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論壇首頁
論壇主選單 > 器材版 > 亦龍 精華區!
作者  
討論話題
 

亦龍


論壇版主

2003/07/18 22:48
器材: Nikon 尼康 其他
想想..... 過去幾年,寫的文章很多都石沉大海,有點可惜!
特在此處作一整理,以饗同好!

Edited by - 亦龍 on 2003/07/18  22:49:42
推薦者: b065, mineworker, sven.ding, BaronKen, wbask, jimShyr, mfchai, thy59318, matthewlam64, THAT12, contaxaria2001, TOMF90, 博仔, eyehuadr

亦龍


論壇版主

1) 2003/07/18 22:55 
為什麼要叫小白和小黑

內容:為什麼要叫"小白"和"小黑"?
●"小白"、"小小白"的由來:
話說當初Canon的鏡頭群,白色的鏡身只有在大砲群(長焦段)才會
出現,因此當時焦段最短的,最常被大家購買的就是EF 70-200mm
F2.8L 這隻白鏡,因此就有了"小白"的稱呼出現!
後來出現了EF 70-200mm F4L USM大家就沿用,稱此鏡為"小小白"。

●"小黑":
小白的說法在台灣的BBS和網路上流行了一陣子後,而相對於
CANON "小白"焦段的Nikon鏡頭,就是號稱"三代鏡"的:
AF ED 80-200mm F2.8 IF 大家就取名為小黑。其實認真來講,並不
貼切,因為Nikon大多數的鏡頭仍是黑色的塗裝。

●小灰:
Nikon推出的AF-S灰鏡,灰色是日本Nikon原廠在網頁上介紹此系列鏡
頭的時候,介紹文就用灰色塗裝來說明,相對以上的說法,那麼就稱
AF-S Zoom-Nikkor ED 80-200mm f/2.8 IF為小灰。

●小小灰:
第一次手札在"減壓管"聚會時,台灣第一隻出現的AF-S Zoom-Nikkor
ED 28-70mm f/2.8 由日本帶回,我們第一次接觸時就稱它"小小
灰",似乎STD和此鏡的主人也欣然接受這個名字。

●小小小灰:
根據以上說法,那麼灰色版的AF-S Zoom-Nikkor ED 17-35mm f/2.8
應該叫作"小小小灰"。

引申一下:
AF ED 80-200mm F2.8 IF <NEW> 就取名為"三代小黑"
AF-S Zoom-Nikkor ED 80-200mm f/2.8 就取名為"四代小黑"
AF-S VR Zoom-Nikkor ED 70-200 F2.8G 就取名為"五代小黑"
AF-S Zoom-Nikkor ED 28-70mm f/2.8 就取名為"小小黑"
AF-S Zoom-Nikkor ED 17-35mm f/2.8 就取名為"小小小黑"

其實大家參考一下,只是便於記憶吧!趣味一下!

姓名:亦龍 at 202.178.245.227 Email:ilung@photosharp.net  日期:10/11 12:28

Edited by - 亦龍 on 2003/07/18  22:57:34
推薦者: lyhsieh

亦龍


論壇版主

2) 2003/07/18 23:23 
小黑有幾代?

●第一代
AF 80-200/2.8 ED 序號 ? - 245166 - 355697* - ? 販售日期02/1988 - 09/92
‧鏡片組成:11群/16片
‧最短攝影距離:[1.8m]1.5m
‧ 畫角:30度10分-12度20分
‧ 最小光圈:f22
‧ 重量:1200g
‧ 濾鏡口徑:77mm
‧ 變焦方式:推拉式
‧ 圖片:http://home.aut.ac.nz/staff/rvink/af80200.jpg
‧ 沒有D的距離資訊
‧ 無三腳架座
‧ 鏡身表面較粗造的噴沙處理
●第二代
AF-D 80-200/2.8 ED 序號 ? - 401171 - 402902 - ? 販售日期 09/1992 - 1997  
‧鏡片組成:11群 /16片
‧最短攝影距離:[1.8m]1.5m
‧ 畫角:30度10分-12度20分
‧ 最小光圈:f22
‧ 重量:1300g
‧ 濾鏡口徑:77mm
‧ 變焦方式:推拉式、缺點是若要固定焦距當鏡頭抬高或向下時易滑動,用久變焦環會鬆動。
‧ 圖片:http://home.aut.ac.nz/staff/rvink/afd8228.jpg
‧ 有D的距離資訊、自動對焦的速度比三代鏡慢且聲音較大。
‧ 無三腳架座
‧ M-A切換在光圈環旁
●第三代
AF-D 80-200/2.8 ED 序號? - 776470 - 827281* -販售日期 10/1996 -.迄今
‧鏡片組成:11群/16片
‧ 最短攝影距離:[1.8m]1.5m
‧ 畫角:30度10分-12度20分
‧ 最小光圈:f22
‧ 重量:1300g
‧ 濾鏡口徑:77mm
‧ 變焦方式:旋轉
‧ 圖片:http://www.nikon-image.com/eng/Nikkor_Lenses/AF_Zoom/AF80-200EDb.html
http://home.aut.ac.nz/staff/rvink/afd8228n.jpg
‧ 有D的距離資訊
‧ 有附三腳架座
‧ 遮光罩需另購
‧ M-A切換在變焦環前
‧ 3片的ED鏡片
‧ 三代鏡改進了鍍膜
●號稱第四代,嚴格說來稱的上四代的地方只有焦段(80-200mm)的部分。但是鏡片的組成完全不同於第一、二、三代鏡,可以說完全是新的設計。
AF-S 80-200/2.8 IF-ED 序號 200001 - 200523 - 207721 -販售日期 12/1998 – 2003年
‧鏡片組成:14群/18片
‧最短攝影距離:1.5m
‧ 畫角:30度10分-12度20分
‧ 最小光圈:f22
‧ 重量:1580g
‧ 濾鏡口徑:77mm
‧ 變焦方式:旋轉
‧ 圖片:http://www.nikon-image.com/eng/Nikkor_Lenses/AF_Zoom/images/AF-S80-200.gif
http://home.aut.ac.nz/staff/rvink/afs80200.jpg
‧ 有D的距離資訊
‧ 有附三腳架座,三腳架座可拆下。
‧ 自動對焦無聲並極為迅速
‧ 附贈花型遮光罩HB-17
‧ 可使用TC-20E、TC-14E兩倍鏡作自動對焦。
‧ 5片的ED鏡片
‧ 由於內置swm所以較三代鏡耗電。
●號稱第五代,AF-S VR Zoom Nikkor ED 70-200mm F2.8GIF)
序號 200001 -      -販售日期 2003/3
‧鏡片組成:15群/21片
‧最短攝影距離:AF時1.5m、MF時1.4m
‧ 畫角:30度10分-12度20分
‧ 最小光圈:f22
‧ 重量:1470g
‧ 濾鏡口徑:77mm
‧ 變焦方式:旋轉
‧ 圖片:http://www.nikon-image.com/jpn/products/af_nikkor/af-s_zoom_ed_70-200.htm
‧ 有D的距離資訊
‧ 有附三腳架座,三腳架座可拆下,新的設計,腳架環可分離。
‧ 自動對焦無聲並極為迅速
‧ 有VR(Vibration Reduction)防手震功能,可使手持安全快門下降三級。
‧ 附贈花型遮光罩HB-29
‧ 可使用TC-20E、TC-20E II、TC-14E、TC-14E II兩倍鏡作自動對焦。
‧ 5片的ED鏡片
‧ 由於內置swm及VR所以較三代鏡耗電。

亦龍


論壇版主

3) 2003/07/18 23:26 
比較 Nikkor-AF-I 與 Nikkor AF-S 之差異:    2001-5-28
一、 現有鏡頭群的不同:
AF-I系列僅有定焦鏡;AF-S系列有定焦及變焦系列:

AF-I 目前有的鏡頭系列為:AF-I 300mm f2.8D IF-ED、AF-I 400mm f2.8D IF-ED、AF-I 500mm f4D IF-ED、AF-I 600mm f4D IF-ED
AF-I 加倍鏡:AF-I Teleconverter TC-14E 、AF-I Teleconverter TC-20E

AF-S 目前有的鏡頭系列為:
 定焦部分 AF-S 300mm f2.8D IF-ED、AF-S 500mm f4D IF-ED、AF-I 600mm f4D IF-ED
AF-S 300mm f/4D IF-ED、AF-S Nikkor 300mm f/2.8D IF-ED II Lens、AF-S Nikkor 400mm f/2.8D IF-ED II Lens、AF-S Nikkor 500mm f/4D IF-ED II Lens、AF-S Nikkor 600mm f/4D IF-ED II Lens
 變焦部分 AF-S Zoom-Nikkor ED 17-35mm f2.8D IF 及 AF-S Zoom-Nikkor 28-70mm f2.8D IF、AF-S Zoom-Nikkor ED 80-200mm f2.8D IF  

AF-S 加倍鏡:AF-S Teleconverter TC-14E II、AF-S Teleconverter TC-20E II

二、名稱與設計的不同:
 1992年初Nikon 推出 AF-I系列鏡頭,剛開始時有 AF-I 300mm f2.8 及 AF-I 600mm f4 ,均在鏡頭中內建馬達,在使用時可以鏡頭中內置馬達直接驅動鏡頭,這與以往所使用的AF鏡頭由機身馬達驅動是不一樣的,對焦的速度比原先的AF 300mm 快很多,所以多內建於較長焦距的鏡頭中,以便利於記者或生態攝影家使用。

AF-I 採用內置馬達及內含CPU接點的鏡頭,Nikon 稱為"I"設計
AF-S 採用靜噪波動馬達(Silent Ware Motor),Nikon稱為"S"設計
,這種馬達與AF-I所使用上的最大差異為:高速、準確、靜音,當搭配了F5及F100機身對焦之準確及快速,讓您如虎添翼。
AF-S並配備了全時手動對焦功能、限制自動對焦範圍、自動對焦鎖(某些鏡頭才有)、三腳架固定環(某些鏡頭才有)、花型遮光罩。

AF-I 及 AF-S 鏡頭均為內置馬達及內含CPU接點的鏡頭,在曝光量測上需使用AI或連接CPU的系列相機,採全光圈的方式,其他相機則採用縮小光圈的方式。

三、CPU接點數不同(原先針對所設計機身的CPU接點)
AF-S 有10個CPU接點    F5及F100 有8個CPU接點    
AF-I 有10個CPU接點    F4    有8個CPU接點    

從我的 AF-S Zoom-Nikkor ED 80-200mm f2.8D IF 及 AF-S 28-70mm Zoom-Nikkor ED 80-200mm f2.8D IF 兩顆鏡頭的使用手冊中,看見:
注意:本鏡頭靜噪波導自動對焦適用於尼康F5、F4系列、F90X系列/N90s*、F90系列/N90*、F70系列/N70*、Pronea 600i/6i*及Pronea S相機(*僅在美國出售)。

使用於F4可在C、S、AF模式,作自動對焦及手控先決(有輔助聚焦功能);使用於F4可在M模式,作手控先決 (有輔助聚焦功能)  


Edited by - 亦龍 on 2003/07/18  23:30:55
推薦者: evasong

亦龍


論壇版主

4) 2003/07/18 23:29 
NIkon的增距鏡:(by 亦龍)
 
●TC-14E、TC-14E II:焦距 X 1.4倍,最大光圈下降一級,例:f2.8變成f4。

●TC-20E、TC-20E II:焦距 X 2倍,最大光圈下降兩級,例:f2.8變成f5.6。

注意:TC-14E、TC-14E II、TC-20E、TC-20E II:這4隻增距鏡,為AF-S和AF-I系列鏡頭專用,可提供自動對焦。(需搭配D1, D1X, D1H,D100,F5, F100,F90 , F80 ,F75,F70,N65..等機身才能自動對焦)。
但是AF-S 17-35mm f2.8D(IF)、AF-S 28-70mm f2.8D(IF)不能使用。


●TC-301:AI-S手動對焦,提供300mm(含)以上AI-S、AF定焦鏡頭專用的2倍增距鏡,焦距 X 2倍,最大光圈下降兩級。
AI-S Micro-Nikkor 200mm F4 IF、AI-S Nikkor 160mm-800mm F8 ED 反射式 1000mm F11、2000mm F11 這四隻也可使用。

●TC-201:AI-S手動對焦,提供200mm(含)以下AI-S、AF定焦鏡頭專用的2倍增距鏡,焦距 X 2倍,最大光圈下降兩級。

●TC-14A:AI-S手動對焦,與TC-201適用焦段相同,但適用鏡頭更多一些,焦距 X 1.4倍,最大光圈下降一級。

●TC-14B:AI-S手動對焦,與TC-301適用焦段相同,但適用鏡頭更多一些,焦距 X 1.4倍,最大光圈下降一級。
各種增距鏡與鏡頭的搭配,請參考Nikon型錄,或原廠網站。

Edited by - 亦龍 on 2003/04/12 12:36:31

Edited by - 亦龍 on 2003/07/18  23:33:23
推薦者: apo03

亦龍


論壇版主

5) 2003/07/18 23:35 
Nikon 一共有幾隻AI-P的鏡頭呢?
●AI Nikkor 45mm F2.8P
焦距:45mm
畫角:50°
光圈:f2.8到f32
光圈葉片:7片
鏡片組:3群4片
對焦距離:0.45m/1.5 ft. 到無限遠
濾鏡口徑:52mm
鏡頭罩:HN-35
推出日期:2001/7
重量:120g
厚度:17mm
與所有Nikon單眼相機,以CPU控制的曝光模式相容。
使用Nikon Super Integrated Coating ,專屬的銀色遮光罩和保護鏡。
●AI Nikkor ED 500mm F4P(IF)
焦距:500mm
畫角:5°
光圈:f4到f22
鏡片組:6群8片(另加保護鏡一片)
對焦距離:5m 到無限遠
濾鏡口徑:39mm
推出日期:1998/3
重量:3000g
●AI Nikkor ED 1200-1700mm F5.6-8P(IF)
焦距:1200-1700mm
畫角:2° - 1°30”
光圈:f5.6到f22
鏡片組:13群18片(另加保護鏡一片)
對焦距離:10m 到無限遠
濾鏡口徑:52mm
推出日期:1994/1
重量:16000g

亦龍


論壇版主

6) 2003/07/18 23:51 
「允許的模糊圈」

話說徠卡發明了第一部的135mm相機,根據當時的工程師 奧斯卡巴納克(Oscar Barnack)計算,符合徠卡135mm相機必須在底片24 × 36mm的範圍內,容納100萬個影像粒子。而每顆粒子的直徑為1/40mm,相當於0.025mm。

☆廠方所依據的「允許的模糊圈」之直徑

而當時一般相機製造商所認為的最小模糊圓( Circle of Confusion)直徑為:0.03mm。巴納克當年所採用的模糊圓直徑,正是0.03mm。所以在35mm底片,達到130萬個影像粒子就可滿足人類視覺的需求。

☆蔡司所使用的標準是:0.025mm
Circle of Confusion = D/1730 ,此處的 D 是單格底片的對角線長度,35mm的長寬為24X36mm,對角線長為 43.94mm:
                                   Circle of Confusion= 43.94 mm / 1730=25.4u=0.0254mm

☆允許的模糊圈(Permissible Circle of Confusion)

一般肉眼在20-30公分的視覺距離下看1/100英吋的圓或點時,是分不出他們的差別的,所以稱之為允許的模糊圈。


☆影響模糊圈的因數:

一、模糊圈是直接受光圈影響,光圈大越模糊圈也越大,光圈越小模糊圈也越小,所以光圈會影響景深的原因就在此。
二、鏡頭的焦距也影響模糊圈的大小,例如,焦距相同時,廣角鏡的景深會比一般鏡頭的景深長。
三、模糊圈也與底片的大小有關。

底片大小                   計算的模糊圈           .254mm COC
35       24x36mm             .025                          .03
4.5x6  41.5x56mm         .043                          .053
6x6     56x56mm            .047                          .057
6x7     56x69.5mm         .058                          .071
6x9     56x84mm            .058                          .071
4x5     96x120mm          .100                          .122
8x10   200x250mm        .208                          .254


四、與被攝主體的距離,相同光圈下,當相機與被攝主體距離越近景深越短,模糊圈越大。離被攝主體越遠,景深越長,模糊圈越小。


☆NIKON 135mm f/2D AF-DC Nikkor 鏡頭可改變脫焦部份的模糊圈的大小。

☆一般廠商在鏡頭的景深表中並非只有使用單一數值的模糊圈標準,他們可以使用0.025於近攝或微距模式,一般距離則用0.03mm甚至0.033mm。
例如:Nikon 105mm微距鏡的景深表,在最近對焦距離時使用0.025mm,在無窮遠時則為0.0335mm,而這個數值會隨鏡頭對焦距離而改變。NIKON中的每隻鏡頭的糢糊圈,不一定都是一樣的!

這網站只要輸入數值,就可求得所要景深與超焦距,包含單位換算,更有各尺寸底片35mm 4.5x6cm 6x6cm 6x7, 6x9cm 4x5in Custom COC等。

http://www.dudak.baka.com/dofcalc.html


我試了一下真的感覺不錯,還請Nikon家族的各位多試試,好用ㄡ!


Edited by - 亦龍 on 2003/07/18  23:55:13
推薦者: yoyochen, yatsu, cac

亦龍


論壇版主

7) 2003/07/18 23:56 
AI Nikkor 45mm F2.8P
主旨:不是AI-S是AI-P
內容:AI Nikkor 45mm F2.8P 不是AI-S是而是AI-P
P是指內含CPU的鏡頭,但不能自動對焦,與所有Nikon單眼相機,以
CPU控制的曝光模式相容。搭配電子機身時沒有D距離資訊,因此無法
執行3D矩陣測光的功能,但可以執行多分區測光及中央重點測光和點
測光的功能。

Tessar-type optical design  
內容:
日本原廠網頁的說法:

The Nikkor 45mm f/2.8 P’s new Tessar-type optical design
allows for a comparatively compact, thin lens.

雖然Nikon聲稱使用了新的Tessar-type 4群3片的光學設計,但是
根據德國蔡司的資料,Tessar的設計源自於 1902年 Paul Rudolph
博士,在蔡司公司的設計。
雖然技術的起源是來自於100年前,但是仍舊是非常優秀的設計。再
加上Nikon本身在鏡片上獨到的技術,將這個設計應用在現在的鏡頭
上,效果應該是更好才是!
個人覺得,只是價格太貴了,如果要求速度和大光圈,大家會去考
慮AIS 50mm F1.4 或AF 50mm F1.4D,如果要便宜買AF 50mm F1.8或
AIS 50mm F1.8就可以了。
收藏的意義應大於實用的意義。
類似像PANTEX 限量版的外觀,也是宣示Nikon也有光學設計和藝術外
觀的鏡頭。

德國蔡司的網頁說明:
http://www.zeiss.de/C12567A8003B58B9/allBySubject/2EF84FD9ECD78D5DC12567A80044EBFA

AI Nikkor 45mm F2.8P
焦距:45mm
畫角:50°
光圈:f2.8到f32
光圈葉片:7片
鏡片組:3群4片
對焦距離:0.45m/1.5 ft. 到無限遠
濾鏡口徑:52mm
鏡頭罩:HN-35
推出日期:2001/7/7
重量:120g
厚度:17mm
與所有Nikon單眼相機,以CPU控制的曝光模式相容。
使用Nikon Super Integrated Coating ,專屬的銀色遮光罩和
保護鏡。
Nikon在2001年9月18日推出黑色版本的同隻鏡頭,大概是為了搭配
黑色的FM3A吧?
不知道有沒有人擁有黑色的FM3A和這隻鏡頭呢?
真想試試它的效果,若是手札能辦測試的話,一定很精采!
標題就叫"NIkon 標準鏡大對決!"
選手有:
Nikkor AIS 50mm F1.4
Nikkor AIS 50mm F1.8
NIkkor AF 50mm F1.4D
Nikkor AF 50mm F1.8
Nikkor 45mm f/2.8P
.......

姓名:亦龍 at 202.178.245.227 Email:ilung@photosharp.net  日期:10/18 0:28

亦龍


論壇版主

8) 2003/07/18 23:59 
求證(Ai)的正確翻譯
主旨:FM2(N)的使用手冊
內容:FM2(N)的英文版使用手冊第50頁

The Nikon FM2 is an AI-type (Automatic Maximum Aperture indexing ) camera which perform full-aperture metering with AI-type lenses.
The aperture rings of these lenses are fitted with meter coupling ridges (see illustration). Almost all lenses now manufactured by Nikon are the AI-type. However, please confirm whether or not your lens is AI before using it with the FM2.

FM2(N)的中文簡體版使用手冊第50頁

Nikon FM2 是AI型(自動最大光圈)相機,配合AI型鏡頭可以作全光圈
測光。此等鏡頭的光圈環配有測光耦合脊(附圖)。現時幾乎所有尼康
鏡頭都是AI型,但仍需檢查是否AI型方可使用。

AI(Automatic Maxium Aperture indexing) 自動最大光圈 -----簡體版FM2手冊
AI(Automatic Maxium Aperture indexing) 最大光圈自動引導

AI鏡頭在鏡頭尾端有測光連動脊(Meter Coupling Ridge)和測光連動桿(Meter Coupling Lever)配合,使鏡頭能與相機連動!如此一來機身就可以知道鏡頭上所調整的光圈大小,相機可作全開光圈測光,全開光圈對焦時觀景窗更為明亮對焦較為容易,不必像一些相機需先對
焦完成,再縮小光圈測光。

● 關於"S"
AI-S(Automatic Maximum Aperture Indexing - Shutter Priority)
1981年起Nikon就已經開始研發AIS系列鏡頭,當Nikon FA在程式曝光P的部份設計了兩個程式:
1.若鏡頭焦距為135mm或以上,執行的程式偏向使用鏡頭最大光圈,直到快門可達1/125秒,如此便可解決長焦距鏡頭或變焦鏡頭產生手震或無法拍攝迅速移動中的主體。
2.若鏡頭焦距為135mm以下,當快門達到1/8秒以上的速度,執行的程式就會偏向縮小光圈,以求更大景深。
但是當時的AI系列鏡頭和機身並沒有做到可以知道焦距長短的設計,因此AI-S系列的鏡頭誕生,解決了這個問題。
在AI-S鏡頭後面,設計了一個突起的部份,而在機身接環的附近也設計了凸桿,如此利用機械傳遞的方式傳送訊號。

由於FA使用機械裝置連動光圈的設計使機身具備快門先決(S),可以使用AI-S鏡頭實現快門先決,當使用快門先決(S)和程式曝光(P)時,都必須將鏡頭設定在最小光圈。
請參考下列網站:
http://www.mir.com.my/rb/photography/hardwares/nikonfmount/ais_lars.htm

AIS 和 AI鏡頭的外觀差別在:
AIS最小光圈(f16或f22):橙色
AI 最小光圈(f16或f22):藍色
AIS鏡頭接環:有一半圓形凹槽
AI鏡頭接環:無凹槽

Edited by - 亦龍 on 2003/07/19  00:06:21

亦龍


論壇版主

9) 2003/07/19 00:03 
AIS鏡的一般判別法:

耳朵應該不是判斷ai或ais依據,有些ai也有耳朵,ais也有沒耳朵,是正確的!

AIS系列鏡頭在1981年推出,用來取代AI系列鏡頭,由於多了一些微小的機械設計,使得更具自動化的機能。

●AIS鏡的一般判別法:
1.光圈環上的最小光圈及ADR(光圈直接讀出)是橘色的。

2.鏡頭接環上有一個鏡頭識別凹槽(Lens Type Notch)。用於FA、F301、F501、F4等機身,用來判斷是否為AI-S系列鏡頭。

3.光圈耦合桿和測光連動脊呈線性關係,所以可以使用程式曝光(P)及快門先決(s),例如:使用NIKON FA 的快門先決(S)及F501的光圈先決(A)。

4.F301在使用SB-16B閃燈時,若使用AI-S系列鏡頭,可以得到自動程式TTL曝光,若使用AI鏡頭,就只能獲得一般的光圈優先TTL。

5.大多數鏡頭的景深刻度位於鍍鉻的金屬環上,55/f2.8 105/f2.8 85/1.4鏡頭除外。

6.焦距指示突桿,當使用程式曝光時可藉由此判別使用何種程式曝光。當使用135mm或是以上焦距的鏡頭,就會啟動較大光圈使用較高快門速度,若是135mm以下之鏡頭,就儘量所小光圈增加景深寬度,或採用標準程式曝光。用於FA、F301、F501、F4等機身。

7.標準鏡頭及廣角鏡頭的對焦環轉動行程,從無限遠至最近對焦距離從1/2圈縮短到1/4圈,更短的對焦環轉動行程表示可以讓對焦速度更快,但是相對的景深刻度的準確度就會較不精確。

Edited by - 亦龍 on 2003/07/18 11:41:11

亦龍


論壇版主

10) 2003/07/19 00:05 
●焦距的定義:
焦距的單位是以厘米(millimeter,簡寫mm)為單位。當鏡頭調在無限遠時,鏡頭上透鏡後交點(Lens Rear Node)的中心點至底片平面(Film Plane)的距離。

一般所指的焦平面(Focal Plane)就是完成對焦後的鏡頭形成清晰影像的平面或表面位置,也稱作底片平面(Film Plane)。

在機身上可以看到類似 -θ- 的符號,的位置就是底片的平面。  

     
--------------------------------------------------------------------------------
●最近對焦距離的計算方法是:
就是完成對焦後的鏡頭形成清晰影像的焦平面(Focal Plane)與物體的最短對焦距離。

例如:在腳架上裝上機身及50mm f1.4的鏡頭,最近對焦距離是0.45m,當調焦距環於0.45m形成清晰影像,用尺量測,從機身上 -θ- 的符號,到物體的對焦清晰點,剛好是45公分。
推薦者: realharry

cedarsu

部落格(22)
藝廊版主

11) 2003/07/19 00:15 
不好意思插個花給點意見,
也把這個弄上綠標吧!
推薦者: e12133

亦龍


論壇版主

12) 2003/07/19 00:18 
主旨:AF Zoom-Micro Nikkor ED 70-180mm f4.5-5.6D
內容:
一、當初:
決定要買這隻鏡頭前,我就已經擁有AF-S Zoom-Nikkor ED 80-
200mm f/2.8 IF這隻鏡頭。
為的是考慮要拍微距,原本想買60mm和105mm,再買一支200mm F4
,但是最後想了一想還是買了,AF Zoom-Micro Nikkor ED 70-180mm
f4.5-5.6D,一網打盡所有焦段。況且與200mm只差20mm、光圈差一
級,又有腳架環。如果要求1:1加一片 6T 就解決了!

二、後來:
1.比60mm、105mm重,野外拍微距撐不了多久,就滿頭大汗,要手握
穩定,最後還是求助腳架。曾拍椿橡,手持,加上閃光燈分光器,不
斷追蹤1小時才拍了6張,全部手持,SB-28+F100+70-180mm+閃光燈分
光器,335g+電池4顆+785g+電池4顆+990g+閃光燈分光器,大約3公
斤,雖然最後其中一張為比賽佳作,但是想起來還真是辛苦。
2.之後使用雙閃燈,再加一顆SB-28、SC-17、SU-4、雙閃燈架,可想
而知有多重,所以三腳架接環很重要ㄡ!
3.關於對焦的問題:微距攝影時多用手動對焦!
4.光圈問題:使用f11以上的光圈為家常便飯,因為要求長景深!
5.與被攝物距離的問題:變焦的好處就是,不必太過接近被攝主體
就可調整放大倍率,這是AF Zoom-Micro Nikkor ED 70-180mm f4.5-
5.6D 的最大好處。
6.由於重量的問題,所以手持時,會有震動的問題,機動性較差,
使用腳架時,畫質仍然很不錯!

姓名:亦龍 at 202.178.245.227 Email:ilung@photosharp.net  日期:10/2 19:29
推薦者: xzfdzxw

亦龍


論壇版主

13) 2003/07/19 00:21 
Nikon會不會向Canon買USM技術?

曾在某網站看過,據說當初取得超音波專利權的有4家廠商,好像分別是Nikon、Canon、Xerox、Sony,每家取得的部份不盡相同,當時領先技術的是Nikon。(有誤之處還請指正!)
其實早在1983年F3AF發售時,Nikon就有內置馬達的鏡頭AI AF Nikkor ED 200mm F3.5S和AI AF Nikkor 80mm F2.8S ,但是仍有技術上需克服的地方。畢竟Nikon所承諾的F-mount以及機械手動與自動鏡頭的共用包袱並不能改變這一切。隨著Nikon F3AF的叫好不叫座,似乎這個計劃已經停擺。
1987年當Canon eos 系列登場,同時並推出鏡頭內置馬達的EF系列鏡頭,完全拋棄了舊有的FD系列鏡頭,在這些年的努力下,不可否認的Canon的USM和IS以及精準的對焦速度,並大量降低成本,使對手Nikon著時頭痛了好一陣子,一直久久不能釋懷!
1989 年F4推出後,1992年初Nikon 推出 AF-I系列鏡頭,剛開始時有 AF-I 300mm f2.8 及 AF-I 600mm f4 ,均在鏡頭中內建馬達,在使用F4時可以鏡頭中內置馬達直接驅動鏡頭,這與以往所使用的AF鏡頭由機身馬達驅動是不一樣的,對焦的速度比原先的AF 300mm 快很多,所以多內建於較長焦距的鏡頭中,以便利於記者或生態攝影家使用。
AF-I 採用內置馬達及內含CPU接點的鏡頭,Nikon 稱為"I"設計。
AF-I系列的鏡頭風雲再起,重新拾回一部份Nikon用家的信心。
但是市場上的傳言和測試報告仍然不是站在NIKON這一方,連奧運場上看到的白鏡也是一大堆,到處流傳著Nikon對焦速度不如Canon的說法,如果要拍鳥用Canon!
身為Nikon用家的你聽到這裡是否已經要抓狂了!是的,如果我是Nikon的老闆經常聽到這種說法,怎不會讓是日本光學前身的Nikon痛定思痛,迎頭趕上呢?
1996年11月,AF-S 鏡頭誕生了,AI AF-S Nikkor ED 300mm F2.8D(IF) 和AI AF-S Nikkor ED 600mm F4D(IF)首先推出,AF-S 採用靜噪波動馬達(Silent Wave Motor),Nikon稱為"S"設計,這種馬達與AF-I所使用上的最大差異為:高速、準確、靜音,當搭配了F5及F100機身對焦之準確及快速,讓您如虎添翼。
AF-S並配備了全時手動對焦功能、限制自動對焦範圍、自動對焦鎖(某些鏡頭才有)、三腳架固定環(某些鏡頭才有)、花型遮光罩。
從此相機或攝影評論雜誌,盡是一些速度比較和對焦是否準確的比較性文章,均一一出爐了。到底誰快?誰準確?
2000年的 一月份,AF VR 80-400mm f/4.5-5.6D ED推出,Nikon Nikkor系列的第一隻防手震鏡頭。一開始似乎就點名Canon頗受好評的EF 100-400 mm F4.5-5.6L IS USM,Nikon的企圖是非常明顯的,當然到底誰好?又有一堆雜誌繼續評論當中。
儘管現在的AF-S、VR,價格都還蠻高的,但是產品售出越多及長時間的研發成本下降後,Nikon迷將會買到價廉物美的鏡頭,這是應該可以期待的!也許有一天,所有Nikkor鏡頭都會裝上SWM,部份鏡頭加裝VR。
Nikon的札實、穩重、耐用,進取,讓我們這些Nikon迷,不斷跟隨他的腳步向前邁進!
到底Nikon是東方不敗還是任我行,還是那逍遙自在的令狐沖,就待大家各自想像吧!

去年參加資訊展時,曾和工研院的朋友談到他們自製的噴墨印表機,拋開製造技術的問題,光是Canon 的專利和HP的專利加起來就高達500多種,而台灣所自行研發的噴墨式印表機,用的還是與HP相容的,無論你如何設計都會與他們的專利權相衝突,要避掉這些專利權的問題就夠傷腦筋了!
買了專利權又不符合成本,真是進退兩難!
Nikon會不會向Canon買USM技術,就像問Canon會不會向Nikon買技術是一樣的!至於到底有沒有?只有Nikon 和 Canon 心中知道!

Edited by - 亦龍 on 2003/07/19  00:25:15

亦龍


論壇版主

14) 2003/07/19 00:28 
主旨:副廠的鏡頭
內容:副廠的鏡頭

1.大多數的非原廠鏡頭製造商,無法拿到原廠的程式技術,所以使用反向工程,講白話一點就是 "破解" 原廠的程式技術。所以在現在的機身也許使用上並無問題,但未來的機身可不保證沒問題歐!副廠的鏡頭可以完全和以後的機身相容嗎?
舉例來說 SIGMA 是出的最快的,如果看到TAMORM 28-200mm那隻賣的好,他立刻出一支,但是相不相容再說。當然越後面出的同型鏡頭,相容度會越高,因為他一直在修改。
尤其是使用在CANON EOS 等電子機身上,你就要特別注意了!這些報告請你在網路上CANON或NIKON討論區上找找應不是很困難。如果只差一點點,我還是會選擇原廠。

2.最常見的就是光圈值不正確或無法對焦,例如 NIKON F4機身上是7個電子接點,F5及F100是8個電子接點,那F6及F95出來時你可以保證那顆鏡頭相容嗎?F5 用3D彩色矩陣測光,F100用3D 10分區矩陣測光,你買的相容鏡頭完全相容嗎?
我大概不會讓我的攝影器材有這麼多的問號!

3.Nikon的機身及鏡頭的組裝品質,那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4.當您接上NIKON SB-28閃燈時,你就會知道那個D距離資訊有多重要,拍出來的曝光有多準確。

5.以上看法,只是個人淺見,並非要檔人財路,希望網友在一開始時就不要走冤枉路、花冤枉錢。

亦龍


論壇版主

15) 2003/07/19 00:33 
AI AF DC Nikkor 135mm F2D

FURY 兄 謝謝你的呼叫,昨天晚上不知何故,我竟然無法看到
Nikon討論區中的文字,瀏覽器就當機了,所以就無法加入討論
了。
FURY 兄 :"亦龍來的時候,應該有新觀點!"    這句話讓我壓力很
大,如果沒有新觀點不就糟了!

其實當1998年12月MINOLTA正沾沾自喜的推出MINOLTA STF135 mmF2.8(T4.5)時,強調用在人像拍攝有多棒,尤其是前後的散景可以使用此鏡的SMOOTH TRANS FOCUS控制,可以拍出與一般同焦段鏡頭不同的感覺,
殊不知Nikon早在1991年4月就已發表世界上首隻的AI AF DC Nikkor 135mm F2.0S,1993年9月則發售AI AF DC Nikkor 105mm F2D,1995年則發售AI AF DC Nikkor 135mm F2D,出貨時均內含後保護鏡一片。兩隻135mm的差別除了後者加了D的距離資訊外,前者重量為870g,新的這隻為815g。

AI AF DC Nikkor 135mm F2D 規格如下:
鏡片組構成:6群7片
光圈葉片:9片
畫角:18 度
最小光圈:f16
最短攝影距離:1.1米(m)
重量:815克
濾鏡口徑:72mm
尺寸:79mmX120mm


註:散景 : bokeh日本語,指的是脫焦部分(OUT OF FOCUS)的「模糊感」


題外話:大家有沒有發現,其實NIKON 推出產品是很有計劃性的,所以很多NIKON使用者一直在等F100x 、 F6 ,我覺得不要急,NIKON有自己的 Road Map,很多的計劃應該已經在形成與成型。當CANON推出eos30D時,你有沒有看到NIKON予以痛擊嗎?D1 & D1H & D1X

言歸正傳,NIKON的技術稱為DEFOCUS IMAGE CONTROL,AF DC-Nikkor 鏡頭能精確的控制背景及前景的模糊程度,尤其是在人像攝影時的效果特別突出,
原理請參照下列網址:

http://www.nikon-image.com/eng/LensGuide/opt_tech2.html#AFDC

因為版權,所以不宜留下圖片對照說明,所以請參考。

使用方法:
當使用 DEFOCUS IMAGE CINTROL時,只要鏡鏡頭前端的DEFOCUS IMAGE CINTROL控制環卡筍按下後轉動控制環,即可改變背景及前景的模糊程度, 控制環上印有 F  5.6,4,2.8,2 I 2,2.8,4,5.6  R字樣,  I  表示關閉,I以左的F表示前景控制、I以右的R表示背景控制。實際使用時在鏡頭中是看不到模糊的程度,必須要相片沖出來之後才知道效果如何!使用時要先將所要的背景及前景的模糊程度調整好,再對主體對焦。若在對焦完成後才調整背景及前景的模糊程度,會造成原先對好的主體失焦。


這是AI AF DC Nikkor 135mm F2D的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曲線圖

http://www.nikon-image.com/jpn/products/af_nikkor/af_dc_135_mtf.htm


除此之外AI AF DC Nikkor 135mm F2D還使用Rear Focusing技術,使用了鏡片群的後組來對焦,一般這種技術是使用在需要高速對焦的望遠鏡頭,這種技術可使對焦更迅速更順暢,也提昇了較佳的光學效能。
135mm的焦距很適於做人像拍攝及特寫,DC 的特殊效果用在風景攝影時也是別具風味。
尤其是F2.0大光圈再加上DEFOCUS IMAGE CONTROL的散景控制,那各位可以想像F2.0的景深本來就很短,若是又可以控制這個景深那不是很有用嗎?
當前景或背景的模糊可以被控制的時候,整個畫面的主體就跳脫出來,更有立體感!
AI AF DC Nikkor 135mm F2.0D的鏡身塗裝除了AIS鏡頭上慣有的那個白色鋁圈
外,使用噴沙的黑點塗裝來增加他的手握質感,對焦環寬大,對焦阻尼控制良好,手動對焦時,感覺很棒ㄡ。
手動對焦使用NIKON慣用的A-M切換按鈕,與小黑等AF鏡頭相同。
F2.0的大光圈,是你在微光中,舞台攝影、夜間攝影、街頭速寫的最佳武器。


以上資訊若有謬誤歡迎指正!

如果有機會的話,我們可請 sdt兄 來個AI AF DC Nikkor 135mm F2D與MINOLTA STF135 mmF2.8(T4.5)的對決與比較。

亦龍


論壇版主

16) 2003/07/19 00:37 
使用加倍鏡應注意事項!
主旨:Nikon原廠的這篇一看就知道
內容:Nikon原廠的這篇一看就知道你的AF鏡頭適用哪種加倍鏡

http://www.nikon-image.com/eng/Nikkor_Lenses/af_spec.pdf

我還是建議用原廠的,最近用了KENKO 的接寫環,還是有些問題,我想為求畫質較佳,建議用原廠。當然原廠的缺點就是貴!
我用AF-S 80-200mm f2.8 IF-ED 加 TC-20E 用起來,對焦速度依舊是快、準、狠,當然畫質的下降是免不了的,尤其是慢速度時1/15秒以下。
AF-VR 80-400 f4.5-5.6D ED 適用TC-201或TC14A,會產生Vignetting︰周邊暗角----> 底片上曝光的光度,由中央到角落有減弱的情形,造成四周較暗的現象。Vignetting可能是鏡頭造成之自然表現,或不當使用遮光罩或濾鏡造成。

☆加倍鏡最要注意的是:
1.與原廠的相容度。
2.會不會傷到機身與鏡頭連動。
3.失光率,一般2倍鏡最大光圈會縮小兩級,1.4倍鏡會縮小一級。所以若是原來為f2.8裝上兩倍鏡就會變成f5.6,有些機身F8以上就無法自動對焦了。
4.Vignetting︰周邊暗角
5.變形校正是否得宜。
6.是否會降低畫質太厲害,原廠為多層膜玻璃片,副廠有的為塑膠鏡片。

Edited by - 亦龍 on 2003/07/19  01:03:15

亦龍


論壇版主

17) 2003/07/19 00:43 
標題:請教F4+ais+PL的問題?
內容:已知
CPL和PL的差異對FM-2(五陵鏡機頂測光)此類的機子的測光,無影響.也對F3(反光鏡下方.採透光可透部份光8%>)無影響,
而會影響的是一般自動對焦的機身的測光(採偏光)和對焦,這是因為測光的位置及方式所產生的差異,
所以想請問,F4因其測光的位置是分別在反光鏡下方(應該是點測光的位置)及DP-20(應該是中央重點和矩陣測光)中若以此推論F4若使用ais鏡頭時,若使用PL或CPL時均不會影響其測光?對乎?
因為我不知F4的反光鏡片是否如同F3會透光一般,若是是的話應該完全沒影響,而因F4可自動對焦,若反光鏡如同一般可自動對焦機身一般,是否僅喪失其點測光功能?
這樣子推可乎?

姓名:delin at 139.175.227.9 Email:delin@ms35.url.com.tw  日期:6/18 1:12  
主旨:到底在哪裡?
內容:DP-20內藏矩陣測光、中央重點測光的電眼。
那是位於DP-20觀景器內。
DP-20 就是買F4時所附的標準觀景器。
當使用點測光時是使用機身內的測光電眼。
那種電眼就是類似,閃光燈上用的那種!
F4的點測光SPD位於反光鏡的下方,當進入鏡頭光線透過反光鏡後的副反光鏡,反射後會由AF感應器接收,可由兩個SPD(Silicon Photo Diode)其中之一,一個為SPOT SPD:一個為TTL SPD,將測光結果傳至AE-C(Auto Exposure Control)處理,再傳至觀景窗接點將資料送至觀景器CPU及機身主CPU。
那個SPOT SPD就是點測光用的矽光電二極體﹗
F3和F4的反光鏡應該是類似的功能,但是主要的差別並不是在這,而是測光模組,與F4可使用AF鏡頭有關!
CPL與PL的差異,在大光圈與口徑鏡頭時,影響會更為明顯,因為進入鏡頭內的光線較多,自然會造成測光系統的誤判的機率就增高很多了。
B+W MC 的CPL是我用過最好的,它所顯現的眼色較為自然,不會有一般偏光鏡所產生的顏色(假假的),推薦你使用,雖然他很貴!但是它值得!
最後提醒一點,最好在用的時候將前端保護鏡拆下,再裝上偏光鏡,以免產生暗角!




姓名:亦龍 at 210.58.150.18 Email:davidwil@ms2.hinet.net  日期:6/19 1:9  


--------------------------------------------------------------------------------

主旨:F4的反光鏡
內容:F4的反光鏡是半透明的,當光線進入鏡頭後,一部份的光線會透過反光鏡作為自動對焦使用,並將資訊傳達至AF CPU。其他35%的光線經反光鏡反射到五稜鏡,由五稜鏡反射到觀景器中的AE感應器,作5分區的矩陣測光。
光線在透過反光鏡後,經副反光鏡折射後,射入AM200自動對焦模組。當光線進入AM200前,會先在焦點上聚焦。對焦點離反射鏡的距離正好等於底片平面離反射鏡的距離一樣。

姓名:亦龍 at 210.58.150.18 Email:davidwil@ms2.hinet.net  日期:6/19 0:40  


--------------------------------------------------------------------------------

主旨:謝謝亦龍兄.
內容:尚有疑問可否告知?
除去af自動對焦不論,僅提F4測光部分.
就我所知,當F4使用腰平觀景器時僅剩點測光的功能,
而裝上DP-20後,就變成有三種測光模式.
使我想到那到底F4的測光體在哪裡?
如果是在DP-20內,那應該變成如同fm-2一般,可使用一般的PL.而不影響其測光.對嗎?
如果不是在DP-20內,那會在哪裡?會是在反光鏡下方?
而就我所知,F3雖然其測光體在反光鏡下方.但是透過特殊的反光鏡.
使其是可以使用PL而不影響其測光的.(和一般SLR的反光鏡不同)不知F4是否是相同的反射鏡?

P.S不好意思,問了一堆,因為先前有人要賣我39mm口徑的PL鏡,我想裝在我的ais鏡上,想說ais無法自動對焦,而就測光言F3 FM2也可用PL沒差.所以想請問F4的測光方式?到底是在哪裡測怎麼測得的?.
看看是否有機會用較便宜的PL就好.
不過後來發現鏡片太厚,想想還是乖乖的買B+W的CPL好了.

姓名:delin at 139.175.223.57 Email:delin@ms35.url.com.tw  日期:6/19 0:23  
TO delin
其實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到底CPL(環型偏光鏡)與PL(線性偏光鏡)有什麼差別,可用於何種機身?
B+W偏光鏡的說明,可以提供你不錯的答案!
http://www.lunar.com.tw/ptprduct/b&w1_09.htm
節錄重點如下:
線性偏光及環狀偏光都含有線性偏光箔。但是,在結構上有如下差異。新式的反射相機都有一個分光稜鏡的裝置,將部分的光線送到測光體測光,而將另一部分的光線送往觀景窗。這些進入測光體的光線已被此稜鏡折射過。如果我們再在鏡頭前面加裝了一片線性偏光鏡,則對於這種系統而言,等於是扮演了第二個偏光鏡的作用,阻擋了前往測光體的光線,導致測光體得到錯誤的曝光值(或光圈值)。至於阻擋了多少光線,則依該稜鏡與偏光鏡的角密度而異。
環狀偏光鏡則利用加裝了一片可將光波延遲1/4的偏光箔來解決這個困擾。使線性折射光改成環繞行進,不會對測光體折射;因而得到正確的曝光值(光圈值)。偏光鏡運用在拍攝風景照時,對雲層的描繪有極好的效果。藍色天空的光線折射率比被白雲散射後的光線來得大。利用偏光鏡也可以使綠葉的顏色更飽和及消除低角度拍攝城市景物的翳霧。

所以跟F4測光電眼所在測光的位置無關,而是跟透過偏光鏡進入的光線會導致測光錶誤判有關!
F4使用ais鏡頭時,若使用PL或CPL時會造成測光結果不同。一般是45度折射,PL會使測量的光線在改變角度時影響波長,造成TTL測光系統誤判。此時使用CPL就可通用,無論使用AF或MF鏡頭均可使用。

F4採用AM200自動對焦模組。當光線從鏡頭進入後可有三個路線:
1. 經由反光鏡反射到五稜鏡,由五稜鏡反射到觀景器中的AE感應器。
2. 透過反光鏡後的分光器,會由AF感應器接收,可由兩個SPD(Silicon Photo Diode)其中之一,一個為SPOT SPD:一個為TTL SPD,將測光結果傳至AE-C(Auto Exposure Control)處理,再傳至觀景窗接點將資料送至觀景器CPU及機身主CPU。
3. 反光鏡彈起後,經由底片反射到TTL SPD所求得的底片曝光量,當曝光量足夠時,通知快門關閉。

DP-20 可使用矩陣測光、中央重點、點測光三種模式。當使用點測光時僅限於觀景器中央5mm的圓圈內。

總而言之,買CPL就不必考慮機身與鏡頭的問題,況且以後若有打算買自動機身,也不必再重複投資,多花一點點,可保重複投資不浪費!

亦龍


論壇版主

18) 2003/07/19 01:06 
主旨:AF 24-85mm F2.8-4D vs nikkor AF 35-70 f/2.8D
內容:價格上兩隻鏡頭差不多,素質上,當然以AF 35-70mm F2.8D這隻較好,畢竟2倍的變焦與3倍變焦的鏡頭是不能比的,尤其是24mm端所要做的相差校正及設計更困難!
甚至有人說AF 35-70mm F2.8D效果直逼定焦鏡!photo 的網站測試
http://www.photodo.com/ MTF值高達3.8比AF-S 28-70mm F2.8的3.7還高。
基於以上原因,當初我也是考慮要買它,但是最後還是選擇AF-S 28-70mm F2.8D(IF),原因是:
一、對焦時前端濾鏡接環會轉動,當使用偏光鏡時很麻煩。
二、推拉式變焦用了2-3年後會有鬆動滑落的變焦環,過去的經驗也讓我擔心,網路上也有網友反映。
三、濾鏡口徑不是77mm無法與我的其他鏡頭共用濾鏡。
四、遮光罩要另購。
五、變焦範圍太短,28mm端對街頭搶拍及速寫很重要,沒時間更換鏡頭。
六、AF 35-70mm F2.8D 有很多鏡片變質的網友累積。

Nikon AF 24-85 f/2.8-4D (IF)
曾跟老闆借來看看:
一、如果你常用手動對焦,不要選這隻鏡頭,因為對焦環值感差、對焦環小,對焦行程短。
二、旋轉式變焦,比較不會有有鬆動滑落的情形。
三、變焦範圍24-85mm ,24mm對風景、街頭搶拍及速寫極佳,85mm拍人像,甚至旅行時一鏡走天涯。
四、有1:2微距MACRO的功能。
五、付HB-25遮光罩。
六、對焦時前端濾鏡接環不會轉動,當使用偏光鏡時很方便。
七、24mm端變形較嚴重。
其他相關請看Nikon討論區 " 說說24~85/2.8D這隻鏡頭,超肖想的 "
其中 飛狐 的文章很精采ㄡ,您可以向他多討教!

姓名:亦龍 at 210.85.112.92 Email:davidwil@ms2.hinet.net  日期:6/1 11:40  


Edited by - 亦龍 on 2003/07/19  02:54:09
推薦者: lyhsieh

亦龍


論壇版主

19) 2003/07/19 01:09 
JASON CHEN 來信問到
請問Nikon的保護濾鏡分為三種,NC,L37C,L1BC是怎樣要配搭使用的??
有什麼特性??那種較好??


Nikon的保護濾鏡
●NC NEUTRAL COLOUR中性色濾鏡:作鏡頭前端的保護鏡,不會對任何可見光造成阻隔,鍍多層膜,可消除光線反射。

●Skylight 天光鏡 L1B、L1BC :在陰天或陰影下拍照,可用天光鏡減少部份藍光,使色彩更為自然。在拍攝遠景時,L1B、L1BC也可以消除霧翳現象,表現景物的細部。放於光線下可看到鍍膜成淡粉紅色,呈暖色調。

●Ultraviolet紫外線濾鏡 L37、L37C、L39:UV濾鏡可以消除薄霧,並阻隔紫外線,但不影響其它可見光。平時拍照可用L37、L37C UV濾鏡來當鏡頭前的保護鏡,而L39 UV濾鏡則可加強黑白底片的效果,Nikon L39只提供52mm口徑,濾除比L37C波長更長的紫外線,可過濾掉波長390nm以下之紫外線。

至於"C"字則是多層鍍磨的意思。

關於Nikon L39 52mm濾鏡,請看Nikon原廠網頁說明:
http://shop.nikon-image.com/catalog.cfm?catid=1039&prdcd=FTA05101&cpgid=0110

由於L39濾除波長390nm紫外線,範圍大於L37C所以運用在黑白攝影時可以加強黑白照片的效果。L39也可以用在彩色底片上,對於消除薄霧的效果更佳。

一般店家銷售鏡頭時都會兜售保護鏡,種類不外乎是上述幾種,可依個人需求選購,廠牌不同,編號自然有所不同。一般而言NIKON的保護鏡也是不錯的!

推薦者: realharry

亦龍


論壇版主

20) 2003/07/19 01:15 
標題:請問插片式濾鏡?
內容:請問大家是使用那一家的?價位大概如何?
聽說這種是塑膠鏡片?
因小弟有考慮買漸層減光鏡,拍日出及夕陽,
請前輩提供一下意見!

一、COKIN插片式濾鏡:
市面上現在最易購得的"插片式濾鏡"為COKIN出品的,是法國的公司,
依照你所選擇的濾鏡座價格而有所不同,大約一千多元左右。
博漢一代都有賣。

濾片則是選購的,可依個人需要組合搭配。可向老闆要介紹種類的
使用手冊,那個手冊是免費的!

濾片的材質多為塑膠製的,價格較便宜,建議剛用時不要買太多,用
一兩片試試看是否達到所要效果後,再決定要買的種類。套裝的我
是不太建議的。

至於價格多問幾家,有的是座賣便宜,有的是濾鏡再賺回來,聰明
的你自當有所選擇!座可以與濾鏡分開在不同店家買,所以多問幾
家會買到較便宜的!

二、漸層減光鏡,拍日出及夕陽:

上面的那個牌子的,Gradual 系列減光鏡,我不建議使用,因為它的
漸層效果,並非由上而下。而是從中間開始漸層。水平線一般在構圖
時不會是在中間的。

建議你用 LEE filters 公司出品的專業用半面漸層減光鏡,網址如下:

http://www.leefilters.com/

買的時候要買.9ND  GRAD SOFT,尺寸為100MMX150MM。

一般分為三個等級 .3  .6   .9  ,可以你所設的景物採用不同的級數,
差別為 1、 2、  3 級,網站上有圖可看。
但是日出及夕陽由於反差極大, 所以我建議你用.9ND  ,用途較廣泛!

價格為NT$1700-2100之間,博漢問一下,買的到的。


●半面漸層減光鏡:一般我們在拍攝日出及夕陽時,由於天空部份或亮部比周
圍環境更亮,會造成曝光過度。可使用 "半面漸層減光鏡"或稱漸層ND鏡
,依需要擋住亮部,使畫面的反差接近,如此暗部的細節則可更為清晰
,增加暗部的光線。

●如何消除太亮部份降低反差的四個方法:

一、使用半面漸層減光鏡
二、使用黑卡紙遮住亮部,須上下快速抖動,避免交接處出現不自然的光差或黑線 。
三、使用黑卡紙遮住亮的部份先曝光暗部,再以亮部測光並重覆曝光。
四、亮部曝光完成後使用黑卡紙遮住亮部,暗部續曝光,黑卡紙須上下快速抖動,避免交接處出現不自然的光差或黑線,待暗部曝光完成關閉快門。

Edited by - 亦龍 on 2003/07/20  19:51:34
回上一層 第1頁 / 共6頁 到第 頁   下一頁   最末頁 1 2 3 4 5 6
手札小舖熱門商品
【台灣私房景點全集】共5冊,合購73折再贈進口黑卡
【我的夢幻人像鏡】2013最新增訂版!
【Nikon DX 達人聖經】手札聖經系列重出江湖!
【駕馭數位單眼相機】貫通攝影的最佳教本!
【2013攝影年鑑】年度新書隆重上市!
攝影家手札數位影像坊DV哈燒網KeyBuy藝廊論壇
服務信箱:242204 新莊副都心郵局第12信箱 │ 會員服務部:02-85215082(上班時間早上9點~下午6點) 和平東路三段276號 │ 廣告專線:0937-887229 │ 總瀏覽1164591328人 │ 線上1435人
攝影家手札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17 PhotoSharp All Rights Reserved. 非經許可,請勿任意轉載、出版本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