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討論話題
|
部落格(6)
網路會員

|
從2003出現首部單眼*istD,至今共生產了有13款之多,卻也陸續停產了有十款之譜,
目前檯面上僅有三款,K-m,K20D以及熱騰騰的K7.
由旗艦的出場判別市場定位,分別是入門級K-m,中階K20D,中高階K7;也許您會誤
以為K7不是已位於高階機種了?未必是如此,自從LX以後,Pentax未曾致力於高端的
機種競爭,Z1P不算是,MZ-S也不是,雖然最高快門看起來是同等級數,但並未有多少
職業用家會以它謀生,K7是否有機會扭轉此一印象?那要看它的能耐了,全方位的信
賴感是基本要求,戶外的環境似乎還不成問題,需要考驗的是室內低照明以及複雜光
源的應對,比方說,高雄世運場館內的競賽項目,或是一般舞台的各式表演,K7需要由
這些場景來印證是否勝任,依個人粗淺判斷,K7大概無法合乎專業要求.
不過,既然K7以旗艦之姿領軍,不但可滿足一票死忠的P迷,或許還能因此吸引亟欲升
級品鮮的用家,市場的拓展是必然的,至於是否再有足夠的魅力引來換門者,這比較難
一些,換系統茲事體大,而沒有器材包袱者,通常也不會一步登天直搗龍門,所以,K7的
出現應該真的真的只是要照顧到咱小眾的P迷.
幻化萬象,如實寫照.
MZ-S
31 LE 77 LE
推薦者: 能仔39062003
|
部落格(110) 論壇版主

|
可是一點也沒有讓我想升級的慾望 
|
部落格(6) 網路會員

|
原發文者: 原野綠 發文時間: 2009/07/24 01:03
可是一點也沒有讓我想升級的慾望 My MiniCity : http://greenenien.myminicity.com/tra My B..(恕刪)
除非已認定Pentax FF必將現身,否則哪會心如止水?鏡頭群已備用多年!^^
K7水貨熱銷的很,商家根本來不及供應,生產線一定忙翻了,這下恐怕會影響
FF的進展節奏,到底是會趁者市場熱度提前FF出場的腳步,或是因此延宕下來
再觀其變?如此研判雖無事實根據,但之前所傳出的兩顆D-FA鏡頭,似乎可以
認定FF早應該在佈局當中,對廠家來說,技術根本不成問題,所剩的無非是市場
策略,所以,請繼續耐心的等候,K1全幅終將堂堂登場! ^^
幻化萬象,如實寫照. MZ-S 31 LE 77 LE |
部落格(110) 論壇版主

|
原發文者: SMC43 發文時間: 2009/07/25 16:34
所以,請繼續耐心的等候,K1全幅終將堂堂登場! ^^
沒問題啦,我冰箱裡的底片還夠我拍上兩三年呢 
|
部落格(6) 網路會員

|
如果以純淨程度來作比較,還是不明白K7的1600高感雜訊為何是如此,甚至
降到800也還只是差強人意?這是技術根本問題?亦或是風格表現的差異?
似乎有此一說 ? K7對高感雜訊處理較實在些,不因降噪而損失銳度及細節.
若對應 K20D,在各ISO感度比較下,的確可以看出K7的解析度較佳.
幻化萬象,如實寫照. MZ-S 31 LE 77 LE |
部落格(110) 論壇版主

|
也許是因為找不到較好的解決方法,最後選擇不處理雜訊 (不處理也是一種處理方法 )
只要能找到一個合理的說詞,或者說一個適當的定位,
其實不處理會能有一番市場的
推薦者: 能仔39062003 |
部落格(6) 網路會員

|
從K7的規格結構來看,K7應該是屬於戶外耐操型,回到室內最好是收拾起來
歇歇腿養息.
若有天候條件惡劣的情況,趕快帶它出門獵取鏡頭,通常,這時候在外遊蕩的
用家必屬少數,一些意想不到的景像正等者有心人,出類拔萃的畫面將是您的
獎賞,當然,要是經常登山打野外的話,K7似乎已經為您量身訂做好了.
可惜,佔絕大部分時候我得在室內拍照,K7似乎幫不上忙.
幻化萬象,如實寫照. MZ-S 31 LE 77 LE 推薦者: jenhoxen |
評議顧問

|
K1全幅終將堂堂登場! ^^
我是老 p迷~迷途失望的老 p迷 ??????
|
部落格(6) 網路會員

|
仔細辨認了K7的雜訊後,幾乎感覺不到色彩雜訊的存在,明度(灰階)雜訊
則呈底片般的顆粒狀,僅就色彩方面來說算是獲得了改善.
正常曝光值稍有不足,可能得補償常設為+0.3,這點也跟以前使用底片的
經驗類似.
或許,有過底片拍照的用家可以理解上面所說的意思,個人覺得,老P迷應該
可以適應這樣的數位單反,既有符合潮流的新功能,又保有傳統的"內涵",不
用輕言迷失........^^
幻化萬象,如實寫照. MZ-S 31 LE 77 LE 推薦者: 能仔39062003, 原野綠 |
網路會員

|
昨天第一次有機會測試了一下 K7
坦白講,比起 K10D / K20D 進步太大了
已經追得上主流廠牌的自動對焦 (SWM) 及白平衡
我跟綠版主不同,反而相當期待入手 K7 的一天呢!!!
SMC 兄也可考慮一下,實力進步確實驚人!!!
|
部落格(6) 網路會員

|
原發文者: pinguking 發文時間: 2009/08/16 11:39
昨天第一次有機會測試了一下 K7 (恕刪)
K7展售時也曾大概性的體會了一下,不過,仍舊是ISO高感的未能
符合個人所需,暫時觀望後續的發展吧.
K20D停產後,檯面就剩高低分明的兩款機種,可以預見,K7的價格
會持續的調降下來,除非中階平價機種迅即填補.
由於ISO高感只在FF機種上有較佳的畫質,因此,APS-C系列的問
題不在於機身功能性的提升,而是有其先天極限,瓶頸難以突破.
ISO高感是否有這麼的重要?若仍習慣於舊有的拍照習慣,可以乎
略這項因素,真要認真幹活的話,純淨可用的高感已是基本要求,
Pentax 不是早有獨門具備的 ISO優先模式?重要性可見端倪.
不過,K20D已經算是表現較突出的一員!
高ISO800大概算是可用高感,基本上,目前各廠牌 APS-C尚沒有達
到 ISO1600可用高感的程度,因此,下階段 FF全幅是Pentax可以跨入
的一環,挾者全系列鏡頭的高相容性訴求,相信市場大有可為之處.
K7是部好相機,若手上沒有K20D,毫無疑義會擁有它,可見 K20D足
以抵禦換機的慾望,這也許是K20D提前下市的原因吧?!
現在,是要K-m,或是K7 ? 通常,K7應該會比較搶手些!
幻化萬象,如實寫照. MZ-S 31 LE 77 LE |
網路會員

|
原發文者: SMC43 發文時間: 2009/07/25 16:34
除非已認定Pentax FF必將現身,否則哪會心如止水?鏡頭群已備用多年!^^
K7水貨熱銷的很,商家根本來不及供應,生產線一定忙翻了,這下恐怕會影響
FF的進展節奏,到底是會趁者市場熱度提前FF出場的腳步,或是因此延宕下來
再觀其變?如此研判雖無事實根據,但之前所傳出的兩顆D-FA鏡頭,似乎可以
認定FF早應該在佈局當中,對廠家來說,技術根本不成問題,所剩的無非是市場
策略,所以,請繼續耐心的等候,K1全幅終將堂堂登場! ^^
你講到重點了,DFA就只有50m,100m兩顆早期發表的鏡頭而已
DA*200f2.8SDM是沿用FA*200f2.8的光學設計,理應命名為DFA*200f2.8SDM,但Pentax卻仍舊命名為DA*200f2.8SDM,所以您覺得35mm DSLR會是早就在佈局中嗎?FA鏡頭已經只剩幾款,不是完整的鏡頭群了,縱使真搞一個35mm的K1出來,DA鏡頭群花了多少年才有今天的規模,要達到同樣的規模DFA鏡頭群要花多少年?市場有幾個人願意這樣等待?有這個市場嗎?
|
部落格(6) 網路會員

|
如果從鏡頭群規模來看,現有的兩顆 DFA微距鏡當然不敷使用,
所以才會浮現出另兩顆傳言中的 DFA*20/2.8以及DFA*50/1.0.
而 FA系也並未完全停產,仍上市中的還有 FA20~35/4AL,FA28-
105mmF3.2-4.5AL兩變焦,FA35/2AL,FA50/1.4兩定焦以及三公主.
但也別忘了,每次新機出場總不忘強調一下Penrax系列鏡頭的高
相容性,除了古老的M42甚至包含了645以及67系列通通適用,缺
乏新系列鏡頭還不至於因此而綁住 FF機身的隨時現身,再說,DA
系列若能適用於FF的話,也沒有必要更名為DFA,尤其是超長焦距
的DA鏡頭,那是APSC的常存關鍵,FF並無力去掠奪這塊資源,就讓
給專業兩大廠繼續彰顯,免得不自量力而被拖垮,說不定,相對較輕
量化的超長焦DA鏡頭反而會是被追逐的明日之星.大砲級的全幅
鏡頭有可能會被取代.
為啥說K1隨時可以現身?!那是認定佈局時機成熟的判斷;不過,還
是老話一句,純屬憑空臆測並無事實根據.^^
幻化萬象,如實寫照. MZ-S 31 LE 77 LE |
部落格(110) 論壇版主

|
原發文者: SMC43 發文時間: 2009/09/16 13:26
尤其是超長焦距的DA鏡頭,那是APSC的常存關鍵,FF並無力去掠奪這塊資源
老哥不用擔心這一塊啦,APS-C根本沒有優勢的,
FF要吃下APS-C的長焦市場很容易,韌體幫你加上裁切功能就好了,
看你要x1.5(APS-C)、x2.0(4/3),Fn按進去任選就好了,
貼心點,觀景窗在幫你畫上框線,像RF機那樣,
輕輕鬆鬆就吃下APS-C & 4/3的長焦市場了 
|
部落格(6) 網路會員

|
代價太高!
FF 所謂的大砲級鏡頭,就以基本的400mm來說,不談 f 2.8大光圈,
光是低一級 f4的價碼都挺驚人,至少是兩部無敵兔,價格並非不合
理,但若有必要如此裁減使用,值得以FF的昂貴大砲打小鳥乎?
不妨等著瞧瞧本家即將現身的DA*400mm/f4,相信其價格不至於
讓人如此高不可攀.
幻化萬象,如實寫照.
MZ-S
31 LE 77 LE
SMC43修改於2009年09月18日10:26 |
網路會員

|
原發文者: SMC43 發文時間: 2009/09/16 13:26
如果從鏡頭群規模來看,現有的兩顆 DFA微距鏡當然不敷使用,
所以才會浮現出另兩顆傳言中的 DFA*20/2.8以及DFA*50/1.0.
而 FA系也並未完全停產,仍上市中的還有 FA20~35/4AL,FA28-
105mmF3.2-4.5AL兩變焦,FA35/2AL,FA50/1.4兩定焦以及三公主.
但也別忘了,每次新機出場總不忘強調一下Penrax系列鏡頭的高
相容性,除了古老的M42甚至包含了645以及67系列通通適用,缺
乏新系列鏡頭還不至於因此而綁住 FF機身的隨時現身,再說,DA
系列若能適用於FF的話,也沒有必要更名為DFA,尤其是超長焦距
的DA鏡頭,那是APSC的常存關鍵,FF並無力去掠奪這塊資源,就讓
給專業兩大廠繼續彰顯,免得不自量力而被拖垮,說不定,相對較輕
量化的超長焦DA鏡頭反而會是被追逐的明日之星.大砲級的全幅
鏡頭有可能會被取代.
為啥說K1隨時可以現身?!那是認定佈局時機成熟的判斷;不過,還
是老話一句,純屬憑空臆測並無事實根據.^^
前面寫得非常明白了大大還是看不懂嗎?DA*200f2.8SDM沿用FA*200f2.8的光學設計
意思是說他本來應該要叫DFA*200f2.8SDM,但卻故意改成DA*200f2.8SDM,卻被你顛倒成「沒必要把DFA改命名成DA」,你到底知不知道DA跟DFA是什麼意義?DA是針對APS-C大小設計,你如果裝在35mm機身上成像圈可以完整覆蓋,那也完全不能跟針對35mm片幅大小設計的FA及DFA去相提並論,DA用在35mm上超出APS-C範圍的影像是沒有品質保證的,這樣縱使可以用也沒什麼意義,只有成像原本就是針對35mm設計的DFA才有可能故意改成用DA命名,原本是DA的當然不可能改成DFA,這麼簡單的道理難道還要一個Minolta用家來跟你講喔orz
|
網路會員

|
而 FA系也並未完全停產,仍上市中的還有 FA20~35/4AL,FA28-
105mmF3.2-4.5AL兩變焦,FA35/2AL,FA50/1.4兩定焦以及三公主.
-----------------------------------------------------------------------------------------------------
FA35f2,50f1.4及FA31/43/77LE仍在生產這沒有問題
但是FA20-35及28-105你有聽過臺灣有誰買新品?
這種很明顯就是已經停產,只是庫存還沒賣完所以官網的連結還沒轉入停產名單而已
而且我可以告訴你當Konica Minolta相機部門結束營業的時候KM的官網鏡頭也沒有全部都移入停產名單
一個只有35f2,501.4跟31,43,77的FA鏡頭群說要出35mm DSLR,這叫強而有力的佐證嗎?
|
部落格(6) 網路會員

|
不妨先從645D來觀察一下,鏡頭群在哪?本尊還不是即將隆重登場.
或回顧APS-C系列,當首部 ist*D千呼萬盼之下登場時,DA鏡頭也是寥寥可數.
支撐的靠山均來自於龐大的舊鏡頭群,而 DA鏡頭的發展似乎也不是悶者頭
只顧及目前的APS-C機身,"高兼容性"一向是Pentax 極為特殊的鏡頭結構.
當然,若要嚴加撿擇的話,就實際使用面上仍會有些許限制或者不便,甚至更細
微的畫質要求,"能用""適用"當然比不上"專用",但也依此讓選擇性更多樣性.
645D的狀況已擺明讓用家手裡既有的645FA鏡頭重生;因此,出35mm DSLR讓
三公主有個依靠不就是順理成章嗎?
Minolta用家似乎跟Pentax同樣小眾化,印象中,美樂達的科技指標相當前進,敗亡
的過程不是很了解,井底之蛙願聞其詳,好讓PENTAX用家也有個譜.
幻化萬象,如實寫照. MZ-S 31 LE 77 LE |
網路會員

|
原發文者: SMC43 發文時間: 2009/09/16 13:26
如果從鏡頭群規模來看,現有的兩顆 DFA微距鏡當然不敷使用, 所以才會浮現出另兩顆傳言中的 DFA*2..(恕刪)
-請在此輸入回應
我覺得K接環規格上似乎很難做出1.0光圈的鏡頭
|
部落格(6) 網路會員

|
我覺得K接環規格上似乎很難做出1.0光圈的鏡頭
是有過這些爭論,但不妨拭目以待,作不作得出來先不予置評.
果真有這顆 f1.0標頭的話,那將是繼 K-7的100%觀景視野率之
後,Pentax上市成品又一次的創舉.
若根本沒有這顆鏡頭,就鏡頭群的安排來說,也無關痛癢.不過,
1.0大光圈標頭會是一顆蠻強力的震撼彈,樂觀其成.
不過,APS-C畢竟還是目前最主要的系統,或許考慮以FF打精兵
策略吧?明年645D上市後也許仍會繼續牽動FF的走向.
現在,K-x 剛要嘗鮮,K-7也才步上坦途,市場回應狀況才是關鍵!
幻化萬象,如實寫照. MZ-S 31 LE 77 LE |
回上一層
第1頁 / 共1頁
到第
頁
|
到 1 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