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論壇首頁
論壇主選單 > 吳嘉寶話攝影 > 20030121作品討論
作者  
討論話題
 

lanechen


新進會員

2003/01/21 21:29
器材: 其他 其他
此區為「ㄚ寶的影像視覺解析」20030121的作品討論專區,請大家留下自己的看法。

原討論作品連結:
http://www.photosharp.com.tw/discussion/wu-discu-20030122.htm

CANONPP


新進會員

21) 2003/01/24 11:44 
吳老師
我想分析王福村---的那一張作品--
我看的第一眼感覺到是男女之間在一個房間裡-同居
第2眼-才仔細看到那女生卻睡不著-半夜裡端詳的看著男生-那種依戀吧--

stnove1


新進會員

22) 2003/01/24 11:48 
這三張照片讓我看到一種寂寞,
藝術原本就是寂寞的路....

jameson


新進會員

23) 2003/01/24 17:39 
老師
能不能再說明一下 完形心裡學與攝影的關係
從您的之前文章中 只是看到 知覺心裡學的影子
影像如何在眼睛中成像 在腦海中形成的過程 這個過程是普遍法則
我看了完形心理學之後 還是無法理解和攝影的關係

BBChen


新進會員

24) 2003/01/24 22:20 
對咩,真想聽聽王道----->完形心理學,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一統之道。
ps.王道is我國由堯舜禹湯周公孔孟到孫中山蔣中正一路傳下來的正道^_^

小嬉皮瘋


新進會員

25) 2003/01/24 23:51 
吳老師您好
謝謝您百忙之餘還能抽空傳道授業解惑 我是一個拍了幾年照
卻充滿疑惑的年輕人 見到有這樣的討論 十分欣喜 也再次謝謝老師的熱心....

只是一看到討論的文章 卻更疑惑了
什麼是"完型心理學"??
聽起來學術味道濃厚 希望不是太高的門檻讓我們無法跨越?!!
可以請老師做點介紹嗎? 我可以去查書 但總覺得很難進入學術的堂奧.....

另一點疑惑請老師指點方向:

藝術品的賞析方式 應該也是隨著作品的不斷演進而不斷的產生新的方法
只用一種"最大公約數"的方式解讀會不會妨害新的藝術形式或觀念的獲取???
好像是(舉個不好的例子)用牛頓的古典力學去解釋不斷演進的量子力學??
                                                                     很多新銳的思潮 化在作品中 往往是極幽微 卻又頭角崢嶸的
它不一定也不必要遵循固有的觀看方式 像是李白的詩常不合格律 卻充滿才氣
有什麼方式 可以讓我在看到新的作品時 可以跳脫固有的思惟
進到作者他的靈動之處去呢?
好的藝術作品讓人從認知處得感動 偉大的作品甚至改變了整個世界的賞析方式

我很擔心固有的思惟模式會讓我錯失了一個剛冒出頭的偉大概念 將他視若無睹
而錯失了與一個新銳作者共同成長的機會!就因為我並沒有那樣的思惟模式....
而世界上也沒有那樣的公約數來讓我"套用"!!??
                                                                     請老師不吝指導 衷心感謝!!

ㄚ寶


論壇版主

26) 2003/01/25 01:22 
jameson 網路會員
61.64.172.xxx 發表過 265篇文章 發表於 - 2003/01/24 :  17:39:17    
--------------------------------------
老師
能不能再說明一下 完形心裡學與攝影的關係
從您的之前文章中 只是看到 知覺心裡學的影子
影像如何在眼睛中成像 在腦海中形成的過程 這個過程是普遍法則
我看了完形心理學之後 還是無法理解和攝影的關係

1.完形心裡學與攝影的關係
 「攝影的本質」是由:1.人、2.看、3.對象(環境或作品),構成的。(請參閱拙文:攝影文化的形成與價值判斷的賦型 http://www.fotosoft.com.tw/book/papers/library-1-1008.htm)。換句話說,想要正確理解「整個和攝影有關的知識體系」,我們必須先理解關於人的本質、關於看的本質、關於對象(攝影家觀看環境的變化而有攝影作品、觀者觀看攝影作品而有影像的解讀、詮釋)的本質等三個本質性研究之後,才不容易迷失於充斥在社會間關於攝影的片段瑣碎的信息之間。
   完形心理學 Gestalt Psychology 就是研究「人怎麼看」、「看的機制」等議題的學問。前面的討論中,ㄚ寶曾經提到過,傳統的攝影觀念,攝影家怎麼想、怎麼拍?是攝影舞台的主角(主要討論的內容)。但是九零年代之後,觀眾怎麼看(怎麼解讀)攝影作品已經成了攝影舞台的中心。
因此,人類怎麼看影像、人類看影像的時候,大腦怎麼進行解讀作業,就成了關鍵性的學問。而完形心理學正提供了一個極佳的線索。

2.從您的之前文章中 只是看到 知覺心裡學的影子
  完形心理學是德國學者在1930年代完成的知識系統。但是七零年代之後,整個心理學體系已經發展成「認知心理學」的完整體系。原來的完形心理學已經被歸納在認知心理學的體系之中。這說明了,完形心理學當初的研究是正確的,但是並非大到足以涵蓋人類整體認知的範圍。所以,現在我們稱呼「完形心理學」的時候,往往是為了便宜行事而講。「認知心理學裡面的完形理論」,才是它應該有的正確名稱。

3.我看了完形心理學之後 還是無法理解和攝影的關係
   我想,和蘇珊宋妲的論攝影一樣,完形心理學這樣的知識,並不是我們一般人看一遍就可以完全理解,或者自己悶著頭看就可以理解的。當然,如果有一個老師帶著我們看、帶著我們理解,一定會更容易才對。 譬如,為什麼「專家是看影子打光?」、「行家是看『地』來構圖?」、「為什麼初學者應該先買長鏡頭」、「攝影語法中最基礎的『比對』是從何而來?」等等和影像美學(也就是一般人講的:攝影構圖)有關的問題,在完形心理學的知識體系中都有明確的答案與理論根據的。
   你?妳?看一遍完形心理學(不知道你看的是哪一本?)還是無法理解完形心理學和攝影的關係,是理所當然的。
   ㄚ寶最早接觸完形心理學是1975年在日本大學攝影系上課時的教科書(週六下午三點到五點的課。上課的學生每一次都不超過五個人。選課的人少,蹺課的更多。但是ㄚ寶1973-1976年間在日大上的所有課程,只有這個課程目前還『管用』)由德國學者Wolfgang Metzger在1953年寫的『視覺的法則』(日譯本)以及Bauhaus教授 George Gepes在1944年寫的「視覺語言」。
   之後,為了徹底理解完形心理學和攝影的關係,現在ㄚ寶的書架上已經有超過七十本以上的英日文相關書籍了。即便是這樣,ㄚ寶也是一直要到1995年才敢在當時的文化大學印刷傳播系以及視丘攝影藝術學院開講「視覺心理學」http://www.fotosoft.com.tw/about%20us/aboutus-3-1RS201.htm 這個課程。換句話說,ㄚ寶也是累積了將近20年的研讀、思考與醞釀、準備,才敢開「視覺心理學與攝影的關係」的課程。
    所以你妳看一遍看不懂,我想應該說是理所當然的吧!

ㄚ寶


論壇版主

27) 2003/01/25 02:03 
小嬉皮瘋 網路會員 218.165.0.xx
發表過 1157篇文章 發表於 - 2003/01/24 :  23:51:28    
---------------------------------------------------------------------

1.什麼是"完型心理學"??
  完形心理學 Gestalt Psychology 是什麼?我想你看過我在這個欄目中前面幾次發言的說明後,應該有一些理解吧?

2.聽起來學術味道濃厚 希望不是太高的門檻讓我們無法跨越?!!
可以請老師做點介紹嗎? 我可以去查書 但總覺得很難進入學術的堂奧.....

 這個疑惑,在我剛開始接觸「視覺心理學」的時候,也有。因此,我在文大和視丘開的「視覺心理學」的課,就是為了讓青年學子不需要像ㄚ寶一樣,要看好幾十本英日文書,看了二十年才能完全理解。就是想要讓年輕人可以更容易理解視覺心理學與攝影的關係,才會設計這樣的課程的。


3.藝術品的賞析方式 應該也是隨著作品的不斷演進而不斷的產生新的方法
只用一種"最大公約數"的方式解讀會不會妨害新的藝術形式或觀念的獲取???
好像是(舉個不好的例子)用牛頓的古典力學去解釋不斷演進的量子力學??
很多新銳的思潮 化在作品中 往往是極幽微 卻又頭角崢嶸的
它不一定也不必要遵循固有的觀看方式 像是李白的詩常不合格律 卻充滿才氣
有什麼方式 可以讓我在看到新的作品時 可以跳脫固有的思惟
進到作者他的靈動之處去呢?
好的藝術作品讓人從認知處得感動 偉大的作品甚至改變了整個世界的賞析方式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我想這樣回答不知你是否滿意?
就是,譬如:一個人要吃什麼樣的食物、餐飲,才會「覺得幸福滿足」。這個問題的答案,一定是因人而異,很難找出通則。但是,一個人要怎麼吃,才會健康,才不會吃出病來。答案卻是人類共通的(雖然不能說是絕對一樣,但恐怕是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應該遵守健康飲食的原則吧!)。
    這樣講的意思是,高層次的影像作品、偉大的作品、叫人靈動的作品,觀者在觀看的心理都是極其複雜的。但是我們知道,「影像的用法」卻不是只有創作作品一個用途而已。當今的人類文明已經是影像文明的時代。影像無所不在。影像也無所不用。比較基礎的「影像的用法」:新聞攝影、廣告攝影、沙龍比賽、婚紗攝影、電視劇的影像、電影的影像等等的屬於「視覺傳播領域」的影像用法,都是屬於層級比較低的視覺行為。而這些影像的用法,人類在觀看這些影像時的生理機制和心理活動,都是「視覺心理學」理論就可以充分解釋的。
    依ㄚ寶的淺見看,當今台灣攝影環境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攝影發燒友的作品都屬於「視覺傳播」領域可以涵蓋的吧!

4.我很擔心固有的思惟模式會讓我錯失了一個剛冒出頭的偉大概念 將他視若無睹而錯失了與一個新銳作者共同成長的機會!就因為我並沒有那樣的思惟模式....
而世界上也沒有那樣的公約數來讓我"套用"!!??

  這個擔心,是非常正確的。ㄚ寶經常和同學分享。只有技術、材料,屬於知識末端的極為瑣碎、片段的資訊data才會限制我們的思考與成長。所有知識系統的「理論」之所以偉大,值得我們畢生追求,正是因為「理論」可以提供我們運用知識與發展人生志業的墊腳石。唯有「理論」才是能夠讓我們舉一反三、無中生有、孕育靈感的泉源!
  我想你說的「剛冒出來的偉大概念」應該是「剛冒出來的偉大『靈感』」吧!所以千萬不要怕「理論」!我剛剛講過,我在1973-1977年間,從日本大學攝影系學到的絕大部分當時自己認為了不起的「技術」,儘管曾經在我30到40歲之間讓我賺了不少錢。但是現在這些技術可以說都完全被時代淘汰了,不管用了!1980年代以後還可以支撐我在攝影知識領域中,繼續往上發展的,全都是我當年在日大讀得似懂非懂覺得霧煞煞的那些「理論」啊!。

BBChen


新進會員

28) 2003/01/27 11:17 
好,建設性的回答. 受教了!

BBChen


新進會員

29) 2003/01/27 16:19 
*************************************************

我想,和蘇珊宋妲的論攝影一樣,完形心理學這樣的知識,並不是我們一般人看一遍就可以完全理解,或者自己悶著頭看就可以理解的。當然,如果有一個老師帶著我們看、帶著我們理解,一定會更容易才對。 譬如,為什麼「專家是看影子打光?」、「行家是看『地』來構圖?」、「為什麼初學者應該先買長鏡頭」、「攝影語法中最基礎的『比對』是從何而來?」等等和影像美學(也就是一般人講的:攝影構圖)有關的問題,在完形心理學的知識體系中都有明確的答案與理論根據的。

********************************************************


老師,這段文字的教學,讓人印象深刻,這幾年來台灣對於視覺傳達的相關論述
漸趨多樣有語言學(結構主義)或是藝術史論等相關背景來討論,在這樣的環境下
老師會以什麼樣的想法來看待這些"方法"與完形心理方法與視覺傳達教學的關係。

^_^題外話:老師願不願意聊聊 在台灣視覺傳達教育上,不同世代的特色,老師
應該是第一代的吧....例如:張照堂 黃建亮 許綺玲.....等等



ㄚ寶


論壇版主

30) 2003/01/28 01:14 
好冷清啊!
諾大的房間,只有你我兩人。
恐怕這就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台灣的現實」吧!
不知道您想要進一步談的是什麼?

BBChen


新進會員

31) 2003/01/28 02:44 
還好啦,總是看戲的多唱戲的少@@

但是總得要教些會唱戲的人,有次黃建亮老師說到
剛回台灣時,本來只想專心拍照,但是發現大家都
不知道他到底在幹嘛,所以嘍~花了好多年教視覺
元素的比較(視覺元素比較的說法 摘自阿寶老師文
章),到了這些年總有些人會有了那些觀念,記得
約在9年前黃老師與阿寶師在新生態的兩天研習,
我也是坐上苦讀的小朋友,呵呵~~當時真的是鴨子
聽雷,好在有錄音的習慣,慢慢拍慢慢聽慢慢看,
總有勤奮抵下城鄉差距,還是謝謝你們的這一代。
視丘離台南好遠,只能收集你們的DM介紹,自己找
書來K,但是最痛苦的還是把文字變成具體的圖像感受
,因為自己想的不見得就正確,還是靠著一場一場
的演講與一次又一次的討論,把那隻大象給摸出來,
順便也把眼睛給醫好@@
總之,我的經驗告訴我,感覺到的不見得是對,但是
用猜的鐵定問題重重,討論可以幫助如何描繪感覺。

------------------------------
至少您的誠意令人感動,相信這一爐會漸漸熱起來^_^

reddliaw

部落格(1)
新進會員

32) 2003/01/28 03:07 
對阿,點閱人次不低阿!
可見還是有很多人很想了解一下,
去爵士看攝影展也不是每個人都會簽名 :)

BBChen


新進會員

33) 2003/01/28 03:27 
這個比喻ㄇ~~也是對的,的確我也沒有什麼在簽名@@

小嬉皮瘋


新進會員

34) 2003/01/28 03:28 
照片貼出來很久了..... ^^
就請老師就那三張照片進行賞析吧
畢竟了解"方法"之後 還是請實際演練一番給學生看
(不然....我還是不知道方法在哪裡呀???  ^_^" )

reddliaw

部落格(1)
新進會員

35) 2003/01/28 05:07 
老師要我們『從別人觀看影像的方法、想法中,用歸納的方法,去揣摩出別人「如何解讀影像」的最大公約數出來』,讓我想到一個不知有沒有相關的問題,國外有個攝影網站 ( http://www.photosig.com/ ) 可以讓大家貼上自己的攝影作品,然後讓其他人發表觀看這張作品的想法、心得、評論或建議,也可評分,「假設」發表的想法夠多夠詳盡,是否也可歸納揣摩出別人如何解讀影像?如果是的話,我主要要問的問題是,結果後來那張影像的作者根據這個「最大公約數」用photoshop去修改影像(不是指顏色曝光那些技術性的修改),或甚至重新安排重拍一張,然後再貼到那個網站上,其他人也都說較喜歡修改過後的,就好像連續劇應觀眾要求修改結局,也好像學生寫錯字在旁邊空白處再重寫一次,這種方式或過程,(打字打到這裡,接下來我也不知到要問什麼或怎麼問),有沒有那個環節有什麼問題?記得老師以前舉過烹飪比賽的例子,每個評審都OK的那道菜並不是最好的,所以按最大公約數弄出來的也只能算OK而已??

ㄚ寶


論壇版主

36) 2003/01/28 22:26 
關於第二張照片:引用自http://wu.gcd.pccu.edu.tw/07bbs/topic.asp?whichpage=1&forum_id=31&topic_id=191&cat_id=7

Sharon  
---------------------------------------------------------------------ㄟ..嗯~這張圖個人認為有性暗示
直覺啦...
---------------------------------------------------------------------
十阿彌
---------------------------------------------------------------------
性暗示?????!!!!!
我橫著看倒著看左轉右轉....一點也感受不到啊....
難道我年紀輕輕已經冷感哩...
---------------------------------------------------------------------
shizuku
十阿彌同學.....
你需要台灣黑熊勾引你心中的那團"熊熊"烈火

這張照片...光影?!...

以前一直以為只要光線夠亮就可以將照片要表達的東西表達出來
後來就發現原來要有暗才會將想表達的東西凸顯出來..
 
---------------------------------------------------------------------
wujiabao
下面引用由shizuku在 2002/12/25 21:51:00 發表的內容:
後來就發現原來要有暗才會將想表達的東西凸顯出來...

姆!很顯然,看照片的精髓的任督兩脈,你已經打通了一脈啦!
快!還有一脈,就快全通啦!加油喔!
---------------------------------------------------------------------


ㄚ寶


論壇版主

37) 2003/01/28 22:39 
關於第二張影像:引用自http://wu.gcd.pccu.edu.tw/07bbs/topic.asp?whichpage=1&forum_id=31&topic_id=191&cat_id=7
Chris
---------------------------------------------------------------------
看來最讓人一再反複的還是中間的缺口,暗到明的光線,偏偏引導這個的又是全黑的一個空間@ @
不想說太多,因為感覺有限,也許不能引起我的共鳴,但是似乎有反複掙扎的暗示!!
明暗一線間,想走哪一邊??
ㄚ!!!....Maison,寶哥!!!....別罵我,我的看法嘛 @ @"
---------------------------------------------------------------------
照片不夠多,暗房呆的不夠久@ @  

ㄚ寶


論壇版主

38) 2003/01/28 23:19 
ㄚ寶二十幾年的攝影教學經驗中,最快慰的莫過於:在同學們討論其他同學作品的過程中總是會很驚奇的發現:竟然有人會用這樣的想法看這張照片。然後,就是:「去研究,他她為什麼會這樣看!」
但是,拍照的人,卻總是以為別人一定會照自己想的方式,來理解自己的作品。
我想,盡量多去理解別人對同一張影像的理解方式,一定有助於擴展我們對影像理解方式。讓我們不會住在井裡面,還一直以為井口上方的天空實在已經夠大了。

我想包括 Reddliaw 在內,大多數人談到影像都不自覺的總是把影像在藝術表現上的用法,當作攝影或影像唯一的用途。其實,ㄚ寶曾經說過(在以前的某一篇文章上,已經記不起來是哪一篇了):
1.影像是訊息載體information Carrier
2.做為訊息載體的影像,可以分為兩大類:
  一、做為文化訊息載體的影像(就是大部分攝影發燒友認為的那種、或者家庭相簿)。
  二、做為消費訊息載體的影像(新聞攝影、廣告攝影、服飾攝影、商品攝影等等)。
所以,我們在談論影像的視覺解析的時候,千萬不要忘了,人類社會對影像有第二種的需求。
我們對做為文化訊息載體的影像的解讀可能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的解讀內容。
但是,對做為消費訊息載體的影像,卻是人人看了都應該有相同反應才對的。否則廠商做廣告豈不是拿錢丟入大海?
ㄚ寶所謂的「最大公約數」,正是在做為消費訊息載體的影像的解讀上最容易理解的。當然,最大公約數還是有別的指稱的,以後再慢慢談吧!
同樣的,影像所攜帶的訊息,也絕對不會只有上述兩大類。一定有許多非左也非右,介乎兩者之間的影像。這也等以後有機會再詳細談吧!

當然,按照許多人對特定一張影像的想法去修正,結果一定是四不像的。還記得兩父子牽著驢子(又是驢子)在路上走的故事吧!

BBChen


新進會員

39) 2003/01/29 00:58 
好的影像是要有information還是emotion?

ㄚ寶


論壇版主

40) 2003/01/29 01:13 
好的影像要有......
一、做為文化訊息載體的影像:可以引發觀者越多、越豐富、越深刻的emotion越好!越耐看的越好!越能引起觀者遐思、發呆、傷腦筋的越好!.....吧!

二、做為消費訊息載體的影像:有最明確,不需要文字等其他軟媒information soft media補充的、視覺衝擊力越強的information越好!一拳就可以把觀者擊倒的!越能叫觀者看了「捶胸頓足」的越好!.......吧!

雖然對「好」的定義,每個人都不太一樣!
回上一層 上一頁   第2頁 / 共10頁 到第 頁   下一頁   最末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手札小舖熱門商品
DSLR必殺技超值包《旅遊攝影+必殺技》
史上最殺!★Canon 600D超值包★
【Nikon D4 / D800 完全活用】晉升Nikon專業旗艦必備寶典!
【Nikon D3200 完全活用】最佳入門手冊!
【2012攝影年鑑】★攝影家手札2012年度鉅獻正式登場!!
攝影家手札數位影像坊DV哈燒網KeyBuy藝廊論壇
服務信箱:242204 新莊副都心郵局第12信箱 │ 會員服務部:02-85215082(上班時間早上9點~下午6點) 和平東路三段276號 │ 廣告專線:0937-887229 │ 總瀏覽1161761984人 │ 線上1622人
攝影家手札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17 PhotoSharp All Rights Reserved. 非經許可,請勿任意轉載、出版本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