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4)幼年學修電視
當年鄉下,文隆村全村連一台電視也沒有,我們總在放學途中在嘉義市的市區街道店面圍著看巨人馬場和豬木的摔角節目。
為了看電視節目,想買一台電視,但當時只是個小孩子,哪有錢買電視?因此想說學修電視就有機會看電視了;聽叔伯輩說:學功夫得3年4個月才會出師,那我不就沒時間唸書了嗎?
就在想著升學或就業的當兒,在民雄開旅館的林先生(膏藥永)的孫子簡俊如同學來信邀約:他要進哥倫比亞公司上班問我要不要一起去?這個哥倫比亞就是後來的歌林公司,專門生產收音機和電視機,這不正合我意?於是坐火車北上,先住簡同學家,經簡媽媽學生家長趙顯光股東幫忙,就到哥倫比亞上班,後來轉住公司宿舍,一段時間後和同課廖運瑞班長在三重溪尾街公司附近租屋,與堂兄弟盧嘉福合租一個房間,當時一天的工資是新台幣21元。
剛開始進入收音機課,但現場卻是電視機組裝,甚麼電子零件都不懂,班長分配我從備料工作開始來認識電子零件。
為了儘快進入狀況,就到夜間部唸電子科,為了能夠修電視,就選修電視工程,終於看懂電視機的線路圖和認識所有的電子零件。
那時,為了自己的夢想,除了白天工作、晚上上學之外,假日極少出門,幾乎都在啃書本,希望能夠儘快學會修理電視,總不能等到3年4個月的出師期吧!
幾個月後班長安排我作第一檢查的工作。所謂的第一檢,就是當所有裝配員把電子零件和連接線按照電視機線路圖裝配在指定位置後,首度將電視機板插上市電作測試。因為裝配員都不是唸電子科的,只是依班長分配的電子零件和連接線裝在指定位置,然後用烙鐵焊上錫絲固定,偶有錯拿零件,錯裝零件,正負極裝顛倒,少裝零件或電線的種種問題發生。只要有任何一處沒裝配正確,插上電後就有各種不同的情況發生,例如安全熔絲燒燬(線路短路),臭味(電阻燒燬)、爆炸(電容器正負裝反)、沒有聲音或聲音小、沒有影像或影像小、跳動。這時就得依問題狀況找出錯誤點在哪兒。
第一檢極少碰到一插上市電就甚麼都正常完全沒有問題的機板,因給料的倉庫,分配組件的,還有輸送帶上一路數十位裝配員,任何環節都可能出錯,因此認識電子零件、看懂線路圖和怎麼去找問題點,就非得唸完電視原理不行,因此我是電視工程還沒畢業前就先把書給讀完了。
當第一檢查(通常有3~4位)確認零組件都裝配正確,影音都正常後,就送到接下來的影像中周和聲音中周用示波器調整中周線圈頻率到最佳位置,最後再送到最終檢查。之後就是裝上電視機木箱外殼和映像管,再經測試調校後才能包裝送出去賣。
經過第一檢的訓練後,還是無法修理電視,因賣到客戶手上的電視若壞了,就不是裝錯或少裝零組件電線的問題了,而是零組件變質或損壞。
因此就請調到專門修理外勤服務人員因無法更換、修理而送回工廠處理的電視,例如木箱、映像管更換和其它修不好或需要長時間觀察才會出現的毛病。
經過這樣實修經驗還是不能馬上當外勤修理員,必需持有機車駕照、服過兵役退伍和拿到相關科系畢業證書或證明,這下慘了,似乎沒希望了,因為當時還沒畢業也還沒當兵。
第一件能做的就是當時已滿18歲了,就趕緊回嘉義考取機車駕照;電視工程還沒畢業就想辦法另取證明,因當時公司有規定,技術人員至少得持有[有線無線電二級技術員]以上資格。因此就去參加台灣區有線無線電資格鑑定考試,當然爾,魯獅一試通過,雖說我還沒有畢業,但專業科目早已讀完了。
還沒當兵怎麼辦,就先請調到外勤服務單位,在總統府附近重慶南路的歌林公司台北服務中心當起裝電視天線的小弟。
電視天線一般都是賣電視機的電器行在裝,偶爾有公司股東或主管們介紹,直接從生產工廠以優惠價格賣出去的才需要我們去裝。當時台北服務中心除了我還有另外一位已經退伍的同事,經常兩個人整天在公司裏沒事做,因此就請當時的蔡顯鶴班長幫忙給一個修理電視的工具箱。
有工具箱沒電視修怎麼辦?因那時候每位服務員都分配有一個區塊在維修,除非有服務員請假,但我沒有外勤維修經驗,班長也不敢派我去,於是我請求班長,把當天服務員開出來要送回工廠維修的單子,過濾掉換木箱和映像管的部份,其餘的先讓我跑一趟客戶家去看看,因有著之前在送廠維修單位待過,已經有些維修經驗,比較麻煩的問題也都能修了,碰到實在無法修護的,就趕緊借客戶家電話打回中心請教蔡班長或廠內的楊班長。
人家服務員雖然也是一樣九點鐘上班,但都是吃過午飯後開始有電視節目才出門,期間就是繳回換下來的故障零件換取新品,填寫昨日的維修單,繳交發票上的款項,我是九點多拿到單子就出門了。
終於,班長看到我的維修熱誠和技術,就分派了一個維修區域給我,裝天線的責任就由另一位完全負擔了。
因為我是為了學修電視來的,也因為我年紀輕體力好,原本分配敦化南路和信義路一帶這區域,都是3~4層樓的房子,我總是每戶都提著工具箱上樓,只要電視有任何問題,必定換零件修到好。
別的服務員因沒有把工具箱帶上樓,碰到能調整或解釋的,就馬虎帶過,懶得再下樓來提工具箱,當然沒過多久又會來電申告了。想當然爾,維修案件一直居高不下;我是家家都帶工具箱上去,把問題毛病一次解決,就不會有再次申告的案件了,後來一區的維修,因案少而多併了和平東路那區。
當時市區的電視都是直接放在客廳地上,要修理只要打開後蓋就行了,而郊區的電視普遍都是擺在釘在牆壁上的板架,必需先清除上頭的擺飾,然後抬下來,如同沒有拿工具箱一樣降低服務員維修的意願,而且郊區距離遠,花在路程上的時間就耗掉許多。因此當時幾乎每天都是修理最多件數,換最多零件,開最多發票、收最多錢的。
有人修電視是完全參考技術手冊,哪種問題建議換哪些零件,當那些零件都換過了,問題沒有解決就開單送廠。我是依據原理和過往經驗,看電路圖用三用電錶測量,確定哪個零件壞才換,萬一找不到問題,就請教人家,幾乎從不開單送廠。因為碰到問題不解決,下一次碰到照樣凸鎚。認真的結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退伍後參加考試院的電信特考,其中無線電筆試和電子實作拿到高分而讓自己名列優等第三名錄取,後來內部的升等考試也因此得到優等及格。更為後來在工作下班後兼差修理電視,任何牌子的電視都能看電路圖維修。
服務站有新進人員加入,就會由老鳥帶著菜鳥一起去工作幾天以熟悉當地的環境和工作程序,那時我才19歲,帶著30多歲的新人出去修電視,由於我習慣帶著工具箱上樓,那位新人要幫我提工具箱,我都不好意思讓他代勞,他說他跟別人出去,都是不提工具箱上樓的,當有需要時才會下來拿。
某次到敦化南路一位姓鄧的人家裏修電視,同事說那是鄧麗君的家,但往修時卻沒見到鄧麗君,只見到鄧太太而已,不知是否鄧麗君真的住那兒?還是同事矇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