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 Margulis
於
2006
年出版
Photoshop LAB Color
一書,這本原本被視為很冷僻、艱深的專業書籍,竟然曾經連續幾個星期成為電腦類最暢銷書之一,實在讓人感到意外。
現在,很多人開始大量在
Lab
空間做色彩修正。相信不久之後,絕大部分談論攝影暗房的書籍,大概都會納入
Lab
的相關內容。
可是,有些人仍然心存顧忌,因為
RGB
è
Lab
è
RGB
轉換不是會造成影像資料損失嗎?
關於這個問題,我整理一些頗值得參考的觀點。
1.
關於
RGB
è
Lab
è
RGB
轉換造成的資料損失。
我相信,
Bruce Lindbloom
的說明應該最具代表性。他提供一個
8bit RGB Tiff
影像檔案,該影像包含
16,777,216
個可能顏色(相當於
2563
),這個檔案可以透過下列網址下載。他在文章中表示:
『假定把sRGB色彩空間指派給前述影像,該影像會存在16,777,216個不同的sRGB色彩。如果把這個影像透過PS轉換到Lab空間(採用Relative Colorimetric顯示色彩),則該影像的Lab色彩數量會顯著減少為2,186,578個,大概是原始色彩數量的13%或8分之1。所有的損失都是「量化」(quantization)造成的;換言之,有很多不同的sRGB色彩因為空間轉換而歸併到單一Lab色彩。請注意,前述轉換不會發生clipping………如果再把影像由Lab空間轉回sRGB,色彩數量不會再嚴重減少,只會稍微減少到2,186,238個。如此「重新製造」出來的sRGB影像仍然會完整涵蓋0到255階調,但會產生很多「洞」,就像瑞士乾乳酪(就這個例子來說,原本100%的乳酪,現在出現87%的「洞」,只剩下13%的乳酪)。』
http://www.brucelindbloom.com/index.html?RGB16Million.html
2. Dan Margulis
對於這個問題的回應
某次演講中,
Margulis
談論
LAB
的神奇功能。演講結束後,
Margulis
對於自己的表現覺得很滿意。可是,這個時候,某位後排聽眾拼命揮手,大聲問:「可是……可是……轉換到
Lab
空間不是會
傷害
影像嗎?」
以下引述
Photoshop LAB Color
第
117
頁的說明:
『關於這個問題,最簡單的答案是「不」;但這會錯失問題的真正重點。標準答案應該是:你剛進行一項顯著改善影像的行動,而這是傳統方法所辦不到的。所以,你何需擔心影像受到「傷害」與否?此處的議題不是「轉換到Lab是否有危險?」,而是「相關處理結果是否較原來影像好?」如果是,那麼你應該考慮除了採用Lab之外,是否還有其他方法。』……單純做Lab空間的轉換而不做任何調整,然後討論是否會造成「傷害」,這是很無聊、無意義的舉動,各位如果真有興趣的話,請參考「深入探討部分」。容我提出最簡單的結論,彩色影像在RGB與LAB空間做轉換,不會造成傷害。……所以,如果把RGB影像轉到Lab,然後再轉回來,絕對不會有問題;可是,影像轉換到Lab之後,如果做調整,則可能產生RGB所不能顯示的色彩。……另外,請注意,透過電腦製造的圖形(computer-generated graphics,例如:PS的gradients),都不適合做色彩空間轉換,尤其是轉換到Lab(會產生banding,階調變動經常喪失平滑性)。
關於
Margulis
的觀點,如果各位還有興趣,可以去他主持的
Applied Color Theory
討論網站,查閱一些檔案資料。
3.
實際檢驗
我們很容易針對任何影像,實際檢驗
RGB
è
Lab
è
RGB
轉換結果。方法如下(這個方法也適用於其他方面的影像比較)。
A.
在
PS
打開相關影像。
B.
複製一份影像(
Ctrl+Alt+/
),分別把這兩份影像稱為
X
與
Y
。
C.
把
X
轉換到
Lab
,然後再轉換回
RGB
編輯空間。
D.
把
X
疊到
Y
影像之上(移動的時候,記得鍵盤要按住
shift
鍵,如此才能讓兩個影像完全對齊)。
E.
在圖層面板上,把
X
影像圖層的混合模式改成
Difference
。
F.
在圖層面板下側,叫出
Level
(參考下圖綠色箭頭)
G.
Level
做下圖顯示的調整(紅色箭頭)
H.
影像會顯示兩者比較的差別。
4.
個人立場
我的影像通常都會轉換到
Lab
空間做處理。由於我要在
Lab
空間顯著處理影像,所以我一點也不擔心空間轉換可能造成些微(如果有的話)影響的問題。而且,截至目前為止,我也沒有察覺這方面的任何問題;甚至也沒有聽人說過,一般攝影彩色影像在這方面的轉換,會實際造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