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論壇首頁
論壇主選單 > 器材版 > 有關 E-system 和 135 系統的透視感與景深討論
作者  
討論話題
 

Acon


新進會員

2003/10/28 11:32
器材: 其他 其他
在討論串
http://www.photosharp.com.tw/forum2003/topic/topic.asp?forum_id=27&Code=20031023000030&fPage=1&Page=3
當中大家討論到 Olympus E-system 和 Canon 系統的機身、鏡頭重量,進而討論到焦長,衍生出透視感與景深的討論,現在我將自己的發言整理如下。

背景資訊方面,大家都該都知道,E-system 的感光元件是 18mm x 13.5mm,是傳統 135 系統的 36mm x 24mm 的四分之一大小。這使得焦長轉換率為 2。換句話說,Zuiko Digital 50mm 的鏡頭在視角上相當於 135 系統的 100mm 鏡頭。

Acon


新進會員

1) 2003/10/28 11:34 
有關透視感,實際焦長一回事,「視角」才是真正評量鏡頭望遠能力和透視感的標準。(也是因為如此,同樣是 46 度的視角,135 相機和 120 相機的焦長是不一樣的。)

也就是說,在視角 (=望遠能力=透視感) 上,E-system 的 300mm f2.8 和 135 相機的 600mm f2.8 是完全一樣的。

因此,該討論串中 Danny 說的「若您將現有的D100/10D的成像範圍裁切的與E-1的大小時,難不成300MMF2.8也會變成600MMF2.8????」就透視感而言,我的答案是 Yes。

不過景深會不一樣,景深公式中可以看出景深會受「實際焦長」和「感測面積」的影響。同樣的視角、同樣是 f/2.8,E-1 拍出來的照片景深會比 135 來得深。我用公式算過,景深會是 2 倍,下面會詳述。

這也就是為什之前 ITO 貼出日本幾位資深攝影家對 E-1 頗有好評的原因之一,因為在近攝工作中,135 系統光圈必需縮到 f/22,要拿到同樣的景深,E-system 卻可以在 f/16 甚至 f/11 下工作,換句話說,在快門上有優勢。

Acon


新進會員

2) 2003/10/28 11:34 
大家與其爭論,不如實際動手算一算。景深不只是一種感覺,它更是一種數學。

大家都知道景深受到 1)光圈 2)焦長 3)物距 (相機與主體距離) 4)感測面積 (即 CoC,所謂模糊圓) 四個因素影響。景深公式複雜,不再詳述,現已有軟體可輸入四項數值直接計算,比如 clwu 提供的那個網頁,不過上面的內定值沒有 E-system 的 CoC 值可選。因此我推薦大家用 F/Calc 這個軟體,它可以手動輸入各項數值。下面網址下載安裝後即可使用。
http://www.tangentsoft.net/fcalc/fcalc-setup.EXE

言歸正傳,135 系統和 E-system 的景深差異到底如何? 我們試以下列條件計算之:
(註: CoC 值= d/1730,d 是感覺元件對角線距離 (mm))

135 系統:
光圈及焦長: 600mm f/2.8
物距: 20m
CoC: 0.02501
(註: 底片長寬是 36mm x 24mm,因此對角線是 43.27mm,
43.27/1730 = 0.02501)
★計算結果: 景深 = 0.152484 m
http://140.112.72.50/temp/135.jpg

E-system:
光圈及焦長: 300mm f/2.8
物距: 20m
CoC: 0.01301
(註: 底片長寬是 18mm x 13.5mm,因此對角線是 22.5mm,
22.5/1730 = 0.01301)
★計算結果: 景深 = 0.322206 m
http://140.112.72.50/temp/E-sys.jpg

你看,如我所說,景深不就是 135 的兩倍嗎?

下面我會繼續延伸探討。

Acon


新進會員

3) 2003/10/28 11:35 
以近拍為例:
假設今天 135 系統用一隻 100 macro 近攝鏡 (我知道大多是 105mm,這裡只是假設),對準一隻 0.5 公尺外的豆娘 (或是蟑螂也可以,對測光有影響,但對景深沒影響,哈哈),用光圈 f/22 來拍。

亦即:
光圈及焦長: 100mm f/22
物距: 0.5m
CoC: 0.02501
★計算結果: 景深 = 0.022648 m (就是兩公分左右,很淺)
http://140.112.72.50/temp/135macro.jpg

要達到這樣的景深,在 E-system 需要多大光圈呢?

焦長: 50mm
物距: 0.5m
CoC: 0.01301
算一下就知道光圈 = 11 即可達到類似的景深 (0.026513 m,甚至還更長)
http://140.112.72.50/temp/E-sysmacroF11.jpg

換句話說,同樣的景深效果,E-system 有較佳的快門優勢。

若 E-system 再縮到 f/22 呢?
http://140.112.72.50/temp/E-sysmacroF22.jpg
景深變成了0.053138 m,對五公分左右的昆蟲更有利,全身都可納入清晰範圍內。135 的話就需要 f/45,可是哪隻鏡頭有這個能耐??


So, 就景深這點來看,我認為 E-system 較實用。這也許是個人感觀問題,許多人讚揚 135 的散景效果,覺得那很美。我是覺得不美,而且太超過了,在近攝題材上更是讓人困擾。E-system 這方面就取得了不錯的平衡: 它不但在近攝上極有利,而因為鏡頭可以做得小,光圈相對可以做得比 135 更大,真正需要散景的時候也有極好的條件。

當然,我還是要重覆說明一下,評比一個系統有很多考量點,不是景深而已。我自己比較偏好 Canon,E-system 的機身功能還有很大進步空間,尤其電子和對焦技術都還要再加強。

Acon


新進會員

4) 2003/10/28 11:36 
再以景深為主題,來看兩個系統之間焦長的對比。要達到相同的景深,135 和 E-sysem 各自需要多少焦長的鏡頭呢?

假設光圈都固定在 f/8,物距為 10m。

一台 135 相機,使用 100mm 鏡頭,景深為 4.123366 m。
http://140.112.72.50/temp/135focal.jpg

要達到相同景深,E-system 需要多少焦長的鏡頭呢?
答案是 72 mm 即可,約是 135 鏡頭的 3/4 長。
http://140.112.72.50/temp/E-sysfocal.jpg

所以要造就同樣景深的鏡頭,E-system 系統的鏡頭尺寸只需 135 的 3/4 倍大小即可。

反過來就視角上來說,Olympus 設計用來對應傳統 100mm 的是一支 50mm 的鏡頭,所以相較之下,景深反不如傳統鏡頭來得淺了。(因為理論上要 72mm 才夠一樣淺)

我的小結:
整體來說,鏡頭能力上重要的是視角 (所謂望遠能力 or 廣角能力),廠商主要都是以視角來設計各不同焦段。景深卻是個物理現象,會隨著四個因素而變動,135 系統在我看來當初設計時顯然沒有好好考慮過景深的問題,才會造成近攝題材上景深過淺的困境 (註1)。E-system 的整體設計較佳,若在機身的電子技術上再加強,會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系統。

註1: 消費型 DC 就不要說了,那都只是個別的商品,不是一個系統,成本才是重要的考量,廠商為了成本,都把鏡頭設計得很小 (焦長過短),景深的過深是便是這個原因造成。


ps1.如果您是個用心的攝影者,對景深的操作相當講究,又還沒買 DSLR,在 E-system 和 135 DSLR 間徘徊,那看懂我的文章對您會非常有幫助。

Acon


新進會員

5) 2003/10/28 11:45 
最後,我覺得 Olympus 應該頒獎給我,或是送我一台 E1 才對。因為我發掘了他們的陰謀…啊不不…是說他們的用心啦!

一般人都只看到 E-1 的色彩調性或解析度,這些光學上的特色反而較少人討論,其實這很重要,我相信 Olympus 在設計的初衷上下了很多工夫在研究,取得了多方的平衡點後才定出這個 4/3 的大小,應該給予肯定。我也相信後繼機種在機身上的設計會更加優良才對 (拜託把機子做小一點吧,E-1 簡直和傳統相機一樣肥大)。

另外我是覺得 3:2 的比例比較美,為什麼 E-system 要定成 4:3 呢? 有點可惜。

windwalker


新進會員

6) 2003/10/28 12:35 
4:3.........
120系統的645就是4:3

eddiehorng


新進會員

7) 2003/10/28 12:56 
E-System上透視效果300mm的確跟135上600mm相同,
但以Canon為例, 600F4接上10D後成了960F4.
這又是E-System所不及的了, 更何況4/3的300F2.8比EF600F4還貴.

就景深而言, 大家都清楚DC比DSLR的景深要大的多,
但別忘了, DSLR可以用拉高iso值來彌補縮光圈後的快門速度.
DC用小感光元件換來的景深卻失去影像的純淨度.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E-System上, 只是E-System的ccd大小只比
DSLR小一些, 雜訊差別也小一些.

至於景深公式有一個很大的茫點就是CoC值,
這個值僅與感光元件的對角線長有關,
但是在CCD/CMOS上, 同樣大小的感光元件卻可能有不同解析度,
例如D30 vs D60. 請問兩者的景深相同否?
如果都在瑩幕上1:1檢視, 兩者是不同的.
這也是為何很多人覺得10D的景深比拍底片還要淺的原因.
故小弟認為CoC的制定是有討論空間的.

minipai


新進會員

8) 2003/10/28 15:11 
4/3的300F2.8比EF600F4還貴
-------------------------
果然還是錢才是最重要的^^

eddiehorng說的"茫點"的確是問題(用"茫"真是巧秒)
同樣問題還影響到
傳統用1:1, 1:2來表示微距能力在CCD/CMOS上變得不大實用...

最後給Acon:
你說的應該都無誤
只是我不敢說 視角=透視感
但是應用上幾乎是等於

最後關於135的誕生...
就是相機發展史了
我上次發言是根據聽演講的記憶
目前手邊沒有書 不敢多發言了:P

--------------------
為什麼 E-system 要定成 4:3 呢? 有點可惜
----------
為了更符合3/4之名? :P


Acon


新進會員

9) 2003/10/28 16:10 
eddiehorng:

澄清一件事:

★以 135 SLR 為基準的 DSLR,理論上景深的效果完全和 135 SLR 相同。★

1) 感測元件面積不影響。(放大一百倍)
因為只要機身鏡腔的設計不變 (也就是底片到鏡頭後端的距離不變),CoC 就不會變。任何 DLSR 的 CoC 都和 135 SLR 是一樣的值,因為光線都是投射在同樣 36mm x 24mm 的大小範圍上; 只不過 DSLR 的成像只取中間的一塊而已。

不相信的話,取一台 SLR 和 D60 (倍率1.6) 放在同樣位置 (重要!),用同樣光圈和快門,對準同樣的焦點各拍一張,然後把 135 相的圖依比例裁成和 D60 的成像一樣的範圍,你會發現兩者的景深效果及透視感完全一樣。

理論上是這樣,我目前相信這樣的理論。DCview 上有位網友有做類似的測試。
http://www.dcview.com.tw/gallery/showmsg.asp?msgid=207028&posit=20&page=2&sre=2#re1
它的結果完全違反了理論,因此我懷疑他可能犯了兩個嚴重錯誤之一,或是兩個一起犯了。才會導致「傳統 SLR 景深較 DSLR 為淺」的結論。

一、他測試時可能相機不在相同位置。他可能為了得到相同的視角,所以把 300D 擺得較遠,卻不知道「物距」一項因素會影響景深,結果物距拉長了,景深就變深了。

二、對焦點可能有問題。我上面說的正規的測試方法中,物距的精準很重要,也就是你對焦的那一點要完全相同,遠近差個幾公分,拍出來的景深就差很多了。這位作者可能 300D 對焦點對得比較遠,所以景深變淺了。只是因為主體 (荷花) 都在景深範圍內,所以我們看不出這個差異。

★測試時最好用同一顆鏡頭,以 MF 對焦,對焦環轉在同樣的位置。

他犯得是哪個錯誤我們不知道,要問他本人了。當然,錯的也可能是我,只是我錯的機率可能比較小。

2) 解析度不影響。(放大一百倍)
如果真的瞭解解析度是什麼意思,就不會被它迷惑了。不用說什麼在電腦上放大到幾比幾來看,用 D30 和 D60 在同樣的位置/角度,同樣的光圈/快門,斜斜拍攝一把尺的某個刻度,看圖檔上清晰的刻度範圍是否會完全相同就知道了。

我相信結果是完全相同。
(前提還是一樣,對焦要很準,如果有焦點後移的問題,那就…)

3) 有例外:
鏡頭至感光元件的距離若不同,會影響景深。這個和 CoC 有關係,我不是真的很瞭解其中細節。但我的想法中,同一台 300D 機身,用 EF 50mm 和 EF-S 50mm 拍出來的景深可能會不一樣。(EF-S 鏡頭後端距 CMOS 較近)

122459


新進會員

10) 2003/10/28 16:16 
Acon兄的發言兼具理論深度與實用性,堪稱一篇精采的﹁Pro talk﹂,應該投稿到專業攝影雜誌。

jerloong


新進會員

11) 2003/10/28 16:24 
>>Olympus Zuiko Digital 300mm/F2.8 比 Canon EF600F4 還貴
Zuiko Digital E ED300mm F2.8 日幣定價 875,000
Canon EF 600mm F4L IS USM  日幣定價 1,290,000

至於Olympus 鏡頭 C/P值如何
歡迎11/2 上午9:00-10:00 至中正紀念堂 國家音樂廳 參加Olympus OM網聚
現場有Olympus Zuiko 350mm/F2 傳統MF神鏡現身
還有E1 Demo

Acon


新進會員

12) 2003/10/28 16:32 
122459,哈哈,投稿就省了,不過元佑是應該要獎賞我的。

11/2 那天我應該會去玩一下 E-1,然後跟他們說我都在手札上幫他們說好話,叫他們送我一台。

(真的送我的話,我願意開私人聚會,鏡頭我買,請你們大家一起來玩它一整天,算是幫元佑作免費試用宣傳。)

PAINS


新進會員

13) 2003/10/28 16:34 

PAINS


新進會員

14) 2003/10/28 16:38 
我也是奧林軍一員,可是我是用E-20N
我也可以去參加11/02的版聚嗎?

Acon


新進會員

15) 2003/10/28 17:05 
PAINS:

你提供的網址第三頁講到 E1 和 D100 的比較,他的結論是對的 (和我一樣,就是 E-1 的景深比較深)。

至於第一頁的 E-20N 和 300D 的比較測試,以及整個討論串的結論有嚴重的錯誤!!E-20N 或 E1 的景深效果之所以沒有 300D 那麼淺,主要是因為「實體焦長」不足; 實體焦長是景深公式中重要的一個 factor。

如果要比較「感測面積大小對景深的影響」時,兩台相機的光圈/物距/實體焦長都要完全一樣。這份測試中 E-20N 的實體焦長是 22mm,300D 的卻是 50mm,換句話說多了這一個重要變因。結果的差異也正主要是 E-20N 焦長過短所造成,而不是感測面積較小。(一般 DC 景深過長的原因也是一樣)

事實上,感測面積愈小,景深愈淺 (放大一萬倍!!),算一下公式就知道了。不要再說什麼景深不夠淺是因為 CCD 太小的綠故了,剛好相反啦!! 景深不夠淺主要是因為實體焦長的影響大於 CCD 面積的影響; 一般 DC 或 E-20N 它們 CCD 縮小的效應彌補不了實體焦長的過短缺陷。

這樣講還不相信的話,我就把景深公式搬出來,大家來算術吧! :p

jerloong


新進會員

16) 2003/10/28 17:07 
11/2 歡迎大家來參加網聚
沒有茶點招待 請多包涵

Acon


新進會員

17) 2003/10/28 17:08 
PAINS:

啊,沒看清楚,原來那個測試就是你做的。

相信我說的,你的觀察結果是正確的,測試過程和結論卻有嚴重錯誤,不信的話我們拿景深公式出來套。

或是可以參考 DCview 這篇文章,它的內容才是正確的:
http://www.dcview.com.tw/article/newreadarticle.asp?id=1411

collective_9-9


新進會員

18) 2003/10/28 17:20 
更正,是350mmF2.8,不是350mmF2

jerloong


新進會員

19) 2003/10/28 18:22 
To collective_9-9:
Sorry 打錯了
心裡一直還想著 KEH 有隻180mm/F2要賣 該上網再查已賣出
倒是出現 350mm/f2.8 Excellent 要賣

daniellai


新進會員

20) 2003/10/28 18:44 
感光元件規格的訂定是不是應該從(預想)電子影像技術發展到實用價值的極限時,所能開發出相應對的最高解析度的鏡頭的經濟性以及實用性來規劃,景深只是其中附帶的考慮吧,比方說電子技術已經進步到4/3跟APS跟全片幅在2000萬畫素都能有相同的表現時(假設2000萬畫素以上不實用時),開發相對應解析度的鏡頭究竟是何種片幅較具經濟性以及實用性上的優勢,哪種片幅就是最優的系統;但如果在鏡頭開發上的優劣差距不大時,那麼各種系統的好優劣還是見仁見智的...
回上一層 第1頁 / 共4頁 到第 頁   下一頁   最末頁 1 2 3 4
手札小舖熱門商品
【駕馭閃光燈】最完整的閃燈指導教本!!
【Sony α NEX-C3‧NEX-3‧NEX-5完全上手】熱購中!!
數位攝影達人超值包【就是愛 構圖】+【數位單眼達人速成】74折
今年VIP會員招募-超大無敵1.5G相簿再加贈好禮!
【台灣私房景點全集】共5冊,合購73折再贈進口黑卡
攝影家手札數位影像坊DV哈燒網KeyBuy藝廊論壇
服務信箱:242204 新莊副都心郵局第12信箱 │ 會員服務部:02-85215082(上班時間早上9點~下午6點) 和平東路三段276號 │ 廣告專線:0937-887229 │ 總瀏覽1168888298人 │ 線上1536人
攝影家手札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17 PhotoSharp All Rights Reserved. 非經許可,請勿任意轉載、出版本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