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會員

|
呵呵~剛好今年一月去過哈爾濱....提供一點意見.
事實上在旅館或車上會一直有暖氣,溫度大約有20度左右,要拍絕對不成問題,而外面零下廿度,怎麼自救都來不及,所以最好的建議只有"需要的時候,再拿出來拍"最實在! 我感覺暖暖包絕對緩不濟急....而且一到了室外是零下廿度,不管你的暖暖包再暖都是"遠火救不了近冰".
多準備一點電池,沒事把相機放包包裡,在室外活動則可以把雪衣領子開大一點方便暫時放相機.
不用擔心零下廿度會凍死人,我的感覺沒那麼容易,領子胸口開一點冷不著你.但是最好買雪褲,不然即使穿兩層牛仔褲也留不住體熱,都會讓你發抖.大陸人則會買當地的廉價雪褲(不好看,但是功能尚可),或是穿在裡面的羊毛褲(功能相當不錯).雪鞋則是必要,因為鞋底有釘狀物,不然走過結冰的平滑雪地很容易滑倒.
我最北只去過靖康之恥後,徽欽二帝被金人擄走安置的地方,離哈爾濱往北四五小時的高速公路車程. 你要去的漠河更北,地方保証鄉下得讓你不敢相信.
多帶一點台灣的小東西(泡麵...糖果...月曆...),保証你會成為最受歡迎的朋友,只是別帶手工藝品,那裡人工便宜,手工的東西不稀奇. 當地則多俄羅斯風格的紀念品...巧克力...酒...套娃(就是俗稱的俄羅斯娃娃,一層一層的.)...記得買什麼都要殺價,千萬別手軟.
當地人喜歡問台灣的政治傾向,雖然一開始挺熱情,但是許多人因為被當地的媒體誤導成認為台灣都是親日的獨立主義者(當地人可都不喜歡這類人).....建議少談政治,比較不麻煩.
祝~~~交到好朋友,拍到好照片~~~~ 加油!
|
網路會員

|
嘿嘿嘿! 我上星期才從北海道的暴風雪回來,共待了9天, 白天出太陽氣溫都低於3度以下,下大雪時每天晚上多是零度以下,在帶廣北邊的糠平湖清早起來零下14度,在網走流冰館體驗室零下18度
1. 我是一個人自助極貧旅行的背包客,日文完全不懂,連50音都不會, 全程講英文和寫字畫圖, 去年新年東京橫濱大雪被我經歷到,今年則是更大的暴風雪,連JR都誤點或停發,迫使我後來經歷到無人車站風雪中開始掛上所有求生裝備, 轉移重要物品預備放棄行李,不知是否會是最後一次著裝的滋味. 這次我用的相機是Contax G2, KonicaMinolta Dimage Xg, 備機是Olumpus [mju:]2, Sony U40
2. 到底冷到如何,有多操? 這要看大家玩法的不同吧! 我的第二次暴風雪經驗,城市雪況"自助生活",有很多情形是跟團旅者難以想像的,或登山者卻輕忽的
上次在東京和橫濱,由於我吃苦耐勞的毅力, 在城市中都可以在戶外冰雪一天步行10小時,斜坡還滑冰,凍破Nike氣墊籃球鞋的鞋底冷得半死(沒凍傷真是感謝上帝奇蹟),所以這次出發前捨百貨公司週年慶NT800元的雪靴, 忍痛買了山岳用品5800特價2900元的高筒GoreTex透氣防水防寒-40度的登山鞋,不過還真是好用,9天以來腳完全沒被凍到,暖到每天脫下來臭氣勳天就是了!
3. 這次頭兩天第一站在札幌每天在室外冰雪步行至少6小時(這是從台北就練的),低溫中一天就用盡Minolta Xg的5片電池, 兩天用罄Contax G2兩組電池, 因為我一人旅行沒有時間壓力,取景拍攝的待機時間就變得很長
4. 電池策略聽說有人是暖暖包保溫電池要拍再裝,其實這是效果不彰的,因為想想看電池這種半液態物質能蓄多少熱量? 然而整台相機冷下來就像大冰塊一般,電池馬上就被冷凍了; 所以我原本是暖暖包放相機包和口袋, 第二天後乾脆直接每天在相機電池部位貼暖暖包,寧可醜,也讓相機電池能工作;
4.其次,好在我準備了多達5組電池,編號1~5,一律照號碼順序1->2->3->4->5->1->2->3->4->5的順序換電池和充電,因為一定不夠時間充完每顆電池,照順序使用是最能妥善管理的方法
電池放口袋,口袋放暖暖包,暖和電池也暖和自己.
5. 前面有人提到觀光客似乎沒什麼電池問題? 那是跟團和自助的不同,他們下車只留紀念照,甚至導遊已經指出取景點,拍完就走人,也沒時間讓你相機在外吹風飄雪; 對了,雪況嚴重時甚至不會下車的
6. 單人背包客在雪地中很多狀況可能是跟團經驗所難以想到的,少了遊覽車的屏障, 也沒有導遊告訴你最佳拍照點, 也沒人幫你顧'東西, 找路找吃喝, 當你要穿脫衣,拿東西,搞相機,和弄電池時, 必要時必須視風雪為槍林彈雨,想辦法如諾曼地登陸一般找地方建立屏障,這時雨傘,牆腳,雪堆是最好用的.
低溫中手指不靈活, 會令你按按鈕按到很生氣, 甚至不小心掉地上和掉東西 我就在釧路濕原的Nature center展覽室把Contax G2的45mm鏡頭留在那了, 好在他們公德心高, 沒人撿走, 花了半天聯絡功夫, 第二天和素昧平生的人約碰面在釧路bus站取回鏡頭
7. 雪和雨不同,強風中任何地方,雪花會比雨水更容易隨著紊亂氣流捲過來. 去年新年在東京風雪冒雪拍照, 還摔到雪地的F80單眼相機, 和淋得全濕的Contax G2這一年還是好好的工作,所以今年仍在風雪中出鏡; 如果您視相機為寶貝,勸您帶相機出門前自己考慮清楚,縱使飄雪不出鏡,風雪中回到室內車內,相機包,衣服,手套手掌都有可能是潮濕的,甚至在檢查相機時自己弄濕相機;
8. 下雪時室內和身上並不乾燥,到處門口地上車上手上都是水,濕得很 下雪時,北海道不像東京人習慣撐傘,大家都是帶帽而已,但背包客如果下雪外出還要沿途拍照的話,建議您還是和我一樣寧可被視為異類還是撐把傘,並記得帶毛巾手帕吧!
縱使如此,相機和背包仍然飄到不少雪和融水, 一進入室內相機表面也有凝結水, 這是造成我雪地拍照動作慢的元兇, 因不斷拍除背包積雪和擦拭相機上的水滴.
9. 一個人雪地步行自助旅行拍照, 把城市裝備亦視作打戰裝備是最安全的做法,您看到當地人雪中出門沒有特別防護,因為當地人他們不會像觀光客沒事路上停下拍照,拿東西,地圖幹嘛的,超短迷你裙妹在戶外也是只走一小段的路; 我在背包中至少會放一個麵包或巧克力,必要時能夠支撐過一夜的食物和飲水, 還有30元塑膠雨衣 不是所有地方都有夜間雜貨店的,第四天JR釧網本線誤點19:50才到達YH check-in錯過晚餐,就為了買食物,上公路以時速60~100公里開了15分鐘車,才到達最近一家7-11便利店.
10. 如果您拍照並非到此一遊照而已,而是視攝影為紀錄,構圖為藝術, 但沒有雪地戶外活動經驗, 低溫中手的防護和電池的失效之快會超過您想像; 今年我隨身帶了隨身溫度計電子式和水銀式各一,互相備援,隨時讓自己知道正確的環境溫度,因為溫差和習慣會讓感覺失誤. 縱使如此, 那隻贈品的水銀式被我發現壓克力表面導致反應遲緩, 我在小樽拍夜景就一直奇怪我在東京0度沒吃沒喝手套全濕也沒這麼冷, 原來事實上實際氣溫是零下6度它來不及反應, 害我手指頭痛到骨頭裡
11.下雪時,北海道不像東京人習慣撐傘,大家都是帶帽而已,但背包客如果下雪外出還要沿途拍照的話,建議您還是和我一樣寧可被視為異類還是撐把傘,並記得帶毛巾手帕吧, 以便盡量盡量減少相機浸水
想起前面有人問到專業相機和非專業相機差別在哪裡, 就是在這裡, 每天飄雪時我恨不得手中的就是防水耐摔按鈕直覺的專業相機
12. 服裝, 如果您沒有太多戶外經驗, 請參考很多山岳戶外山活的書, 絕對是先防風防水再談保暖, 我在零度從內衣到外套總共也只穿4件; 內衣以上的一律前開式, 謝絕套頭
13. 最後的秘密武器: 好用的外掛6齒冰爪: 投資800元在登山友買的,店員還很納悶北海道也用得到? 事實證明我第一天札幌市區下bus,要不是靠這副冰爪,我不知在積雪成冰成爛泥的人行道和公路邊, 走到YH數百米的這段路, 到底會是我拖行李箱還是行李箱拖我! 事實上連去釧路濕原拍攝動物的日本人都很希奇這東西喔!他們頂多只有像雨鞋的雪靴
我搭火車時也沒有卸下,走路喀喀喀的,同車穿超短迷你群的女高中生暗地還笑我,不過當我們出站之後,我背背包拖著行李快速的超越她們,她們還在積冰的路上唉唉叫的時候,就知道誰厲害啦!
這算是物超所值的工具,有2齒,4齒,6齒,我因自知在東京已有身背登山背包衝數百米的事發生,所以我選6齒的便利在冰雪中奔跑; 2齒的便宜到只有2百多元,但僅適合快步步行
還有很多歷險記經歷到的,想到再整理出來吧! 推薦者: leonlin1976, leyu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