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會員

|
看來2460MP這顆CMOS快過時囉~~出現[賤價求售]的現象了!
還是一貫用便宜機身吊您進門、再來賣貴貴鏡頭的策略!
Live view MF放大對焦的優勢是O記330首創的!
|
網路會員

|
 太棒了,終於有可以和老婆大人一起玩的單眼相機了(A550),希望十月預購時可以便宜一點,3寸92萬 Live View萬歲。 ncdlshc修改於2009年08月28日19:07 ncdlshc修改於2009年08月28日19:07 |
網路會員

|
原發文者: jenhoxen 發文時間: 2009/08/28 18:20
看來2460MP這顆CMOS快過時囉~~出現[賤價求售]的現象了! 還是一貫用便宜機身吊您進門、再來賣貴貴..(恕刪)
-請在此輸入回應-
SONY a900(5fps)===>SONY a850(3fps) 機身外裝內裝機構完全一樣 唯獨軔體改變
這顆2460MP的CMOS ISO 200~3200 可前朔100與後延6400 屬於早期的第二代Exmor™ CMOS
目前如以CMOS高ISO 抑制雜訊 仍然是Canon FF CMOS 21.1MP ISO 100~12800(25600)
但是一分錢一分貨 Canon FF 5D II 目前仍然是榜首 況且Canon CMOS 已積極研發第三代
PowerShot G10的1470萬畫素改為1000萬畫素(PowerShot G11)。這是因為採用了新一代感光元件設計,大約45% 單位畫素的面積重新被利用於謀求影像雜訊的低減。(第三代 CMOS)
所以如果不是要求太高 SONY a850 24.6MP FF CMOS 3fps 仍是不錯選擇
|
網路會員

|
太帥了
再萊就看Nikon Canon 要出什麼菜啦
|
網路會員

|
nikon一台26萬的機身,就算買了a850,加上大三元的鏡頭,也不用到26萬, 到底誰才是真正的便宜呢?? |
網路會員

|
原發文者: Aywen 發文時間: 2009/08/28 19:10
SONY a900(5fps)===>SONY a850(3fps) 機身外裝內裝機構完全一樣 唯獨軔體改變 ..(恕刪)
-請在此輸入回應-
OVF也不一樣了啦..
而且若是沿用A900大部份零件,那在A900上已經回收的成本下放給A850很實際啊.
用哪種機身都可以,什麼片幅都沒差,即視即所得,看不見憑想像,拍的起來就拍,拍不到的放棄. |
網路會員

|
規格數字外觀似很棒啦
但光看到熱鞋部份
就軟掉啦
|
部落格(3) 網路會員

|
本來也不看好SONY,但是近年來發現用阿花機的人越來越多,尤其是北部地區的朋友。 所以世事難料,哪天SONY也可以跟C/N平起平坐也說不定。 Canon, Leica, Contax, Rollei, Mamiya, Elinchrom |
網路會員

|
sony的58閃,是自由度最高的閃燈,由其是在直拍時,根本不用L架,也不會想去用其他排的閃燈,閃燈座根本不是問題。 |
網路會員

|
sony的58閃,是自由度最高的閃燈,由其是在直拍時,根本不用L架,也不會想去用其他排的閃燈,閃燈座根本不是問題。 推薦者: jk2038terry1019 |
網路會員

|
原發文者: tom1997 發文時間: 2009/08/31 05:13
規格數字外觀似很棒啦 但光看到熱鞋部份 就軟掉啦
阿花腳先講缺點:不相容ISO腳---好!沒了.
阿花腳論拆裝便捷與穩定度都是現階段各家閃燈腳中最優異的.
而阿花腳被研發出來已經是上個世紀的事情了,當年Minolta就已經有"閃燈快拆"這概念
這議題其他家可是落後非常遠.
它唯一的罪是沒有成為ISO標準.
用哪種機身都可以,什麼片幅都沒差,即視即所得,看不見憑想像,拍的起來就拍,拍不到的放棄. 推薦者: 銀河 |
網路會員

|
2460MP?除非是外國某圖庫要求大size高品質相片,請問各位大大要這麼高晝素拍什麼?拍大稻程、101放在電腦裏自賞嗎??器材重要歸重要,有也就好了,也不需一買再買吧??究竟是拍照呢?還是玩器材??? |
部落格(8) 論壇版主

|
請問這台A850的熱靴座在哪裡,我怎麼找不到? 需要用到2460萬畫素拍照的人實在不多. 有需要用到2460萬畫素的人,其實真的用到的時候也不多,但卻不能沒有. 可能就因此買2460萬畫素的人不多,為了促銷這片CMOS,只好改個型號降價求售囉! 就不知Canon爛爛的5DII,何時也改個型號低價促銷一下?最好是有7D的規格,只賣3萬元台幣以下.
推薦者: jenhoxen |
網路會員

|
圖片上看不到熱靴插座,應該是前面尖頭太高以及去背時不小心cut到角落的緣故吧
倒扣式熱靴3-40年前就有了, Nikon大F/F2/F3、Canon F-1、以及Minolta X1/XK都是類似設計, 堅固的勒...到1980年代兩大就先後改採單薄的萊卡腳(ISO化)向大眾市場妥協, 至今只願意以[金屬化]及[穿鞋套]來稍微改善不堅固及下雨天滲水的缺點; 只有Minolta敢於"倒行逆施"推出自己的新款TTL腳.....說實在, 我喜歡堅固的設計, 和別人不共用沒有關係. (閃燈同步機制高度特化的今天,不用原廠燈或同時操作多系統的user畢竟佔少數, 而且即便是同廠牌,前後款式不能通用閃燈的亦比比皆是)
不過, 便宜機身的軍艦部夠牢固嗎? 我看過不少熱靴被「連根拔起」的例子, 固定螺絲被硬生生從機頂扯出來, 不是金屬製的機頂當然也裂了...這時不禁要問: 把偌大一個閃燈裝在小小熱靴上不斷大力把燈頭折來折去, 是不是個good idea?
至於Sony58閃燈從肚子直接折是個好構想沒錯, 但真能取代L架嗎? 再怎麼折, 還是在光軸的旁邊、不是正上方耶
推薦者: 魯獅 |
網路會員

|
我只是單杶的推見sony,我也覺得nikon和canon的相機非常好,
我個人用58閃,真的很不錯用,快又輕,
只是這樣子,不想完全幫日本人說話,相機只是個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