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論壇首頁
論壇主選單 > ▌PRO商攝版▌ > 新手購燈陷阱1.2.3
作者  
討論話題
 

0937097098

部落格(7)
論壇版主

2010/01/11 13:58
器材: 其他 其他

  現象 -1.

    公司老闆為了省錢 . 丟下一個工作指令,要求公司某一部門承接、拍攝公司產品的任務工作,於是該部門就依手邊器材狀況,再買一些看起來很亮的燈具,但就是拍不出老闆要求的效果、 …..

 

現象 -2

  業餘攝影師,為了增加收入,或技術升級,於是在網上找些名為進口品牌的燈,或看起來好像很亮的柔光燈 ( 日光燈 ) 組,但拍來拍去就是沒那個味道、 …. 是買錯燈還是技術問題ㄋ !

 

現象 -3

    某公司老闆帶著手下員工到  他人攝影棚,進行拍照工作,但就不甘攝影費太貴,心想如果自己買些燈光器材來,在公司搞一個小棚自己來,反正平時也有玩相機、級數也不差,就不信拍不出來 …..

 

以上現象你是否見過 . 或已身在其中 …..

 

就購燈陷阱說明請慢慢往下看 ..



推薦者: ferdin, mjt, tcw590517

0937097098

部落格(7)
論壇版主

41) 2011/09/30 09:49 

這個問題沒有直接的答案.

因為涉及到..

1-攝影棚的環境彈(反)射率.

2-光罩的種類差別.

3-個人使用習慣.

4-被攝物的物品與距離.

5-其他副燈的影響.....等


0937097098

部落格(7)
論壇版主

42) 2011/09/30 09:56 

*補充..

有時候燈的老舊也有關係.如閃管老舊及電容器故障.雖然標示是600w.

但是卻不足600w.

也有的廠商出廠時說是600w.但卻只有550w...

這些都是造成瓦數不足的原因.於是燈光出力只能打到f11.

解決的辦法是600w的燈多備幾支.

600+600再加600w 一定可以打到f45(以上)


50001


網路會員

43) 2011/09/30 11:13 
我是用75X150cm無影罩遮光源因 所以只能達到f11.5光圈  因為拍攝的東西需單燈作業
不知要用多少才可以

0937097098

部落格(7)
論壇版主

44) 2011/09/30 18:34 

看你的預算.....

1~3隻棚閃.有的當預備燈.有的當副燈.有的用於蜂巢打聚光.

就看你怎麼控燈了!


EASTMANS


網路會員

45) 2011/09/30 21:23 
不好意思,純粹交流一下
原本測11.5,要到45        

600+600再加600w 一定可以打到f45(以上)
<<<<<<<<<<<<<<<<<<<<<<<<<<<<<<<<<<
算了一下..好像不大夠耶.
11.5和45差了三格半
也就是光量要有2的3.5次方的倍數
也就是差不多要12倍的光量...我不知道是不是要這樣算

因為我想..600時是11.5,那麼加一格二倍光量是1200時可以到16.5
2400時可以到22.5
4800時到32.5
要到45差不多要7200W...
可是看起來還真的怪怪的..真的要大到12倍嗎..和直覺不大一樣呢..

所以向大家請益一下..感恩

推薦者: 0937097098

0937097098

部落格(7)
論壇版主

46) 2011/10/01 09:58 

你要這樣算也是可以

 

就像鹽巴一樣,一瓢不夠鹹,再加一瓢,然後2的倍數是4,若還不夠鹹,就再下2瓢鹽。問題是:每個人對於鹹的標準認定不同,手法也不一。

 

棚閃控光的變因有很多,無影罩的透光布一或2層.(也有3層),燈位與被攝點的距離,還有攝影棚的環境彈射關係,以及被攝物的大小、顏色、物質、形狀...等。都會影響結果

 

如:拍攝大型組合家俱,燈都是離的遠遠的在打,有的用無影罩,有的加蜂巢罩,有的只用標準罩,如此等等,你我都不知道到底要用600w幾支,800w幾支,才夠打到希望的「工作光圈」。

 

如:拍攝珠寶手錶,燈都是靠的很近,(可能)2600w的燈就會過曝。

 

所以建議「實際操作」、及「當事人因素」,才是最後答案。


0937097098

部落格(7)
論壇版主

47) 2011/10/01 10:24 

案例..

有一次到朋友的棚支援拍攝,他的棚有ET也有樂可得...等 國產燈,都是操了好幾年的棚閃,但其中有一支1200W的燈頭,就是運作不順,打出來的光,比600W還弱。

 

後來送原廠檢查才知道,是裡面的電容器壞了2顆,造成出光率()只有400W的狀況。

所以光圈只能打到F11,或希望能強到F45的問題,除了人的因素之外,可能也要檢查一下你的燈。

 

題外話 ,有次送燈去修,進到該處的維修室一看,滿山滿谷的零件屍體,有各廠各家的,也有進口(布朗)、國產的,看在眼裡有種說不出的感覺,平常我們攝影師寶貝的燈,最後的下場都是這樣?.....

 

後來問維修師傅:進口布朗與國產燈或大陸燈有差嗎?

師傅回答說:差是有差,但也差不多,關鍵是電路板及閃管的級數,如果你你想要的話,我可以用「布朗」的閃管,裝在大陸燈上。打出來也算是「布朗光」了。


50001


網路會員

48) 2011/10/01 20:26 
感謝前輩們指教

aloke


網路會員

49) 2011/10/02 23:25 
如果你拍攝的主體是靜物的話,相機改設定長曝,拍之前所有現場光都關掉,

棚燈在"原位置" 手動觸發,假如原本觸發一次是 F11 的話

觸發2次就是 F16

觸發4次就是 F22

觸發8次就是 F32

觸發16次就是 F45

以此類推...

這樣你要多強就有多強 !!

如果覺得按 16 次手太酸了,可以考慮拍 ISO 200 ...

那就可以省一半的次數 !!!
aloke修改於2011年10月02日23:25

blackjacky


網路會員

50) 2011/10/04 14:33 
原發文者: aloke 發文時間: 2011/10/02 23:25
如果你拍攝的主體是靜物的話,相機改設定長曝,拍之前所有現場光都關掉, 棚燈在"原位置" 手動觸發,假如..(恕刪)

- 請在此輸入回應 -

原理是對的,但數值真的是這樣嗎?

你有真的試過只要累積16次的曝光量就能從 f11 達到 f45 所需的曝光量嗎?

沒有惡意只是大家互相研究研究 : )

aloke


網路會員

51) 2011/10/04 14:55 
這還真是不太容易試阿 ~ 不曉得什麼部分會產生誤差 ?

不過實際上就是多試幾次應該就可以了吧 ..

duck.nest


網路會員

52) 2011/10/04 15:19 

在傳統底片的特性曲線中有所謂的趾部與肩部,這兩個部位都會對曝光效能產生壓縮,多次微量曝光意謂著每次的曝光量都落在曝光特性曲線的趾部,也就是每次曝光的效能都遭到壓縮,所以根據倒易律直接換算的結果,在次數太多的曝光時會產生曝光不足的結果,這就是所謂的 " 間歇效應 ",對於彩色底片,甚至還會因為三層乳劑的間歇效應不等而發生偏色,不同款底片的間歇效應影響又各自不同,所以傳統底片在實際的應用上,當需要分多次累積光線時,次數會視情況酌加,數位拍攝一樣有這特性曲線,一樣存在趾部與肩部,由於我的燈光在轉數位後只剩出力太大的問題,所以沒有數位是否有間歇效應問題 ( 或說間歇效應影響的大小 ) 的實際經驗,但估計次數過多一樣是要面臨間歇效應的問題吧!另外,多次閃光所需回電時間的總合也讓快門時間必須大幅延長,還會有增加雜訊的問題!


推薦者: aloke, blackjacky, 0937097098

0937097098

部落格(7)
論壇版主

53) 2011/10/06 09:44 

幫樓上的作一點補充 ..

特性曲線、趾部與肩部 ..... 」曝光現象 ( 原理 ) ,如果你覺得很難理解的話,不彷從「遞減」效應的角度去看也可以。

 

例如:重覆曝光 ]

第一次 f11(9 9 )、同一個點再一次曝光時,感光度(底片或ccd)只能接受到之前的50~60%的光效應、之後依次遞減。若要從f11累算到f22,可能要閃3~4次,所以不是用等倍加乘的算法,而是「遞減效應」的觀念去處理

 

例如:夜景攝影

假設光圈固定在f11,長時曝光2秒,試拍時發現曝光不足,因此第2次再試時,不是4秒,而是5~6秒,如此才能彌補「遞減效應」的落差。

 

「遞減曝光現象」也可說是感光度(ASA.ISO)因長時曝光,導至感光能力降低,每次遞減約在30%至45%之間,所以要作出補償曝光的動作



推薦者: aloke

duck.nest


網路會員

54) 2011/10/06 13:55 

間歇效應與長時間的倒易律失效,都是因為曝光落在特性曲線的趾部在作怪,版主的舉例包含了這兩種狀況是很好的詮釋, 以「遞減效應」取代「間歇效應」做解釋也無不可,不過舉例有些混淆,而且也應該說明只發生在很多次的累積曝光的情形下,以第一例而言,說要閃 3~4 次應該是從 f / 11 累積到 f / 16 吧?( 差一格,增加一倍,直接換算只需兩次,因為遞減效應所以要閃 3~4 次? ) 不過這樣說豈不徹底推翻了倒易律?事實上,倒易律是正常可靠的基準,只不過是在每次曝光都是微量的情形下會失準,在差一格的例子中,原本應該產生比中間調亮兩格的點,也不過暗了一格而落在比中間調亮一格的位置,原本應該產生比中間調亮一格的點,也不過暗了一格而落在中間調的位置,這可不能算是微量的曝光,這樣的曝光量並不是全然落在特性曲線的趾部,也就是沒有遭到壓縮,所以要從 f / 11 累積到 f / 16,閃兩次絕對可以獲得增強一格的曝光,如果版主說的確實是從 f / 11 累積到 f / 22,因為這中間差了兩格,直接的換算需要的是 4 次閃光,所以閃 3 次可就必定會曝光不足了,由於這也還沒到微量曝光的程度,所以不至於需要增加閃光次數,至於第二例中的秒數推算,我想應該要以曝光不足的程度做基準,不應排除只是輕微的偏差吧!比方說 2 秒曝光產生的是輕微的曝光不足,或許增加 1 / 3 格快門時間就足以獲得正確的曝光啊!

事實上,傳統底片在間歇效應上的表現,四次曝光通常也只有較舊款的底片可能發生輕微的偏差,但是以八次曝光而言,大多數的底片都將面臨間歇效應的問題,不幸的是不同款底片所生的偏差也不同,也就是沒有固定的係數可供參考!在長時間曝光的倒易律失效問題也是因底片款式而不同,一樣沒有固定的係數可言!


推薦者: aloke

opop123


網路會員

55) 2011/10/13 01:29 
用過國產與進口燈之後..
如果還有一點預算
但又買不起布朗的話
其實我覺得還滿推薦板主說的英國燈

尤其是電桶
3000w差兩隻燈頭,可以獨力微調
非對稱式的
光這一點就比Elinchrome好用很多了
搞不懂對稱式輸出有誰會買
很難用說,要不然都只差一支燈嘛?
價錢上我記得也便宜多了
缺點就像板主說的
單燈很大,重
但國產et還不是這樣
在棚內用的話,我覺得還ok
如果用電桶
燈頭也還滿小的
就不會很重了
配件板主說好像比較貴
我是覺得差不多啦
進口燈的配件都滿貴的
但配件往往是買一個可以用一輩子
不要去摔基本上都不會壞
有興趣的可以考慮看看


aloke


網路會員

56) 2011/10/13 03:44 
就實務上來說,現在都是數位的,拍拍看就知道了 ~ (假如那個補償數值真的這麼難預測)

實際上會碰到的問題反而是穩定度的問題,我常常做長曝、重複曝光或者拍照過程中沒去動到腳架和靜物主體,但是照片最後還是不會完全疊好...所以閃16次的話說不定還會有疊影的問題。(仔細想想可能是攝影棚在馬路旁邊,大卡車經過造成地板振動吧..?? )

aloke修改於2011年10月13日03:44

duck.nest


網路會員

57) 2011/10/13 11:51 

數位拍攝,確實是拍拍看就知道了,只是,如果所用閃燈出力不是非常穩定,那恐怕會很麻煩,我想版上應該有很多朋友知道有些閃燈的出力會隨著回電時間的不同而有波動!

不會完全疊好,我認為不應該出現在採用一次長曝中觸發多次閃光的方式,除非在曝光過程中有外力干擾,但重複曝光由於相機快門與反光鏡有多次運作,這動作本身的震動可能就是問題所在,另外,我猜想這些動作所產生的震動也可能導致鏡頭中的鏡片組產生輕微晃動,因為現下的自動對焦鏡頭感覺就是沒有早期的手動對焦鏡頭扎實,這個也許可以經由換用手動對焦鏡頭確認吧?!

phuang3

部落格(3)
網路會員

58) 2011/10/23 20:50 
原發文者: opop123 發文時間: 2011/10/13 01:29
用過國產與進口燈之後.. 如果還有一點預算 但又買不起布朗的話 其實我覺得還滿推薦板主說的英國燈 尤其..(恕刪)

- 請在此輸入回應 -


一般而言對稱式的電桶成本較低.會有對稱式的設計也是因為大部分外拍,主副燈通常都維持一級到二級的比例,這是幾乎是國外的攝影公式. 攝影師多半會有測光表,如需要微調,移動一下位置就可以了. 當然,如果拍的是商品,這樣的設計就缺乏靈活度.

phuang3修改於2011年10月23日20:53

大莊

部落格(25)
藝廊顧問

59) 2011/11/03 21:06 

有些流程.是進影像處理軟題來做的...
有些條件是科技的進步.像現ccd感光元件.如此日新月異...

高輸出功率的燈.還有梗嗎??
如何的繁文縟節的曝光.還有梗嗎??
"photoshit".還有什麼未精進之處???

我們攝影師還需要陷在這無厘頭裡嗎???

回上一層 第一頁   上一頁   第3頁 / 共3頁 到第 1 2 3
手札小舖熱門商品
DSLR必殺技超值包《旅遊攝影+必殺技》
史上最殺!★Canon 600D超值包★
【Nikon D4 / D800 完全活用】晉升Nikon專業旗艦必備寶典!
【Nikon D3200 完全活用】最佳入門手冊!
【2012攝影年鑑】★攝影家手札2012年度鉅獻正式登場!!
攝影家手札數位影像坊DV哈燒網KeyBuy藝廊論壇
服務信箱:242204 新莊副都心郵局第12信箱 │ 會員服務部:02-85215082(上班時間早上9點~下午6點) 和平東路三段276號 │ 廣告專線:0937-887229 │ 總瀏覽1165451404人 │ 線上1622人
攝影家手札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17 PhotoSharp All Rights Reserved. 非經許可,請勿任意轉載、出版本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