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會員

|
聽說 不一定 就會如此唷 
我的17-35使用10年 依然鏡好壯壯
除非是瑕疵品
要不然 一般正常使用下 保養得宜 也可以使用很久
|
網路會員

|
我的幾年前送四海估要一萬五起跳 推薦者: F55 |
網路會員

|
不過....後期的超音波鏡頭耐用度 沒有早期的來得OK
也是蠻奇特的現象
箱裡的另外兩顆AFS鏡頭24-70 70-300VR 超音波對焦耐用度 似乎就能感覺出來
推薦者: F55 |
網路會員

|
原發文者: F55 發文時間: 2010/06/15 01:40
聽說→超音波馬達很容易壞,維修要25000元.......是真的嗎? 聽說→如果會移焦,是無法維修的.....是..(恕刪)
<_meta charset="utf-8" />
不對,馬達本身好好使用不容易自然故障.
但早期的設計將它安置在一個較容易被撞壞的位置所以衍生不少問題
榮泰維修是整個SWM模組更換,約15000元
不是,跟以往的機身馬達對焦不同的地方是SWM鏡有自己的馬達控制模組.
若發生移焦問題除機身誤差可能性以外,需要多考慮這個要素並予以調整.
SWM本質就是較脆較不耐撞的壓電元件了.
新款鏡頭將馬達移至更不容易遭受外力撞擊影響的位置來減少因碰撞受害的可能性.
用哪種機身都可以,什麼片幅都沒差,即視即所得,看不見憑想像,拍的起來就拍,拍不到的放棄. 推薦者: F55 |
網路會員

|
3 樓小黑大說→後期的超音波鏡頭耐用度 沒有早期的來得OK
4樓HOBA大說→新款鏡頭將馬達移至更不容易遭受外力撞擊影響的位置來減少因碰撞受害的可能性.
--------------------------
請問買新款還是舊款比較好呢?
除了馬達以外,還需注意檢視那些部分呢?
|
網路會員

|
我的另一支AFS28-70 2.8已經開始時有時無了.... 所以想了解二支直送日本是不是比較划算 日本收費高嗎. |
網路會員

|
HOBA大大 說的有其道理
使用習慣 存放環境與方式 等等 不特定的個人因素 多少都會影響鏡頭壽命
自己服役中的24-70 設計的結構 使用者常見的就是對焦不順暢
前期使用的包包 一機一鏡 倒插直立於包包內 當時變焦真的較易卡卡
後期使用的包包 就是機身在下 鏡面朝上 焦段歸位至50mm處
放於防潮箱時 之前都是機身連鏡頭 鏡頭是處於橫躺的狀態
後期放於防潮箱 都是鏡頭不上在機身上 鏡面朝上 歸位於50mm處
現在順暢不少! 17-35也是同樣的存放與使用方式
24-70的變焦蒙皮 我的已經開始有點隆起 ^_^||
推薦者: F55 |
網路會員

|
原發文者: F55 發文時間: 2010/06/15 11:34
請問買新款還是舊款比較好呢?..(恕刪)
這問題好像是case by case, 每款之間狀況不盡相同, 不能一概而論.
比方說, [後期超音波比較耐用] 源自於17-55、12-24這兩支"APS大三元"上市一段時間之後, 人們檢視它們與早期大三元17-35、28-70的比較, 產生這樣的看法. 在底片過度到數位的時期(D1/D100時代)17-35常有同業送修換馬達(一部分是換變焦套環, 換這個其實只要2000左右, 反而是體貼消費者的設計), 同時期版上有好幾例28-70換馬達的事故, 業餘同好間開始注意到SWM耐用度的話題.
和第一代比較起來, 17-55的馬達真的耐用很多, 我自己有這支鏡頭直接從30-40cm掉落到鋪有硬地毯(就是那種無毛的墊子)地面的經驗, 鏡頭毫髮無傷, 也沒有任何銳利度減損的現象. 一度讓我以為Nikon從此做出和佳能一樣可以騎車跑新聞的AFS鏡頭, 但當夢幻中距鏡24-70上市一年之後, 故事發展好像不是如此, 這隻和D3一起改寫歷史的神鏡"話題"似乎特別多?!
24-70經過瘦身, 有著不合比例的大頭與瘦脖子, 是否因此而機械結構強度不足、或是像脂肪較薄的摔角選手較經不起對手重擊一樣不得而知; 但從近來頻繁的"災情"傳聞, 個人覺得如非必要可以稍事觀望.
但和24-70同期、看起來設計也很類似的14-24, 問題卻相對少得多, 難道是分母(使用者總數)較少的關係,或是脖子短一點就有差?
市場上二手AFS鏡的價格幾乎都很有默契地用新鏡價格扣除換馬達的費用, 即使以後需要更換, 成本也由前手吸收了,其實也不需太擔心啦!
推薦者: F55 |
網路會員

|
24-70經過瘦身, 有著不合比例的大頭與瘦脖子, 是否因此而機械結構強度不足 >>>>>>>>>>>>>>>>>>>>>>>>>.. 才正打算買這水...怎麼會這樣啊....再壞一支就中大三元啦 |
網路會員

|
(續)
個人發現, 網路上complain 24-70災情的用家, 採一機一鏡模式(旅遊、寫生活日記、或帶出門拍小孩)的情況不少, 頗有[連這樣用也不行難道是要我供起來]的味道. 但使用頻繁的職業用戶出問題的比例相對並沒有這麼高(雖然也是有"用這支要小心"的耳語, 但不確定由網上或是同業實際的災情而來)
個人的解讀是, 由於先天物理條件限制--大頭、瘦脖子、脖子長、接環螺絲少(有人提出應再加1~2顆)且比14-24少吃一圈螺牙(14-24每根螺絲吃5圈牙,24-70只吃3.5圈--這部份有興趣版友請查01論壇的相關圖文); 重達1kg而重心2/3都在前半, 這顆鏡頭非常不適合和機身連在一起運輸及收藏, 由樓上小黑大的經驗,甚至頭向上及向下擺放都影響變焦順暢度; 職業用戶不會因為[怕入塵]等奇特理由而把單眼當DC用, 帶一堆鏡頭出門時每顆必須一視同仁立正站好, 機身單獨擺放, 這樣反而是讓鏡頭不扭曲的理想方式.
所以, 建議有興趣的用家還是讓[新聞本位]的大三元鏡頭回復其應有角色, 1. 它不是隨身鏡, 請不要配"彈弓手""火箭手"一類背起來力距會向身體方向彎曲的背包, 也不要嚮往西部牛仔, 配個腰(臀)包拔鎗就射.
2. 頭已經夠重夠大了, 請不要問"配那個CPL合適呢"或"配xxx會不會有暗角"之類問題~~人家好不容易做到24起跳的f2.8恆定, 真的不是給要縮光圈還加一堆哩哩扣扣的拍法使用的--換言之有這些需求的用家宜另覓兵器, 不是來買這支.
3. 和小孩一起攜帶, 就要有被撞的覺悟(有狀況您該不會先保相機讓孩子摔吧), 那天突然發覺不順時, 別對檢修人員指稱的"外力造成"呼天搶地....
當然, 我也對這顆鏡皇這麼脆弱覺得失望, 很希望有堅固的24-70可用; 但在現實狀況下,與其確有必要因流言而卻步、或過度放大它的缺點, 不如找出問題, (看可否)正確使用來決定是否購買.
jenhoxen修改於2010年06月16日16:27 推薦者: F55, dw02 |
網路會員

|
原發文者: EASTMANS 發文時間: 2010/06/15 13:09
我的另一支AFS28-70 2.8已經開始時有時無了.... 所以想了解二支直送日本是不是比較划算 日本收費高嗎.
肯定不會,日本貴在人工費用驚人..
舊款的易掛是設計不佳.
新款的易掛是削減成本所致.
J大也不用傷心,我換來這邊可是有聽到貴森森的黑頭裝遮光罩就搞到內鏡筒鬆動或AF崩齒的案例..(搖頭)
總而言之小弟依然是28-70派的,不論是N還是M~(笑)
用哪種機身都可以,什麼片幅都沒差,即視即所得,看不見憑想像,拍的起來就拍,拍不到的放棄. 推薦者: jenhoxen |
網路會員

|
原發文者: HOBA 發文時間: 2010/06/21 15:30
J大也不用傷心,我換來這邊可是有聽到貴森森的黑頭裝遮光罩就搞到內鏡筒鬆動或AF崩齒的案例..(搖頭)
果然! 當初一堆人在ㄜ ㄌㄜˋ蔡司那支24-70如何, 拿來跟C/N PK時, 我就說過那支是"業餘思維"的產物, 這種"牛鏡"遮光罩那有裝內筒上的, 一撞不就毀了
|
網路會員

|
原發文者: jenhoxen 發文時間: 2010/06/21 15:48
果然! 當初一堆人在ㄜ ㄌㄜˋ蔡司那支24-70如何, 拿來跟C/N PK時, 我就說過那支是"業餘思維"的產..(恕刪)
光學是沒有問題的
機械設計落後兩代..也不是說錯誤,至少它的上代也是這種設計...不過人家舊鏡沒出過問題啊~
用哪種機身都可以,什麼片幅都沒差,即視即所得,看不見憑想像,拍的起來就拍,拍不到的放棄. |
網路會員

|
之前因為好奇在查看AF-S 24-70mm f/2.8G接環螺絲脫落的案例,對岸的網友提到該鏡編號為4開頭的,螺紋有多三圈。 網址。如果是近期生產的鏡頭,螺紋咬合圈數應該至少可追平AF-S 14-24mm f/2.8G了吧。 推薦者: jenhoxen |
網路會員

|
屁股4顆螺絲,好像這幾年的鏡頭都這樣,17-55、小黑五等也都是。所以關鍵有可能在吃牙圈數以及鏡身結構強度稍差。
另外,鏡頭在背包中如果有需要接上機身,我個人作法如下,可以參考看看。
1.變焦鏡設置為鏡筒縮至最短的焦段。
2.無論機身在上或在下,鏡頭蓋及機身兩端(減少接口處正向應力)、鏡頭周圍(減少接口處所受的剪力),必有裝設緩衝墊以支撐機身鏡頭,並緩衝減少移動行進間的振晃動衝擊力。
推薦者: jenhoxen |
網路會員

|
原發文者: jenhoxen 發文時間: 2010/06/16 16:17
(續) 採一機一鏡模式(旅遊、寫生活日記、或帶出門拍小孩)的情況不少, 頗有[連這樣用也不行難道是要我供起來]的味道. ..(恕刪)
- 請在此輸入回應 -
這類的人我見過不少。雖說24-70的結構強度、用料組裝似乎真的遠不如28-70、17-55等;但真的這類的使用者,常常確實使用、保存習慣不佳,我常見到讓我皺眉頭的舉動...雖然不是我的裝備...
|
網路會員

|
非常感謝以上各位大大的分享,尤其 小黑、HOBA、 jenhoxen 的分析更是精闢又實用;讓晚輩我增長見識許多。
對於各位所提過的每一顆鏡頭,其內容、狀況,是否適用於17-35 F2.8D呢?
平常拍攝題材比較著重於 晨昏 風景,想買17-35,我目前只拍底片。
|
網路會員

|
原發文者: F55 發文時間: 2010/06/23 13:54
非常感謝以上各位大大的分享,尤其 小黑、HOBA、 jenhoxen 的分析更是精闢又實用;讓晚輩我增長見識..(恕刪)
同代三顆AF-S大三元而言,AF-S 17-35算是很耐用的.
因為相較於28-70,17-35鏡筒不伸岀,只要顧好別敲到頭端即可.
用哪種機身都可以,什麼片幅都沒差,即視即所得,看不見憑想像,拍的起來就拍,拍不到的放棄. 推薦者: F55 |
網路會員

|
原發文者: HOBA 發文時間: 2010/06/23 22:02
同代三顆AF-S大三元而言,AF-S 17-35算是很耐用的.
因為相較於28-70,17-35鏡筒不伸岀,只要顧好別敲到頭端即可
+1
這麼多年還存活自己防潮箱內 17-35是最資深的
用了很久沒有任何異狀 (不管是平價或高貴鏡頭 都一視同仁細心使用與保養)
只有因為歲月 外表有了使用痕跡 隨然它問世時 是以底片為基本 但金廣角非浪得虛名
好物 
推薦者: F55 |
網路會員

|
原發文者: HOBA 發文時間: 2010/06/23 22:02
同代三顆AF-S大三元而言,AF-S 17-35算是很耐用的. 因為相較於28-70,17-35鏡筒不伸岀,只要顧..(恕刪)
雖然我也算是一個很愛惜器材的人,但聽起來17-35似乎有點脆弱,使用過程很難保證不被敲到或撞到,差別只在於大力敲or輕微碰而已。
買與不買?或許我還需審慎考慮;畢竟她不便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