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會員

|
我認為小尺寸適合當入門機 中階機還是做大一點比較好!! 個人對APS_C_10~12M以後 就不太有興趣!! [由K20D應該賣的比不上K10D可知!!] 應該出入門FF或是APS_H版!! (只是不景氣下可能研發費用被砍了?所以還是APSC??) 小胡修改於2009年05月21日18:43 |
網路會員

|
PENTAX幾乎都把全幅鏡停產了 新鏡也都朝向APS-C方向設計 想出非APS-C的機身,我覺得有困難 總不能單靠FA三公主吧 n18983146修改於2009年05月22日00:03 |
部落格(110) 論壇版主

|
其實最近出的DA鏡大多可以支援FF,就連DA35 MACRO都勉強可以無暗角,
甚至還沒出的DA 60-250也可以支援FF無暗角,可見PENTAX還是有再為FF鋪路的啦 
|
網路會員

|
 真想敗  機身太貴了. 光影修改於2009年05月23日09:38 |
網路會員

|
規格不錯,如果再認真的拿去電視購物台賣,對於沒有鏡頭包伏的族群會是一個吸引力…
我認為 FF和APS-C並存亦是可行的,並不是都一定要向FF靠齊,不然它也沒辦法作的那麼小台…當然也是要看成本因素和拍攝的題材決定啦!
|
網路會員

|
>>K7另一新功能就是自動補正安裝鏡頭的歪曲象差和倍率色差
個人對安裝鏡頭的歪曲象差補正很感興趣, 不知[歪曲象差]是指distortion(桶形、枕形像扭)嗎?
|
部落格(110) 論壇版主

|
原發文者: jenhoxen 發文時間: 2009/05/23 19:53
>>K7另一新功能就是自動補正安裝鏡頭的歪曲象差和倍率色差 個人對安裝鏡頭的歪曲象差補正..(恕刪)
距目前的資料來看,應該是水平的左右傾斜可以補正+-1度
|
網路會員

|
原野綠大: 謝謝回應^^
手札整段是這樣子寫的(您所提的傾斜補正另有介紹):
除此之外,K7還有許多特異功能,例如:使用照相時相機光學防手振機構 SR (Shake Reduction),可以進行自動水平補正和構圖微調整。「自動水平補正」利用內建感光元件做檢知照相機的傾向,讓SR單位旋轉在方向上動作保持水平。也可以用光學觀景窗和實況LIVE VIEW變成多用途電子水平器。「構圖微調整」是能在上下左右以及旋轉方向微調整感光元件的位置新功能,特別適合設定用三腳架固定+實況拍攝的情況下使用。上下左右可調方向最大±1mm,旋轉方向最多最大±2次調整。但是,把K7照相時相機光學防手振開啟ON 時,旋轉方向的調整幅度最大±1度。
K7另一新功能就是自動補正安裝鏡頭的歪曲象差和倍率色差。適用DA鏡頭、DFA鏡頭等等共27支。但是,因為補正處理需要時間,標準設定下OFF關閉。
如果這功能可有效執行, 真是一大福音啊~~
jenhoxen修改於2009年05月23日22:12 |
部落格(110) 論壇版主

|
原發文者: jenhoxen 發文時間: 2009/05/23 22:09
K7另一新功能就是自動補正安裝鏡頭的歪曲象差和倍率色差。適用DA鏡頭、DFA鏡頭等等共27支。但是,因為補正處理需要時間,標準設定下OFF關閉。
咦~~我沒注意到這兩個功能說,聽起來似乎不錯,再來查查看資料,thx 
|
網路會員

|
補正鏡頭光學缺陷的功能他廠早已在做,不過好像不好意思大肆宣揚,都採低調處理. 像Panasonic LUMIX DMC-G1就是被人抓這個包..... |
網路會員

|
原野綠大:
K7機身有77處防滴防塵.很訥悶鏡頭接觸點是在接環平面上的探針.
裝置上鏡頭機身.在毛毛雨或海灘戲水.水份水氣不會從弦接處(接環平面)滲入.
造成接點電訊短路與不良??
(因對K7很有興趣)
|
網路會員

|
原發文者: collective_9-9 發文時間: 2009/05/24 03:30
補正鏡頭光學缺陷的功能他廠早已在做,不過好像不好意思大肆宣揚,都採低調處理. 像Panasonic LUMIX DMC-G1..(恕刪)
Collective_9-9兄開釋一下吧, 那些機種有啊?
小弟只知到Nikon P6000有, 效果還蠻明顯的; 單眼只隱約覺得24-70裝在D3上兩側不失光也不模糊, 但同顆鏡頭裝到D2X上並不覺特別優秀, 好像D3有對應做最佳化處理.
O記的E1肯定沒這種處理, 14-54拍到此一遊照被女友罵翻了, 不過等效28mm, 有的還不到最廣角, 人也沒站到最旁邊, 臉都變成"平形四邊形"~~ 14-54/2.8~3.5還算等級中上的鏡頭叻....
jenhoxen修改於2009年05月24日14:38 |
網路會員

| |
網路會員

|
原發文者: collective_9-9 發文時間: 2009/05/24 19:49
jenhoxen兄, 您可能忘了這幾篇 http://photofan.jp/camera/html/modules/newbb/viewtopic.php?topic_..(恕刪)
Collective_9-9兄:
這兩篇那麼經典我怎可能忘記^^
剛特地回去重讀一遍, 主要是比較E3(30)+14-35、7-14及D700+24-70、14-24的各級光圈邊角/中央解像力/畫質; 與K7針對[變形]用軟體校正這件事還是不同的, 不是嗎?
在您的測試中, 無論Nikon或Olympus的超廣角或標準段, 也無論是邊角crop或全面觀看, 磁磚線條變形都很明顯(全幅14或4/3的7mm端)或仍然可見(望遠端), 並不是[理想狀況]的直線.
但P6000開啟變形校正功能時, 由機身LCD上即立刻可見到原本有桶狀變形的線條被拉直了--當然, DC和DSLR的精密度不可同日而語, 只是藉此說明, 如果N或O的機身有用軟體去校正distortion, 效果應該不只是您拍出的那樣(?)
如果Pentax K7的內置軟體可以針對特定鏡頭校正為直線, 以其適中的價格與相對輕便的體積/重量, 1400多萬畫素與新一代除噪技術, 可能會是個不錯的解決方案?...我是這麼期待啦~~當然, 代理商售服力及配件支援度也是很重要的.
jenhoxen修改於2009年05月25日00:10 |
網路會員

|
Nikon NX2確實有[變形校正]功能, 但只能針對NEF檔, 而且是人為判斷修正量(自設百分比), [水平/垂直方向同步調整]--如果上下/左右變形量不同, 只能取其一!
現在不知K7的校正是如何執行, 一支鏡頭有多少組參數? 可能很簡單, 就像把NX的功能裝到機身裡; 但如果不同焦距、不同拍攝距離都能特化修正, 就很有價值了.
jenhoxen修改於2009年05月25日00:24 |
網路會員

|
原發文者: 光影 發文時間: 2009/05/24 09:32
原野綠大: K7機身有77處防滴防塵.很訥悶鏡頭接觸點是在接環平面上的探針. 裝置上鏡頭機身.在..(恕刪)
作為kit鏡的DA18-55mm F3.5-5.6 AL WR, 應該就有顧慮到這個問題了--大致就是鏡頭接環後方多一圈橡皮吧, 看看Nikon的17-55或70-200的設計就知道了; P一向和N是哥倆好, 很多想法是一致的^^
|
網路會員

|
原發文者: jenhoxen 發文時間: 2009/05/24 23:59 Collective_9-9兄: 這兩篇那麼經典我怎可能忘記^^ 剛特地回去重讀一遍, 主要..(恕刪)
jenhoxen兄, 小弟做實驗時為了儘量避免廠商在軟體上動手腳而造成看不出鏡頭的真正特性,所以特別用第三方的軟體SILKYPIX 3.0去解RAW. 就算機身有對鏡頭做補正,其效果也不會在光學觀景窗顯現出來吧...^_^ |
網路會員

|
回到正題上,K7確實對小弟有吸引力,本來小的對APS-C DSLR一點興趣都沒有的說...^_^ |
網路會員

|
Collective_9-9兄:
咱們好像一直在獵物的洞穴外打轉, 各自表述自己心目中獵物的長相, 但要評估這隻獵物有多大力氣值不值得抓時, 一個一直說昨天量了兩組腳印、一直一個問牙齒咬痕深不深?
光學觀景器當然看不到校正結果, 但機身LCD review就看得到了呀! P6000的校正效果也是拍完才顯現的^^
|
網路會員

|
希望K7能類似"瘦身的E3"或"E4"的地位吧~~
jenhoxen修改於2009年05月25日15: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