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壇版主
 
  
 | 
		從趨勢上來看鏡身馬達應該是未來N家的發展重點吧 搞不好哪天就突然宣布不再玩機身馬達了也說不一定 鏡身馬達的速度上還是具有優勢的 高階機種會考慮到兼容性 很多的老玩家還是在用無鏡身馬達的鏡頭 所以會保留這個設計在 但未來也是會漸漸取消了吧 不需要太在意這個問題啦     推薦者:  nikonguy, phtoboy
 | 
		| 網路會員
 
  
 | 
謝謝貓大哥的回覆
 但是有無鏡身馬達價位上真的差很大>"<
 
 要買都要存好久
 目前我只有18-55kit
 
 有沒有什麼選購鏡頭的建議^^
 | 
		| 論壇版主
 
  
 | 
		嘻嘻 問我鏡頭推薦就問錯人了 我一向是一機一鏡走兩崖的 看你自己要拍什麼主題吧 在沒有專精的主題前把錢省著別買太多鏡頭 甚至是50/1.8這種人人推薦的高性價比鏡頭 買鏡頭不是投資 是使用 買了不用的鏡頭叫浪費 所以鏡頭要用就別談性價比 18-55先拍再說啦 推薦者:  rickcrickc
 | 
		| 部落格(253) 論壇版主
 
  
 | 
		
				機身馬達與鏡身馬達都是用來
				AF
				(自動對焦)
				
						
						
						
				
		 
				由於鏡身馬達是直接由鏡頭驅動,
				
						
						
				
		 
				所以會比機身馬達透過〝螺絲起子〞來轉來得快
				
						
						
				
		 
				但是,把馬達做進鏡頭需要佔空間,鏡筒結構相對薄弱複雜
				
						
						
				
		 
				簡言之︰鏡身馬達優點是對焦快,缺點是容易壞
				
						
						
				
		 
				
						 
				
		 
				目前各廠都在拼功能,比快!
				
						
						
				
		 
				所以鏡身馬達是設計趨勢,至於不耐用?
				
						
						
				
		 
				對廠商而言反而是優點(用壞再賣你新鏡頭)
				
						
						
				
		 
				
						 
				
		 
				以我而言,我比較喜歡用手動鏡
				
						
						
				
		 
				即使
				AF
				鏡頭我也會選有光圈環的
				AFD
				鏡
				
						
						
				
		 
				【對焦環】和【光圈環】是讓一顆鏡頭長命百歲的保證
				
						
						
				
		 
				就算電子改朝換代不支援,還可以當手動鏡用
				
						
						
				
		 
				甚至用轉接環轉到別廠的機身繼續用
				
						
						
				
		 
				而
				G
				鏡沒了光圈環,電子一掛,死鏡一支!沒戲!
				
						
						
				
		 
				
						 
				
		 
				所以你的問題的關鍵在於:你有多依賴
				
						AF
				
				
						自動對焦?
				
				
						
						
				
		 
				每個人的需求都不同,選擇
				
				
				當然也不一樣嘍!
				
						
						
				
		 
				
						 
				
		 
				
				  推薦者:  北海小英雄, phtoboy, zanwu, wa45wa45
 | 
		| 論壇版主
 
  
 | 
		老N你這個MF基本教義派 還一直否認           推薦者:  nikonguy
 | 
		| 網路會員
 
  
 | 
基本上以長期規劃來說,Nikon的鏡身馬達化是必然的趨勢. 現在這個時間點拘泥回追機身馬達其實意義已經漸漸消失 Nikon的升級策略一向是下到上,因此現在的無機身馬達業餘機就代表了下一個就是高級業餘機也會被拔掉馬達,再下一個就是準專業機. 整個進程可能會花上5年10年來完成. 因此長期來看您可能很多年之後持有許多機身驅動鏡頭,卻沒有中低階機身驅動機身可以買. 
 之前Nikon約略花了10年來完成去光圈環的動作. 全電子化接環系統這是進化的趨勢,您既然在這時間點進入,建議您還是往前看比較好. 
 至於鏡頭價格問題,我想鏡身馬達昂貴並非是主因(不然無法解釋18-55那低價格). 主要還是因為現代鏡頭已經無可避免的投入太多先進光學科技以求在消費市場讓用戶看上眼. 新鏡頭就是貴,無論有沒有鏡身馬達 		用哪種機身都可以,什麼片幅都沒差,即視即所得,看不見憑想像,拍的起來就拍,拍不到的放棄. | 
		| 網路會員
 
  
 | 
		多少在鏡頭裡多了個馬達成本是會比較高啦 但前題是有和無鏡身馬達的產品作比較的結果 未來都取消掉後估計也就沒得比了   像canon 他高興標多少就我就只能花多少去買 沒得比較到底少了個馬達可以便宜多少   不過每更新一代價格總是比前一代高 除了新的結構的研發成本外還有就是通貨澎漲   努力多賺點 先拼過通脹才有買鏡頭的力氣啦 | 
		| VIP
 
  
 | 
樓上各位講的都很對,鏡身馬達的修理是很貴的!希望您能了解。 | 
		| 網路會員
 
  
 | 
		
				原發文者: Vios2 發文時間: 2012/04/30 15:09
				樓上各位講的都很對,鏡身馬達的修理是很貴的!希望您能了解。
 不一定 若只是單純的線圈馬達(副廠有)或微型SWM(低價鏡),其實沒有貴多少 		用哪種機身都可以,什麼片幅都沒差,即視即所得,看不見憑想像,拍的起來就拍,拍不到的放棄. | 
		| 網路會員
 
  
 | 
		
				原發文者: Vios2 發文時間: 2012/04/30 15:09
				樓上各位講的都很對,鏡身馬達的修理是很貴的!希望您能了解。
 - 請在此輸入回應 - 
				 身为CANON的用户。。。。。。。完全能理解 | 
		| 網路會員
 
  
 | 
去年二月底剛花20多K修了一支Canon 24-70 2.8,是送回日本原廠修的,修好後感覺很好,但是周六拍完睡個覺,昨天一早出門,拿起相機按下快門....,哈!它又出狀況了;經初步自行檢查,好像是後鏡組移位了,心想應該是修理時組裝出了問題,又得花錢了。這次的災難讓我瞭解高度電子化的鏡頭不耐碰撞,使用者也要有心理準備 ─ 裡面的電子裝置是消耗品,至於費用多少、合不合理,消費者根本沒得選擇。
 另外,常聽同好批評代理商的種種不是〈維修費、維修技術〉;單就維修費來說,消費者忽略了商場上的〈默契〉;舉個例子,24-70 F/2.8 L這支鏡頭日本原廠訂價日幣220000圓,台灣售價約46000元,換算目前的匯率大家不難看出原廠提供經銷商很高的折扣;而這支鏡頭當初的修理費用是日幣68000圓,不貴吧!但是當時商家提報的匯率是0.34。啪系!要24000圓台幣。
 說了一大串,根本和機身馬達扯不上邊嘛!
 我只想告訴樓主,拍照別想太多,既然跳入這個坑,就把脖子伸長點兒,任由廠商宰割吧!不然勒?
 推薦者:  北海小英雄
 | 
		| 部落格(38) 網路會員
 
  
 | 
nikon G 鏡還不至於死鏡一支 他有光圈內撥桿設計 CANON就麻煩了 推薦者:  nikonguy
 | 
		| 網路會員
 
  
 | 
		
				原發文者: chengkendrick 發文時間: 2012/05/01 14:24
				nikon G 鏡還不至於死鏡一支 他有光圈內撥桿設計 CANON就麻煩了 迷途只為看花
 - 請在此輸入回應 - 
				    | 
		| 網路會員
 
  
 | 
原來痛苦在af-s價格上的不是只有我...是阿~但各位前輩分析的也很有道哩! 對新手的我而言,決定存點錢敗18-105好像才是王道! | 
		| 部落格(253) 論壇版主
 
  
 | 
		
				Nikon 18-105mm f/3.5-5.6 VR
		 
				看到那個塑膠接口就覺得不值得花那個價錢
				
						
						
				
		 
				看看
				Ken Rockwell
				的
				review
				︰
				
						
						
				
		 
				
						http://www.kenrockwell.com/nikon/18-105mm.htm
				
		 
				
						
						
				  
				我同意他的說法:花相同的預算
				
						
						
				
		 
				18-55mm
				在
				18mm
				端的邊緣畫質都比她好
				
						
						
				
		 
				其餘的預算可以買顆
				AFD50mm f1.4
				或
				AFD50mm f1.8
		 
				
						觀景明亮
				
				、弱光環境好用、散景有魅力!
				
						
						
				
		 
				
						體積小
				
				,好攜帶!
				
						
						
				
		 
				定焦的需求搶手,以後想脫手也比較有人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