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論壇首頁
論壇主選單 > 器材版 > 一個CCD只能拍一萬張照片
作者  
討論話題
 

Wanlee


新進會員

2002/08/03 15:03
器材: 其他 其他
PC Shopper電腦買物王專刊8
數位相機探購應用聖經p.22
--------------------------------------------
數位相機第三個缺點就是數位相機本身就是
一個耗材,消費性數位相機所使用的感光元件
CCD,平均約在拍攝一萬張照片(相當於傳統相
機拍攝278卷底片)之後,會開始老化的現象,而
在達到2萬或3萬張照片的時候,畫面就跟原來相
差極大,大部人無法忍受,因此,使用數位相機拍
照,並不是免費,而是在購買的時候,就已經先付
出拍照的成本了.
---------------------------------------------
若2萬元買一部數位相機,除於278.等於每卷
底片72元.但省了沖洗費.
















































































































































skyforce


新進會員

1) 2002/08/03 16:56 
我雖然只有使用SLR..
但是這本書所指出的現象是否有經過驗證過呢?!
個人是持懷疑的態度,覺得有正式的測試結果或者較完整的說明
比較有說服力...

相信站上應該已經有不少人拍攝超過這個數量了
不如比較看看,影像品質是否下降很多!?

clwu


新進會員

2) 2002/08/03 22:54 
既然一萬張或三萬張就會快報消了 ccd, 如果我們姑且讓它論證成立!
那我們可以導出 :

1.幾百萬或上千萬的滾筒掃瞄器在 1~3萬張後就得換 ccd ,不然品質會低落.

2.目前一些數位沖印系統也會在沖印一萬張照片(相當於傳統相機拍攝278卷底片)之後,會開始老化的現象,而在達到2萬或3萬張照片的時候,畫面就跟原來相
差極大,大部人無法忍受,因此,到數位沖印店須要先知道他們使用的沖印機是否以沖印了 278卷底片,而是否以達 900卷了,那沖出來的能看嗎 ? 所以如果你洗到品質不佳的照片可能是該沖印機的 ccd 以計數超過了三萬張 ?

說時在那些大型沖印店一天不知會沖印多少卷,不知一天或兩天要換掉 ccd ?

在說你們買的專業掃瞄器不也是掃瞄 278卷後就差不多要換了 ?

說真的 ccd 的感光如果真只有如此能耐而已,那真的比我 TEKTRONIX PHASER 560 的感光鼓的 6萬張壽命都還不如 !

所以呢 ?

clwu


新進會員

3) 2002/08/04 00:33 
不知道這位作者發表的有沒有將那些能拍動畫檔格式的研究一下,到底拍一分鐘的動畫檔應換算為多少捲底片呢 ?

剛才我途然想到那些 V8, HI8, D8 ,BEATA CAM 就給它算用了 278小十時也應該會老化,當用到 900小時後也差不多要扔了.

更嚴重的是那些用在保全系統上的 CCD CAMERA 是否應該每 45天就換掉呢 ?
這個算法是用了約 1000小時,我是用一小時換算為一捲,既快門按 36下的消
耗,這種換算應不為過

clwu


新進會員

4) 2002/08/04 01:11 
朋友來電話教我一個動畫檔格式的正確換算公式,一般數位相機每秒記錄 15格影像,也就是說一分鐘等於 15畫格x60秒=900畫格, 而 900畫格既相當於快門按下 900次,所以一小時的快門數既為 900x60=54000次快門,所以如果 ccd 的壽命是
30000次快門,如果以 V8,HI8,D8,BETA CAM,CCD CAMERA 開機有 MONITOR 監視操作下,CCD 將只有不到一小時壽命,超過一小時後所拍到的影像將沒有品質可言,一般人將無法接受,因為 V8,HI8,D8,CCD CAMERA 這些機種雖然沒在錄影,但它門的 CCD 是工作的,所以你才能從監視器看到影像,以此推論電視台一天要扔掉很多類似周邊產品,為了報導立法院開會時況,一天要換掉很多 CCD,不然能看嗎 ?也感謝這位朋友的公式.

不知道一支價值百萬元的 BETA CAM 的 CCD 成本是多少 ?

DSLR 的 LCD 沒有像我那台 SONY 的 LCD 那樣,只要開機 LCD 就會顯示鏡頭的景物來,而按下快門只是將此時的數據存檔下來,所以開機後不管有沒有按下快門 CCD 都須一直工作,而 V8,HI8,D8,BETA CAM,CCD CAMERA 這些日常生活隨處可見的東西也是如此工作原理,所以一台數位相機給不常拍照的人來使用,要使用到 1~3萬張次,我想很難達到此數據,既使達到此數據也早就改朝換代了.

而對喜歡拍照的人來說 278卷又算得了什麼,我每次都拍個百來張,網上以前就有人為了那個新電池要它都充幾次電,充飽就用相機測試看能拍幾張,這樣下來是驚人的,所以這個數據有些................?

jay_chou


新進會員

5) 2002/08/04 06:31 
clwu兄:I agree with u!

ki-nan


新進會員

6) 2002/08/04 14:32 
我有一個疑問,我的掃描器用了三年之後,掃描的影像品質明顯下降,而且有雜訊~同樣是利用感光元件呈現影像,不知道跟這老化的狀況有沒有關係~

ps.掃描平台的清潔工作我都有做好~

clwu


新進會員

7) 2002/08/04 15:52 
老化決對會有,而且應該不止於 ccd 或 cmos 上,而掃瞄器的燈管也佔很大原因,而又有雜訊這就更複雜些,如果有個新的感光元件來換新,而且問題一掃而空,那明確的告訴我們感光元件出了問題,而燈管的點燈動作是用高頻震盪的,如這裏的問題所產生的雜訊也會很嚴重,其次步進馬達不順暢或是供給的電源不穩定,而致使電壓降起起落落也會,不過這些電路都有穩壓晶體控制,比較可能是這些晶體老化或遇熱產生電流不穩定.

我想送廠檢修可以真像大白.

Vincent★帝國天使


論壇版主

8) 2002/08/05 02:32 
天呀...那底掃呢?

伊森


新進會員

9) 2002/08/05 03:11 
各位眼睛看清楚點...
原文所說的是"消費性數位相機所使用的CCD"...

是"消費性"的喔...不是專業級的喔...

所以大家應該不用驚慌吧...
更不用擔心蝦米數位機台還是滾筒掃描...
那種專業級的一定是完全不同品質的CCD啦...

clwu


新進會員

10) 2002/08/05 06:43 
消費性 ?

我也是以消費性為出發點,雖然談到 beta cam 但除了這個外,v8,hi8,d8,ccd camea 都也是消費性,其實 dslr 也算消費性產品,掃瞄器與監視用 camera 也算是消費性產品, UMAX 公司網上(簡体)也提到壽命問題,好像比目前爭議的多十倍以上時間.

CCD 會老化是可以承認的事實,但掃瞄器或這些 V8,HI8,D8,CCD CAMERA 產品都能用那樣多年,而且事實上壞了不能用都不是從 CCD 這裏壞的.(最嚴苛的就是那些監視用 CCD,你想它一掛上去 24 小時工作,都用幾年呢 ? 它的 CCD 規格是所有消費性產品最差的)

二來目前掃描器一台兩三千元,一個監視用彩色 CCD 也再 4000元就有,而這些產品至少要保證你用一年,數位相機也一樣,如此一來一年快到,趕快猛按快門讓 CCD 感快於一年內就報銷,這樣可以到公司修理換新.

而且 CCD 就只那幾家生產,我那台 SONY P50 公司貨 16500元,遠低於這位作者的二萬元消費性產品定意,我還在保故期,我不知道要不要猛按快門 ? 事實上我這台都是拍動畫格式的,我想這樣還會更加速老化,更容易換新 ?

事實上消費性的數位產品是最多人使用的,反而 DSLR 一定是較少人使用的,而且
消費性的機種規格 CCD 使用量大,發展自然較快,所以會越來越進步.

夢幻nikon


新進會員

11) 2002/08/05 13:35 
其實
有人的傻瓜相機拍到一萬~三萬張的嗎
很少吧!

雖然我懷疑原作提出的數據
但相對於傳統傻瓜
用到這樣也足夠回本了吧

Asafes


新進會員

12) 2002/08/05 15:02 
弟有接觸過一台使用黑白640*480ccd取像的機器,使用最少二年以上,平均每秒取三張像,每天最少工作12小時,一年扣掉休假日假設工作200天,到目前ccd未有異常狀況,所以到目前為止已經取過下列所算這麼多張影像:
3pc/s*60s/min*60min/hr*12hr/day*200day/yr*2yr=51840k pcs.
就算數位相機的ccd很不濟,壽命只有這種ccd的千分之一好了,也還有5萬張以上的能耐。
個人認為,使用數位相機,可以不用考慮ccd衰減這個問題,倒是保持清潔與適當的溫濕度比較重要。

richome2


新進會員

13) 2002/08/05 20:58 
我的d1h已拍了10000張, 沒有以上情況 , 本人相信只要
使用正常再拍多幾萬張都無問題.

HugoChen


新進會員

14) 2002/08/06 02:26 
我覺得這本書雜誌有點譁眾取寵
儘管編輯說會批評...,但內容實在不如Dpreview來得紮實

光是用那張model穿黃衣的照片,卻沒有光圈、快門等說明
也沒有實際感光度與標示感光度的差距
﹝個人經驗:Olympus的ISO 100約等於Canon/Sony的ISO 50﹞

雖說數位相機的測光方式實在太多樣化,不能一一說明也就算了
有些相機測光會偏暗、有些偏亮﹝如果是自家使用,一定會去適應調整﹞
很難從單張照片看出各相機的色彩擷取能力
裡面以G2看來最好,但是這包含了很多變因吧
而對最科學的色卡,又沒有著墨,只有小小三張圖...

再者,它做的白平衡測試也頗粗糙,又增加變數!

其實掌握穩定的數位影像比較簡單
在認真了解、挑選相機後,就能完全掌握影像的創作
不必再擔心沖印店的「創作能力」、或者底片的退色問題...

而要挑選相機的話,最好還是別太依賴這本書的說法
看不出有什麼科學化的標準測試

51kevin


新進會員

15) 2002/08/06 06:46 
不管你是多麼高檔的平台底掃,都是CCD,CCD是會老化的!
高階滾筒使用的是光電管!也是會老化!但是壽命還是比CCD高!

51kevin is a professional at scanner

jerloong


新進會員

16) 2002/08/06 11:32 
相信大家對這樣訊息會有質疑
畢竟是花了這麼多銀元!
可是大家反駁意見也是經驗談??
相信CCD是會退化 應與下列因素有關
使用時數- 看你怎麼操
出廠日期- 不用擺著 也會吧
至於多久????
-----------------------------------
CCD有沒有老化 應不是用肉眼感覺
擺在辦公室的高階灰階螢幕價值六十萬 竟然兩年就退化
所以辦公室準備添購高階LCD售價 約二十萬也只有3-5年好光景
用這些高階螢幕以肉眼看照片比較 都不一定準 何況是家用電腦螢幕
應找專家實際測試一番才下定論

Snaky_w


新進會員

17) 2002/08/06 22:25 
從元件物理的角度來看,CCD退化是必然的事實
如同一般半導體元件一樣  CCD的製造過程也會有離子佈植的程序
將不同的元素打入矽基板中以創造各式的開關與電晶體
問題在於  這些元素打入基板以後不是就固定在那兒了
它們會隨著時間往離子濃度低的地方進行擴散運動
隨著離子往四面八方擴散  原本設計的電路就開始走樣
性能也會因而開始改變

至於甚麼時候會導致CCD的性能低落到無法使用
這有很多因素  一方面是製程技術
另一個則是元件本身的大小   使用0.25um製程的CCD
其容許的離子擴散空間遠比0.13製程來的大
同時使用小型製程的CCD感光板,面積小散熱反而不易
較高的溫度也加快了擴散的速度

所以前面有很多人提到640X480的低階CCD  或是Hi8/DV等設備
幾乎看不出來有甚麼性能下降的問題  
可能就是因為它們都使用較大的製程技術  感光板也都較大
性能劣化反而不明顯

由以上推論  越是消費型的CCD  因其面積小(成本較低)
製程小  壽命就越短  
反觀DSLR  其面積大  也不太需要極高密度製程
壽命反而就長了

Fatihyen


新進會員

18) 2002/08/10 12:56 
上星期從台中回來, 買了這本雜誌在車上打發時間, 唉! 如果聽他的去買像機準死的, 小弟也不是很懂, 但常看手札和dpreview, 水準實在差太多了.

Danny

部落格(4)
新進會員

19) 2002/08/11 14:40 
1萬張?????
應該不會吧
我的EOS D30已經拍超過12000張了
不過沒覺得畫質有變差

Chris


新進會員

20) 2002/08/15 11:07 
我第一台 kodak dc260..  撐了 2000 多張.. 顏色變淡. .賣了..
我第四台 DC, pentax optio330 因為潮濕, ccd 損壞與快門損壞, 只拍了 700 多張...
個人認為可能是品管? 可能是 DC CCD 耗材? 也可能是設計上的問題..
在合歡山上拍攝接受零下的折磨, 加上潮濕.. optio330 就漸漸的壞掉了..
到現在還在修理當中.............. 所以我對"消費級的" DC 其實並不睬樂觀的看法.
回上一層 第1頁 / 共6頁 到第 頁   下一頁   最末頁 1 2 3 4 5 6
手札小舖熱門商品
【駕馭閃光燈】最完整的閃燈指導教本!!
【Sony α NEX-C3‧NEX-3‧NEX-5完全上手】熱購中!!
數位攝影達人超值包【就是愛 構圖】+【數位單眼達人速成】74折
今年VIP會員招募-超大無敵1.5G相簿再加贈好禮!
【台灣私房景點全集】共5冊,合購73折再贈進口黑卡
攝影家手札數位影像坊DV哈燒網KeyBuy藝廊論壇
服務信箱:242204 新莊副都心郵局第12信箱 │ 會員服務部:02-85215082(上班時間早上9點~下午6點) 和平東路三段276號 │ 廣告專線:0937-887229 │ 總瀏覽1171872148人 │ 線上1487人
攝影家手札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17 PhotoSharp All Rights Reserved. 非經許可,請勿任意轉載、出版本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