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論壇首頁
論壇主選單 > 器材版 > 有關 E-system 和 135 系統的透視感與景深討論
作者  
討論話題
 

Acon


新進會員

2003/10/28 11:32
器材: 其他 其他
在討論串
http://www.photosharp.com.tw/forum2003/topic/topic.asp?forum_id=27&Code=20031023000030&fPage=1&Page=3
當中大家討論到 Olympus E-system 和 Canon 系統的機身、鏡頭重量,進而討論到焦長,衍生出透視感與景深的討論,現在我將自己的發言整理如下。

背景資訊方面,大家都該都知道,E-system 的感光元件是 18mm x 13.5mm,是傳統 135 系統的 36mm x 24mm 的四分之一大小。這使得焦長轉換率為 2。換句話說,Zuiko Digital 50mm 的鏡頭在視角上相當於 135 系統的 100mm 鏡頭。

ITO


新進會員

21) 2003/10/28 18:53 
Acon兄,

★以 135 SLR 為基準的 DSLR,理論上景深的效果完全和 135 SLR 相同。★
您提到理論上是相同,

但事實上可能是不同,
DSLR的ccd,cmos一般都有LPF模糊過,再以sharpness再強調,
而各廠(甚至各機)的sharpness初值設的並不同,
更嚴格說不同CCD所用的LPF可能也不同.
這些均會影響景深効果,
不知您看法如何?

Lee,C-L


新進會員

22) 2003/10/28 19:24 
請問在此指的透視感是指什麼?怎和建築圖學的不一樣呢?

collective_9-9


新進會員

23) 2003/10/28 19:34 
和建築圖學的原理應該要一樣才對.

PAINS


新進會員

24) 2003/10/28 20:58 
Acon兄你說的沒錯,我的測試變數沒控制好... 呵呵...
我已將內文修改過,還請您指正。

不過我有個疑惑是 hyperfocal 的物理意義為何?據我看是最大景深範圍時
的焦距,但此值為何會和感光元件的大小有關係呢?除非條件有固定最終輸
出的影像大小...

Misha


新進會員

25) 2003/10/28 22:55 
To Acon:
我看完你的文章後,有一個疑問
你的說法不就是跟格放一樣嗎?
今天換成1Ds 只要取中間四分之一的面積 不就是E-system嗎?

可是我的印象中 透視感是一種擴張或壓縮的情形
例如 廣角會產生擴張的情形 使遠更遠 近的更近
望遠會有壓縮 遠近的差異變小

白雲


新進會員

26) 2003/10/28 23:15 
透視感指得是"主體與前景、背景的大小比例差異"
差異愈大,透視感愈強,差異愈小,透視感愈小、壓縮感愈大
舉例來說
同樣身高的三個人站得有遠有近
透視感強的照片,會使得遠的人看來更小,近的人看來愈大
而跟透視感直接有關的是相機與被攝物的距離
很多人會誤會透視感是跟鏡頭的視角有關
(這是不太正確,確又在多數狀況下合理的觀念)
主要是因為要把主體拍成"一樣大"的話,用廣角鏡就必需靠主體近
用望遠鏡就必需離主體遠
但其實在離主體"一樣遠"的地方分別用廣角鏡和望遠鏡拍攝
並把廣角所得到的畫面裁切中央的一塊
則所得到的畫面會和望遠鏡的畫面"一模一樣"
也就是透視感完全相同

白雲


新進會員

27) 2003/10/28 23:21 
比如說拍大頭狗好了(透視感強)
就算用視角再廣的廣角鏡
如果不在近距離拍攝
則完全不會有誇張的透視效果

夢幻nikon


新進會員

28) 2003/10/28 23:46 
建議不要隨便用"景深"兩字,其定義絕非用135的景深公式那樣狹隘
http://www.photosharp.com.tw/forum2003/topic/topic.asp?forum_id=27&Code=20030512000045&fPage=1&Page=1
參考一下

Acon


新進會員

29) 2003/10/28 23:50 
容我先回答透視的部份。所謂透視效果 (perspective) 是指將真實三維空間感受呈現在二維平面上 (繪畫 or 攝影) 的一種視覺效果。

Misha 說的「格放」、「今天換成1Ds 只要取中間四分之一的面積 不就是E-system嗎」,我的意思"大概"就是這樣; 從感光元件來說它大概就是這個情形。

除了魚眼鏡的特殊效果,和光學上的邊緣桶狀變形,理論上一個焦長很短的鏡頭可以捕捉到非常廣大的視角,使畫面中的所有線條向外延伸成一直線,到達畫面的邊緣為止。好比一個 135 系統的 15mm 的鏡頭,擁有 110 度的視角,可以收納非常廣闊的畫面。

在這一個畫面中:

愈靠近畫面邊綠,透視效果會愈被誇大,也就是近的東西看起來更近、遠的東西看起來更遠; 遠物和近物之間的距離看起來比實際上的遠,也就是一般所謂廣角的擴張效果。

愈靠近畫面中央,透視效果會愈被壓縮,也就是近的東西看起來沒那麼近、遠的東西看起來沒那麼遠; 遠物和近物之間的距離看起來比實際上的近,也就是一般所謂遠望的壓縮效果。

重點來了:
1) 你把這張照片從中間適度裁切出約一半、長寬等比例的面積,它看起來的效果就和 28mm 鏡頭拍出來的透視效果一樣了。
2) 你再繼續從中間裁出一塊,它看起來就和 50mm 鏡頭拍出來的透視效果一樣了。
3) 繼續不斷地裁,到最後中間一小塊的畫面,實際上就和你用 300mm 拍出來的透視效果一模一樣!!

(以上都不考慮解析度的問題,不要跟我說解析度會影響透視,那是不可能的)

換個方式說,在被攝主體與相機距離 (所謂物距) 固定的情況下,整張照片的透視效果取決於底片/CCD/CMOS 能夠捕捉到的視角!! (放大一億倍)

視角的改變則可能是 1)換不同焦長的鏡頭 2)畫面被格放 (也就是現在 DSLR 的情況) 3)事後裁切。

所以 50mm 的鏡頭接在焦長轉換率 1.6 的 D60 上,拍出來的透視效果和 135 相機用 80mm 鏡頭拍出來的是一樣的!

講這樣子應該夠清楚了吧! 不信的話請各位去查查攝影方面的書,看看是不是這樣子寫,我說錯了請揭發我,因為我也是看書上說的。「國家地理攝影精技」裡就是這麼說,不信去買來看,在第 56 頁。

ps. 當然這都是理論上,我們都知道鏡頭不可能設計得沒有像差,廣角鏡和望遠鏡都有自己特有的像差,連帶可能增強了視覺上的透視效果。實際上去裁 1Ds 用 15mm 鏡頭拍出圖檔中間的一小塊,我相信不會和 300mm 拍出的畫面一模一樣,但那個透視的感覺絕對是差不多的。




Acon


新進會員

30) 2003/10/28 23:58 
白雲在我打上一篇的期間發表了兩篇回文,沒錯! 他說到了真正的重點。

「透視感直接有關的是相機與被攝物的距離」(可能要放大一兆倍了)

所有的攝影書大概都會寫這句話吧?

可是這概念不好理解,所以我在上一篇才特別講「在被攝主體與相機距離 (所謂物距) 固定的情況下,整張照片的透視效果取決於底片/CCD/CMOS 能夠捕捉到的視角!! 」

注意我是說「整張照片」給人的感覺。一般人認知的透視就是這東西,我這樣子講,視角變化帶來的差異比較容易讓大家明白。

因為真的要講,物距相同,管你什麼視角的鏡頭,透視效果都是一樣啦! 只是這樣的途述法可能會讓許多人誤解。


Acon


新進會員

31) 2003/10/29 00:02 
白雲說的和我說的是一模一樣的事情,如果有人覺得我的表達能力太差,看不懂我寫的,就請看他寫的。他寫得比較精簡、切中要點。

白雲


新進會員

32) 2003/10/29 00:08 
Acon兄
小弟還是要強調一下
透視和拍攝距離有關  和視角無直接關係,但有間接關係
(前面已經詳述)
透視更和畫面的"邊緣" "中央"等完全無關
(難道大頭狗的誇張透視效果,是因為利用取景的"邊緣"拍攝??  不會吧)
大家都有數位相機吧  拍幾張試試就知道

白雲


新進會員

33) 2003/10/29 00:11 
拍寫拍寫
其實這個話題從很久以前就常常被拿出來討論  也常常有人誤會
希望大家有正確一點一觀念
口氣不好多多包含 sorry

夢幻nikon


新進會員

34) 2003/10/29 00:20 
爭議之處在於定義,何謂"透視感"??

假設距離不變只有換不同焦距鏡頭

如果只有A 主體+B 背景,那麼A vs B 的透視只與距離相關,與焦距無關

But,假如用廣角鏡但距離不變
此時前景C 入鏡,便產生了 C vs A 以及 C vs B 的新透視關係
整張照片的感覺便異於標準鏡只有 A vs B 的感覺

照白雲的說法:A vs B 的透視只與距離相關,與鏡頭焦距無關

照Acon的說法:前景C 入鏡,便產生了 C vs A 以及 C vs B 的新透視關係
整張照片的感覺便異於標準鏡只有 A vs B 的感覺

其實都對,但強調的是不同的觀點
不過以拍照來講,通常講的是後者居多


Acon


新進會員

35) 2003/10/29 00:47 
白雲:

不會啊,你的口氣哪裡不好了?

夢幻 nikon 的解釋是我看來較好的,佩服。白雲你說的沒錯,嚴謹地講,透視哪裡會和畫面中央、邊綠有關? 當然沒有,透視只和主體和相機底片距離 (物距) 有關。我是假設拍攝主題和對焦點在正中間,也就是說物距是中央的主體和相機底片間的距離,而這個距離較遠,能夠用望遠鏡頭呈現。 (不然 300mm 鏡頭怎麼和 15mm 比? 300mm 也得對準畫面中央的相同主體才能裁下來比啊)。

我是假想一個畫面,中間有複數主體,畫面邊綠也有其他主體,而 1)中央的主體s 彼此之間和 2)中間主體s 與週邊的主體s 之間在實際深度上有一定距離,廣角鏡捕捉這個畫面時,因為視角大,所以可以發現這個「中央 vs 邊綠」距離的透視放大效果。這個畫面的最中央裁下來,就和望遠鏡捕捉下來的畫面有一樣的壓縮透視效果-中央的複數主體彼此之間即使很遠,看起來卻沒那麼遠。換句話說,因為望遠鏡視角小,只捕捉得到中央的畫面,自然無法呈現出中央與外圍之間的透視感。

這是我沒講清楚自己設想的前提,抱歉。(實際上也不容易講清楚)

我如果還有講錯,請你多指出,大家交流。

白雲


新進會員

36) 2003/10/29 01:19 
感謝兩位補充指正
謝啦

minipai


新進會員

37) 2003/10/29 02:12 
新現代攝影P56~57有很清楚的例圖
如果看文字不懂的話可以參考

PS. 如果允許的話我願意掃上來^^

Acon


新進會員

38) 2003/10/29 08:40 
minipai: 如果可以的話我是想看啦! 你若不麻煩的話就請讓我們看看那張圖吧,看看教科書上的標準說法。

我再補充一下自己的想法:
1)透視是三維空間中的不同物體離眼睛 (或相機) 的距離各有差異時才會顯現出來的現象,所謂在 2D 平面上可以感受到深度 (第三維) 的一種視覺現象。是一種平面創作時必需考量或運用的手法。

2)回到我們原先談論的「不同焦長鏡頭造成的透視感覺差異」。我還是要說: 在物距固定的情況下,整張照片給人的透視感覺,和視角有關。視角相同,整張照片給人的透視感覺就相同 (理論上)。

所以同一位置拍攝的照片,135 的 600mm 和 E-system 的 300mm 拍出來的圖檔,其透視感覺應該是完全相同的。

EOS5 用 80mm 和 D60 用 50mm 拍出來的圖檔,其透視感覺也是完全相同的。

ps.以前我覺得製造 DSLR 的公式都很奸詐,明明是「格放」,卻硬說成是「焦長轉換」。現在以透視的觀點來看,的確是焦長轉換沒有錯。同樣是 50mm 的鏡頭,透視已經變成 80mm 鏡頭了。

Acon


新進會員

39) 2003/10/29 09:34 
再補充一點,透視效果常常被在電影上被拿來運用 (有一陣子簡直是濫用),造成特殊視覺感受。

記得魔戒第一集,一開始四個小哈比人離開夏爾村,遇到戒靈的場景嗎? 他們滾下山坡,掉到充滿迷霧的森林,其他三個哈比人在路邊採菇打鬧,佛羅多站在路中間,手裡拿著魔戒,望著道路的彼端。

忽然間,他感受到了什麼,一種打心底的恐懼瀰漫在空氣中。這時畫面中所有元素都沒有變,但一瞬間週圍空氣起了變化,整個空間像被壓縮了,讓人快窒息了…這就是戒靈出現前的前兆。

運鏡的手法是在攝影機 zoom 的同時改變攝影機位置 (即改變視角時同時改變物距),使畫面容納的景物範圍完全不變,但因為物距改變了,我們就能明顯感受到透視的變化。

不清楚我在說什麼的話,看看下面我自己拍的影片:
壓縮
http://140.112.72.50/temp/perspective1.wmv

擴張
http://140.112.72.50/temp/perspective2.wmv

Acon


新進會員

40) 2003/10/29 09:35 
上面的影片,畫面中的物體都是完全留在原地不動的喔,包括中央的主體 (腳架)。
回上一層 上一頁   第2頁 / 共4頁 到第 頁   下一頁   最末頁 1 2 3 4
手札小舖熱門商品
【Nikon D3200 完全活用】最佳入門手冊!
【2012攝影年鑑】★攝影家手札2012年度鉅獻正式登場!!
【Nikon 1完全活用解析】全新系統完全剖析!
【駕馭閃光燈】最完整的閃燈指導教本!!
【Sony α NEX-C3‧NEX-3‧NEX-5完全上手】熱購中!!
攝影家手札數位影像坊DV哈燒網KeyBuy藝廊論壇
服務信箱:242204 新莊副都心郵局第12信箱 │ 會員服務部:02-85215082(上班時間早上9點~下午6點) 和平東路三段276號 │ 廣告專線:0937-887229 │ 總瀏覽1168785993人 │ 線上1762人
攝影家手札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17 PhotoSharp All Rights Reserved. 非經許可,請勿任意轉載、出版本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