像現在是超真實的代表。

同理,那組3D建模的作品,與傳統繪畫無異。稱不上是數位攝影。
照他用超真實建立的數位攝影理論,最有資格稱為數位攝影的是拍線上遊戲如【天堂】【RO】的遊戲畫面
才真正是對超真實的攝影。

BBChen


網路會員

13) 2005/03/10 10:18 
<思考議題>章先生最後一句。

也是有呀,至少大家還是頗熱烈談著。
----------------------------------
我也不是很清楚你post的狀況,因為問題還是太大,是不是先縮小討論的範圍?

郭大爛


網路會員

14) 2005/03/10 10:27 

BBChen兄說說對此作品的看法即可
看是剝掉理論去閱讀影像
還是搭配理論閱讀影像
有什麼感覺
這樣就可以了


>>也是有呀,至少大家還是頗熱烈談著。

是談論他的影像還是理論呢

BBChen


網路會員

15) 2005/03/10 10:35 
我想分幾個部分:
1.他的論述與影像的關連。
a.論述當中相關理論概述或是文獻。
b.找當代藝術當中比較被多數認可的文本來對照這些觀念。
c.以章先生的作品為文本加入討論。
2.收藏機制與藝術社會
a.美國的機制
b.歐陸的機制
c.台灣的機制
d.私人藝廊的機制
e.Curator,photographers,writers在藝術社會的角色與作用

BBChen


網路會員

16) 2005/03/10 10:40 
我認為這篇文章的引言有涉及對於人的評議,這樣容易流於
一些情緒上對話與個人好惡的批判,如果認真的想,你要的什麼?

討論後對於問題的瞭解
還是
批判後自己的爽度。
-----------------------

BBChen


網路會員

17) 2005/03/10 10:42 
什麼是「超真實」(hyperreal)??

郭大爛


網路會員

18) 2005/03/10 11:19 

BBChen兄請不要誤會
批評此作品並不會讓我爽
但是大家鄉愿都說好, 我會很不爽
莎士比亞尚且都被托爾斯泰批為四流作家
我可不會懷疑托爾斯泰是為了一個爽字來批評他人
也請各位朋友不用再針對此點懷疑大爛

++++++++++++++++++++++++++++++++++++++++++++++++++++++++++++++



既然BBChen兄想避免情緒上對話與個人好惡的批判
那麼我想請教的問題應該是後半部,針對c.台灣的機制 的部分
BBChen兄可否列個書單,或稍微大略替大家分析一下,您個人認為台灣的收藏機制有何優缺點
感恩!






BBChen


網路會員

19) 2005/03/10 11:27 
不清楚!(北美館有出些書,談關於這個部分,但是,這是學理,實際的操作應該有所不同)
有私人藝廊工作經驗的人,應該很清楚台灣的狀況,
我認為直接看看有沒有甲方代表與乙方代表來談,會更好。
----------------------------------------------
我聽過兩位老師談過國外的狀況,美國紐約與法國巴黎的情形都有所不同,
還是請線上有經驗的人來談吧。

BBChen


網路會員

20) 2005/03/10 11:28 
第一部份的文本比較我比較有興趣,有沒有人想談??
回上一層 第1頁 / 共5頁 到第 頁   下一頁   最末頁 1 2 3 4 5
手札小舖熱門商品
【Canon EOS 6D 實戰攻略】年度新書上架!
【Nikon D600 實戰攻略】全幅新戰力完整剖析!
【Canon EOS M 輕鬆活用】電子書免費下載!
【Canon EOS 1D X / 5D Mark III 完全活用解析】長銷熱賣中!
【Canon EOS 650D 完全活用】好評發售!
攝影家手札數位影像坊DV哈燒網KeyBuy藝廊論壇
服務信箱:242204 新莊副都心郵局第12信箱 │ 會員服務部:02-85215082(上班時間早上9點~下午6點) 和平東路三段276號 │ 廣告專線:0937-887229 │ 總瀏覽1170960457人 │ 線上1720人
攝影家手札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17 PhotoSharp All Rights Reserved. 非經許可,請勿任意轉載、出版本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