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論壇首頁
論壇主選單 > 器材版 > 一個跳槽者的感觸
作者  
討論話題
 

620914


網路會員

用了十幾年的NIKON終於在日前換成CONON(又花了不少銀子><")用了一陣子感觸良多,雖然還是習慣NIKON的操作手感雖然用CONON手忙腳亂,但漸漸發現了它(1ds3)的優點,也感受到鏡頭的魅力和實用(85f1.2.50f1.0.16-35.24-70.70-200)尤其是單焦距大光圈得鏡頭在高畫素的表現之下,呈現出迷人的呈次和意境,雖然還是難忘NIKON(d3+14-24.24-70.70-200.)但在工作所需的畫面呈次之下,換掉了原有的NIKON,雖然常常想起NIKON,但更驚喜CONON帶給我的視覺享受發表這篇文章,這是抒發自己的感想,無意引請無謂的爭執,謝謝!!^_^

jetairwolf


網路會員

21) 2009/07/14 15:43 
阿,不是很多人追求淺景深嘛, 我也是新手,我有 1D3 及 5D2, 淺景深常常對不到焦, 或是景深太淺, 感覺沒對到焦,
指 f2.8時, 用 f4 好像問題教小, 是不是如 魯大說的 用 C/Y 鏡會較好, 請多給點訊息,,,謝謝...

Green Original


網路會員

22) 2009/07/14 17:01 
原發文者: jetairwolf 發文時間: 2009/07/14 15:43
阿,不是很多人追求淺景深嘛, 我也是新手,我有 1D3 及 5D2, 淺景深常常對不到焦, 或是景深太淺, 感覺沒對到..(恕刪)

-請在此輸入回應-

對不到焦跟技巧還有相機的對焦模組有關,

跟C/Y不C/Y無關....


推薦者: 台灣之光

魯獅

部落格(8)
論壇版主

23) 2009/07/14 20:42 
所謂的Canon鏡頭景深淺,指的並非大光圈那種淺景深,而是拍風景照時需要全景深時,例如光圈設在f16,對焦在8M時,本應2M~無限遠都是在景深範圍內,結果照片清析的部份是5M~15M左右而已,離焦平面越遠就越模糊,和景深計算器算出來的差很大.

ysrl


終身 VIP

24) 2009/07/14 21:15 
原發文者: 魯獅 發文時間: 2009/07/14 20:42
所謂的Canon鏡頭景深淺,指的並非大光圈那種淺景深,而是拍風景照時需要全景深時,例如光圈設在f16,對焦在8M時,本應2M~無限遠都是在景深範圍內,結果照片清析的部份是5M~15M左右而已,離焦平面越遠就越模糊,和景深計算器算出來的差很大.

我不是器材死硬支持者,

但我認為是否在同一條件下,將兩張不同鏡頭的照片做比較較客觀,

景深計算器裏依片幅設定模糊圈,實際應該是和放大倍率相關,

用100%檢視而產生誤差?

當然鏡頭的優劣和設計會有不同表現,底片(感光元件)不同也有影響,不是嗎?

假如Canon如此不濟,能撐那麼久?


 

我的照片大邸家、大邸佳

620914


網路會員

25) 2009/07/14 23:39 
假如Canon如此不濟,能撐那麼久?+1

diffusionless


網路會員

26) 2009/07/15 00:09 
1.魯大只是單純比較鏡頭來說,而根據過去所看到資料,LEICA或ZIESS等大都在光學設計預設模糊圓都是較小,因此,通常會使景深深點,解析高是正常。

2.CANON靠的也不是超高於所有其他的鏡頭素質,而是整體與機身性能,看看那些德系的電子能力只能搖頭,職業需要對焦性能,誰能給?

3.CANON搶攻全球,是在近代電子化階段,這部份德系鏡頭再好能幹嘛,動態運動作品恐怕連邊都拍不到,德係APO鏡可佔到奧運多少位子? 只能靠運氣抓拍

4.總不能因為某些項目輸給某家,就會整個產品突然一瞬間就變到谷底,老闆之所以是老闆,不是所有能力都比厲害,可能他只有某個能力比好,但那個就是成為今天他是老闆,而你只是員工的原因。

5.個人是N家,雖在2007年開始N家有種突發向上感覺,但不會就此把CANON畫叉,競爭求進步才是消費者之福!

6.在這個C家可能即將發表新1系列機種時期,加上前陣子CANON出現一些對焦、快門等問題,但版主還想在時間點換機,個人是覺得若不急,其實還可以等一下,接下來CANON上的菜色應該會比當初1Ds3無人能敵的環境還好很多!

620914


網路會員

27) 2009/07/15 00:54 
CANON靠的也不是超高於所有其他的鏡頭素質,而是整體與機身性能,看看那些德系的電子能力只能搖頭,職業需要對焦性能,誰能給?

CANON搶攻全球,是在近代電子化階段,這部份德系鏡頭再好能幹嘛,動態運動作品恐怕連邊都拍不到,德係APO鏡可佔到奧運多少位子? 只能靠運氣抓拍

個人認同樓主的看法,畢竟沒有完美的攝影器材,除非訂做其實要看使用者的需求和態度也並非是越貴的相機就越好,(前陣子看了白博士的網站他所使用的器材也非市面上最頂級的但他的態度和作品是有目共睹的)
個人的器材除了16-35之外全部都是二手的中古器材遠比全新的便宜許多在加上工作上的需求才毅然決然換掉手上的nikon d3器材,而且是在網路市場上等待有超值的器材,才出手購入才不致於讓荷包失血嚴重,也希望自己能發揮相機最大的功能,謝謝! 
620914修改於2009年07月15日00:58

魯獅

部落格(8)
論壇版主

28) 2009/07/15 10:41 
偶爾和幾位一起工作的拍照,無論是APS-C的40D/400D,或全幅的5DII,跟他們手上拿的Nikon機身相比,不只是我自己,連他們都覺得Canon機身的操作性比Nikon機身親和度高多了.

或許是我自己對Canon機身使用得熟悉一些(雖然我也不是很熟悉),而他們對Nikon機身生疏一些吧!

印象中,Nikon機身不是比Canon機身至少多一個重曝功能和照片合成功能嗎?

Canon的EOS接環可以很容易經轉接環裝其他很多廠牌鏡頭,也許這是Canon熱賣的原因之一.

但像5DII這種對對焦系統連40D都不如,實在是令人有點兒失望.

平常不趕時間,不搶鏡頭的拍照,除了長鏡,我是一律不用Canon鏡頭的.

每回拍照,得背兩套鏡頭,不是只有我是這麼做的,許多認識的同好也是如此,儘管Canon許多鏡頭經1代2代3代.....一直的改善其缺失,也針對更適合CMOS需要而設計,但想達到像萊卡,蔡司那種數十年來就是從不改款的作法,恐怕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吧!

Conon鏡頭加油!

diffusionless


網路會員

29) 2009/07/15 11:48 
canon和nikon兩家在機台操作上觀念是不同,所以想用C家用法來玩N家機身真的是很不習慣。

N家也是一貫作法,D5000也是為了不改左半按鈕配置,才把活動LCD放在下方。


而且這兩家也剛好一家鏡後鉅在135 SLR系統內特短(44mm),一家特長(46mm),一家機身高低有別,一家機身敢於下放,想想今天若是C家擁有是N家機身下放的優點,那N家就很難活,相反N家若具有短鏡後距,那C家也很難活!

不過,現在SONY繼承KM之後,也有合併CN兩家缺點和優點,短鏡距(44.5mm,也可以接C/Y鏡<45.5mm>),機身分界不明顯,鏡頭也具有G鏡和ZA鏡,但缺點也相同涵蓋如在高ISO技術,整體性能也還比不上CN。

看到HOBA上a900,如果能夠保持優點改善缺點,到也是值得玩的一家!
diffusionless修改於2009年07月15日12:11

chengkendrick

部落格(38)
網路會員

30) 2009/07/15 17:28 


原發文者: 620914 發文時間: 2009/07/10 02:23

用了十幾年的NIKON終於在日前換成CONON(又花了不少銀子><")用了一陣子感觸良多,雖然還是習慣NIKON..(恕刪)

-請在此輸入回應-意境是很難用言語傳達的
每一種系統都有人中意
符合需求才是重點
版主並未強烈指出誰好誰不好
迷途只為看花 

rickcrickc

部落格(1)
網路會員

31) 2009/07/16 00:29 
東西再好,買不起也沒用。
財力再雄厚,不喜歡的東西買了也沒用。
喜歡又賣得起的東西,買了不用也沒用。

nikonguy

部落格(253)
論壇版主

32) 2009/07/16 01:02 
原發文者: 620914 發文時間: 2009/07/10 02:23
尤其是單焦距大光圈的鏡頭在高畫素的表現之下,呈現出迷人的呈(層)次和意境.....(恕刪)

 

請問有沒有作品可以分享一下?

 

HOBA


網路會員

33) 2009/07/16 09:19 
原發文者: diffusionless 發文時間: 2009/07/15 11:48
canon和nikon兩家在機台操作上觀念是不同,所以想用C家用法來玩N家機身真的是很不習慣。 N家也是一貫作法..(恕刪)

我換去A900一個最直接的原因是Nikon無法提供外觀令人愉快的機種,沒錯---就是"外觀"這麼簡單的因素.

近年來Nikon的機身外觀變形(或該說進化)的很嚴重,令人難過.

至於C的外觀喔,我的回答是"麥擱貢啊..."


至於操作性的問題,C的學習曲線較低沒錯,用5D的時候我發現他的選單設定複雜度不會比公司的S60或女友的A80多多少,但這是強項也是弱點.

因為C這種"簡單易學全自動派"的設計強迫使用者得用他們的設計思維來運轉大腦,要是遇到原廠預想狀況外的時候多半就沒有足夠的機身功能可以來解決問題,設計上C依賴機身性能來"壓制"問題,當性能不夠解決問題時就代表用戶該花錢買更強更新的設備了.

相反的N一向都是全調整功能放進去,設定多到CSM選單一口氣要翻好幾頁才放的下去,剛拿到認真一點爬說明書的用戶會傻眼那是可以預期的.

但要是熟悉之後幾乎沒有例外的可以依使用者喜好任意的配置功能到順手為止,縱使再怪異的操控需求大概都弄的出一套可用的設定來,設計上N摻入較多"手控"的因素,從最早的D1到D3其實能動的選項種類思維上沒有改變多少,撇開因為進化導致的設定不同處,基本操作上D3能變出來解決問題的方案多半D1上也找的到.

用哪種機身都可以,什麼片幅都沒差,即視即所得,看不見憑想像,拍的起來就拍,拍不到的放棄.

jenhoxen


網路會員

34) 2009/07/16 11:14 

Canon 5D或40D的選單或許簡單, 但1D系列可絕不能稱作[簡單]或[直覺], 個人化的設定可以改到天昏地暗,憑直覺絕對不會用, 我曾多次拿過同業遞到手中借我[聞香]一下的MK2/MK3, 只能瞄一下對個焦就還回去了, 因為連變換對焦區、play圖片都好困難.... 

Nikon現在的個人化設定變得有意義, 還得拜Canon之賜; D1有很多東西能改是沒錯, 不過出廠設定通常已是最佳方案了, 也不知改他做啥? D1時連色溫都"綁標",必須去背各個色溫代名詞加減1/3格等於幾度K→都是零頭; D2仿效1D有了外部WB sensor(但隨後1DMK2就取銷了, 之後MK3/ D3也都不復見,還真不知是有或沒有比較進步?)、及才有K數的手動設定....; D2前(含D2)的時代個人從不覺得那些[ABCD庫]有什麼意義(有很多真正要應用於拍攝間場景切換的選項卻不能存), 至D3時代加入了許多Canon的思維, 這些客製化調整終於有了生命.

若論操作, 個人覺得O或P記才算"直覺", 而Nikon的選單邏輯不錯,一但學會相當好用, Canon嘛...

 


推薦者: maddog3155

魯獅

部落格(8)
論壇版主

35) 2009/07/16 12:56 
"Canon 5D或40D的選單或許簡單"

這樣叫簡單?還好沒買1Ds系列,要不然準被它操煩.

40D/400D/5DII的選單中,我恐怕還用不到1%吧!我都拿它當機械相機來用.

連鏡頭的IS鈕我都用膠布給它封住了.

diffusionless


網路會員

36) 2009/07/16 14:09 
HOBA大其實上次就講過對a900尖頭鰻的外型偏好,後來小弟還去試用一下,印象最深刻是那個超明亮的觀景窗!
用完之後,內心就湧起一股衝動,不過後來想想a900其他部分就相對沒什麼,而KM一些鏡頭也不是那麼好買,後來還是覺得再
觀看!

HOBA


網路會員

37) 2009/07/16 18:37 
昨天才摸了一位朋友的1Ds2
我問他....測光模式符號要怎麼看?
他說:看不懂厚~~衝過來從皮包裡拿出一張小卡片,上面記載著測光符號的意義以及C.Fn代碼表
1D使用C.Fn"代碼"到蠻晚期這點真的是一大經典...

至於J大說的設定複雜問題.
C家設計的精神是只要會按快門"理論上"機身就該全自動拍的張張精彩.
若是不精彩代表該換更厲害的設備.
不存在會動到選單設定的問題.

A900的確是10萬以下機種OVF最好的,標配的對焦屏就可以直接應付MF所需的性能.
動態對焦也的確不太行(AF頭而言.SSM我沒有)
用哪種機身都可以,什麼片幅都沒差,即視即所得,看不見憑想像,拍的起來就拍,拍不到的放棄.

推薦者: pcc0905, maddog3155, jenhoxen

maddog3155


網路會員

38) 2009/07/16 20:34 
小弟試用NIKON系統的D2Xs, D3,使用D200, D300, D700時都是一個桌上拿柑,
有時用20D到50D也是一樣摸一摸就可以用,勉強算是一塊蛋糕,
就是弄到1D時,什麼白平衡啦,對焦啦,連拍啦,檢視照片啦(沒錯,就是看照片),都弄得自己像白癡一樣......左手兩隻手指加右手大拇指的轉換模式大概是防老人癡呆的最佳練習。

推薦者: jenhoxen

zipg2005

部落格(1)
網路會員

39) 2009/07/17 00:37 
本則留言已移到保留區
回上一層 上一頁   第2頁 / 共2頁 到第 1 2
手札小舖熱門商品
【駕馭數位單眼相機】貫通攝影的最佳教本!
【2013攝影年鑑】年度新書隆重上市!
【Canon EOS 6D 實戰攻略】年度新書上架!
【Nikon D600 實戰攻略】全幅新戰力完整剖析!
【Canon EOS M 輕鬆活用】電子書免費下載!
攝影家手札數位影像坊DV哈燒網KeyBuy藝廊論壇
服務信箱:242204 新莊副都心郵局第12信箱 │ 會員服務部:02-85215082(上班時間早上9點~下午6點) 和平東路三段276號 │ 廣告專線:0937-887229 │ 總瀏覽1163588356人 │ 線上1759人
攝影家手札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17 PhotoSharp All Rights Reserved. 非經許可,請勿任意轉載、出版本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