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論壇首頁
論壇主選單 > ※攝影異言堂 > 大片幅的魅力何在呢??
作者  
討論話題
 

Rock Wong


新進會員

2002/06/07 15:25
器材: 其他 其他
以前中學時代攝影學會的老師家中有Leica有Contax,還有哈蘇等大片幅相機,他兩種系統都喜歡,我無能力也無興趣踏入這個大片幅的世界,光是規格也就煩死人了,我只知道大片幅的質素比135好很多.
所以相請問各位前輩,大片幅的魅力何在?

老羊


顧問

21) 2002/06/09 13:16 
只有一句話
我愛..林好夫
我愛..HOSMAN
我愛..仙娜
我愛哈受
我愛賓的士67-2
其餘免談
BY沒錢買120以上的老羊

老林


終身 VIP

22) 2002/06/09 15:57 
這只有在台灣這樣的環境,才會出現的言論
實在覺得非常可悲


非常不認同你這樣的說法.
只有在台灣這樣的環境才會如何如何云云.....
務請三思

認同乖乖13950123923的觀點,適材適用罷了.

祖兒


新進會員

23) 2002/06/09 16:17 
他好像是有一個個人的網站
然後有一些黑白照片
還有一些收費的服務內容

祖兒


新進會員

24) 2002/06/09 16:22 
120中片幅系統版
底片大就是美!各位中片幅愛好者,這是您們的新家
乖乖13950123923
老林
好心幫你們找到讓你們挽救可悲的地方去吧
這裡有很多同好

祖兒


新進會員

25) 2002/06/09 16:33 
那個人我都經寫解析度高到肉眼無法辨識的時候
竟然還說他的眼經有多敏感
我是說高到眼精無法辨識的時候
我是說高到眼經無法辨識的時候
你的敏感的眼經看的出來這不是我指的
高到無法辯識的時候
很累
乖乖
假如你的作品解析度以經高到你'敏感'的眼經看不出來了,你還要不要讓它在高
如果還要那就是你欺騙了我也是欺騙你自己
因為已經變識不出來就無對照可證明那為何還要高
你的意思難到是
大片服等於攝影藝術家這樣我就不反對了

老林


終身 VIP

26) 2002/06/09 16:33 
祖兒先生你在說什麼?有些不了解?

這段
老林
好心幫你們找到讓你們挽救可悲的地方去吧
這裡有很多同好

Edited by - 老林 on 2002/06/09  16:35:02

祖兒


新進會員

27) 2002/06/09 16:38 
題目解說跟中片服有關
當然要在這裡也可以
不必叫我到先生
叫名就好了

獨行


新進會員

28) 2002/06/09 16:49 
祖兒該不會是小姐吧
哈哈亂猜ㄉ別介意

josefhsu


新進會員

29) 2002/06/09 18:18 
很遺憾,你只能有那樣的眼睛
我也無話可說
但是在觀賞一件“純攝影“藝術品
粒子的變化自是決定優劣與否的因素
什麼是純藝術攝影?
自當不是紀實攝影跟街頭搶拍一類的攝影
想你不懂,我也勿需多言

安瑟亞當斯的作品也不會放到太大
因為人眼對於256色階敏感度仍然很高
過大的作品只是一種虛榮、誇示罷了
小照片也可以是藝術
重點是大型相機全操控性的優點
讓攝影者沒有任何束縛

攝影有很多面向
你要怎麼想、用什麼機器隨你
但是大型相機絕對不會是某些人放不下
你真的有經歷過那些你提出的“極致“虛設理論的狀況嗎?
你可以提出科學數字一點的說法嗎?
還是只會守著空泛理論,而不願實地去實行之輩......
網路很適合這種性格的人生存
螢幕看久了,你的眼睛......

奉勸還是遠離螢幕,多拍照囉。

MAX CHEN


新進會員

30) 2002/06/09 20:09 
在台灣135相機如此的普遍化,擁有相機的家庭比例全球排名可是15名內
但是我們足以對外宣稱的攝影家在哪裡?
能不能從LEICA跟CONTAX這些用家裡面發掘新星?
如果不能,是否證實了我們的迷思
---------------------------------

那不知台灣有那位用大型相機然後成為世界級知名的攝影家?請介紹一下.
然而照片售價超過1000美金,大家還搶著買的有那幾位?

chunyi


新進會員

31) 2002/06/09 20:27 
我原本也想走向大片幅底片的世界,他的品質真的不是135的可以比,然而,我所在的地方─台灣。真正值得拍風景的地方並不多,遠遜於歐美日本中國,但是台灣有他獨有的人文風貌,與拍風景相較,更適合拍些人文寫實的事物,這樣的環境下,使用大型相機,實在很不適宜。

乖乖1395


新進會員

32) 2002/06/09 21:17 
小弟拍昆蟲,以機動性與經濟性來說,只好用135,當然小弟也嘗試過4*5但實在是等你準備好,蟲、蝴蝶....早就掰掰了,就算用120,有時拍一隻蟲要花數十張底片,實在非一般人玩得起,因此我還是日系135以為主,但在光線強弱與色溫、光線的硬度與柔度要求的質感.....就必須想辦法克服
但遇到比較大的長景,例如最近我拍整片的布袋蓮花,我就選擇6*12
其實小弟認為大底片真的有許多優短是135無法取代的,例如45-90的小光圈所表現的長景深,與質感的表現..等,我在約84年上過一位給國老師的課程,他在美國是專拍五星級飯店,由於五星級飯店是不能打洋的應,因此他都用4*5光圈都用45以上長時間曝光,如有遇客人穿淺色衣服在一個點太久,他就會過去請他離開...當然他會這樣做是為了達到長景深與高畫質又不用清場,相小弟最近拍攝鑽石...用135  50mm  f1.2   拍攝光圈與4*5 210鏡頭 拍攝光圈45  
其質感與景深真的非135能比的,還有在建築大樓等矯正變型更是高變化,雖然135也可以加蛇腹但變形還是有限
當然135最強的機動性與機動性是大型相機無法取代的,有些影像如果不放很大是很難比較的,最主要還是看題材與用圖來決定,我在拍布袋蓮全景就用4*5,局部就用120,拍白鷺鷥等就用去隨意取景......
其實我還是覺得這個問題根本不存在...135到大幅底片各有所長,非三言兩語可以道盡,攝影了解某種程度就會了解..最後不論用甚,能拍出好作品最重要,祝大家  知足常樂  永遠建康   有空來坐坐 http://203.204.147.40/

風國的風


新進會員

33) 2002/06/09 22:20 
quote:

要花比較多錢, 你在拍攝時會想的比較多, 拍攝效果就會比較好..



那這樣吧,找家黑店來沖洗照出來的東西。因為貴,所以進步一定會比較快...

*開個玩笑的*

其實正如數位跟傳統底片的爭執一樣,常常有人都說「因為貴(不能馬上看結果),所以進步會比較快」。真的是這樣嗎?如果自己有心,不管用哪種底片,多少花費,都會在每張照片照下之前細心思考。如果沒有心,就算是傳統底片,就算沖洗費很貴,還是可以用連拍功能隨手亂拍...

MAX CHEN


新進會員

34) 2002/06/09 23:08 
但是我們足以對外宣稱的攝影家在哪裡?
能不能從LEICA跟CONTAX這些用家裡面發掘新星?
如果不能,是否證實了我們的迷思
--------------------

你都寫出有黃建亮了,那你上面的話是想說什麼?


chunyi


新進會員

35) 2002/06/09 23:40 
試問
比誰舉例多的代表自己的能力多嗎
諸位了不起也辦個攝影展
賣個幾萬元的相片來瞧瞧
LEICA、CONTAX在品質上不如大型相機
然而所謂的藝術領域何指也
高品質才叫踏入藝術領域的殿堂嗎

我記得阮義忠以前辦過有名人物無名氏
其中李敖收購兩張
不知是30萬還是10萬
算10萬
再除於2
一張5萬
但這些錢捐給921的受災戶了(應該是這吧)

這用135底片拍的或許不具高品質
然而將他排除於藝術領域之外的確太過了
照片賣的高也不表示什麼
賣10萬元的不一定比賣1萬元的有價值

MAX CHEN


新進會員

36) 2002/06/10 00:17 
LEICA,CONTAX在藝術領域沒有優勢
------------------------

你所指的"藝術"是啥?
辛蒂雪曼那位老姐是誰,你很清楚吧!
她的照片算不算藝術!?
價格之高,連紐約MOMA都無法收藏(黃建亮老師告之於我),
她用不用大型相機?

現代的藝術是以觀念取勝的時代,
”器材優勢”是什麼藝術理論?
底片大,賣價高,那只能算是商業攝影收費標準.

如果您真的用器材優勢來提昇所謂藝術的品質與水準,
那跟義和團自認神功護體,就能刀槍不入,有何差別?

沒有任何一種器材需要去神化它,但也無需矮化它!

Edited by - MAX CHEN on 2002/06/10  00:48:45

chunyi


新進會員

37) 2002/06/10 01:24 
前輩的言論的確讓在下大開眼界
覺得兩位的論調都有其理的存在
個人雖傾向MAX CHEN兄的說法
但對vialight兄的知識也頗為崇拜
相信對諸位攝影朋友有正面的幫助
與兩位相較
個人的發言只能算是淺見至極
高品質的相片自然是藝術的必要條件之一
然而攝影卻有其記錄事件的本質
我看路透、美聯、法新社的新聞相片
並未感受到他是藝術
但常會因其作在時機的掌握上驚呼不已
構成此作相機的機動性是無庸置疑的
這點是大型相機很難做到的

什麼是藝術
我不懂
不知這和克羅齊的美學定義有所異同否??

MAX CHEN


新進會員

38) 2002/06/10 01:24 
對於這些話題我並不預設所謂”信不信”的立場,
器材的優劣爭辯,那還真是我最不感興趣的攝影環節.
我只在乎當有人提出”理論”時,
所抱持的觀點為何?
觀點與理論都是要經得起多方存疑與長時間討論的,
那樣的論點才有提供給別人的參考價值.
否則這樣的話題還是一樣會流於”器材的意氣之爭”罷了!
還是你只想打倒萊卡與康泰時,
所以需不斷強調誰不用萊卡!誰不用康泰時!

還是這段話:
”沒有任何一種器材需要去神化它,但也無需矮化它!”這是我堅信的.

至於藝術沒有所謂的誰比較懂才可以談.

Edited by - MAX CHEN on 2002/06/10  01:29:57

Edited by - MAX CHEN on 2002/06/10  01:34:27

吳小韋


新進會員

39) 2002/06/10 01:38 

器材很難被忽略的一點是:user的"使用習慣"與"個人喜好"...
這拿到藝術領域裡談...在"當下"談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況且...論述上..基本得先交代"是什麼藝術領域?"or是"誰的藝術領域"...
沒有交集的討論很容易"埋沒"二位論點中對大家思考上有助益的部分...

stan


新進會員

40) 2002/06/10 01:44 
羅森豪的三夾板跟竹條都可以變成藝術了
還有什麼東西是在藝術上佔不到優勢呢
諸位前輩認定的"藝術"應該不盡相同吧
回上一層 上一頁   第2頁 / 共5頁 到第 頁   下一頁   最末頁 1 2 3 4 5
手札小舖熱門商品
【2013攝影年鑑】年度新書隆重上市!
【Canon EOS 6D 實戰攻略】年度新書上架!
【Nikon D600 實戰攻略】全幅新戰力完整剖析!
【Canon EOS M 輕鬆活用】電子書免費下載!
【Canon EOS 1D X / 5D Mark III 完全活用解析】長銷熱賣中!
攝影家手札數位影像坊DV哈燒網KeyBuy藝廊論壇
服務信箱:242204 新莊副都心郵局第12信箱 │ 會員服務部:02-85215082(上班時間早上9點~下午6點) 和平東路三段276號 │ 廣告專線:0937-887229 │ 總瀏覽1169438128人 │ 線上2323人
攝影家手札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17 PhotoSharp All Rights Reserved. 非經許可,請勿任意轉載、出版本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