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論壇首頁
論壇主選單 > 器材版 > 數位Leica即將來臨
作者  
討論話題
 

風國的風


新進會員

2003/06/25 22:23
器材: 其他 其他

風國的風


新進會員

1) 2003/06/25 22:25 
不過...看起來好重喔...

價錢不知、規格不明...總之,應該不是我會有錢買的東西,我連R8都買不起了... :p

ITO


新進會員

2) 2003/06/25 23:09 
使用SD Card 大概是和松下合作的吧.
contax也許也可考慮考慮出部RTSIII-D,
可惜Olympus已經來不及了.

jenhoxen


新進會員

3) 2003/06/25 23:09 
恐怕得25-30萬台幣吧,同1Ds的售價等級(Leica、Contax一向是做到與日系差不多的規格就要賣一樣的價錢了)。焦比1.37(21≒28mm),應該是在全幅的理想與雜訊、良率等現實之間妥協的結果;觀景窗同R8/9的視野與倍率,加框線標示實際畫面範圍,有點M系取景方式的味道。

握把上方多了一個方孔,這樣穿手帶不影響背帶,保有傳統背帶環的堅固與風格(Nikon Style)與新式背帶孔的實用性(Canon Style),倒是真不錯!

捲片扳手還留著真是有趣,到時那裡不知道會裝些什麼?

雲泉遊


新進會員

4) 2003/06/26 00:03 
4500歐元改裝費
有錢人的玩具

KCL2780


新進會員

5) 2003/06/26 00:11 
我有個問題,leica R 系列是手動對焦的,鏡頭也是手動對焦的,
難道它作DSLR後也是手動對焦的嗎?
手動對焦DSLR吸引的可能還是原來LEICA用戶吧,
而且我也好奇經數位化後的LEICA,能否發揮出原來鏡頭特色

tan1970


新進會員

6) 2003/06/26 00:35 
留手動捲片桿意義何在?

jenhoxen


新進會員

7) 2003/06/26 00:44 
Review的時候扳一次看一張…這樣有創意吧!

big_hammer2


新進會員

8) 2003/06/26 01:54 
想必價格上也相當具"殺傷力"!!

FTL


新進會員

9) 2003/06/26 02:10 
READ the news Please, its not a DSLR, its a digital capture module for you to fit onto R8/R9, that's why it still got the winding lever or so etc.... Its still the same R9 or R8 body hey.... and of course its still Manual Focus.

But for a small company like Leica, the effort is well worth a praise, most important of all, it point to a way to synergize the Film / Digital need. There is no need to have seperate bodies, only seperate backs for Film or digital. It can be done, now the other 35mm Mfr should learn from this.


D1X&F90X


新進會員

10) 2003/06/26 03:04 
SD 不太實用啦!

對堅持用R機拍鳥的朋友是福音啦!

D1X&F90X


新進會員

11) 2003/06/26 03:09 
有點像第一代「DSLR」,十年前用 F3 改的柯達,回到起點的感覺。

skyakula


新進會員

12) 2003/06/26 06:36 
4500 歐洲通貨 等於 178995.5126 新台幣....

哇.....

Chris


新進會員

13) 2003/06/26 09:04 
OH MY GOD!!!

這根本就是1995 年的 Nikon + Kodak.... 與 1995 年問世的 Kodak 數位機背 + Nikon 機身沒兩樣啊... 只是像素高了點.... 這是數位像機最早的設計..  但是整合性應該不高才對!  更慘的是居然要 4500 歐元? 搶銀行喔! Kodak 數位機背現在在 Ebay 上連 100 美金都不用ㄟ...

這種設計好處就是底片與數位並存.. 壞處就是數位化與電子同步的機能並不高. 我認為數位最好別想手動! 告訴你一個原因好了.. 自從我轉到數位以後, 我發現只要六百萬像素大小以上, 在 100% 看圖很容易看出自己的手振與對焦清晰度.. 這才發現, AF 並非那麼精準 (AF 的對焦寬容度造成 10D 闖出了對焦失誤的錯誤).. 但是 canon 10D 絕非第一台自動對焦不精準.. 因為 AF 鏡頭的行徑來說, 自動對焦的精準度來說, 都有相當大的寬容值.

以往在底片上就看不大出來除非你每次放像都放到 20x30 以上.. 但是在數位螢幕上可就一覽無疑.. 傳統底片手持 pentax 我能做到 1/15 甚至 1/8, 並且放像至 A4 大小 8x10 時, 1/15 有時候還堪看, 甚至清晰.. 但是到了 DSLR.. 我手持使用自動對焦的精準度雖有差, 卻遠高過我的眼睛!!!! (原因是因為景觀窗就算明亮, 也太小了! 你不可能清楚又精準的看到景觀窗裡一個小小東西).. 所以 canon 10D, Sigma SD9 都有日本迷改造轉接環接上 Contax, M42 鏡頭.. 但是效果居然.... 比自動差!!!

我想這會是 Leica R 數位系列會面臨的東西.. 畢竟它的鏡頭不是自動, 也不與數位機背完全同步... 雖保有手對焦的質感, 卻未必是最佳的數位方式! Contax 要整合數位也未必要出 N.. (雖然鏡口大小有相當直接的關係).. 既然這樣子, 其實出個 APS 大小的 RTS Digital 既可, 何必改朝換代? .. 想必他也想到了 "自動對焦" 的趨勢.. 它比其他人晚走那麼多年.. 沒有自動對焦的數位像機能看嗎?

FYI.....我單眼數位的 "清晰" 手持居然至少要 1/60 ~ 1/30 之間.. 1/30 有百分之五十以上會模糊! .. 看來數位的白平衡比正片的寬容度更小, 其實連拍攝的手持程度也因為數位的關係相對的要更精準, 更穩定才有辦法了.. 手動對焦的數位單眼.. 我只會想想.. 畢竟對我的實用性並不高.. 對於 Contax G2 我能手持 1/15~1/8 的人.. 在單眼數位簡直把我的信心推到谷底......... 更別說望遠鏡頭了.. 沒有 USM 沒有 IS 的 Leica.. 用望遠鏡頭手持要更加小心...

ultis


新進會員

14) 2003/06/26 09:23 
感測元件大小只有 26.4 x 17.6 mm,
只比10D大一點...但接近1Ds的價格...

Chris


新進會員

15) 2003/06/26 09:25 
ultis.. 這已經見怪不怪了.. Olypmus 新的 Frame Transfer CCD, 要推出的 E-1, 不是比 10D 的 cmos 更小很多.. 價格還不是一樣更貴!

firework2001


新進會員

16) 2003/06/26 09:38 
我想Leica數位機背的設想是讓數位和菲林共存,將來像素再提高(如提升至20M),機身大可以保留,換個新機背便成,大家不必再做荷籣豬,由D1換D1H再換D100再換....

另外,數位機背的設想在中底機已有,不算是新穎的構思,只是一個機背的價錢便可買到1Ds,Leica即是Leica。

stlrshu


新進會員

17) 2003/06/26 10:56 
不過這會不會是未來的趨勢?一部機傳統、數位兼容,以後的Nikon F6 或EOS 1?變成換個機背就可兩者通吃?好像是個好主意,至少RDigital在外觀上是完全搭配的,不會有突兀感。

firework2001


新進會員

18) 2003/06/26 11:19 
是的,我覺得這是最好的發展,更理想的是各公司開放其他數位機背公司馬入競爭,到時挑選機背猶如挑選鏡頭一樣,大家可用原廠,喜歡X3使用X3,喜歡Super CCD也可。哈!我是否在作白日夢?

quesderHo


新進會員

19) 2003/06/26 11:35 
我覺得重量和大小是還好,
看起來和裝了手把的10D差不多,
不過KODAK做的  CMOS sensor without
anti-alias-filter, 上千萬像素....

嗯...沒信心

Chris


新進會員

20) 2003/06/26 12:57 
是的,我覺得這是最好的發展,更理想的是各公司開放其他數位機背公司馬入競爭,到時挑選機背猶如挑選鏡頭一樣,大家可用原廠,喜歡X3使用X3,喜歡Super CCD也可。哈!我是否在作白日夢?  


A: 在這邊確實有個很大的問題 .. "校正!"....
各廠的 DSLR 會依自己鏡頭設計來開發色彩辨識軟體與後製作程序.. 當機背像是 kodak 幫 nikon, canon, 甚至 leica 出, 機背的 CCD 必須各別的套用不同軟件與程序, 甚至顏色敘述與變形修正..  這在 kodak 與 nikon/canon 的關係上, 目前是有可能的.. 也就是為什麼早期 kodak 有, nikon, 與 canon 數位機背.

但是因為少了很多機體零件, 只研發 ccd 與整體上的控制 (必須配合機身的快門與光圈還有運算).. 結論就是每個機背都要個別設計, 成本十分高昂.. 這也是 kodak 放棄 "數位機背" 的原因.. 也是 silicon film 的 e-film 無法完整開發, 而現在就是在賣整體的 DSLR 一台台為套件..

是的! 不同廠商的機背在同機身不但可以底片與 ccd 並用, 並且可以有 x3, super ccd, ft ccd, cmos 的分別.. 但是影像差異絕對很大! 而且因為要相容於機身快門與其他裝備的整合性, 機背成本不但高昂, 表現也未必好! 單單要設計那機背, 硬體上, ic 板上, 迴路, 電力供應, 都成了很大的問題. 而且一個機背價格絕對高於買整台已經組合好的 DSLR 貴! 有誰有意願買各種不同的機背來用呢?

若是機身以設定好, (像現在的 DSLR), canon 自家的鏡頭問題就比較好解決.. 君不見, sigma, tamoron 鏡頭到了 10D 都有問題不是嗎? .. canon 無法一一校正!!! 而轉接其他鏡頭在 10D 上, 顏色又會偏!!! 因為跟機身軟體有點不一樣..

我的建議到是相反.. 應該朝遠古時代的 M42 Universal Mount 邁進才是正途! 機身不變.. 鏡頭可以互換.. 然後機身裡的軟體配合你所需的鏡頭 (例如用 contax 就選 contax 色頻.. 依此類推).. 不但機身買壹台可以稱很久, 鏡頭護換顏色也精準, 還能夠換不同系列鏡頭而有所謂的 pentax 味, nikon 味, zeiss 味等等... 大家也不需要買三四個數位機背來替換..


這就是 kodak / olympus 出 E-1 (4/3 mount) 的最大主因.. 她們希望以 "輕便" 這個設計的優勢, 吸引其他鏡頭廠商跟進 4/3 mount.. 這樣子就像以前的 M42.. 百家爭鳴卻只需要一個接口..  意味著, 只要有 E-1, 以後未必只有 Olympus 的鏡頭.

但是 O 牌想法太單純了.. 機身雖小, 鏡頭雖短.. 價格是最大的致命傷.. 而且要大廠跟進 4/3 mount? 想太多了! 要是能夠這樣子統一的話當初 M42 就不用各家都改成各自的切刀式了.. 想個 M42 (改良版, 可用 AF) 就應該解決大半的問題了.. 但是往往不是如此.. M42 現制在 Pentax 的版權費.. N, Ca, M, L, Co, O, R 都不會笨到再去付費........... 只可惜.. 只換鏡頭不換機身才是對使用者最有利的方法..  數位機背, 與一整台數位像機的概念, 差別並不大.. 反而成本更高, 設計更複雜, 並且流通性不高.  我想這是 nikon/canon 最後自己研發時沒有走 kodak 後路.. 直接做成 DSLR 比較快也比較有效率.
回上一層 第1頁 / 共8頁 到第 頁   下一頁   最末頁 1 2 3 4 5 6 7 8
手札小舖熱門商品
【台灣私房景點全集】共5冊,合購73折再贈進口黑卡
【我的夢幻人像鏡】2013最新增訂版!
【Nikon DX 達人聖經】手札聖經系列重出江湖!
【駕馭數位單眼相機】貫通攝影的最佳教本!
【2013攝影年鑑】年度新書隆重上市!
攝影家手札數位影像坊DV哈燒網KeyBuy藝廊論壇
服務信箱:242204 新莊副都心郵局第12信箱 │ 會員服務部:02-85215082(上班時間早上9點~下午6點) 和平東路三段276號 │ 廣告專線:0937-887229 │ 總瀏覽1168123492人 │ 線上1952人
攝影家手札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17 PhotoSharp All Rights Reserved. 非經許可,請勿任意轉載、出版本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