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論壇首頁
論壇主選單 > 器材版 > 別以為數位資料可以永久保存
作者  
討論話題
 

coralsea


新進會員

2003/09/04 10:56
器材: 其他 其他
這是朋友寄給我看得,實在是銀鹽數位筆戰的另一思考角度,我想....我還是會繼續用正片拍照片吧~不然就是得把所有有價值的數位洗成照片了!
**********************************************************************
你最近也許發現了童年時期的照片,雖然已經發黃,但是仍然可以辨認。你的子
女們用數位相機為你所拍攝的照片,也許無法像你童年時期的照片那樣,可以保存這麼久。

你的照片檔案,也許仍能保存在電腦上,但是,用來搜尋辨認這些檔案的設備,
也許早已不存在。也許目前會是一個「數位資料的黑暗時期」,此一時期的集體記憶,有一部份也許會永遠喪失。
除了數位照片以外,諸如電子報稅檔案、電子郵件、電子音樂等,都難以長久保
存。
目前各個機構正在努力設法延長數位資料的保存期限,以長期保存數位藝術、法院檔案、電子日誌等各種數位資料。紐約大學移動影像建檔暨保存計畫的主任拜瑟說:「一般人往往會誤解,以為數位資料可以永久保存。其實數位拷貝並非最理想的拷貝。」
英國廣播公司所搜集的「 1986 年的生活」照片以及文章、900週年英國問卷調
查、以及英格蘭土地勘察紀錄等這些數位資料,目前都已失傳,就是一些例證。
雖然學者仍可閱讀此一1086年所編撰而成的大部頭書英格蘭土地勘察紀錄,然
而,該書的數位版本,需要特殊訂製的電腦軟體以及硬體,來取代因為年代過久而朽壞的原有的電腦軟體以及硬體。
這意味著,只需要短短的17年,數位資料就很快地消失了。
聯邦太空總署早期的太空紀錄,也面臨了類似的命運。

鷹學行


新進會員

101) 2003/09/15 23:31 
chris兄:
不是所有的數位相機的檔案是以MB或KB計,(請注意我的用詞,是每一個畫面)工商攝影往往以幾百MB或幾GB計,這也就是工商攝影未能全面數位化後,(用太小的檔案,客戶常不給錢的)而數位機背的所能記錄的階調任何一台都比1DS的階調多,那請問是1DS的數位相機用數位機背的色彩記錄方式,還是數位機背用1DS的記錄色彩方式.
今天工商攝影有許多的情況,一畫面須用1GB以上的影像檔,才能收得到客戶的錢,用現在的光碟片可以放幾張照片呢?(我去年將一張120的照片掃成近二百MB的數位檔,等PRINT出二公尺長的照片,發覺照片上的貨櫃全部看不清楚,但120原片每只貨櫃號碼清晰可見,且包含遠處的貨櫃,我可不可以此為理由,一毛不給呢?)
假如用數位機背的記錄色彩方式,每一色彩用12BIT以上或16BIT以上,你目前的電腦可正確秀出其色彩嗎?是真秀出,還是像JPEG檔以含混方式來帶過呢?
電腦發明時應不是用磁帶,也不是用光碟吧!你的磁帶或光碟目前才放幾年而巳.就可說巳經保存了很久呢?

鷹學行


新進會員

102) 2003/09/16 00:40 
發覺上篇未能表達我真正的意念.因此我在濃縮成兩點.來認為數位影像不能長久保存,(以目前的科技來說,尤其是對一般人士)

1.數位檔案格式太多,未能有統一的格式,且目前所有的數位色彩檔,在色階上描述離實際太遠,而且問題多多.所以可預見的是,會不斷的改版,造成日後相容的問題,就算相容無問題,因軟體轉換的因素,造成嚴重的失真的情形.(所以我常提在二十年前每原色只有128階的笑話,是人眼只能分辨128階,還是當時科技只能勉強做到128階)
2.儲存的材質,難以久存而不變質,以TDK的最新光碟片為例,公司宣稱以最新特殊的材質,而能保存二十年,就可榮登 POPULAR PHOTOGRAPHY雜誌內文介紹.而且影像檔,要跟看圖軟體一起保存,以防萬一,誰有那麼多的錢與時間,一起做備份的工作.
我不懂電腦,工商攝影也離開二十年了,但目前的論戰,似乎是無人能說服我數位影像能保存一百年,而不變質,因變數實在是太多了.

Chris


新進會員

103) 2003/09/16 13:43 
Buffer Under Run則燒錄會異常終止 CD根本不能用

A) 錯! 超燒或者跳躍錯誤訊息那種拷貝跳躍的機制可以跳過 Buffer Under Run, 一樣可以燒完. 只是燒完是否能讀是另一回事.

何況他說燒完之後也曾經把檔案複製到硬碟過 所以CD本來是可用的
而CDR是Dye-based的相變化記錄媒體 使用的是「晶相」而非「燒痕」

A) 謝謝補充. 實際上問題是一樣的. 燒好的 CD 有可能退化, 但是也有可能是燒的不夠穩導致挑片, 在燒錄機還有機會可以讀的出來因為燒錄機的雷射較強, 但是 CDROM 成了挑片的機種. 實際上很多時候並未挑片, 而是快燒出的問題. 檔案一開始一樣可以複製, 但是會相當快的退化! (但是 Dye 體並無退化). 我就常常試! 其實 CDRW 燒快速時, 很多時候資料會退化讀不出.. 重新格式化, 重燒一樣正確無誤! 應該說 Dye 體並無退化的問題, 本身是因為快燒的痕跡不足導致資料退化較為容易. 您常常在燒就知道了!

"其實影音資訊救援與重建 靠的就是影音資訊裡太多的資料具有冗餘特性(redundancy)"

A) 沒錯! 傳統一模一樣! 麥柯安琪拉的那例子, 該政府重新翻新畫過, 但是以實際上的原圖已經差了十萬八千里了! 就因為傳統也會因為年代而喪失該有的 redundancy! 只是看你怎分析而已. 數位與傳統一定要分界線嗎? 其實根本互通而且沒有真正分野的意義的! 至少可以肯定, 傳統的拷貝方式失真率之高, 就是無法百分百的複製直到永遠. 好比之前說的例子.. 我倒要看看你怎正片, 翻拍再翻拍還是原圖的! 母片要是完了, 別說冗餘特性, 你想救也不可能! 這就是 why 傳統藝術要走上數位典藏化.

"用一根小圖釘在底片上打一個洞 打洞以外的地方影像都還在
如果洞夠小 甚至還可以重建回來"

A) 這樣子自圓其說太誇張了吧! 問題是, 我 CD 倘若有三四片備份, 你要打洞就去打啊! 但是底片打洞可不是開玩笑! 完了就是完了!

數位的永久保存我已經提出論點, 是以價格便宜, 速度快, 備份容易, 傳輸方便, 可以以科技為延續性為主. 是您不相信數位的延續性才弄成筆戰的吧! 要是他沒有科技的永久保存價格, 就不會有任何博物館會利用數位的方式作典藏了! 用正片拍攝做典藏不是很好嗎? 問題是, 你要怎翻拍才能夠保存一模一樣? CDR 拷貝也不過五分鐘的事情, 就算不能百分之百, 也有百分之99.9.. 問題是傳統照片, 紙張, 底片都會退化, 她們不但不能翻拍, 而且越翻越慘. 但是數位卻剛剛好彌補了這缺點. 大家都知道油畫不是電腦繪圖. 但是問題是, 油畫也不是翻拍的正片! 而翻拍的正片就無法再繼續延續.. 但是數位化的影像可以依造技術, 科技, 器材, 繼續延續下去原有的風貌!

"如果這樣說明您還是不懂 我也沒輒了" 這句話說得真好.. 因為您好像除了否認以外, 並無真正去了解人類要數位化的精隨在哪.

Chris


新進會員

104) 2003/09/16 13:43 
鷹學行,

"那請問是1DS的數位相機用數位機背的色彩記錄方式,還是數位機背用1DS的記錄色彩方式."

A) 無論為何, 您需要哪種就會有哪種的科技方案來解決. 您需要數位機背的高解析度, 那就走高解,  其實多的是用 GB 交稿的設計師, 那她們怎解決?!? 其實在 JPEG 的成像下, 足以把 100mb 壓縮成 2.8mb 並且失真率相當低. 這也是業者喜歡 JPEG 的原因. 不是拍了一定要用 TIFF 非壓縮才較高品質. 從非壓縮檔壓縮之後的品質依然比原始檔直接進入 JPG 要來的好很多. 業者通常都喜愛這種輸出. 反證書出無論大小, JPEG 或者非 JPEG, 差異相當微小. 除非您確認人眼能夠辨認其中之差異!

我也提過, 不同人用不同方案, 都會有解決方法. 我朋友愛 HDTV.. 錄製一片電影要 4 片 DVD-R 那又怎樣? 對他而言加裝 1 萬 GIG 硬碟是勢在必行, 也在有限的資源 (18 萬台幣內) 架設了 4 台 DVD-R 做即時燒錄與切換, 電腦因為指令的關係可以自動辨認與整合導致整體上根本不會被看出有切割的問題. 他不就巧妙的用了數位來解決高解析度容量的問題? 問題是人想出來的, 也只有想辦法的人才能解決. 其實輸出多年, 很多時候輸出廠都叫我直接把我高解析度的 TIFF 直接轉成 JPEG.. 因為四色輸出之後, 差異根本看不出來.. 不用為了 0.000001 的品質由 2.8mb 增到 128mb.. 一樣道理 Nikon D2h 是設計給報紙輸出的記者, 根本不用用超過 4mp, 影像品質也不用太優異一樣有驚人的表現. 所謂的工具, 是因人而異, 因所需而有差. 其實在乎微不足道的一些小東西 "xx 東西比較多細節", 你倒不如去思考 "xx 東西" 我看得到嗎?!?

"假如用數位機背的記錄色彩方式,每一色彩用12BIT以上或16BIT以上,你目前的電腦可正確秀出其色彩嗎?是真秀出,還是像JPEG檔以含混方式來帶過呢?"

A) 電腦螢幕與輸出不同, 並非以混點的方式來呈現. 因此螢幕能顯示 8 bit 就是只有 8bit! 8bit 以上是在做轉換時曲線較優異, 所以色澤較為連續的差異而已. 主要的原因是因為無論何等系統, 我們系統裡影像的核心就是只有 8bit 的撰寫能力. 無論你是 36bit, 48bit 的圖像, 原則上未呈現在螢幕上時, 電腦已經把資料轉成 24bit 能夠顯示的圖案, 才呈現於螢幕上. 因此在這段期間, 應該說 36bit, 48bit 是有益於顏色的連續性, 卻不代表您能看到顏色上的差異, 因為顏色依然是 24bit! 不信的話您可以做實驗! 打開一張 JPEG 的檔案 (24bit), 把它檔案格式擴充為 16bit (36bit RGB) 然後用自動反差 (把曲線由 24bit 顏色拉至 36bit 的色彩區域), 儲存, 重新開啟, 比較原圖 24bit.. 您會發現, 拉大的曲線並無不同, 一樣只有 24bit!  (照理說, 當您拉大了色彩區域, 連接色會因此使用軟體的運算來彌補不連續顏色的差異).. 但是實質上是沒有幫助的.. 代表多餘的資料呈現於螢幕依然只有 24bit!

但是反之, 把一張 36bit 壓縮成 24bit 的檔案, 會發現細節會比原圖 24bit 還多 (因為資料多的用軟體補其不足使得 24bit 圖檔更優異). 不過您會在這裡完完全全的發現! 當您用 36bit 檔案存成 24bit 檔案.. 重新開啟以後, 這個已更改過的 24bit 檔案與原始的 36bit 檔案階層一模一樣!!!!  是的! 您已經驗證了螢幕只能顯示 24bit 能力的事實!

高階有 24bit 以上的螢幕是有可能的, 但是目前根本沒有人會去用, photoshop 與整體的核心還是建立在 24bit 上!

"電腦發明時應不是用磁帶,也不是用光碟吧!你的磁帶或光碟目前才放幾年而巳.就可說巳經保存了很久呢?"

A) 不是吧! XT 至今也有十五年上下了耶.. 才幾年嗎? APPLE II 的時代大概快要 20 大壽了耶~~

Chris


新進會員

105) 2003/09/16 13:57 
1.數位檔案格式太多,未能有統一的格式,且目前所有的數位色彩檔,在色階上描述離實際太遠,而且問題多多.所以可預見的是,會不斷的改版,造成日後相容的問題,就算相容無問題,因軟體轉換的因素,造成嚴重的失真的情形.(所以我常提在二十年前每原色只有128階的笑話,是人眼只能分辨128階,還是當時科技只能勉強做到128階)

A) 問題是您模糊了焦點.. 電腦在業界也超過了三四十年了.. 由以前黑白的 bitmap 檔案至今. 我想 Acdsee 都還能讀出來是一件事實吧? 檔案會越來越多, 格式越來越煩雜, 但是都會有向下相容的方案. 至今, 我們依然可以讀出 paint brush 或者 super paint 的檔案啊! 哪來的日後相容問題啊! 哪來的失真? . 真搞不懂您在想什麼. 128 階的笑話又如何? 您不是依然可以開啟那 128 階笑畫的檔案.. 差別在哪?!? 只能說當時科技不夠好而已啊! 好比線在的螢幕只限製在 24bit.. 您可以取笑這是荒唐的想法.. 問題是, 現在都有辦法儲存 36bit, 48bit (電腦螢幕未能處理的檔案).. 甚至 RAW.. 說不定隔了幾年破了 24bit 螢幕的界線那又怎樣? 難道目前的 24bit 檔案會不能讀? 現在掃描的 48bit 會不能用?  不可能吧! 您太杞人憂天了!

2.儲存的材質,難以久存而不變質,以TDK的最新光碟片為例,公司宣稱以最新特殊的材質,而能保存二十年,就可榮登 POPULAR PHOTOGRAPHY雜誌內文介紹.而且影像檔,要跟看圖軟體一起保存,以防萬一,誰有那麼多的錢與時間,一起做備份的工作.
我不懂電腦,工商攝影也離開二十年了,但目前的論戰,似乎是無人能說服我數位影像能保存一百年,而不變質,因變數實在是太多了.

A) 您的確不懂電腦. 電腦最大的優異性除了便利以外, 就是複製為強項. 其實就算如今您有 100 片 CDR 往後要重覆燒錄會花很多時間.. 但是您有沒有想過說不定隔兩年後就會出現 Super DVD-R, 說不定一片就能夠接收您的 100 片 CDR.. 您頂多只是花時間把這 100 片都拷貝進去而已.. 影像仍然百分之百的存在著.

與其您想想過幾年之後, 正片有點退色了, 您在用翻拍片來拍.. 看您的原始影像有多少存活的機會? 光說顏色可能就已經差不多偏移了大半, 更別說依然要架設腳架, 光源, 主多測試與測光, 就算拍了瞬間取得, 也要經過沖洗. 倘若您有 100 片 CDR 的量.. 您要翻拍這麼多恐怕也很難.. 我寧願直接拷貝 100 片 CD 進電腦燒錄.. :)

記住.. 重點是在典藏的延續性與方便複製來延續本身的價值...

Chris


新進會員

106) 2003/09/16 14:06 
鷹學行, 您自己想想吧! 數位機背如此昂貴幹麻大家紛紛的投入? 論價格.. 傳統中型機 + 差價, 也能拍很多正片了.. 問題是數位底片的優異性並不是只有如此.. 除了節省往後開銷以外, 色溫控制變得相當容易, 要修改也容易, 要修復也容易, 要整合也容易. 流程中與底片是一模一樣的, 只是更有彈性, 更加便利而已.

其實業者都會斤斤計較, 而且沒一個是笨蛋! 會虧的東西那他還賺什麼? 之所以投入數位攝影棚一定有他的意義與價值, 不是光憑幾個 "傳統 vs 數位" 就能一概而論. 因為各有優異性! 很多攝影棚紛紛轉為數位, 但是畢竟她們還是會有傳統機的. 只是比較少配備而已. 越來越多人用數位.. 除了便利, 價格以外.. 絕對有更多的理由來衡量.. 畢竟是截然不同的東西.. 他有他的特點. 倘若您不是很接受數位所帶來的便利或者對於影像有相當高的要求, 或許數位不適合您. 不過以現在的科技來說, 您以後要沖洗正片會越來越貴, 正片會越來越難找, 照片沖洗要手放像的也會越來越難. 這是不爭的事實. 好比許多傳統攝影師艱守傳統聖地.. 問題是, 當她們發現到處都是 FDI 輸出, 而 FDI 並不是她們所謂的高品質時, 試問她們要何去何從?

OK, 說偏了.. 好像又扯到 數位 vs 傳統.

JasonLi


新進會員

107) 2003/09/16 16:20 
有些感想,
數位化的資料,其重點在可複製性,所以散佈空間範圍廣,具便利性。但是,在時間軸上,卻需要接縫在科技交替的斷層上,不若傳統實體保存具有長久的單一原始性。但也由於任何實體會有衰退腐壞的現象,所以當數位接替數十幾個世代,傳統實體是否還具有當初原始豐富的資料?況且傳統實體是否可以避得過天災人禍,更增加保存性上的困難。
我認為數位的目的,並不在於取代實體存在的價值,而是延續實體保存性或分攤實體保存的風險的一個備分的方案。就如前面所提到的幾年前只能做到128bit的數位化,後來隨技術的進步,可能會使其重新做更高標準的數位化,這些數位化的目的,並不是取代實體藝術品的存在,而是做一個"備分"罷了。
相同地在數位照片與傳統底片上,如果兩者是一樣的內容的話,那應該先重視底片如何長期的保存,因為它具有更多的細節與豐富的顏色紀錄。數位只是傳統底片的"備份"。若是不一樣的內容,那就要有心理準備,因為你要不斷地為這些數位格式,做更新及備份動作,這跟你偶爾要把底片拿出來檢查看看是否發霉是一樣的。
電子化產品死的,你不去動它,十年二十年後他還是一樣的。但人是會不斷地活動,技術會進步,世界會不斷變化。所做的補償或預備動作,並不是擔心機器,而是由於活動、變化、失誤等等人為因素,造成交替消失,或世代落差,致使資料的遺失。有些情況還是可以還原,但多數是不可逆性的,消失就是消失了,可能就這樣讀不回來了。

herman

部落格(4)
藝廊顧問

108) 2003/09/16 20:22 
十分同意JasonLi所言.
許多的傳承,並不是在它的百分之百複製內容.而是從這個內容傳達的"意義"
如同我們聽以前的舊錄帶,即使它的音色不夠好,不夠細緻,但只要我們們能
理解它的意思,它就達成了它的使命.
以我對另一項行業的理解"縮影"
許多人在資訊化之後,就以為掃描資料燒錄光碟可以取代縮影,但是這仍有差距的
想當年柯達的光碟,大小就跟個傳統唱片一樣大,八吋的光碟片,看過的人可能沒
幾個人吧?要是這種光碟機及電腦壞,我真不知道去那兒找可以讀八吋光碟的光
碟機.還有,如果手上有成千上萬片的八吋光碟,又要花多少預算及時間才能轉
換成現的的CD-R,當手上有數十萬片的CD-R時,進入下個十年或二十年後,又該
怎麼轉換成DVD?如果從來沒人去關心,就會失傳.
資訊業真的汰換的太快,為了膁更多的錢,很少人會回頭去關心過去的資訊資料
前面有人留言提到5吋的磁片,我記得我那時還用過錄音帶來儲檔呢!
正如同縮影一樣,縮影並非原件,但在法律上,是可以視同原件,重點在於它
傳承了重要的"訊息",而非它是百分之百的原件.
縮影片(或是說傳統底片)發了點霉,或是沒有機器,它仍可被解讀,但是資訊的"界面"決定了它傳承資料的生與死.

herman

部落格(4)
藝廊顧問

109) 2003/09/16 21:00 
對了.
這是一個值得大家來討論的話題,而非單純的決定誰對或誰錯.
從小的教育讓我們以為事情只有兩個答案,一個是對另一個錯.
但有些問題並不是如此.
很高興有網友把這個問題點出來,又有這麼多的高手來回應.
在我回頭看了過去五頁的回應後,我想,大多數的重要論述都
被提及了.我不過是錦上添花罷了,或是說,不吐不快!
我是很早就走入數位化,從打紙孔的電腦開始.固然,只要有心
維護,數位的資訊可以被保存的很好.但那得靠有心的資訊人.
但很多負責專門業務的人,本身對於數位化不夠了解,所以不
知道如何做出正確的決策,如同前面幾位網友所舉的例子.
正如同我從30萬畫素的數位相機開始玩,但真正買了第一部DSLR
是在今年的S2PRO,而不是五年前價值百萬的DSLR.
嗯,扯遠了.

鷹學行


新進會員

110) 2003/09/16 23:24 
本想休息二三天再戰,但是看了JasonLi及 herman 兄的三篇好文章,又有點感觸.
我常說,數位機身(指的是數位單眼級以上)就像1900年的汽車,而銀鹽機身就像同年代的腳踏車.
1900年的汽車,是有錢人有閒的玩意,價昂不說,花在保養的時間比開車的時間多(指的是存檔),也不知什麼時候會故障在半路(檔案無法讀取),所以最好請司機,最好後面能放一台腳踏車,但是你假如是以開車為職業,為工作所需,則另當別論.但是可以預見的是,汽車(數位)將會大行其道.
至於腳踏車是很好的代步工具,幾乎那兒都可以去,一些小故障自己就能排除,穩定性也高.
所以在1900年,你應買汽車還是腳踏車,自己選擇.

fisher yu


新進會員

111) 2003/09/17 01:09 
我是攝影
現在繼續用傳統底片,非常想用數位,但,,,,
買不起!
職業上的需要,高畫質是必須的.所以數位向上看齊1000萬畫素左右的專業機.
真是一台比一台貴,電池也貴,電腦也貴,掃描也貴(委外掃描).老實說業餘或傻瓜相機用來記錄,可以,但牽扯到飯碗,,,,,就難說了(報紙OK)
方便嗎?拍的時候!也許
一旦到了印刷前,問題就大了,公司後製人員常常在修圖時問我,所拍攝物件的色調,我也傻了,你能準確的形容當時你看見的物件顏色的CMYK嗎,在加上公司每一台螢幕顏色都不一樣,要以誰為準這就是麻煩的其中之一,(除非再花錢買最準的,或請人調教)
樹是綠的,天是藍的,這還可以猜.如果是一盤菜,問題就大了,後製人員在修圖時,並未看過那盤菜的顏色,常常修的亂七八糟,我常常得和他猜猜看,想想看的玩益智遊戲,最後後製人員手向我一伸:你還是給我幻燈片,以幻燈片顏色委準......恐怖的是,如果拍攝時玩了一些色溫遊戲.那打樣出來的顏色,
往往會讓你抓狂,,,,
一般人的生活照用數位?沒問題!
業餘喜好的創作用數位?沒問題!
專業攝影用數位?沒問題!
問題是,數位還有很多問題.儲存與保存只是其中的大問題之一
我看了看家中的片庫
忍不住嘆氣,
攝影花錢我知道,怎知數位化要花的錢,更加驚人.折舊更快.
我沒有能力抵擋潮流
我只是不想花太多錢,只是用在所謂的備份.
喜歡美麗的風景就多按兩張吧,
這也算是備份,,,,,,

Chris


新進會員

112) 2003/09/17 08:59 
fisher yu,

您只擔心折舊率, 不去想使用率怎可能會是一項有報酬率的投資呢? 其實現在四萬塊不到的單眼數位在四五年前也要二十至四十萬之譜. 如今已經是普及化的平民機了. 問題不在於折舊率了, 在於使用率!

我想大家剛剛所提的例子就很清楚.. 十幾年前因為經濟能力, 恐怕買的是台腳踏車來代步, 但是如今你若沒有汽車, 你可能哪裡都別想用那台腳踏車去. 在數位大行其道時, 就必須考慮它的方便性以外, 也必須考慮該怎跟上時代取得價格與使用率的平衡點. 至於輸出需要, 老實說, 其實業者都公認 CMYK 轉換並不是大問題, 而是數位化在貴. 實際上我是不知道您的工作需求, 但是以個人的經驗, 接觸的輸出廠其實早就都是數位像機在工作了, 很少有人會去用傳統像機了. 專業中型數位機背單價高, 但是攝影棚依然不缺他的蹤影. 高速數位單眼雖貴, 雜誌社與報社也都大興數位, 用傳統的反而少之又少! 甚至到了私人行業, 自己架設的小攝影棚, 商攝, 甚至個人拍照的喜好者等等, 其實因為價格與普及化, 數位像機已經不是那麼高不可攀了!  假使今天 canon 300D 仍舊是 20 來萬, 那這篇文章也不可能出現, 也不會有那麼多人使用數位像機了.
其實幻燈片的顏色精準率頗低, 只是校正輸出的那位仁兄方便而已. 雖然大家都用不同的儀器與顏色, 但是實際上幻燈片至輸出, 一樣有嚴重的色偏問題. 而且別傻了, 沒有掃描器是用 CMYK 的. 他一樣是掃 sRGB 去改的! 數位檔案其實你的電腦與他的電腦都挍色過, 雖有差異, 但是要差很多頗難. 倘若兩台電腦裝備一樣, 連 icc 檔都一樣, 要差更多, 更難..

輸出廠根本都不愛正片, 他顏色弄不出來時, 恐怕要分色, 那又是一筆開銷, 除非妳們的顏色真的差很多. :)

"我只是不想花太多錢,只是用在所謂的備份."
你想太多了, 花備份的錢絕對比你底片的錢便宜多了. 算算再回答好嗎. 相機折舊率來說, 除非 leica, 要不然現在這麼低價位的 DSLR, 其實折舊率沒高傳統像機太多了. 4 萬塊的 DSLR, 他下跌空間會有多少?!?! 二手的 D30, D60 都還是在 3~4 萬之間耶! 4 萬塊的 DSLR, 怎跌, 頂多虧個一萬塊好了. 傳統像機一然是一萬多至三萬在跑啊, 皇機更是到五萬都不誇張, 其實 DSLR 只不過多出 ccd 元件的價格罷了.. 再怎跌, 一兩萬的跌價所賺取的底片錢卻是永遠.. :) 其實投資數位現在來說是滿 "合理" 了. 用維護價格來討論數位像機與傳統像機其實已經不應該了. 市場價格已經快要到一個平衡點了.

Philip Ku


新進會員

113) 2003/09/17 10:24 
各位都是以萬在計算!以專業角度在討論!
不過不是人人都有這能力!
小弟的PC是P-166Mhz,硬碟2GB,沒有燒錄器!沒有USB port!
對這樣環境的人,恐怕也不只我一個!
上面專家再講得口沫橫飛,
小弟恐怕也無能力整天在作這類資料備份的工作!

Chris


新進會員

114) 2003/09/17 12:02 
Philip 兄,其實慢速電腦一樣可以享受啦! 只要記憶體與硬碟容量大一點就好了..

使用 JPEG 的拍攝, 加上一台燒錄器就可以解決大部分的問題了. 我依然有台 133 在跑.. 其實電腦的單價並不是太昂貴. 除非您永遠都沒有考慮要更新電腦才會有問題.

以萬在計算?!? ... 還好吧! Canon 300D 也不過四萬就有機身與鏡頭了, SONY DSC-828 (新款的 DC) 現在定價也要 160000 日圓 (四萬七千多台幣).. 但是反觀傳統.. Leica M7 需要 8 萬, 鏡頭也要 3 萬起跳.. 就算最簡單的傳統 SLR, 一套基本的 SLR + 一顆鏡頭, 依然跑不掉一萬五至三萬之間啊! 以上價格以新品為主.

可別說都是以萬字為單位.. 因為攝影器材本身就是以萬起跳的呀! 除非您用的是便宜的凱蒂貓 PS.. 那另當別論了.

Chris


新進會員

115) 2003/09/17 12:03 
P.S. 二手的電腦, P3 433mhz, 128mb DIMM, 20gig HD, 也不過 6000 台幣不到, 其實電腦價格沒那麼貴吧! 買顆鏡頭就能購買一台相當完美的電腦了.

clwu


新進會員

116) 2003/09/17 12:15 
小弟的PC是P-166Mhz,硬碟2GB,沒有燒錄器!沒有USB port!
對這樣環境的人,恐怕也不只我一個!
-----------------------------------------------------------------

如果真的是這種配備,不要聽信 chris 兄的話,硬碟既使大一點也很痛苦使用,這樣的配備只適合 windows 95, office97, 不要裝 office 2000!

acdsee 只要用 2.xx 版,不要用 5.x 版, photoshop 4.0 版最好也不必裝了,當然數位相機配合這樣的配備,使用起來會很痛苦的,我想連上網都會很有問題的.


nonick


新進會員

117) 2003/09/17 12:27 
小弟的PC是P-166Mhz,硬碟2GB,沒有燒錄器!沒有USB port!
對這樣環境的人,恐怕也不只我一個!
------
這樣的配備即使不只您一個,恐怕也不多見了!
升級...非不能,不為也!

Chris


新進會員

118) 2003/09/17 13:22 
clwu兄, 我說得很明白呀! 只用 JPEG.. :0  當然這也包括, 不使用 photoshop 改圖者.... 純粹看圖, 記憶體大一點 cpu 還是能跑的.. 只是讀取時間稍微長一些..

p133 我基本是跑 os/2.. 顯示 100mb 的 psd 跑過, 沒多大問題.. 只要記憶體要有 256mb 以上.

clwu


新進會員

119) 2003/09/17 13:50 
chris 兄 :

     跑 os2 ,我以前加裝 win31,我想拿來安裝 mac 模擬器,跑 os8.1T 應該還不錯, 不過如果是用很陽春的電腦,在建議一些旁門走道的東西,我想更行不通.

    原本是接著要回應一篇,p166/2g hd 這樣的電腦 chris 兄你估價多少? 值相當於一塊怎樣的保護鏡 ? b+w ? (不用給我答案)

    我想除了刻板印象的數位價值觀念讓人們不願意去面對數位,指單純的攝影這方面,不是很多人尋求傳統之數位化方式嗎 ? 用掃瞄器能記錄多少 bit 的顏色呢 ? 用滾筒掃瞄能多一些什麼 ? 同樣是須要怎樣備份 ?

    (沖洗相片加送掃瞄? 還是不要送,送了讓你頭更大,如何備份 ?)

    線上藝廊這些作品不也是數位化後的作品!

Chris


新進會員

120) 2003/09/17 14:22 
所以數位化的模式, 無論數位像機或者傳統.. 還是必須建立在電腦啊! 電腦的精良就好比一個設備完善的暗房.. 或許你永遠都不用自己架設暗房吧.. 但是走向數位攝影, 就是破使大家架設自己的數位暗房, 沒了電腦也沒了戰鬥力.. :(
不過倒是還好, 因為電腦而言還算普遍, 價格也不算太貴.. 不過鑒於 P166, 我倒是覺得有點陽春, 就算是拿來純粹作 "傳統" 數位化的方式也無法順利使用. 底掃要求的電腦遠比 DSLR 要求的多.. 底掃檔案本身就大於 DSLR 成像的七八倍了.. (雖然只是掃瞄顏色多寡, 實質上影像大小倒是沒多大差異, 甚至高解析度的掃描, 恐怕也得縮小才能夠看).
回上一層 第一頁   上一頁   第6頁 / 共10頁 到第 頁   下一頁   最末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手札小舖熱門商品
【駕馭數位單眼相機】貫通攝影的最佳教本!
【2013攝影年鑑】年度新書隆重上市!
【Canon EOS 6D 實戰攻略】年度新書上架!
【Nikon D600 實戰攻略】全幅新戰力完整剖析!
【Canon EOS M 輕鬆活用】電子書免費下載!
攝影家手札數位影像坊DV哈燒網KeyBuy藝廊論壇
服務信箱:242204 新莊副都心郵局第12信箱 │ 會員服務部:02-85215082(上班時間早上9點~下午6點) 和平東路三段276號 │ 廣告專線:0937-887229 │ 總瀏覽1168105685人 │ 線上1442人
攝影家手札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17 PhotoSharp All Rights Reserved. 非經許可,請勿任意轉載、出版本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