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討論話題
|
部落格(8)
論壇版主
|
2002/10/24 20:47
器材:
其他 其他
(A)魯獅札記--憶兒時,話童年 http://www.photosharp.com.tw/FORUM/ArticleList.aspx?ForumId=40&TopicId=74860(B)魯獅札記--說現時,話當今 http://www.photosharp.com.tw/FORUM/ArticleList.aspx?ForumId=40&TopicId=74861(C)魯獅札記--談旅遊,話攝影 http://www.photosharp.com.tw/FORUM/ArticleList.aspx?ForumId=40&TopicId=23412雖然早已年逾不惑,仍然童心未泯,8年前花了8萬5,買了一部800cc銅罐車(廂型車啦),那時才剛拿到駕照8天,就拉著我那38(歲)的老婆,帶著那買了18載的可你佳老傻瓜相機,8號早上3點8分,帶了8瓶礦泉水,從28公里處的三重交流道直上中山高,中間只在158公里處的泰安服務區稍作休息約莫18分鐘,然後一路直驅中山高終點站高雄.一下高速公路,此時已近8點,裝了第一卷底片,從林園經東港,林邊 ,枋寮,枋山,就殺完第一卷.吃了8兩的屏東黑珍珠蓮霧,楓港起轉入南迴公路到台東大武,第2卷OK.買了8斤釋迦和8顆台東椰子.經太麻里,知本到台東,第三卷完.買了1斤80元的釋迦鳳梨和1斤180的金針花.在富岡漁港花了80元叫了一碗8仙(8種海鮮的什錦麵啦)煮麵,末了,向個魚販買了一條8爪魚帶回家,在小野柳就殺了第4卷底片.晃了一下水往上流,就這麼一個噱頭,因地勢的關係,讓人看起來好像是水在往高處流一般,實際上是進入該區時是很陡的上坡路,右手邊的山是微斜的,流向大海的排水溝裏的水讓人錯覺在往較高的東邊流去.就這個錯覺,在廣場四周就有18戶人家開店營利,靠此為生.逛了三仙台,石雨傘,來到8仙洞,第5卷OK.這裏商家的擺設真是琳瑯滿目,真叫人目不暇給.來到北回歸線標,經過長虹橋,看到秀姑巒溪的泛舟人潮(事實上是小船三兩隻,看的人是好幾倍多).經月洞,走過石梯坪,來到親不知子斷崖,直達花蓮,在太魯閣和天祥之間,就把6 ,7兩卷照完了,晚了,在市區小店叫了一碗8寶飯果腹,又買了8種口味的花蓮名產(香蕉乾,地瓜乾,栗餅,各種口味的麻薯)在南濱公園夜市邊小睡了一陣,在花蓮港,南方澳,又是東港(蘭陽溪口),一路上開累了就躺一會兒,回到基隆港,總算把8卷底片都殺青了,走中山高回到家,剛好8點整,拿下8樣東西下車,匆忙趕上8點半的班,迷迷糊糊的上了8個鐘頭的班(半睡半醒).現在我也睏了,下回見了. 魯獅的手機:0933838323;電子信箱:fm4715小獅尾yahoo.com.tw 自然寫真 http://s106305279.onlinehome.us/html/
推薦者: 孟博, Derry仔, doctor, ZXC, PhotoSharp, Peterwue, HOTO, gggg, 台東ㄚ峰, 8115
|
部落格(8) 論壇版主
|
(C-201)回應短篇(一)
(一)攝影家應該具備那些特質? (1)敬業精神 (2)所謂的匠,就像"剃頭匠"或"運轉匠"般,只要能將太長的頭髮理短或將旅客載達目的地即可,不必考慮依那人的臉型頭型特別去選用或設計哪種髮型或以更短的路線,更快速更舒適的將旅客送達.
而"攝影匠"這個名詞就好比在說目前在當"拍照工人"的魯獅.雖然沒有藝術修為,又是新手,盡拍些比賽拿不到獎,貼圖又沒人賞的照片,但是仍然有人需要這類的照片需求,因此,"攝影匠"就依需求者的清單拍照.
而"攝影匠"拍的照片雖無欣賞和收藏的價值,但卻擁有教育,傳達和提供資訊...的種種功能存在.
(二)水貨商的貨源?
大家也許不知道一件事,就是同樣產品,公司在價格上對內銷和外銷定價的差距,當然主要的是礙於對國內相同位準品質價格的保障和免於惡性競爭.而外銷嘛?只要夠成本或為了清理庫存好推出新貨,就無需考慮太多了.
也許早有人知道,多年前同樣一斤白砂糖國內市價賣多少,而外銷價呢? 又有如約30年前,一台18~20吋彩色電視在國內售價是NT$28000,外銷價卻只要8000多台幣(現在製造業工人的工資比30年前貴上數十倍,雖然零件成本也大量降低)為了賺取外匯,其實呢?反正加減賺啦!少賺也是賺,也製造些就業機會,台灣的經濟奇蹟不也是他們的功勞之一嗎?
(三)二手相機的迷戀
就像資源回收場般,有報廢完全無用的,一眼可辨;有些看來完整如新,卻是中看不中用;有者雖不醒目,卻還是寶貝一件,可實用可收藏.
但無論如何,都得靠一些運氣囉!就是有保固的新品也一樣喔!
(四)[疑問]台灣攝影文化=虛偽的馬屁文化???
甚麼跟甚麼嘛?以為是甚麼大不了的事,原來就那麼一丁點兒小事也嚷嚷了大半天的,大家息息怒了吧!要不然,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越扯越遠了.為了喜歡的拍照興趣,哪需要弄得一肚子火咩!
您要不要聽聽魯獅曾經被數落過的壞話呀! 幾年前,在某幾個網站,有人就是專門說"大莊""黑熊"和"魯獅"的壞話,這"大莊"和"黑熊"是攝影高手和前輩,樹大招風在所難免,而"魯獅"這小子,根本就不懂攝影也不會網路,哪裡得罪了人自己也渾然不知.後來經網友的告知就到那些網站去了解一下狀況,原來他們說的大義是:魯獅不懂色溫,攝影技術太差,把人家漂亮的MODEL拍成了醜八怪.後來魯獅就回話說:魯獅的確不懂色溫,因為他黃昏以後是不拍照的,因為人已近黃昏,怕沒有多少日子可以看到太陽了,所以就儘量利用有陽光的日子拍照;而攝影技術也的確太差,連照相機都不會拿,您看他每回拍照都把相機架在腳架上;拍美眉,那更不用說了,鄉下長大的土包子,來到繁華的大都市,看到穿著涼快的漂亮美眉手都發抖了,按下快門哪會穩定,當然不是對焦不準就是晃動了相機,不過,您哪位看到魯獅拍美眉了?終於....那些論壇裏,魯獅惡名不再出現.
還有,一些認識魯獅的攝影同好都知道,每回魯獅拿照片去參加比賽,總是貢龜回來,後來他只要是想參加比賽,就先拿去請教高手們,應該挑哪幾張好拿去參賽,他們都會告訴魯獅說:這種照片如果是我拍的,早丟垃圾桶了,還敢拿去比賽?
有一回,魯獅問一位攝影老師,魯獅拍的這些照片您給幾分呀!老師說:看你那麼認真問,給你10分好了,哇!才10分而已呀!魯獅以為老師會給30咧!
還有........
(五)盲目攝影的正確說法?
"不經由觀景窗的攝影.即一般我們稱之為[盲目攝影]." 非也!
據魯透社攝影專欄稱: [盲目攝影]指的是沒有主題,不思構圖,無管光圈快門組合的亂槍打鳥式的拍照皆稱之.
當發現一難得的絕佳畫面時,立刻拿起相機對著景物儘速按下快門.
在突發事件發生,一如上文馬上壓按快門釋放鈕.
對著一群慌亂中的暴民猛按快門.
初學者或幼童在不諳相機性能前,拿著相機毫無目標的猛按快門.
為了測試鏡頭或底片或機身性能,胡拍一通照片.
聰明的您,必定還有更佳新解不是嗎?
像接力賽般,繼續掰下去吧!
"據說他攝影不看觀景窗 是將相機放在心口這個位置拍照呢!"
因為他的相機是腰平觀景窗. 直接裝在相機上頭的觀景窗目前用得較普遍的概略分兩種,一種為眼平觀景器,另一為腰平觀景器.(還有其他另外可附掛在相機的像垂直觀景器和測光頭....)
眼平觀景器-就是我們一般常看到的單眼相機,傻瓜相機那種從相機視窗看被拍攝物的那種,因其眼睛緊貼在視窗看景物,故稱之為眼平觀景器.
腰平觀景器-通常為從上往下看的視窗,它的大小大約和底片面積相仿,有的還設計有方格子,方便構圖和抓水平,120的相機較多,135的也有.將相機用背帶掛在脖子上,相機就大約垂落在腰際間,因此稱之為腰平觀景器.
不知道扯的對不對,知道的請更正說明一番,謝了先. |
部落格(8) 論壇版主
|
(C-202)回應短篇(二)
何以會在幾個網站當版主?
話說大約三年前,魯獅剛從號子市場敗陣下來,將股票抽籤賺的錢和數十年來省吃儉用的儲蓄,約八位數的COCO全數虧光殆盡,在無錢一身輕的情況下,就與一位同是"股市敗將"的公司同事改以拍照當公餘之暇的娛樂,就花了NT$2500在廣州街夜市地攤買了一台Yashica-fx3機身+35~70變焦鏡頭.經同好介紹得知攝影家手札這網站,怎奈在攝影論壇根本就看不懂他們在說甚麼,也不知道該如何問問題.它的友站有"自然寫真"和"花卉園藝家",但自然寫真當時非常冷門.偶爾有人貼一篇標題,經過許久都沒人回應,但花卉園藝家可就熱鬧多了.但魯獅又不懂種花.
當時魯獅在公司單位內負責電腦的簡易維修工作,接觸電腦的機會多,自然會偶爾學習上網看一些東西,眼看著這自然寫真似乎是入無人之境,於是乎就開始寫一些小時候的童年回憶-就是魯獅札記啦!就給它用力的貼,就這樣一貼上了癮.
而網站老闆的爸爸,經常會各網頁巡視,看了我寫的那些東西,誤以為魯獅的經驗豐富,就推薦魯獅當攝影家手札北區的副總幹事,哇咧,俺魯獅啥麼也不懂,怎麼當攝影網站的副總幹事呢?於是只好開始用功學拍照囉!
為了拍蓮花,就去桃園觀音買睡蓮和荷花來種,因為種花怕長蚊子,於是又養孔雀魚和鬥魚.
因為要學拍照,經常在攝影論壇問問題或回答問題,結果就被冠以"異言堂"的版主,又因使用Contax系統,就又兼代Contax版版主.其實,魯獅還是一個剛拿單眼相機學拍照沒多久的攝影新新手呢?
其實,手札剛開始有網上貼圖功能時,很少人會貼圖,剛好魯獅會一點兒HTML語法,就幫忙一些不會貼圖的攝影高手教他們如何貼圖,因此在貼圖區的曝光率就高些,於是有某出版社到那裏挖角,誤以為魯獅是攝影高手,就要我幫他們拍一些照片,這種有人出底片錢和旅費讓我學習拍照的機會,魯獅當然欣然接受囉!
因此,"自然寫真"魯獅只在那兒亂貼東西的一個會員而已啦!而剛好"自然寫真"又接受HTML語法貼圖.那些照片都是我的習作啦! |
部落格(8) 論壇版主
|
(C-203)回應短篇(三) (一)沖好的正片都是藍色的 (1)燈光片拿來日光下拍會嚴重偏藍. (2)在高山(像太魯閣到天祥段的中橫)太陽晒不到的地方會嚴重偏藍(E100VS).好幾捲幾乎變成了藍色片. (3)偏藍,可能沖洗店的藥水或控溫不佳,我就發生過. (二)不准拍飛機 不是聽說哪個機場附近開了一家咖啡館,可以很方便的欣賞和拍攝飛機起降的畫面嗎? 我在桃園國際機場內外拍過無數次了,不曾受到阻攔呀!而且也看到不少人在拍照. 以前也在松山機場內外拍過,也沒人理的,不過,拍飛機起降我是晚上去拍的,用慢速快門拍飛機燈號軌跡很漂亮的. (三)吹狗螺~ㄠ~ㄨ~ 怪!怪! 我這半個月來都在嘉義地區公墓附近拍照,怎麼都沒有惡犬對著我吹狗螺呢? "老人肉派甲!"不會呀!剛剛才被蚊子叮了一腿包的. 昨天下午才去新港一級古蹟王得祿的墓園拍照,左右兩邊各有一條石狗,瞪著大眼看我拍照,吭也不敢吭一聲呢? 墓場拍照,對魯獅來說,沒算甚麼,吳沙和吳沙夫人兩處墓地拍照(相距幾十公里),曾經為了尋找丟失的配件,深夜裏打燈差點兒嚇壞當地的居民呢. 小時候冬天抓青蛙,夜裏寒風凜凜,魯獅總喜歡躲在撿過金(死人骨頭啦!)的墳坑裏避寒(先丟進一些雜草墊底). 夏天,我們總將高麗菜或白蘿蔔選在幾處較大墓庭的水泥地上晒成乾,累了,就往樹下墓碑前靠著打盹. 我家後院幾百公尺外就是民雄公墓,想看鬼火嗎?找魯獅我帶您看去.詳魯獅札記: http://www.photosharp.com.tw/forum/topic.asp?whichpage=8&ARCHIVEVIEW=&TOPIC_ID=41786(A-047)您見過鬼火嗎? 離魯獅家後院幾百公尺外就是一大片墳場,魯獅小時候,每當夜深人靜時,總喜歡邀集幾位臭氣相投的鄰居小孩,躺在草席或長椅上數星星看流星,偶爾見到墳場上忽亮忽滅的淡藍紫色火光,大家就會尖叫,鬼火出現了,幾經討論,終於推派幾位膽大的男孩(當然魯獅是其中一員)摸著黑到墳場一探究竟:原來是裝放撿了死人骨頭的甕,破了後,骨頭折斷處外洩的磷產生的自燃現像. 小時候,每天上學總要經過另一片山間墓園,尤其晚上,心裏都會怕怕的,記得有一次,西邊已然泛紅的傍晚,來到墓園邊,原來毛毛的心裏,忽然看到一位身著一件雪白洋裝的長髮少婦(雖不見正面,從後看到的身段應該年紀不大才對) ,這時,膽子變大了,一個女人家都不怕,魯獅是個堂堂男子漢,怕啥? 最近又連續帶一些小朋友到民雄鬼屋探訪數趟,而每回去時,就是非假日,還是人潮不斷,"開咖啡館"只是在當天熱鬧一下下而已,也許我就搬回民雄到那兒擺它一攤涼飲來賣好了. 說著說著,那天又跑去拍吳鳳的墓地,吳鳳故居,吳鳳廟和吳鳳成仁地的吳鳳公園. 是沒拍到吳鳳本人,因為他老是站在我背後看著我拍照. 前天去拍後龍鄭崇和墓,剛將腳架架好,都還沒開始拍照,就像那天在六腳拍王得祿墓一樣,馬上有一位身材魁梧的大漢騎著一部機車停在馬路邊走了過來,真叫人搞不懂,在墳墓拍照有啥好看的,經過那天在王得祿墓遇見的那人一直嘮叨個不停,害得我都不知該怎麼構圖了,前天我跟那人打過招呼後就連看也不看他一眼,專心找位置拍照,後來跟朋友提起這事兒,朋友說會不會是政府派來保護古蹟的或守墓的. 回到車上開車當中,不經意的摸著右腳膝蓋有泥巴和草屑,再摸摸左膝蓋也一樣,這時才想到那天拍王得祿墓也同樣有此情形,不過,我可以百分之百確定拍這兩墳墓時一直都是站著拍照著,納悶中...... 沖完正片後仔細一看,墳地那個大漢像極了立在墳墓前那個武夫..... 好多天沒上網了,現在三義街上上網咖,一個小時25元,好貴呀! 在苗栗地區甚麼都貴,在竹南一碗牛肉炒飯要價80元(嘉義頭橋只要50元),92汽油一公升20.1元(嘉義頭橋只要16.1元),在苗栗一個便當就要60元(嘉義只要25~35元)早餐一個漢堡加豆槳就要45元,苗栗真是高消費地區呀! |
部落格(8) 論壇版主
|
(C-204)回應短篇(四) 關於測光表一問? 首先先聲明,對測光表我也不熟,只是剛好我也有一台不同牌子的,但幾乎不曾拿它到現場用過,看到沒人回應,就試著和兩位揣摩一番. (1)sampo123大大您說: "SEKONIC L-508.在客廳牆壁測光.發現.反射式比入射式.測得的EV值.多了.2EV(2級)" 不知您的反射式與入射式是如何測的? 通常反射式的測法是將那白色圓球遮罩推開,然後對著景物(比如客廳牆壁)測光. 而入射式的測法是將那白色圓球遮罩蓋住測光感知器,將測光表放在景物前(比如客廳牆壁)對著相機鏡頭方向測光. 如果依您說的這樣,您應該是無論反射式與入射式,都是直接對著景物測光(比如客廳牆壁)而只是將白色圓球遮罩推開與否來分別反射式與入射式,因入射式方式測時,多了白色圓球遮罩.因此會低了大約2EV的數值(即18%). (2)"拿出EOS-3測光.測得的數值與反射式一樣." 這是因為相機的測光表本來就是反射式的測光方式,因此會和測光表反射式所測一樣. (3)"但是拿MAMEYA 645 PRO AE測光.數值卻和入射式的值一樣?" 不知您使用MAMEYA 645 PRO AE測光時的鏡頭焦段和光圈數值和EOS-3測光時的條件一樣嗎? (a)如果沒有,請您以相同條件時再試一次. (b)如果有,那麼我也猜不著了. (1)您說"當切換到反射式時,所得的測光值與相機(F801s)相似,而且幻燈片的曝光是正確的" 這是因為相機的測光表本來就是反射式的測光方式,因此會和測光表反射式所測一樣. 依個人的看法是這樣的: (1)測光表的反射式和相機的測光表(同樣是反射式)所測數值一樣,這是兩位的經驗是無庸置疑的. (2)但當所測景物為太白或太黑時,因其反射率的差異而造成相機測光表的誤判時,吾人通常曝光會以正(太白)或負(太黑)補償為之. (3)但您如何去拿捏正(太白)或負(太黑)補償多少才正確呢?老手們以累積經驗當然是萬無一失了,但有時怕萬一失誤就以包圍曝光以求至少能有一張好作品. (4)而測光表的設計那白色圓球遮罩,據個人猜測,它應該是取18%的光線量,就有如相機底片對被攝物18%反射率的設計一樣. (5)當以測光表正確的使用方法下,對著景物的反射式所測數值和直接對著相機鏡頭方向測光的入射式所測數值理應是一致的. (6)為了避免因景物的太白或太黑造成測光表誤判而又不知該正或負補償多少來求得較正確的曝光,以測光表使用入射式測法應該是比較好的一種方式. (7)但基於多攜帶一台測光表著實有些兒累贅,魯獅自創一式破解之法,比手心手背補助測光更精準的灰卡代用品測光方式,也許您不相信,魯獅拍照極少拿著相機直接對著景物測光的,而曝光失誤機率通常低於1/300.我也很少應用浪費底片的包圍曝光方式拍照. 願聞其詳嗎?請參閱手札歡樂區魯獅札記的爛談.(C)魯獅札記-談旅遊,話攝影 (C-107)DIY灰卡替代品 http://www.photosharp.com.tw/forum2003/topic/topic.asp?forum_id=40&Code=20021024000071&Page=1感謝timo5514大大的指正,我已作了修正;就是因為手心手背會隨著氣候,膚色的影響,所以我才用灰卡代用品來補助測光. 如timo5514大大所述:其實像機內的測光系統已做的非常好了.沒有必要買測光表. 但何以還是有人買測光表呢? (1)為了測閃燈出力,或修正閃燈所附的距離光圈對照表(閃燈的GN值或有虛胖現象?) (2)測光表以入射式方式測光,因不受物體反射率影響,其所得數據會比相機反射式測光來得精準,如此可免曝光補償的動作. (3)核對相機的測光表準確度. Re:Jamier大大 如前述: (4)測光表的設計那白色圓球遮罩,據個人猜測,它應該是取18%的光線量,就有如相機底片對被攝物18%反射率的設計一樣. 反射式測的是光線照射到物體後以18%(註)的反射率讓底片感光的量(同相機設計). 而入射式測的是光線直接照射在物體上的量,當然會較大,但為讓吾人直接讀取在相機上使用,因此設計那"取18%的光線量"的白色圓球遮罩(約2EV)來事先作了正補償動作. 如您所述:當您將測光表置於順光的主體之前,朝向相機測光,所測的是直接來自光源投射在主體的光線量,此時光線量大,但因您未作正補償動作(將白色圓球遮罩蓋住感知器)才會造成比反射式多了2EV而致曝光不足. 顯然您使用測光錶採入射式測光的方法理應不正確. 註:所謂的18%物體反射率,指的是物體接近中灰色調的反射率,但在我們眼前所拍景物卻不盡如此色調,因此,會因主體色調之不同,其反射率改變而造成曝光不足或過度情況,因此須以正或負補償來修正為較正確的曝光以獲得較佳作品. 另轉載國家地理雜誌攝影精技第137頁的建議片段: 今日科學研究發現,明暗度平均的畫面,實際上只有反射照射其上的光量的13%(而非18%);為了保持連貫性,今日的灰卡仍如以往,作成18%的灰,如柯達公司所建議的,使用18%的灰卡來進行替代性曝光時,必需將其曝光值再調高半格(曝光補償+0.5) 另轉載國家地理雜誌攝影精技第139頁的一段敘述: 替代性測光: 取得較佳曝光的第一個方法,也大概是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將鏡頭對準中灰色調的區域,讓測光表針對這個替代性主體進行測光......,你必須自己判定畫面中的哪個區域真正屬於中灰色調......但如果隨身帶著已確認是中灰色調的工具,就可以省去這道判斷的手續.....(原來魯獅使用灰卡替代品測光並非自創,早有攝影師前輩應用多時了) 因為沒有看到SEKONIC L-508測光表實物,無法確知測光半球推到外面來或收到機身內來分辨哪個才是正確的"蓋住感知器". 不過,有個方法可以測試一下: 首先請將測光表對準一面牆壁,分別以"測光半球推到外面"和"測光半球收到機身內"作測試. 所得結果,在同樣快門是1/60,光圈較小的表示沒有遮住感知器光線量大,這就是用來測反射式的,同理,光圈較大的表示進光量小,是將感知器遮住,用來測入射式的. 當您知道"測光半球推到外面"和"測光半球收到機身內"是分別入射式和反射式測法時,接下來也要知道入射式和反射式測法時,測光表的位置: (1)入射式:測光表置於相機與景物間或景物前,感知器(通常為測光半球)對準相機鏡頭. (2)反射式:測光表置於相機位置,感知器對準景物. SEKONIC L-508說明書記載:入射式測光時需將測光半球推出來,應該就是"將白色圓球遮罩蓋住感知器"的意思. |
部落格(8) 論壇版主
|
(C-205)回應短篇(五)
(一)旅遊用相機組合
魯獅不但同您一樣是個旅行攝影的愛好者,而且現在還是靠攝影混口飯吃的拍照工人呢,幾乎99%的作品皆來自G2;少部份微距生態用SLR的MP60和MP100,望遠生態則使用100~300。
而絕大部份照片都是G45>G35>G28>G90>G21拍的;也就是說重心都在G45和G28(G35是最近才購入)G90和G21如果不要,也照樣能夠完成大多數的工作.因此如果旅遊真要輕便,那麼只要G2一機加上G45和G28兩鏡夠矣。
這就回答了您"第一、構圖上的限制:"可以如您自己所述努力練功以及多走路來彌補。
"第二、偏光鏡及漸層減光鏡、濾鏡之使用" 偏光鏡的確可以依照版上介紹的方式做調整,當個人偶爾使用PL鏡時就是如是作的,而漸層減光鏡個人拍照從來就不用(就是偶爾拍夜景,日出,夕陽也不必用到),當然包括不用黑卡和反光板。
濾鏡除了UV保護鏡之外較常用到的幾乎就只有81B這一塊了,在陰雨天或清晨或午后太陽晒不到的地方用它來矯正偏藍的色溫。
G21/G28/G35/G45/G90鏡頭的口徑其實也都可一致的,除了G21的55mm之外其他四顆都是46mm的,每顆鏡頭我一律經46轉52+52轉55的接環來當遮光罩,當然也一律使用55mm的UV保護鏡,少用的PL及81B濾鏡買一塊公用就夠了。
"第三、只有中央重點測光" 魯獅自創一式,以灰卡代用品來補助G2沒點測光的不足。
"第四、超貴的16mm" 用到16mm的機率實在不多,何需浪費錢買它來增加負重呢?
(二)學拍照
一律不使用閃燈A模式或相機TTL模式,因為真正"中灰場景"太少了,需要作加減光的曝光補償太麻煩且不易正確控制(有預閃功能的高階閃燈另當別論),因此一律以M模式在測得距離後依閃燈的指示表操作(但因閃燈都有灌水現象,因此光圈都要加大一級),請參閱 (C-029)閃燈GN值的虛胖---灌水現象 (C-135)閃燈補償 至於測光,也不直接對所拍景物測光,而是使用灰卡測光,請參閱(C-107)DIY灰卡替代品 管它是黑還是白,也不管它反光不反光,通通不需要曝光補償. 跟我這攝影新新手學習拍照?那保證您越學是越退步,我連傻瓜相機都不會用呢?
自從民國51年從報紙刊登的反攻服務社買來基礎攝影術,洗相學函授課本開始拿相機到現在.只會用指針式測光表的相機,現在也只會用需調光圈或快門的機子.
人家拍照從135到120再到45相機,我從3年前開始用120現在卻倒退只用135. 別人拍照對景物測光然後視需要作曝光補償或用測光表,我拍照卻不直接對景物測光,一律只測一塊布(代灰卡)還不曾用曝光補償呢.
人家閃燈補光或拍照,使用A或TTL模式,我卻只相信M模式.
人家閃燈裝電池,我卻拉一條線用一個大電池供電.
人家站在梯子上,三腳架用三個圓板凳墊高,我卻馬椅一放拉出隔板就將腳架往上一架.
您說,像我這樣怪招頻出的攝影新新手哪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三)正片保存
"1.是否要上夾?不上夾似乎很容易刮傷!" 我現在只拍正片,而且一律上夾,正片保存有效期限較負片久,易於分門別類,將劣品丟棄,或裝在盒內置防潮箱或以20片一張裝的無酸保存內頁,再存放塑膠整理箱內(我拍了一年多,已累積了30箱數萬張正片了)
"2.店家說上夾較不便沖洗且成本較高較佔空間" 一張一張的放在沖洗機台當然比一次就整捲底片(像負片一樣)每次洗六張要費時多了,因此店家幫客人沖正片後習慣先洗照片然後再上夾(整捲洗),但是我們通常不會通通洗,而只挑不錯的才洗.不上夾當然比較不佔存放空間,但因無法分門別類就比較不好找到需要的底片,而且尋找時容易刮傷.
"3.請推薦一看片燈箱" 我以前買一次看一張的小燈箱(NT$350),使用白熱燈泡,色溫不對;後來買一次可看4張正片的(NT$800);嫌太小,改買A4的(NT$1600);又覺得太暗,又改買5500K標準色溫的A4MEDALight燈箱LP-400(NT$2940);現在,定做了一個46cmX68cm的中型看片箱.
詳情請閱魯獅札記的(C-168)看片燈箱多妙用 |
部落格(8) 論壇版主
|
(C-206)回應短篇(六)
C/Y問題與口徑大小
當100-300mm加接寫環時,您將擁有一支100~300mm的微距鏡. 此時其最近對焦距離約為50cm(3個全用),最遠對焦距離只達2m(3個全用),但因鏡筒加長,其進光量將減少約2級光圈(用猜的),使用閃燈可能需要經幾番測試才能得知需補償多少級.(因魯獅從來不敢用A或TTL模式) 此時,其放大倍率將大於1:1,其對焦距離亦可比MP100更遠(同樣1:1倍率).
是的,AE鏡頭或MM鏡頭都可裝在C/Y接環的機身,含AX自動對焦機身. 何以AE鏡頭無法做快門優先程式曝光?因個人對器材沒研究,也不曾使用過快門優先,其動作原理不甚了解,而手上又無AE鏡頭可供研究;據個人胡亂猜測,當電子相機使用快門優先程式曝光時,當快門未按下前,同機械機身一樣,機身有一撥桿(A)將鏡頭光圈放於最大光圈位置方便對焦和取景,當壓按快門時,A撥桿釋放,同時將由相機以快門優先程式所需光圈大小,由另一撥桿(B)連動控制鏡頭(B)連桿的光圈.鏡頭的(B)連桿,其作用為告知機身目前的光圈位置資訊用的,在MM鏡,此B連桿還可由機身反掣動光圈大小,而AE鏡卻無此功能.故而無法做快門優先程式曝光.胡寫了一堆,不知哪位看得懂?器材專家大大,請更正一下吧! 而AX機身的自動對焦功能不同於一般的AF相機,AF相機是由機身發訊號以控制鏡頭的對焦機能運轉.而AX相機則是鏡頭對焦機能靜置,由機背帶動底片的前後移動來達到對焦目的.請參閱魯獅札記的(C-155)AX機身能將手動對焦鏡頭變AF,一般鏡頭變Macro
在同樣焦距的鏡頭,光圈能夠設計得越大是越好,而濾鏡口徑能做得越小是越好,鏡筒長度也是越短越好,又不是買水果比大小,各位以為如何呢? 其實個人很喜歡同一口徑的鏡頭,像Contax的25/2.8,35/2.8,50/1.4,50/1.7,85/2.8,135/2.8,80~200都是55mm口徑,這些鏡頭我都曾經擁有過,之所以買同樣口徑的鏡頭,就是因為鏡頭蓋,濾鏡,遮光罩可共用,非常的方便.
像現在我用的G2,雖然它們的口徑不一致(G21/55mm,其它G28,G35,G45,G90都是46mm)我就用轉接環讓它們通通都變成55mm口徑. 而背包裏的C/Y鏡頭100~300,MP60和MP100,也都是同一口徑的67mm. 是的,微距鏡是內加接寫環方式,因此可從近距離到無限遠對焦,而一般鏡頭加了接寫環之後,雖然能夠達到1:1的微距功能,卻大大限制其對焦距離在很短的範圍之內.當需要遠距離對焦時,得先拆掉接寫環,很不方便.而且外加了接寫環之後,也比同焦距的鏡頭長些而且不是很穩固的樣子(有點兒2266的).
不過,一般鏡頭加接寫環,卻不失為沒有微距鏡頭之下卻想擁有微距近拍功能的變通方法.
以前我的相機是Yashica-fx3,和Contax-167MT,有一回從新店經北宜拍到礁溪,怎麼拍了那麼久了一捲都沒拍完,看一下底片指數器是45張,這才驚覺原來底片沒裝好,本來是要往宜蘭,花蓮一路拍過去,只得從礁溪一路往回拍,而當時已是下午,早上拍的景順光的下午變成逆光,只得隔天早上再拍,但第二天天氣卻轉陰,只得第三天再拍,還好是在北部,如果是在屏東或台東發生此事,那就更慘了,如果又是碰到限期要交的照片,那........ 此後,只要是底片沒裝好無法確認的相機,就拒絕使用了.現在用的是Contax-G2和Aria.
又有一次到器材行買分裝的正片,沖洗出來後其中一捲是黑白的分裝片,原來是冰箱裏有各種分裝片,有時會碰到有人多拿了底片數量後又丟回去的,結果放錯了放置盒.也曾碰到400度正片當100度的拍,100度的當成50度的拍,是換底片忘了改相機ISO設定,有時是拿錯了,為了防止上述情形發生,爾後裝底片時,我會檢查一下底片的顏色.
也發生過兩次沒將三腳架帶出去,還好,我的車上總是準備有備用三腳架1~2支. 魯獅是個實用主義者;當有人說哪個廠牌哪台機身功能多齊全,多好操作使用,通常我都不會去注意它;但當我需要一台甚麼需求功能的機身時,我就會網上貼,電話問,然後當我選定後就絕不再考慮那些被評棄的.
當我買後使用了,覺得它不合我意,我會儘快的虧本賣掉它換一台更合用的,就像之前買了一台全新的Nikon-F80D,它的功能雖多,但操作鈕之繁瑣常讓患有嚴重健忘症的魯獅不知該如何操用它,就很快地換了一台操作更容易上手的F90. |
部落格(8) 論壇版主
|
(C-207)拍得藍藍的天空
依個人的經驗,想拍得藍藍的天空,加偏光鏡並非絕對必要.不過,前提下必須先要有夠藍的天空.以攝者位置為準,被攝物處於正前方,太陽約在攝者正後方45度角或更低的位置,此時被攝物整個吃到太陽光,就如建物屋簷下也大部份都受光,相機只對著屋頂以上的天空測光(中央重點測光),若測得的結果比您需要的景物含天空的快門速度還低時(光圈先決),必可得一藍藍的天空.(其實此時若加偏光鏡,轉動它也不太會有變化)
不必加偏光鏡,也不必減感.
但會遇到的問題是,您得花時間去等待這最佳時刻,有時一等,背景來了一大片烏雲蓋頂,或太陽被雲遮住了,或太陽往側邊下斜,景物的一邊有陰影.
RVP正片確是拍得藍藍天空的利器之一.
個人是從來不用漸層減光鏡拍照的,它那明顯橫格的界線,哪個景那麼剛剛好呢? 而偏光鏡也極少使用,感覺用它拍出來的藍天有時就是不太自然,墨藍的天空,不覺得很假嗎?
我的方法,就如yenlung大大所述,「等待傍晚或清晨,以主題是順光的情況去照。」不過,我通常不會等到6點,因為太接近黃昏,色溫會偏黃. |
部落格(8) 論壇版主
|
(C-208)黑白與彩色
黑白,對我來說,它就有如古蹟般.
隨著科技的發達,人生的一切一直在追求更真,更善與更美,這當然是一句口號與期許,但無可否認的,近百年來因電的問世,整個地球村的進化(指的是人為改變)比起千萬年來的人類進化恍若是個濃縮.
太陽光,是各色光譜的整體表現,所以看來是白色的,其實目前存在地球的很多物種,也僅能感受光的有無而已,並無色彩之分別.
黑白攝影是人類攝影的起始,如今已發展到與人眼所見類似的彩色攝影,就如人們將古蹟當成寶貝般的看待一樣,以讓後生之人也能感受先民的種種經歷.
黑白讓物體以單純的光的明暗度來表現,去除了色偏與難分辨的困擾,讓人賞來心靜而安適.就像看影片般,彩色的紀錄了社會的一切好或壞,而黑白,只描述溫馨的部份.
去除了五顏六色的干擾,只剩單純的明暗顯示,看不到更精彩的細節,只剩不華的單純,以"溫馨"解之,免得招來黑白愛好者的圍攻,因為魯獅是不愛黑白的.
多年前一位在X光室的朋友對我說,很多醫生都抱怨為何X光片和超音波或斷層掃瞄都只是黑白片和黑白顯影而已,看來很平面,分不太出各器官的實際位置?如果是彩色的,就更能分辨出器官的前後位置有如立體影像般和更進一步了解病變的情況.不知現在的醫界改善了沒有?
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電視節目或電影院播放黑白的片子?
有句廣告詞說:肝若不好,人生是黑白的,肝若好,人生才是彩色的.
黑白畫展和彩色畫展與黑白攝影展和彩色攝影展的展覽場次和觀眾比率如何?
無可否認的,這些都是現前的時代趨勢形成的風潮.
就如現在大家買的音響都是晶體IC的製品,便宜又輕巧,可就是還有人喜愛自己設計組裝貴又笨重且佔位置的真空管收音機(魯獅就是其中之一,可後來還是放棄了它).
現在,攝影已經成了人們生活的一部份,有人用它來記錄生活中的趣事,孩子成長過程,旅遊紀念,各式影像留存.....不過,這當中有多少人以黑白片為之?
靜觀使用黑白片者,以以前黑白片時代至今仍從事攝影工作的藝術工作者,玩盡彩色攝影想更進一步追求光影效果的現代攝影家,講究更藝術的影像世界攝影師....
像魯獅我這等連彩色攝影都還拍不好的新手,當然無法體會黑白攝影的高深意境,但當我偶爾參觀黑白攝影展看到那些40,50年代打著赤腳玩耍的童稚,牛隻耕田,土角厝茅草屋,農婦挑糞澆菜,人力插秧,割稻...種種懷舊的照片時,總讓我久站而不肯離去,不過,沒有藝術修為的我,只能欣賞畫面的情節卻無法深入品嚐它光影的變化.
現在的彩色電視原本也是以黑白呈現,後來才在6MHZ頻寬的3.58MHZ處加入了彩色的訊號,拿掉它,還是一樣還原為黑白的,那是為了迎合吾人眼睛能夠分辨色彩的需求.
其實在地球現有的物種中,有很多如人類能夠感受色彩變化的,但牠們眼睛感知的顏色可不一定和人類完全一樣喔!
喜愛黑白與彩色,隨著個己的興趣喜好,但不可否認的,喜愛彩色的還是居多,就像拿負片拍照的還是佔絕大部份一樣.
但喜歡黑白的,相信他們還是一樣有拍彩色的,只單純拍黑白而完全不拍彩色的很少吧!
請問有人買數位相機只拍黑白嗎?相信應該是沒有的.只有傳統黑白底片才能真正完全紀錄光影的忠實表現,這點還有人要反駁嗎?
"現在比較知道為何之前有些黑白愛好者會從手扎出走。"
那個時候魯獅好像都還不會上網吧!手札這名稱連聽都沒聽說過呢.那時公司的電腦只是工作站而已,都是286的電腦,根本無法上網呢?現在,我還是用286的DOS作一些資料處理工作和運算,排序....以前股票抽籤的表格,人家用寫的,我用DOS版的套印程式,每次抽籤幾千個人頭資料,連簽名字體都用電腦自動印上去的. |
部落格(8) 論壇版主
|
(C-209)沖片
黑白照片聽說都要自己沖洗才能得到自己需要的,這很累吧!不過,這才真正是玩攝影是吧!
50多年前,魯獅一個堂舅以攝影為業,經常埋首暗房間,偶會聽到堂舅公罵他田裏的稻子都快要出芽了,還不趕快去收割.
同樣一個景,以黑白和彩色照片來拍,不知哪種較具立體感呢(就是臨場感或寫實呢!)?
記得民國53年,當時我還在嘉義山仔頂唸書,常和一群不愛唸書的同學練跆拳道和拍照,您知道我們拍甚麼嗎?就是兩個或三個人擺好攻擊和防守的各種招式,然後由另一個人拍下來,拿去刊在校刊裏矇人.當時也只有黑白負片,而底片雖然是36張的,但相機卻可拍出72張照片來.
當時報紙廣告版每天都可以看到反攻服務社刊登的"攝影術"和"沖洗術"的函授招生,為了想自己沖片,就去報名參加了,可是當拿到書看了內容,才知道根本行不通的.在鄉下,哪有暗房的空間呀!在現在的公寓裏,可以將浴室稍事改裝一下當暗房用,但您知道我們小時候的浴室在哪裡嗎?夏天在露天的手搖抽水唧筒或古井旁,冬天就提一桶水到房間裏乾洗;廁所呢?就是豬舍糞坑頂上放兩塊木頭踏板,外面裝一個木板門,上廁所根本不必敲門,從外面就可以從木板門縫看到裏頭的人了,而且當時也沒有紅色燈泡可買,就這樣,沖洗照片的夢就碎了.
我們拍完的照片就拿到嘉義市圓環邊那家雅典照相館洗,最近回嘉義拍照,看到這家店仍舊經營照相業,真是老字號呀! |
部落格(8) 論壇版主
|
(C-210) F又攻下K一城(ISO400度正片)
攝影新手魯獅在4個月前才剛剛將用慣了的Kodak-E100VS全面換用Fuji的RVP50.今日,又將偶爾一用的Kodak400正片改用Fuji的RHP400.
買了許久裝在包包裏頭的幾捲Kodak400正片,終於在規定不得使用閃燈的車城海博館殺光了.
只有50度正片偶爾遇上特殊狀況時,真叫人措手不及,因此總習慣在相機背包內放幾捲400度正片備用.但聽聞Fuji的RHP400原裝正片一捲就要將近300大洋,魯獅這等窮小子真是聞價而卻步;不過,今天自東,南部回來經台中拿了38捲RVP到新隆沖片,卻意外的買到Fuji的RHP400度分裝片,價格竟比Kodak400原裝正片還便宜,愛貪便宜的魯獅當然就一口氣買它100呎(19捲)來備用囉! |
部落格(8) 論壇版主
|
(C-211) 一帖貼肚臍膏藥治癒了我的攝影運動傷害
農曆七月二十日(國曆8月17日)義民節當天,魯獅自竹南趕到新埔拍客家義民節慶典活動.因為交通管制,車子得在離義民廟一段距離的地方停車然後徒步進入.為了防止攝影器材被宵小誤偷(高雄內門那次的車子被撬事件教訓),只得整個背包帶在身邊.當天我背著那將近20公斤的背包在人山人海的遊客群中擠晃了六個多鐘頭,然後驅車到三義山區拍窗螢和陸生螢火蟲的幼蟲,順道帶了一些餅乾拜訪那兩隻藍鵲鳥朋友去.晚上的一場大雨淋得我滿身濕的,於是便回家休息睡覺去.
到了深夜,我的雙腳不但抬腿還酸痛無比且發著高燒,於是便拿出一瓶家中備用的中藥感冒糖漿喝下,但似乎一點兒效果也沒有.第二,三天依舊高燒不退且兩腳陣陣酸抽,痛得無法入眠,這時我意識到要不是義民節當天被義民公們煞到就是被宰殺的神豬,神羊或被穿清涼秀的電子花車美女或苗栗山區的山神煞到了.不得已帶著健保A卡到附近的醫院掛號看醫生去,醫生給我打了針還配了三天份的藥吃,但每餐吃完藥後退燒,過不了多久又發燒;後來我改到鄰近認識的藥房配藥吃.
雖然不發燒了,但腳的酸痛卻依舊,經常會陣陣酸痛得教人受不了的,也因此經常失眠,但攝影工作還是得做;在這段期間趁著工作之便也順道到高雄和民雄找認識的藥師配藥吃,有建議多吃鈣的,有建議多吃微生素B的,我則連C片,綜合維它命,E膠囊…….一堆安麗的營養品和兒子從美國帶回來的一堆營養品通通都吃了;但只要走路超過兩個小時我的腳疾就又復發,酸痛和發燒便再度纏身.
這兩個月下來不知擦了多少種肌肉酸痛藥膏和吃了幾瓶骨頭酸痛藥丸了,除了花了上萬元以上的藥費之外,最讓我擔心的是,我不再能夠像以往那般,背著大背包器材在山區,野地裏健步如飛的自由拍照.酸痛和發燒經常逼得我不得不在工作當中停頓下來休息;老婆說我可能是更年期症候群,但魯獅兩個月前還像十八少年一根蔥似的年輕,怎可能一場小病就讓我忽然變老了呢?
10月2日我帶著攝影器材和一堆營養品和酸痛藥膏藥丸隨車南下趕拍案子去,這些日子來,一天我最多只能拍照4個小時,其他時間不是睡覺就是在車上聽收音機休息.那天停車在美濃中正湖前躺在車子裏聽收音機和賞著湖景,看著人家垂釣和網魚來打發時間.就在當時聽得一個頻道在介紹治療酸痛的祖傳密方神奇藥膏,我當然就仔細給他聽詳細囉!
節目中有許多去電話做見證的患者,說是吃了青草藥丸後治癒了甚麼染患多年的五十肩,骨刺,關節炎,閃了腰的,尿酸症,骨骼老化,中風能走路,車禍受傷的酸痛症…..但我聽收音機買來的酸痛藥還有大半瓶還沒吃完呢?
讓我感興趣的是節目主持人萬伯說:如果買的藥無效或體質不合時不但原金退還,而且他們還會親自退款還錢,不必勞駕患者親自上他們國術館或自己郵寄的麻煩;更讓我心動的是,這種元氣神奇藥膏是貼在肚臍上,一星期才換一片,雖然一片藥膏要價500大洋,但除以七天,一天的藥費不過才70元左右,而且不是吃進肚子裏頭,也就沒有吃藥有副作用的疑慮了;藥師萬伯特別交代,因為是中藥效果稍慢,為了能徹底根本治療,輕症者兩個月以上,重症者三個月以上才見效果,魯獅心想,反正無效可退錢,我就在往屏東路經鳳山時叫了兩個月量的藥份.
因為膏藥稍硬,在沒吹風機的情況下,我以車燈的熱來軟化藥布.但軟化後的藥膏卻在我撕下那塊玻璃護紙時,殘留了不少藥膏在其上,我捨不得丟棄它,就對摺後放回塑膠袋內.當晚我迫不及待地就在肚臍眼上貼了那塊藥膏.
第二天拍照,腳酸依舊發作;心想,我這急性子的真有那種耐性貼它兩個月後才見功效嗎?那我不就至少還要再受兩個月的病苦嗎?躺在停在台灣最南停車場鵝鑾鼻的車子裏的魯獅,一面享受徐徐吹來的恒春特有的焚風,一面盤算著第二天清早應該先去拍恆春出火景觀還是一大早趁著佳樂水還沒開始收費先混進去拍海岸奇岩景觀?彼時還手癢的學著俺那當中醫師的爺爺幫病人看病時以手指壓按病人患部的方式,找到兩隻腳掌的最痛處大約就在同一個地方;於是我將撕下來仍黏著不少藥膏的那片玻璃護紙剪成兩半往那最痛處當肚臍眼貼了下去.
隔天清早拍了恆春出火和焚風草原上大圓捆的乾草飼料,港口的吊橋,風吹砂景觀,香蕉灣,棋盤腳花和棋盤腳果,貝殼砂島,船帆石,墾丁牧場,社頂公園,恆春舊東西南北城門,南灣,牡丹水庫,石門古戰場,車城海博館遠景,並且到射寮海邊觀賞珊瑚礁岩,看人家浮潛….就這樣在這條26號省道上來回跑了數趟,眼看著夕陽西下後,收取腳架相機,在附近土地公廟稍事休息時才記起,今天逛了將近12個鐘頭了,怎麼雙腳不再酸痛了,用手指壓按兩隻腳掌,發現原來的痛處已然好了一大半了.
魯獅是在美濃地區的FM95.7福星電台連續聽了四天,耳聞諸多見證者的電話後才下手叫貨的.哪位需要資訊的謹提供如下,請您多聽幾天的廣播節目內容後自己判斷虛實後才花錢買藥,免得吃虧上當.
*********************************** 一年多來,經介紹不少親朋好友購買神奇膏使用,萬伯要人家貼肚臍,魯獅教人家除了貼肚臍,直接貼患處,藥效更加神速,快則一天,慢則數日酸痛即癒,近日又在一天裏,以少林胃丹治癒我半個多月來新患的胃潰瘍. ***********************************
萬伯國術館的電話:07-8111277,電台CALL IN專線07-3311435和07-3311448,手機號碼:0932766154,免付費電話:0800-311448
收聽頻率:FM87.5、FM95.2、FM95.7、FM99.7、FM100.6、FM104.8、FM105.5、FM107.6(土城三峽龍潭FM95.7)
神奇膏:貼肚臍和傷處(一片500元貼7天)
半身不遂、糖尿尿酸、五勞七傷、神經衰弱、活血化瘀、腰酸背痛、疏肝理氣、壯陽助陽、平衡陰陽、抗衰防老、婦女疾病、宮冷不孕、膀胱疝氣、頻尿尿繁、耳鳴耳疾、腎盂腎炎、消除疲勞、骨質疏鬆、腳麻手痺、心臟諸疾、老年癡呆、文明病症、潤膚養顏、健身減肥、百病消除。
護目素:內服藥丸
假性近視、度數加深、眼睛疲勞、視力模糊、弱視懼光、強光流目油、老花眼、視力衰退、眼壓過高、眼睛術後調養、糖尿病引起視網膜病變、夜盲症、乾眼症、白內障、青光眼、黃斑退化。
少林胃丹:內服藥粉(一瓶1000元)
過敏打噴嚏、流鼻水、流鼻血、鼻生肉、鼻炎、鼻竇炎、胃潰瘍、胃腸炎、胃痛、鬱悶、經絡受阻、喉痧、喉癬、白喉、咽喉腫痛、內外痔瘡、外傷潰瘍、膿爛。
青草丸:(一個月份1500元)
酸痛至寶、五十肩、降血壓、脖子僵硬、關節炎、閃腰、尿酸、骨刺、骨骼老化、龍骨酸痛、預防中風、中風復健、酸痛、新舊傷。
每買5000元會給6000元的藥量. |
部落格(8) 論壇版主
|
(C-212)白河拍大王蓮花
感謝大家的賞圖,更感謝毛主席兄的加油.
塵封了將近兩年的Pentacon-six120相機終於因為中片幅照片的需求而重現江湖,
因為沒有買測光頭,只能以135相機先行測光後再依其EV值轉換到這台來選用光圈和快門拍照,這老機子的快門數都是一格一格的,比如1/15,1/30,1/60,1/125,1/250,1/500;當需要用到1/90或1/180時,就只能將光圈放在半格的地方來配合.
而當天時而陰天時而薄日,又時而出大太陽的,我也懶得每張重新測光,您看這三張的亮度都是不一樣的.櫃台上貼著有很多小朋友或美眉站在大王蓮葉子上拍照的照片,並貼有一張收費50元的牌子,可惜當天非假日沒有多少遊客,其中沒有小朋友也沒有漂亮美眉,要不然我就幫她們付費請她們站或坐上去讓我拍幾張,也許咱們手札各區的人像外拍可到這兒來舉辦一回也不錯喔! |
部落格(8) 論壇版主
|
(C-213) 說說個人拍屏東恆春出火的地質景觀經驗:
(1)第1次去拍是在3年前,晚上7~9點左右,看到路邊停車場停滿了車子,還有賣吃 的和烤肉,地瓜,玉米的攤販,走下出火景觀河岸邊的廣場,人群之多好不熱鬧呀!看著熊熊烈火和烤食的人們,就學著人家給它拍了好幾張照片,沖了底片後只看到一堆又一堆的火苗而已,其他全部黑漆漆的.(夜拍真的讓我沒信心)
(2)第二回是兩年前的一個假日,大約上午10點多經過那兒,喜愛拍風景照的魯獅就又溜下去拍它幾張,結果風景,出火圍牆和烤食的人群拍到了,卻看不到出火景觀.
(3)第三趟是去年冬天的一個大清早,趁著老婆還在車上憩睡,我便趁著四下無人再度進入出火景觀拍它一次.這回終於讓我拍得滿意的照片了---因為清晨光線微弱,需要較長時間曝光,彼時沒有走動的人群晃動干擾,不但風景拍到了,連出火的火苗也拍得一清二楚的. |
部落格(8) 論壇版主
|
(C-214)拍鳥經
拍鳥時,我習慣將車窗搖下,靠在車窗上拍鳥.不但不會因為人下得車來嚇跑了鳥兒,也不必裝三腳架的麻煩.
穿著迷彩裝,爬到鳥巢的對面樹上,以樹枝當倚靠,靜待親鳥歸巢餵食雛鳥.(好花時間喔!)
|
部落格(8) 論壇版主
|
(C-215)補記2002/10/20
我是10/13在武陵農場,10/15在福壽山農場拍的波斯菊 武陵農場的波斯菊幾十萬朵一定有,除了在果二區最集中外,其他零星或小面積或產業道路兩旁,好多好多拍不完,一整個早上,就耗在波斯花海中.(門票-NT$150,小車NT$50)
中橫宜蘭支線 自松羅起至思源啞口之間,這條7甲省道,連綿幾十公里的道路,更慘,用一句話說,簡直只能以"柔腸寸斷"來形容它.
雪霸國家公園遊客中心設於武陵農場內,此區一年四季景色迴異,春天的繁花饗宴,夏秋的豐收蔬果,臘梅的風姿,宛若桃源仙境般.冬季是登山賞雪的好日子,武陵的霜景與四周群山白頭的雪景,遙相輝映,美不勝收.為一難得的渡假休憩勝地. 農場周圍林木蒼翠,農場內滿植水梨,蘋果,水蜜桃,高冷蔬菜和各式奇花異草,漫步其間,盡皆花果相伴,彩蝶圍繞,令人渾然忘我,流連忘返.
七家灣溪在此曲折流經,為我國寶級保育魚類-櫻花鉤吻鮭的生育地,此乃冰河期所遺留的生物,因環境的遽變,目前已成為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於此區設有櫻花鉤吻鮭復育場.
農場自入口起,依序為萬壽橋,彌勒佛像,迎賓橋,武陵國民賓館,農場本部之介壽園,醒獅園,行政中心.
此區尤以9~10月的滿山遍野波斯菊聞名全省,吸引賞花和攝影好手前來攝獵目前以果二區的波斯菊最多..
武陵便道可步行前往瀑高50公尺的桃山瀑布.
要到天池或華岡&福壽山農場的路線: 1)合歡山-大禹嶺-梨山,走力行產業道路上去福壽山農場.
2)經霧社過去,在未達清境國民賓館前的一個大彎道,有一力行產業道路標示牌進入,其間有入山管制站和收費站.
這回我就是經此路回來的,很美,但路不是很好走,會讓您看到人們為了生活,墾殖梯田,造成山崩土石流的原貌,高山峻嶺間,在陡峭的梯田間,點綴著果農零零散散的住家,兩個山頭間,幾千公尺的空中鋼纜線吊掛著運輸蔬果的纜車.被大水沖垮流失的作物和梯田.
走過一個又一個的山頭,竟沒有一家7-11好購物補充飲水和食糧,唯一的這條對外運銷補給的力行產業道路,有被土石流掩蓋的,有路基坍方的,有路面凹陷積水的,一邊走著,一邊欣賞高峻的山壁和幾千公尺的深谷,就連俺這保了兩千萬意外險的亡命魯獅,腳底都會浮浮的,恐懼感油然而生.不過,下回我還是會再去.生活在這兒的同胞們,您們真夠辛苦的,萬一,路一中斷,就.......真不敢再多寫,多想囉! 福壽山農場只在製茶園有一大片,其他只零星少許散佈,但高冷蔬菜,各式各樣果園,真是美不勝收,尤其產業道路的行道樹,俯瞰梨山全景,真是太美囉!我比較喜歡這兒,回程還可以選走經大禹嶺,合歡山段或選力行產業道路一路欣賞梯田,土石流盛況到霧社.(門票-NT$70,小車NT$50)
福壽山農場結合珍貴的農產品和天然景觀資源,適宜春季賞花,夏季避暑,秋季採果,冬寄賞雪
農場最高處的天池,傳說有股天氣靈氣,偶遇乾旱,.池中之水,仍然終年不竭. 極目遠眺,梨山山嵐風光,一覽無餘,農場內種植多種熱帶水果,高冷蔬菜,高山花卉;其中之福壽長春茶,更是茶中極品,香醇味美,喉韻無窮,廣受品茗大眾喜愛,年年供不應求.
東勢到梨山那條中橫自9/21後就不通了,最近幾年,沒有聽說有修護搶通的可能. 往梨山的路線有五: 1)東勢經谷關,德基水庫到梨山-此段中橫,目前已中斷不通. 2)太魯閣經天祥,大禹嶺到梨山-中橫此段暢通. 3)宜蘭經棲蘭,思源啞口,環山到梨山-中橫宜蘭支線. 4)埔里經霧社,合歡山,大禹嶺到梨山-中橫霧社支線 5)埔里經霧社,力行,華崗,天池,福壽山農場到梨山-力行產業道路
只為了拍楓樹專程到福壽山農場,的確不是甚麼好主意. 常去福壽山農場有幾個原因: 1.7~8月有黃色的貓兒葉菊花海可拍. 2.9~10月有大波斯菊花海可拍. 3.有蘋果王,桃王和梨王等樹可拍. 4.有美麗的花園可拍. 5.有漂亮的茶園可拍. 6.有各式高冷蔬菜可拍(高麗菜,蔥蒜和菠菜) 7.有各式水果可拍(蘋果,李子,桃子,梨子) 8.有松柏行道樹可拍. 9.可俯瞰整個梨山和環山村. 10.可拍日出,落日或雲海. 11.門票便宜,晚間可自由進出(聽說白天已停止收費了) 12.夏天氣候涼爽適合渡假. 13.可走力行產業道路賞鳥和泡野溪溫泉(紅香和瑞岩) 全省所有的退輔會農場,魯獅最愛這兒了. |
部落格(8) 論壇版主
|
(C-216)柔光罩
有人用描圖紙做柔光罩,或無影罩,魯獅喜歡到台北市迪化街的永樂市場買稍微偏黃的那種內裏布車上伸縮帶邊,直接套在閃燈上面,收藏使用都方便也不容易破損,髒了就泡水洗一洗.
野柳 陽明山 石門水庫 大溪老街 古奇峰 觀霧森林遊樂區 三義木雕 火炎山 德基水庫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鹿港 八卦山 北港潮天宮 西螺大橋 阿里山 竹崎公園 鹽水蜂炮 安平古堡 美濃 泥火山 風吹砂 恒春出火 三仙台 綠島 太魯閣 七星潭 冬山河親水公園 蘇澳冷泉 奧萬大 日月潭
|
部落格(8) 論壇版主
|
(C-217)魚與紅嘴鷗比翼同飛?(線上藝廊的一張特殊照片) 魚與紅嘴鷗比翼同飛? http://www.photosharp.com.tw/album/view/display.asp?PCode=20031111000093 這尾不知天高地厚的魚兒,看見群鷗在海面翱翔打獵,竟然躍出水面想和紅嘴鷗一較長短. 紅圈圈裡頭右邊是紅嘴鷗,左邊確是一條魚沒錯.魚剛好連在紅嘴鷗的翅膀旁邊. 其實這是在台南嘉義一帶海邊的海水魚塭拍的,在諾大的魚塭(大魚池)裏養著密密麻麻的魚兒,因為上頭沒有圍防護網,幾百千隻的紅嘴鷗或其他水鳥就虎視眈眈地盤旋在其上空,一看見有魚兒游近水面,馬上有小鳥爭著俯衝而下啄食,吞得下的小魚就一口嚥下,太大的魚會被甩掉,或掉落池中或岸邊,但常見受傷的魚又被其他鳥兒啄起又丟棄,水中是不能存在太多惡臭的死魚,那樣會影響水質的,因此會被漁農撈起丟棄岸邊,因此在魚塭的岸上會有很多蒼蠅爬滿死魚身上吃腥. 魯獅小時候住嘉義平原丘陵區,因此對於海邊的東西特別感覺新奇,每回返南部拍照總喜歡往海邊跑,或到布袋吃海鮮(尤其是蚵湯和蚵仔煎,詳:魯獅札記的(B-072)蚵仔煎 http://www.photosharp.com.tw/forum2003/topic/topic.asp?forum_id=40&Code=20021024000071&Page=12)或到台南吃牛肉湯.而每回又特別喜愛到海邊看蚵農和漁民的作業;自小喜歡養籠鳥的魯獅,對於自由飛翔的水鳥更是偏愛,為了牠們,特地去買了全套迷彩裝(含衣褲,外套和背心背包,帽子)還要老婆幫我縫製一件迷彩連帽披風.常常在嘉南海岸一呆就是3~5天的.那天在路邊正拍著水鳥偷食魚塭的情形,這尾小魚竟躍出水面好像在向紅嘴鷗抗議或挑逗似的,就這樣被我用500mm的反攝鏡拍到了.(這張照片在富爾特的影像圖庫應該可以搜尋得到) 剛剛看了一下這張底片,原來是用Kodak一般消費型的100度正片拍的,500mm/f8反攝鏡,當時的快門速度約1/125~1/250秒吧! 我拿了鳥類照片數千張去給富爾特的攝影師挑,結果只有50張入選,這張是其中之一,CD內照片的圖號:A130031. 曾經問過某位攝影師,他說如果用高速快門拍鳥的飛翔畫面,將其飛姿(單隻的)凍結是一種拍法,如果是成群的,可以使用稍慢一些的快門速度,讓其中幾隻的翅膀模糊,表現動態又是另一種效果.(魯獅學拍照雖然不看書也不參加研習班,但遇到問題時經常是不恥下問諸多高手前輩的,嘻嘻!) 這張照片的魚兒躍出水面後掉回水中的速度顯然比海鷗飛翔的速度快些才會顯得模糊. 那天到高雄美濃的黃蝶翠谷和雙溪河拍生態,看見一整群小魚兒排著隊伍在陡峭的溪床(有若小瀑布)往上跳躍迴游的情形,小魚兒常常是跳躍到斜坡一半,或被水沖回下游或猛力游了上去,雖然被沖了下來,仍然不灰心一而再的往上躍跳.看來簡單的畫面拍起來卻不容易:當天只帶RVP50和E100VS而已,使用100~300鏡頭,小魚有時一隻,偶爾2~5隻齊跳,但按快門速度卻經常力不從心,拍了將近兩捲底片,大約只有10來張有看到小小的魚蹤,有些沒對到焦,其實是對焦在某一點而已,根本無法看到魚再對焦,長鏡頭景深又短,也不能縮太小光圈而讓快門速度太慢.拍生態,真的很有挑戰性,很好玩,不過嘛,很浪費底片和耗時間的,但卻是一種很好的運動和休閒旅遊活動,哪位有閒又有心情的影友想和魯獅一塊兒到全省去瘋的?(俺那折騰我大半輩子的河東獅已經不敢再跟我出去旅遊拍照了,除了像外島澎湖或專程拍花她才會跟) |
部落格(8) 論壇版主
|
(C-218)Nikon機身
Nikon機身的設計的確比Contax高明得多,但也龜毛得多.
我曾經擁有過FM10,F80D和F90.
同樣是手動機FM10比FX-3多了 1)景深預觀鈕 2)快門鎖 3)備置測光鈕 4)重覆曝光鈕 但是很多Contax用家想擁有廉價的FX-3當備用機或夜拍機,高山機,Nikon用家卻不要fm10,反而要高價的fm2(攝影老師都推薦這台).
F80D雖然功能齊全,但卻無法接用手動鏡頭測光,超多用不到且太繁瑣的操作鈕真叫人受不了,尤其個人習慣設定非得看操作手冊才能設定.
F90操作鈕簡單容易上手,但沒有機頂燈和重曝....
Nikon幾乎沒有任何一台機身是全功能的,這台缺這,那台又缺那的,似乎要消費者非得買它2~3台機身才能有夠用的功能(日本人的生意經).因為鏡頭素質不合我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將所有Nikon器材虧本出清殆盡(含28~105,micro105,200~400,400).全心使用單一系統(我是圖它有AF才買Nikon的).
Contax機身雖然很讓人弊病,但為了蔡頭,我等也只好忍氣吞聲囉,不過,買來一台便宜又功能齊全的二手Aria,用了1年多了,卻感覺它比Nikon的FM10,F80D和F90好太多了. |
部落格(8) 論壇版主
|
(C-219)Yashica 108
yashica 108 or 109 body還好啦! 它的功能比fx-3多. fx3為純機械式,有測光功能,其他一切自己來. 108:我曾經用過一兩次,記下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有自動捲片功能 快門線插孔—位於機背左上方,有一黑色塞子套住(電子式) +1.5曝光補償鈕---位於前面鏡頭槽左側. 連拍鈕--位於機身上方左側,回片鈕下方,C為按下快門鈕時連續拍照,直到放開快門鈕,S為單張拍照. 鏡頭槽—將鏡頭紅色點,對準鏡頭槽紅點,順時針方向,即可轉入鏡頭. 鏡頭拆卸鈕--位於前面鏡頭槽右側.按下時,可反時針方向取下鏡頭. 自拍鈕—位於機身上方右側,快門鈕左下角,按下時,紅燈亮,約7秒後,紅燈開始閃爍,第十秒時,快門自動按下. 快門轉盤—位於機身上方右側. 半按時,作測光用.上下箭頭紅燈亮時,表示曝光值正確. 向上紅燈亮時,表示曝光過度,需將快門速度往上調(大數目字). 向下紅燈亮時,表示曝光不足,需將快門速度往下調(小數目字). (1) OFF—關閉電源 (2) B-按下快門鈕時,快門打開,放掉快門鈕時,快門關閉. (3) AV—光圈優先,快門速度自動程式配合. (4) HP—高速快門自動曝光程式.視窗內,閃燈符號閃爍時,表示光線不足,需補光. (5) PROGRAM—低速快門自動曝光程式.視窗內,閃燈符號閃爍時,表示光線不足,需補光. (6) X—強迫曝光檔或閃光燈檔(1/60). |
部落格(8) 論壇版主
|
(C-220)拍照遇到的靈異事件 http://www.dgphoto.com.tw/view/display.asp?pcode=20031122000027第一次接到要拍鬼屋的照片--民雄劉家古宅,也就是網路上流傳,第四台常播出的民雄鬼屋,因為就在魯獅故鄉,去鬼屋探訪就有如走灶腳(台語)那麼的常,因此並不感覺稀奇. 第二回要拍的是台中東海花園楊逵的墳墓,到了當地,才知道原來那兒根本就是殯儀館和一大片陵園,我的車子就夾在送葬隊伍中間動彈不得,於是我下得車來就在那一大片墳場間溜達,那兒有很多不曾見過的墳墓造型,滿族正藍旗祖氏家墓就是其一,吸引我拿出相機拍了不少墳墓的照片. 第三趟拍的是宜蘭吳沙在澳底(移居登陸台灣的海岸)及吳沙夫人在宜蘭吳沙村的墳墓,因為後來發現腳架的鞋子(橡皮套)不見了,半夜裏提著照明燈在墳地四處尋找,引起狗吠而驚醒附近居民過來關心探詢. 今年清明節返鄉祭祖,忽然心血來潮帶著相機一起上山掃墓,在諸多認識的親友眾目睽睽之下,拿著相機在公墓間來回走動拍下大家掃墓的情形;臨走前發現先父的墓碑和墳前后土(即土地公)的紅色刻字退色了,就到打貓街(民雄)五金行和文具店買來紅漆和水彩筆給它全部描繪一新,並拍下照片;一個星期後,某家出版社要調清明節掃墓和墳地后土的照片,魯獅這才恍然,原來俺老爸在地下早知有人要這種照片,指示我做了描繪和拍照等事兒. 某天去拍後龍鄭崇和墓,剛將腳架架好,都還沒開始拍照,就像那天在嘉義六腳鄉拍王得祿墓一樣,馬上有一位身材魁梧,皮膚曛黑的大漢騎著一部重型機車(手動變速那種舊型機車)停在馬路邊走了過來,真叫人搞不懂,在墳墓拍照有啥好看的,經過那天在王得祿墓遇見的那人一直嘮叨個不停講述那王得祿墓的各種因由,害得我都不知該怎麼構圖取景了,當天我跟那人打過招呼後就連看也不看他一眼,專心找位置拍照,後來跟朋友提起這兩件事兒,朋友說會不會是政府派來保護古蹟的或守墓的. 開車回程中,穿著短褲的膝蓋感覺有點兒癢癢的,就不經意的摸著右腳膝蓋有泥巴和草屑,再摸摸左膝蓋也一樣,這時才想起那天拍王得祿墓也同樣有此情形,不過,我可以百分之百確定拍這兩墳墓時一直都是站著拍照著,納悶中...... 沖完正片後仔細一看,墳地那兩個大漢像極了立在墳墓前那個武將..... 聽過這故事的友人戲話說:魯獅你在拍照時,曾經被這兩個武官強制押跪在墳前跪拜清朝高官.膝蓋才會留下泥土和草屑. 註:王得祿墓佔地1.29公頃,基地呈橢圓形,長約87公尺,寬約 43公尺。墓丘本身為土圓丘,高約2.5米,墓碑後築有墓岸,墓首向兩邊伸展,兩側為寶城石柱,依次立有石龍、石鳳、石獅、石象。墓碑高 163公分,寬72公分,墓前墓埕為一祭拜的夯土平臺。墓埕前方左右各有一列石人石獸,包括文官、武將石翁仲守護神各一,石雕之備馬、臥羊、石虎各二,分立兩側,此墓的形制是遵照大清會典的規定建成。這些石雕以青斗石雕成,文官像的尺度略低於常人,形貌溫文敦厚,手作恭揖狀,背部官服褶線微露。武官則身穿戰袍,外披鎧甲,姿態挺拔,有陽剛之美,備馬造型渾圓,鞍具與韁繩皆備,臥羊形簡而意足,巧匠雕出了溫馴的性格,蹲立的石虎,露出虎牙,姿態與神情富拙趣。墓右前方西側設有后土,規模之大為全省之冠。碑石及雕飾均為白色花崗石,亦有石獅、石象等裝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