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論壇首頁
論壇主選單 > ※攝影異言堂 > 細節!細節!
作者  
討論話題
 

didadida

部落格(16)
終身 VIP

2007/08/09 15:34
器材: Nikon 尼康 其他

每個攝影者都想要充滿細節的影像。可是,細節在哪裡?什麼是細節?怎麼觀察細節?乃至於如何保留細節?萬一細節不存在,如何找到必要的細節?影像編輯如何凸顯細節?這些都是有關細節的有趣課題。

本文想要討論數位影像細節的問題是:什麼是細節?如何觀察細節?

 

本文的立場相當狹隘,單純從數位相機的角度思考。

***********    ************

所謂「細節」,就是影像檔案 重要 構成部分的 細膩 之處,這包括「細小」與「微妙」的部分。「細小」或許很容易理解,但「微妙」就未必適合單純從「細節」的字面上來解釋,因為微妙的東西未必細小,譬如:肌膚紋理。事實上,在影像處理範圍內,一般所謂的細節( detail ),也可以籠統稱為「反差」( contrast ),也就是屬於「亮度」範疇( luminosity )而有別於色彩( color )的東西。

請問: 001 的細節存在或不存在?

這個問題的答案,取決於我們由哪個角度觀察細節。如果直接由電腦螢幕上看,紅色衣服的某些地方不存在細節。可是,這些地方的細節真的不存在嗎?那也未必,因為 螢幕上 沒有顯示細節,未必 檔案 就沒有細節!請注意,螢幕呈現細節的能力,受到其色域的限制;除非是大色域的螢幕,否則一般螢幕的色域很接近 sRGB 。所以,如果檔案存在的空間色域(目前這個檔案夾帶 AdobeRGB 描述檔)大於螢幕色域,則檔案存在的細節,未必能夠呈現在螢幕上。

 

001

 

想要判斷檔案的細節存在與否,應該觀察R-G-B個別頻道的灰階影像 ,請參考圖 002 。就目前這個例子來說,三個個別頻道灰階影像都有明確的細節,所以檔案細節沒有問題。

 

002

 

檔案細節雖然沒有問題,但螢幕並不能顯示,請參考圖 003 ,左圖是 AdobeRGB 檔案的 R 頻道灰階影像(綠色箭頭),右圖是這個檔案轉換到我個人的螢幕描述檔之後的 R 頻道灰階影像(綠色箭頭),右圖明顯爆掉,這也意味著螢幕沒有辦法顯示這個檔案的 R 頻道細節。

 

003

 

 

事實上,讓我們比較 AdobeRGB 檔案與螢幕影像的直方圖( histogram ,圖 004 )。我們可以清楚看到螢幕影像的 R 頻道『爆掉』(紫色箭頭)。

 

004

 

同樣的道理,檔案細節即使存在,印製照片未必存在對應的細節。請觀察圖 005 ,這是把 AdobeRGB 檔案轉換到我的印表機描述檔( Epson 2100 Ilford 珍珠面紙張),然後比較兩者的 R-G-B 灰階影像。大體上來說,我們發現印製照片的紅色衣服與藍色天空很可能會發生問題(藍色是 CMYK的痛腳 )。請注意,印表機畢竟是 CMYK 設備,此處比較 RGB 未必合理,但我們只是要說明而已。

 

005

 

讓我們總結這部分討論:

1.    檔案細節存在或不存在,應該觀察 R-G-B 個別頻道的灰階影像。

2.    檔案存在細節,螢幕未必能夠顯示,印表機未必能夠印製;螢幕通常可以直接透過肉眼觀察,印表機印製結果,則需要透過 softproof 觀察,甚至要做 hardproof

 

最後補充一點,影像檔案可以儲存在各種不同色彩空間,一般常用的色彩空間包括: sRGB (小色域)、 AdobeRGB (大色域)與 ProPhotoRGB (超大色域)。某個影像在大色域空間如果原本有明確的細節,轉換到較小色域的空間,細節可能因為色域變小而喪失。換言之,細節原本很好的 AdobeRGB 影像,轉換到 sRGB 之後,細節很可能會喪失。事實上,一般電腦螢幕的色域都不大,這也是很多影像即使有很好的細節,在電腦螢幕上仍然沒有辦法呈現細節的原因。

 

**********     ************

 

事實上,如何 取得 保存 凸顯 影像細節,就是影像處理的最重要課題之一(另一項重要課題是色彩)。

由影像擷取階段開始,就要設法 取得 最好的細節資料,這涉及曝光器材(例如:相機、鏡頭)、適當方法(例如: HDR ),以及曝光技巧(例如:向右端曝光)。

其次,要考慮如何讓數位相機擷取的細節資料,能夠完整地 保存 於影像( raw 檔轉換技巧,選取適當的影像空間)。

最後要在影像編輯軟體內 凸顯 細節( PS 功夫),萬一細節已經喪失,還必須想辦法把細節找回來(很有趣的主題),這方面有太多、太多技巧可供運用。


推薦者: 魯獅, yoyochen, PCService, TOMF90, 大頭螞蟻, kevin1566, 淘汰郎, 郭大爛, pgm, ikarus, 牛肉湯餃, Green lens, R35867, 琴佳諾, 奇摩小趙, 0936944839, 360R9, chihming, sweet19, justtaitan

kevin1566


網路會員

21) 2007/08/09 23:28 
原發文者: didadida 發文時間: 2007/08/09 22:52
我認為,自己累積的一些結果,如果不能讓其他有興趣的人也能夠運用,未免太浪費了。..(恕刪)

didadida大大,加油喔!我相信,大部份人都會贊同且欣賞您的熱忱的,請讓這份熱忱延續下去!

在攝影領域裡,我算菜鳥,只能聽聽大大們說的理論。但,這種分享的熱忱,我也是有的。有興趣的,請轉台參考我的程式小作品(VB2005實例探討:股票分析系統)。

那是我較為熟悉的領域,但,所做的事情,其實跟didadida大大所做的,是類似的。就是這股類似的熱忱,讓我同樣欣賞didadida大大所發表過的許多精采文章。

確實,我們很難阻止別人有不理性的言語攻擊,但,只要保有這股熱忱,只要真有人可以因而獲得幫助,那就值得了!


kevin1566修改於2007年08月09日23:38
kevin1566修改於2007年08月09日23:39

推薦者: Green lens, R35867, 老何471130, chuanpo

23939889


網路會員

22) 2007/08/09 23:37 
原發文者: didadida 發文時間: 2007/08/09 22:52
我認為,自己累積的一些結果,如果不能讓其他有興趣的人也能夠運用,未免太浪費了。..(恕刪)
 
我猜didadida前輩一定不是攝影師也不是修圖師,所以才會這麼熱心,對我們喜好攝影的人來說,能夠運用這些技術根觀念當然是進步,只是在放出技術的同時,就像是說破魔術師秘密的觀眾一樣,一定有很多相關行業的人,或說是原本以為這種技術根觀念只有他才懂的人,他們一定對didadida前輩恨之入骨吧。
 
didadida前輩謝謝您喔。

推薦者: kevin1566

沒什麼錢


網路會員

23) 2007/08/09 23:46 

mobile01 - 少批評, 多分享, 請用本事贏得尊敬

正所謂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打嘴砲

一篇在講 "細節" 的文章,硬要被扯到 "美感",我也沒什麼好說的了

建議樓主過些時日再發表一篇關於 "美感" 的文章,才好讓人能批評質疑 "細節" 的問題

兩篇缺一不可,如此才得以相映成趣


推薦者: stick77tt, Green lens, kevin1566

kingchan


網路會員

24) 2007/08/10 09:20 
小弟認為這篇文章提出的細節問題. 在這論壇有討論的合法性. 沒有任何被否定的理由.
硬要扯到美感問題來否定這個討論. 並不適當.
這位windflow的做法. 在這論壇常會見到. 動輒就否定人家提出的論題.
你跟他討論那顆鏡頭的好壞.他就在說拍到好照片才是重點.鏡頭好壞不值得討論
你跟他講兩個大廠的旗艦機優劣.他又說一般人根本用不上那些功能. 所以沒什麼好討論.
這既是邏輯問題. 也是態度問題. 自己不想講的東西. 別人在講就批評!
弄得這論壇的討論氣氛也變差. 可說是缺乏公德的行為.
難道不可以文明一點嗎?!


推薦者: kevin1566, ck3233, jenhoxen, 老何471130

琴佳諾


網路會員

25) 2007/08/10 10:03 
感謝分享 ~ 受益了 ~
琴佳諾  Chingarno Style
 
老師:同學!快來拍這光影!以這個當作前景  以那個當作背景   光圈開xxx 快門調xcxxx
同學:卡嚓  卡嚓  卡嚓
 
檢討作品時大家都一樣...這樣有意思嗎...

Green lens

部落格(1)
終身 VIP

26) 2007/08/10 10:16 
didadida兄,幾篇大作下來,令人茅塞頓開,感謝您費心分享.
 

Green Original


網路會員

27) 2007/08/10 10:36 

didadida大的分享是絕對值得肯定的!

反之, 如果在美感之餘能有細節的加持.

藝與技兼備. 何嘗不是美事??

追求藝美的同時, 技優的追求也是應當的呀!!


想拍照嗎?? 三八仔~ 相幾拿起來啦!!

魯獅

部落格(8)
論壇版主

28) 2007/08/10 10:45 
雖然我個人是從來不修圖的,didadida大的幾篇文章對我來說,並無受益.
但didadida大如此無私的將他個人的修圖心得分享給大家,是值得肯定與喝采的.

非常感謝didadida大的心得分享,謝謝!

windflow

部落格(2)
網路會員

29) 2007/08/10 11:15 


原發文者: kingchan 發文時間: 2007/08/10 09:20

小弟認為這篇文章提出的細節問題. 在這論壇有討論的合法性. 沒有任何被否定的理由. 硬要扯到美感問題來否..(恕刪)

-請在此輸入回應-

那你的發言內容方式...文明嗎...

didadida

部落格(16)
終身 VIP

30) 2007/08/10 11:18 
原發文者: 23939889 發文時間: 2007/08/09 23:20
請思考一個問題: 在逆光情況下,主體與..(恕刪)

-請在此輸入回應-

  你提到問題,基本上可以分為兩部分:

1.    大動態區間( 11 14 格)或超大動態區間( 17 格或以上)的場景。

2.    再加上,拍攝主體可能移動的情況。

 

首先談論我對於第一個問題的想法:

1.    HDR 技術。未來幾年內,這方面應該會有更突破性的發展。這項技術所能夠處理的動態區間,在實務運用上幾乎不受限制。即使有 20 30 格動態區間的場景,也照樣可以記錄下來。真正的問題是,反差這麼大的檔案,如何表現在反差很低的媒介上(螢幕或照片),也就是階調映射( tone mapping )的問題。至於處理軟體,目前還是 Photomatix Pro 最受好評,非常建議你下載這套軟體,實際試試看(如果有不方便在《手札》上討論的問題, mail 給我,我相信你知道我在說什麼)。

2.    圖形合併。這部分有幾點值得注意:【 A 】「亮部為準」與「暗部為準」的圖形合併,我個人覺得其用途有一定的限制。如果兩者的反差在 10 格左右,還很好處理。一旦反差程度超過某種限度,合併起來很困難,過渡區域相對突兀。譬如:請參考圖 1 ,這種程度的反差,就很難做 2 張圖形合併,但 HDR 沒有困難(圖 2 )。【 B 】圖形合併,通常很少人會拍兩張來合併(如果願意拍兩張,那還不如多拍幾張做 HDR )。亮部為準與暗部為準的兩個影像,通常都是來自於同一張 raw 檔,只是做兩次不同的「顯影」。一般來說,這張 raw 檔的曝光應該以暗部為準(否則雜訊會構成嚴重問題),前提是亮部不要完全爆掉(當然,通常都不可能兼顧,那只有自行拿捏如何妥協)。如果是根據單張 raw 檔的兩次顯影做合併,就沒有主體移動的問題。事實上,甚至可以做 3 4 個不同的顯影,然後進入 Photomatix HDR 合併(或其他類型的合併)。

1  

 

2

 

 

至於主體移動的問題,我建議你實際試試 PS CS3 的自動對齊功能,其對齊功能令人嘆為觀止,或許符合你的需要;換言之,

File > Scripts > Load Files into Stack… (記得要勾選自動對齊)

下面圖 3 是我剛才在巷口 手持 相機、隨便拍的 8 jpegs (快門速度很慢, 1/10 秒),然後透過 PS CS3 自動對齊,只做曲線調整與銳利化(圖 4 )。

3

 

 

4

 


推薦者: 魯獅, kevin1566

遊隼


網路會員

31) 2007/08/10 11:39 


原發文者: windflow 發文時間: 2007/08/10 11:15

 -請在此輸入回應-  那你的發言內容方式...文明嗎...

你真的很像小孩子在吵架...

老師: 你為什麼要罵小明?
小華: 老師,你為什麼要罵我,不去問小明為什麼欠罵?
老師: #@$%%#$%@%^@

cfox


網路會員

32) 2007/08/10 11:54 
一定要有美感才叫攝影嗎? 那太侷限攝影的用途!
推薦者: yeats99, Green lens, Kevin6506

狐不獨


網路會員

33) 2007/08/10 11:55 

看了很久dida兄的文章,每一次都有獲得跟領悟,我很感激dida兄無私的分享,希望不要讓一些得了便宜又賣乖的人打倒,小弟持續支持中!!!

windflow

部落格(2)
網路會員

34) 2007/08/10 15:09 
各位繼續囉.......別理我........
我還是期待各位的大作出現啦...不過我看有點難就是了!

遊隼


網路會員

35) 2007/08/10 17:16 


原發文者: windflow 發文時間: 2007/08/10 15:09

各位繼續囉.......別理我........ 我還是期待各位的大作出現啦...不過我看有點難就是了!


撂狠話 100分...
強~
推薦者: Green lens

windflow

部落格(2)
網路會員

36) 2007/08/10 17:56 


原發文者: 遊隼 發文時間: 2007/08/10 17:16

   撂狠話 100分... 強~

-請在此輸入回應-
那麼多的長篇大論..研究影像細節ˋ色彩ˋ曝光ˋ銳利化...目的不是為了成就一件好的作品嗎...
如果成就不了一件好的作品....難道只是做研究ˋ分析....如果是我就真的沒話說可說哦

遊隼


網路會員

37) 2007/08/10 18:04 


原發文者: windflow 發文時間: 2007/08/10 17:56

 -請在此輸入回應- 那麼多的長篇大論..研究影像細節ˋ色彩ˋ曝光ˋ銳利化...目的不是為了成就一件好的..(恕刪)

看windflow用盡苦心,好說歹說,就是要開導我們拍照就是要成就一個好的作品...
可以請windflow兄提示因該如何增加美感或是如何成就一件好的作品嗎?
我想windflow分享了這個東西,一定對吾人受益良多呀!

Green lens

部落格(1)
終身 VIP

38) 2007/08/10 18:09 

如果沒有別人的研究,分析,不會有你手上用的相機鏡頭底片記憶卡軟體.....不知道你是認為這些人都應該是要拍得出好作品才配研發這樣的東西,還是覺得這些東西沒辦法直接把美感拍給你所以不值一提?


 

推薦者: EGG001

windflow

部落格(2)
網路會員

39) 2007/08/10 19:16 


原發文者: Green lens 發文時間: 2007/08/10 18:09

  如果沒有別人的研究,分析,不會有你手上用的相機鏡頭底片記憶卡軟體.....不知道你是認為這些人都應該..(恕刪)

-請在此輸入回應-
研究出來...跟書上抄來是二件事...
你要的話我可以告訴你買哪本書...你也可以一天PO一篇上來...

windflow

部落格(2)
網路會員

40) 2007/08/10 19:19 


原發文者: 遊隼 發文時間: 2007/08/10 18:04

 看windflow用盡苦心,好說歹說,就是要開導我們拍照就是要成就一個好的作品... 可以請windflow兄提示因..(恕刪)

-請在此輸入回應-
美感用教的哦...!!
回上一層 上一頁   第2頁 / 共4頁 到第 頁   下一頁   最末頁 1 2 3 4
手札小舖熱門商品
史上最殺!★Canon 600D超值包★
【Nikon D4 / D800 完全活用】晉升Nikon專業旗艦必備寶典!
【Nikon D3200 完全活用】最佳入門手冊!
【2012攝影年鑑】★攝影家手札2012年度鉅獻正式登場!!
【Nikon 1完全活用解析】全新系統完全剖析!
攝影家手札數位影像坊DV哈燒網KeyBuy藝廊論壇
服務信箱:242204 新莊副都心郵局第12信箱 │ 會員服務部:02-85215082(上班時間早上9點~下午6點) 和平東路三段276號 │ 廣告專線:0937-887229 │ 總瀏覽1170579396人 │ 線上1390人
攝影家手札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17 PhotoSharp All Rights Reserved. 非經許可,請勿任意轉載、出版本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