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論壇首頁
論壇主選單 > 吳嘉寶話攝影 > 您是「適任」的觀者嗎?
作者  
討論話題
 

ㄚ寶


論壇版主

2005/08/20 21:28
器材: 其他 其他
適任的觀者
林聲「男男台北」攝影展  序
吳嘉寶


關於這個展覽,您最不應該看的,其實是這篇序文。
至少,筆者希望你是在看完整個展覽之後,而且在您的腦海中確定了:您「從這個展覽的整體內容裡面,看見了什麼?」之後,再用「參考、參考」或者是「姑且一看」的心情來看這篇序文,還不遲。

本來,影像和文字一樣,都是人們用來傳遞訊息的訊息載體。而且,「影像和文字」的關係又和「男人與女人」的關係一樣,不僅是截然不同,甚至往往「互相衝突」,可是卻又可以「互補成為一個完全整體」的兩種個體。換句話說,一張成功的影像,必然是不需要任何文字、話語的幫助,就可以單靠自己的力量就能夠把話說清楚,就能夠和觀者互動、溝通的。更何況一連串的幾十張影像,在正確的「脈絡性訊息」幫助下,影像群的訊息溝同能力,甚至往往是文字所不能企及的。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影像已經不再是人們只能在茶餘飯後用來欣賞、調劑身心的花瓶,影像早已經成為人們用來「紀錄」所見所聞、「書寫」所思所想、甚至臧否時事、褒貶善惡的論世文本了。
攝影家林聲的這個展覽所要書寫的,正是晚近台灣民間在「性別認同」議題上呈現的世相。

這個展覽,必須藉由下列四個角色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一、這個展覽的作者林聲老師。二、影像裡面做為被攝體的那些生活在台灣的在性別認同上異於主流社會的同志們。三、林聲老師創作的影像作品。四、站在這些影像前面的觀者。而,籠罩在這四者頭頂上,其實有著兩團雲霧,一是:林聲老師想要藉著他的這些影像,向觀看影像的觀者說些什麼?一是:觀者又能夠從這些影像裡面看見什麼?介於這兩團雲霧之中,又有著這樣的關係:觀者從這些影像群中能夠閱讀到的訊息,是否就是林聲老師想要向觀者說的?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問題的癥結,又有三個可能。是林聲老師駕馭影像的能力不足?還是:觀者從影像中讀取訊息的能力不足?甚或是:做為訊息載體的影像,本來就有它的極限,對某些訊息而言,影像根本就不具備傳遞的能力?

筆者以為,正因為絕大部分的觀者都把影像當作「事實真相的複製」,是「真實的再現」,大部分的觀者也都缺乏質疑上述各項疑慮的能力,才會在觀看以同志者生活狀態為內容的攝影展時,有著一種「窺視、看見別人的隱私」的心理。同樣的,做為被攝體的這些同志,也才不免會有自己的權益被拍攝者或展示者剝削的疑慮。

文明,本來就是紀錄人類各樣活動的文本。「影像文明、視覺文明」就是有關人類各樣活動的影像紀錄或藉由視覺傳播媒介的紀錄。而,由於紀錄媒介資源的有限性,早期的文明史自然會用「中心價值」來選擇紀錄對象與記錄內容類別。文明史的「中心價值」自然也成了自古以來「題材禁忌」的對極面向的另一呈現。這也是「藝術史,其實就是各種禁忌題材的超越史」說法的由來。

同志題材,會讓多數人有「窺視到、看了賺到」的心理正顯示出觀者自身對當代性別認同議題認知的落後與侷限。同樣的,同志認為自己的生活被拍成影像發表(其實是:被書寫成文本,成為歷史書寫材料的一種選項)是被別人剝削的心理,不也正顯示著這些同志者自身仍然用「異樣的眼光」看待自身性別認同的現狀?

不論在日常生活中或專業攝影領域中扮演哪一種角色,林聲老師一直都扮演著他經常掛在嘴邊的「反骨」角色。今天我們在這裡看見的林聲攝影個展,單從題材的選擇上(選擇「同志」這種先天就不容易得到被攝體的全然信任,在傳統思維中屬於禁忌的題材),就可以讓觀者看見林聲老師的反骨性格。其實即便從當代的整個台灣攝影文化圈裡面,我們可能也很難找到幾個像林聲這樣,在忙碌的專業攝影工作之餘,還能地在專業工作之餘,硬要擠出時間(而且是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孜孜不倦從事影像藝術創作的婚紗攝影師,甚至專業攝影師吧。對自己的有限人生抱持的這種態度,對他自己或是對他的家人而言,豈不也是另一種反骨?

是的,做為一個的觀者,您是否能夠從這些影像中看見林聲的存在?您是否能夠從這些影像中,看見做為有別於文字、話語的訊息載體,影像為您的觀看所承載的訊息,有著哪些優勢?又有著哪些劣勢?或者說,這些影像是否能夠在您的觀看中,讓您心頭為之一揪?為之毛骨悚然?還是心頭為之一震?而,您的心中的確也十分清楚,這樣的「震撼」是來自影像自身的視覺力量,而非劇中人的行止或劇情故事多麼異於常情。看見影像中顯現的這些劇情故事,又能夠讓您的心中湧出多少想替這些同志身處的狀態設身處地著想的「移情、神入 empathy」的情愫?

如果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而且,您也的確只能從影像中看見台灣竟然有這麼多同志活著。或者是:原來這些同志是這樣活著。甚至不自覺的在觀看時,還要冒出幾句「真噁心」、「變態」之類的喃喃自語的話,恐怕我得要說:「面對當今影像文明的高度,也許您還不是一個『適任』的觀者」。

二〇〇五仲夏台北

witkin


新進會員

21) 2005/09/07 23:24 
唔~~~ 東看西看,真的是看不出有什麼"中國"或是"東方"的特色. 還記得當初南非撤除種族隔離的政策時,也是南非攝影師最後一場盛宴. 之後他們便在稱霸許久的世界新聞攝影獎(荷蘭的那一個)中...Fade out~~~ 議題或是文化差異,只是創作中的一項元素而已,如果可以純粹的因為內容文本的東西來稱霸"視覺"藝術. 那倒是一個頂新鮮的"觀念"藝術. 觀看四位中土的大師們的作品,經由影像的閱讀之後腦中不斷的浮現出一些"西方"1950~1970間的各出名攝影師的影像鋪排... 有必要一定要大張旗鼓的說"東方"嗎? 創作者本身的東西就可以說明一切. 吳天章的作品中, 時常出現的宴桃紅以及淺淡的腮紅+洋黃靛青. 不但在影像內容以及Presentation的形式語彙上都充分的標誌著"另一類的東方". 實在是無法牽強的將幾位中土攝影師的作品跟東方作任何的連結. 尤其是四方暗角的放相方式, 老人間們看到了一定會覺得很熟悉吧... 雖然台灣在攝影或是視覺藝術上仍有無可彌補的斷層, 但是在創作的多樣性跟活力上還有最重要的"謙卑"上面, 跟對岸相比似乎來的好多了吧... 我們沒有的, 要大家一起來衝. 不是說:啊~~~沒救了... 就朝有餅的地方衝. 希望大家都再加把火吧!

BBChen


網路會員

22) 2005/09/09 15:05 
轉錄一篇訪談:

當代藝術ArtChina No.1 Vol.4/2005 p80~p85
「意外的“綠狗”」周春芽訪談    柯楠 文

Q 柯:四川的地理位置相對偏遠,但其實驗和前衛卻能在全國保持前沿的狀態,其對國際藝術資訊敏感讓人吃驚,這一方面是與四川人活躍敏感的文化性格相關,但是否也有更為現時的文化動因,尤其是當代的一些特殊的原因?在架上藝術普遍滑坡的情況下,四川油畫仍然繁榮,是圖像的繁榮、制度的繁榮,還是數量的繁榮?這種情況比較特別,你是重要當事人,請你談一些。

A 周:其實,現代通訊,現代交通,現代訊息的革命已早把整個世界,整個國家的空間概念給模糊了。難道現在還能說住在舊金山比住在紐約更偏遠嗎?天津離北京那麼近就前衛了嗎?我想,〝蜀道難〞和〝少不入川〞這種說法已經作古了。回想起1986年我去卡塞爾留學時,我可以說是中國藝術家中最早知道世界最前衛展覽的人之一。我去德國之前,我很喜歡康定斯基,但當我在德國知道新表現主義的巴塞列茨、基佛爾、蓬克的時候,才感覺到康定斯基的簡單。當我1989年初從德國留學回來時,國內很多藝術家都還不知道新表現主義運動。我總認為,要作一個優秀的藝術家,一定要掌握藝術的資訊,你得先要知道這個世界上藝術已經發展到哪一步了?當前在架上繪畫領域世界上有哪些大師?其他藝術媒體發展到哪一步了?世界上有哪些重要的展覽?你看過嗎?至少你看過他們的畫冊嗎?當你知道2002年法國巴黎現代藝術館曾舉辦了一次新繪畫展覽,你才發現現在的架上繪畫有些裝置味,和以前不一樣了。
我認為四川人的智慧和敏感,不光表現在藝術資訊上,更表現在創造上。〝對國際藝術資訊的敏感〞是當今藝術家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四川藝術家在這個方面可能比其他地區的藝術家顯的更敏感一些,這並不讓人意外。另外,四川人也好強,總想在行當裡幹得最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出於戰略的考慮,我們必須先瞭解〝敵人〞。所以,資訊是手段不是目的,資訊是參考而非指南和教條,瞭解它並不是要跟它走,而是要超越它。我們有悠久的文化歷史和豐富的傳統資源,我們對繪畫充滿信心。四川年輕的藝術家有上一輩的榜樣,一代接一代,這應該是好事。

BBChen


網路會員

23) 2005/09/09 15:56 
站在發掘攝影作品的立場,我想阿寶老師除了推這些尚未在台面上活動攝影家外,也是在整理大陸documentary的脈絡,雖然在攝影史上是這些作者的表現法都似曾相似,但是用在「中國」這個對象上似乎還是有其特殊性。
我是無法親自前往大陸,錯失這場盛會真是遺憾,但是老師一定會將今年豐盛的成果帶回來分享。大家拭目以待^_^

BBChen


網路會員

24) 2005/09/09 16:01 
對了,這裡也有好活動,推一下。希望可以給非相關人士參加@@
---------------------------------------------
全球化風潮下的展覽策劃與城市行銷 國際研討會

在視覺藝術的領域中,「策展人」是決定展覽內涵、精神向度、表現形式的關鍵角色;「策展人」在計畫、執行、資源統合上的能力,也攸關一個展覽的成敗與教育推廣效益。近年來,策展人議題在台灣成為熱門的話題,許多藝術相關系所的畢業生更是以成為策展人為其學習目標。「策展人」一詞除了令人羨慕的光環之外,鮮少有人真正了解其所代表之責任與意涵。
配合當代藝術館「2005策展人在MOCA系列展覽」,擬舉辦「全球化風潮下的展覽策劃與城市行銷」國際研討會,邀請對跨文化或亞洲文化進行研究的知名國際策展人來台進行演說與交流活動。希望藉此活動建構起台灣與國際對話的橋樑,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藉由交流與討論,作為思考台灣在全球化風潮下,未來策劃展覽及藝術活動應該努力的方向。
http://www.mocataipei.org.tw/

牛肉湯餃


網路會員

25) 2005/09/09 16:45 
我覺得太過把焦點放在攝影史這個概念去理解與認識藝術中的攝影表現,似乎會有種畫地自限的危機,就像前面轉载的文章提到架上畫的變革,重要的不是孰是繪畫?而是如何與其他造形藝術領域對話,當代攝影自然不是一脈承接的單一攝影史概念,單是從影像符號解讀時代文化意涵,某種程度來說,藝術中的攝影也會變得只是一種毫無進展的中介媒體,(攝影表現)不被討論,討論的焦點主要還是題材類項,並且是隨著時興脈動漂浮,這裡總覺得少了些什麼.
回上一層 上一頁   第2頁 / 共2頁 到第 1 2
手札小舖熱門商品
【Sony α NEX-C3‧NEX-3‧NEX-5完全上手】熱購中!!
數位攝影達人超值包【就是愛 構圖】+【數位單眼達人速成】74折
今年VIP會員招募-超大無敵1.5G相簿再加贈好禮!
【台灣私房景點全集】共5冊,合購73折再贈進口黑卡
【我的夢幻人像鏡】2013最新增訂版!
攝影家手札數位影像坊DV哈燒網KeyBuy藝廊論壇
服務信箱:242204 新莊副都心郵局第12信箱 │ 會員服務部:02-85215082(上班時間早上9點~下午6點) 和平東路三段276號 │ 廣告專線:0937-887229 │ 總瀏覽1164743329人 │ 線上1439人
攝影家手札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17 PhotoSharp All Rights Reserved. 非經許可,請勿任意轉載、出版本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