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論壇首頁
論壇主選單 > ※攝影異言堂 > 細節!細節!
作者  
討論話題
 

didadida

部落格(16)
終身 VIP

2007/08/09 15:34
器材: Nikon 尼康 其他

每個攝影者都想要充滿細節的影像。可是,細節在哪裡?什麼是細節?怎麼觀察細節?乃至於如何保留細節?萬一細節不存在,如何找到必要的細節?影像編輯如何凸顯細節?這些都是有關細節的有趣課題。

本文想要討論數位影像細節的問題是:什麼是細節?如何觀察細節?

 

本文的立場相當狹隘,單純從數位相機的角度思考。

***********    ************

所謂「細節」,就是影像檔案 重要 構成部分的 細膩 之處,這包括「細小」與「微妙」的部分。「細小」或許很容易理解,但「微妙」就未必適合單純從「細節」的字面上來解釋,因為微妙的東西未必細小,譬如:肌膚紋理。事實上,在影像處理範圍內,一般所謂的細節( detail ),也可以籠統稱為「反差」( contrast ),也就是屬於「亮度」範疇( luminosity )而有別於色彩( color )的東西。

請問: 001 的細節存在或不存在?

這個問題的答案,取決於我們由哪個角度觀察細節。如果直接由電腦螢幕上看,紅色衣服的某些地方不存在細節。可是,這些地方的細節真的不存在嗎?那也未必,因為 螢幕上 沒有顯示細節,未必 檔案 就沒有細節!請注意,螢幕呈現細節的能力,受到其色域的限制;除非是大色域的螢幕,否則一般螢幕的色域很接近 sRGB 。所以,如果檔案存在的空間色域(目前這個檔案夾帶 AdobeRGB 描述檔)大於螢幕色域,則檔案存在的細節,未必能夠呈現在螢幕上。

 

001

 

想要判斷檔案的細節存在與否,應該觀察R-G-B個別頻道的灰階影像 ,請參考圖 002 。就目前這個例子來說,三個個別頻道灰階影像都有明確的細節,所以檔案細節沒有問題。

 

002

 

檔案細節雖然沒有問題,但螢幕並不能顯示,請參考圖 003 ,左圖是 AdobeRGB 檔案的 R 頻道灰階影像(綠色箭頭),右圖是這個檔案轉換到我個人的螢幕描述檔之後的 R 頻道灰階影像(綠色箭頭),右圖明顯爆掉,這也意味著螢幕沒有辦法顯示這個檔案的 R 頻道細節。

 

003

 

 

事實上,讓我們比較 AdobeRGB 檔案與螢幕影像的直方圖( histogram ,圖 004 )。我們可以清楚看到螢幕影像的 R 頻道『爆掉』(紫色箭頭)。

 

004

 

同樣的道理,檔案細節即使存在,印製照片未必存在對應的細節。請觀察圖 005 ,這是把 AdobeRGB 檔案轉換到我的印表機描述檔( Epson 2100 Ilford 珍珠面紙張),然後比較兩者的 R-G-B 灰階影像。大體上來說,我們發現印製照片的紅色衣服與藍色天空很可能會發生問題(藍色是 CMYK的痛腳 )。請注意,印表機畢竟是 CMYK 設備,此處比較 RGB 未必合理,但我們只是要說明而已。

 

005

 

讓我們總結這部分討論:

1.    檔案細節存在或不存在,應該觀察 R-G-B 個別頻道的灰階影像。

2.    檔案存在細節,螢幕未必能夠顯示,印表機未必能夠印製;螢幕通常可以直接透過肉眼觀察,印表機印製結果,則需要透過 softproof 觀察,甚至要做 hardproof

 

最後補充一點,影像檔案可以儲存在各種不同色彩空間,一般常用的色彩空間包括: sRGB (小色域)、 AdobeRGB (大色域)與 ProPhotoRGB (超大色域)。某個影像在大色域空間如果原本有明確的細節,轉換到較小色域的空間,細節可能因為色域變小而喪失。換言之,細節原本很好的 AdobeRGB 影像,轉換到 sRGB 之後,細節很可能會喪失。事實上,一般電腦螢幕的色域都不大,這也是很多影像即使有很好的細節,在電腦螢幕上仍然沒有辦法呈現細節的原因。

 

**********     ************

 

事實上,如何 取得 保存 凸顯 影像細節,就是影像處理的最重要課題之一(另一項重要課題是色彩)。

由影像擷取階段開始,就要設法 取得 最好的細節資料,這涉及曝光器材(例如:相機、鏡頭)、適當方法(例如: HDR ),以及曝光技巧(例如:向右端曝光)。

其次,要考慮如何讓數位相機擷取的細節資料,能夠完整地 保存 於影像( raw 檔轉換技巧,選取適當的影像空間)。

最後要在影像編輯軟體內 凸顯 細節( PS 功夫),萬一細節已經喪失,還必須想辦法把細節找回來(很有趣的主題),這方面有太多、太多技巧可供運用。


推薦者: 魯獅, yoyochen, PCService, TOMF90, 大頭螞蟻, kevin1566, 淘汰郎, 郭大爛, pgm, ikarus, 牛肉湯餃, Green lens, R35867, 琴佳諾, 奇摩小趙, 0936944839, 360R9, chihming, sweet19, justtaitan

windflow

部落格(2)
網路會員

1) 2007/08/09 16:10 
若拍不出美感..請問細節何用....???能加分嗎???
99%以上的數位照片可能都沒有輸出需求...你所謂的細節何用...?
如果只是網路相簿瀏覽...你所謂的細節何用...?
如果只洗籌4X6的照片...細節又何用...?
如果部分細節螢幕無法顯示出來....這部分細節何用??


推薦者: 360R9

kwanlok


網路會員

2) 2007/08/09 16:56 
愚以為就算是99.9%的人覺得無用處,以天地之大,有幾十人覺得有用處,不難吧?
kwanlok修改於2007年08月09日17:07

ck3233


網路會員

3) 2007/08/09 17:19 
Can't we all get along?

kevin1566


網路會員

4) 2007/08/09 17:52 

呵呵!windflow大大會嗆didadida大大,我想,是不是因為didadida大大每次拿出來舉例的照片,都拍得不怎麼樣?!其實,我也覺得不怎麼樣耶!也因此,文章內容無法引起所有人共鳴吧!

不過,舉例歸舉例,內容歸內容。我覺得,細節這種東西還是很重要的。誰能保證科技不會再進步,說不定,哪天就有便宜好用而且又能完整顯現影像細節的螢幕上市也不一定。

如果我們現在不去重視細節的保存,而任其在編修過程中無意流失的話,那,將來就算有好的機器可以顯現細節,也將無用武之地了!

 



推薦者: R35867

didadida

部落格(16)
終身 VIP

5) 2007/08/09 18:05 

關於螢幕觀賞的影像,究竟應該採用 sRGB AdobeRGB( 或其他類似色域的色彩空間 ) ?這確實是一個難題!

如果影像編輯空間設定為 sRGB ,只要影像有細節,螢幕基本上都能顯示,所以看起來非常漂亮。這種狀況下,檔案也可以直接送沖洗店。各位不妨參考下列比較圖( R 頻道)。左側是 raw 根據 sRGB 輸出的影像,右側則是 raw 檔根據 AdobeRGB 輸出的影像。兩者的檔案細節完全存在,但轉換到螢幕色彩空間之後,左側影像細節非常清楚,右側則完全爆掉。所以, sRGB 影像在螢幕上看起來,細節非常清晰, AdobeRGB 影像看起來沒有細節。這兩個影像如果送洗,洗出來的照片也會截然不同。(這並不是說 sRGB 空間優於 AdobeRGB ;色彩空間好壞,完全看我們怎麼用。)

 

 

 

可是, sRGB 影像在螢幕上觀賞明顯較好(如果知道怎麼處理的話),送洗也比較方便,但也有一個大問題。現在的螢幕科技進步神速, 3 2 年後可能都採用大色域螢幕。這種情況下, sRGB 影像就很吃虧了,我想一般人也不可能把過去幾年累積的數萬張 sRGB 影像全部重新做 raw 檔轉換。


推薦者: 魯獅, ikarus, R35867

didadida

部落格(16)
終身 VIP

6) 2007/08/09 18:37 

>> ………每次拿出來舉例的照片,都拍得不怎麼樣?!其實,我也覺得不怎麼樣耶!也因此,文章內容無法引起所有人共鳴吧……… <<

 

Dan Margulis Professional Photoshop 5 版被公認為色彩修正領域理最頂級的經典,他本人也是可以說是色彩修正領域的第一把交椅。以下圖片,是我隨機挑選其中 3 章的全部範例影像(換言之,沒有篩選)。很美嗎?「共鳴」?如果不知道到重點在哪裡,當然不會有「共鳴」。總之,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

 

 

>> 如果我們現在不去重視細節的保存,而任其在編修過程中無意流失的話,那,將來就算有好的機器可以顯現細節,也將無用武之地了! <<

我怕天下沒有這麼好的事,至少不多見。我們通常只能針對特定設備編輯某種最好的檔案,一旦設備出現重大變化(譬如:由小色域螢幕變成大色域螢幕),過去的好檔案,就不太可能仍然是好檔案。唯一值得安慰的,就是我們還有 raw 檔。


推薦者: 魯獅, R35867

kevin1566


網路會員

7) 2007/08/09 18:59 
原發文者: didadida 發文時間: 2007/08/09 18:37
>> ………每次拿出來舉例的照片,都拍得不怎麼樣?!其實,我也覺得不怎麼樣耶!..(恕刪)

呵呵!didadida大大,我可是一直支持您的喔!只是看到windflow大大的回應,不了解為什麼會這樣回應,特意幫您想個理由解釋一下!搞不好,我也猜錯他的想法了!

繼續吧!好文章,我永遠支持的!


didadida

部落格(16)
終身 VIP

8) 2007/08/09 19:18 
原發文者: kevin1566 發文時間: 2007/08/09 18:59
呵呵!didadida大大,我可是一直支持您的喔!只是看到windflow大大的回應,不了解為什麼會這樣回..(恕刪)

-請在此輸入回應-

任何人都可以表達他的意見,但我如果認為毫無建設性的話,也沒有回應的必要。

 

請思考一個問題:

在逆光情況下,主體與背景的反差高達 2000 1 11 格左右)。我們打算把反差壓縮到 400 1 左右,而且不允許亮部爆掉或暗部阻塞。我想,任何有點攝影知識的人都知道這是什麼局面。是的,我沒有辦法符合某些人的期待,把那個「衛兵」處理得像「美少女」。

 

 


推薦者: 淘汰郎, 魯獅, kevin1566

windflow

部落格(2)
網路會員

9) 2007/08/09 19:26 


原發文者: didadida 發文時間: 2007/08/09 19:18

    -請在此輸入回應-     任何人都可以表達他的意見,但我如果認為毫無建設性的話,也沒有回..(恕刪)

-請在此輸入回應-
又來了不同意見就叫做"沒有建設性".........
拿出自己拍的圖會不會比拿別人的圖更有建設性...........
不然我還是認為你只是說得"一口好圖"....你認為這樣有建設性?
還有記得...別老是舉出甚麼大師的名字如何如何....你不覺得很矯情哦....

先拍出幾張好圖來..再運用CS讓它更好,絕對認同贊成....
拍不出好圖...運用CS出神入化...一樣不會是爛圖.....頂多只是一個"檔案"而已
windflow修改於2007年08月09日19:37

牛肉湯餃


網路會員

10) 2007/08/09 20:43 
這篇不是在討論數位影像原理技術層面的問題嗎?為什麼要用美感層次的問題來指責作者?明明是不同的切入點,難道回應者的主觀認定是把美當作攝影的存在本質之一嗎?真不理解!

windflow

部落格(2)
網路會員

11) 2007/08/09 21:21 


原發文者: 牛肉湯餃 發文時間: 2007/08/09 20:43

這篇不是在討論數位影像原理技術層面的問題嗎?為什麼要用美感層次的問題來指責作者?明明是不同的切入點..(恕刪)

-請在此輸入回應-
美當作攝影的存在本質之一嗎?.......
美感不存在...談影像原理技術層面....有意義嗎???
美感不存在...原理技術再高深....有意義嗎???
一張不具美感的圖...花費時間加長篇大論..處理出一張細節完整的圖....有意義嗎??

遊隼


網路會員

12) 2007/08/09 21:24 


原發文者: windflow 發文時間: 2007/08/09 19:26

 -請在此輸入回應- 又來了不同意見就叫做"沒有建設性"......... 拿出自己拍的圖會不會比拿別人的圖更..(恕刪)


奇怪奇怪真奇怪...
你不喜歡就不要回呀...幹麻潑人家冷水哩?
你覺得沒有用並不代表所有的人認為沒用...
手札就是你這種人多了點,熱情的人才會少了些...

BTW
看了閣下的作品 也不過就是跟著別人 別人帶出來的東西
遊隼修改於2007年08月09日21:33

推薦者: Green lens

manet


網路會員

13) 2007/08/09 21:59 
didadida加油.

你的文章說到了攝影(工業)範疇其中一個重要的元素.

畫面細節的捕捉對一些產品的後期製作十分重要, 例如印刷及電影, 前期細節捕捉越完整, 後製發揮的空間越大, 成品表現越理想, 而後製時又以不讓細節流失為重要.
推薦者: bv4bg.hamccl

牛肉湯餃


網路會員

14) 2007/08/09 22:05 


原發文者: windflow 發文時間: 2007/08/09 21:21

 -請在此輸入回應- 美當作攝影的存在本質之一嗎?....... 美感不存在...談影像原理技術層面....有意義..(恕刪)

攝影不等於藝術,藝術不等於美!技術不等於藝術!
因此,個人認為開版的內容是非常有意義的!

pgm


網路會員

15) 2007/08/09 22:11 

感恩感恩!

以前剛剛開始轉檔的時候就覺得很奇怪,明明轉的時候有看到,

轉出來卻看不到,原來是色域空間不同所至啊!

後來雖然猜到,改成相同的色域,問題解決了,卻還是一直不明究理哩!

如果我沒有轉檔,如果我沒有校正螢幕的顏色,

我大概永遠也不會發現原來還有這種問題喔!


以上只是個人的經驗分享,歡迎各位前輩的指正、討論、批評,小弟誠心接受!^^

windflow

部落格(2)
網路會員

16) 2007/08/09 22:34 


原發文者: 遊隼 發文時間: 2007/08/09 21:24

   奇怪奇怪真奇怪... 你不喜歡就不要回呀...幹麻潑人家冷水哩? 你覺得沒有用並不代表所有的人認為沒..(恕刪)

-請在此輸入回應-
是很奇怪呀....你不喜歡我說的...那你幹嘛回>>>

windflow

部落格(2)
網路會員

17) 2007/08/09 22:35 


原發文者: 牛肉湯餃 發文時間: 2007/08/09 22:05

 攝影不等於藝術,藝術不等於美!技術不等於藝術! 因此,個人認為開版的內容是非常有意義的!

-請在此輸入回應-
攝影不等於藝術,藝術不等於美!技術不等於藝術!......

看得懂得解釋一下吧!!

遊隼


網路會員

18) 2007/08/09 22:38 


原發文者: windflow 發文時間: 2007/08/09 22:34

 -請在此輸入回應- 是很奇怪呀....你不喜歡我說的...那你幹嘛回>>>

這...我也不知道,因該是我一時手癢...
真是抱歉!!

didadida

部落格(16)
終身 VIP

19) 2007/08/09 22:52 

對於如何處理數位影像,以及 PS 的操作,我非常有興趣,確實花了不少功夫去收集資料。雖然滿足自己的樂趣談不上辛苦,但畢竟還是花了很多時間摸索。我認為,自己累積的一些結果,如果不能讓其他有興趣的人也能夠運用,未免太浪費了。當然,我覺得有用的東西,別人未必有相同看法,甚至視為異端……但任何事原本就很難讓每個人都滿意。

didadida修改於2007年08月09日23:00

推薦者: 魯獅, kevin1566, Green lens, R35867, sweet19, takiladigital

23939889


網路會員

20) 2007/08/09 23:20 

請思考一個問題:

在逆光情況下,主體與背景的反差高達 2000 1 11 格左右)。我們打算把反差壓縮到 400 1 左右,而且不允許亮部爆掉或暗部阻塞。我想,任何有點攝影知識的人都知道這是什麼局面。是的,我沒有辦法符合某些人的期待,把那個「衛兵」處理得像「美少女」。

 dida前輩,您的這個問題我常發生,像是在室內有窗戶或是落地窗,外頭是好天氣(沒有到大太陽喔),我沒用閃燈也未補光就常會發生到底要遷就誰的情況,以室內的人為標準,窗景就是整個爆掉,後製救都救不回,我都是境量已窗外為準,雖然室內跟人都是很暗,之後再後製救回,只是硬拉都很粗。很多人說可以拍兩張回去再疊,除了風景照,我想不出拍人像或是街景可以用疊的,這應該不只是腳架的問題吧。您的做法會是如何呢。

最近的變形金剛,最後一段正邪大戰場面,看電影跟看幕後花絮的場景完全不同,有前輩提到拍電影的問題,剛好我也想知道,為何電影的畫面都是那麼完美,但是看側拍的花絮,明明連數位攝影機都記錄不到的強光區域或是藍天,為何電影裡細節都能呈現,這點我疑惑了很久。

回上一層 第1頁 / 共4頁 到第 頁   下一頁   最末頁 1 2 3 4
手札小舖熱門商品
【Nikon D4 / D800 完全活用】晉升Nikon專業旗艦必備寶典!
【Nikon D3200 完全活用】最佳入門手冊!
【2012攝影年鑑】★攝影家手札2012年度鉅獻正式登場!!
【Nikon 1完全活用解析】全新系統完全剖析!
【駕馭閃光燈】最完整的閃燈指導教本!!
攝影家手札數位影像坊DV哈燒網KeyBuy藝廊論壇
服務信箱:242204 新莊副都心郵局第12信箱 │ 會員服務部:02-85215082(上班時間早上9點~下午6點) 和平東路三段276號 │ 廣告專線:0937-887229 │ 總瀏覽1170531780人 │ 線上1763人
攝影家手札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17 PhotoSharp All Rights Reserved. 非經許可,請勿任意轉載、出版本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