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700開始大幅降價了! 跟據尼康以往的習慣, 這可能是下一代機身將要發表的前置動作, 網路上又開始熱絡討論N家全幅機的後續發展; 個人一向關注N/C旗艦的戰力消長以及發展方向, 日前將Nikon AF的發展預測整理歸納, 也同步於手札刊出, 敬請批評指教.
對於Nikon下一代AF系統的預測, 小弟覺得可從內(自家進化)、外(對手的發展軌跡)以及理論極限(科技瓶頸)三方面綜合歸納:
自家進化部份, 由總點數5→11→51, 顯然找不出什麼規則性, 大方向是面的[細分]與[充實]; 但由十字點的增加比例3→9→15, 好像就有點名堂了(等差級數~6)不過沒啥意思(除非找得出一字與十字點計算資訊流量的差距、每世代CPU的負荷能力、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撇開數學, 還有圖形(排列)的法則可以參考: CAM1300是在[田]字的五個交叉點各佈1點,極遠點沒有佈建能力; CAM2000就把田字格排滿了, 附送左右各一點聊表心意;到CAM3500把每3點(一個縱列)分裂為15點(5倍),附送的兩點分裂為3倍.
從對手的演化方向來看, Canon很早就進入45點的階段(一直以來Canon的AF領先Nikon一個世代), 之後數量不再增加(即使面對Nikon在數量的後來居上), 只做[十字點的增加]、以及[十字點位置的佳化]~~那麼, 是否表示有某個物理極限或科技瓶頸限制對焦點的分佈面積或數量?→已知副反光鏡面積限制AF分佈區域.
Nikon過去在5點/11點的時代(對應APS面積容納6MP/12MP的點距), 對焦點面積顯然是過大的, 常常對A得B(最惱人的莫過於合照對到背板),在細分為51點之後, 對12MP分佈在36x24mm的D3/D700而言是如魚得水, 點那中那;用於密度增加一倍的D3X好像也只要調校精度即可勝任~~那麼對於接下來再翻升一倍的48MP解析度, 現有AF點的面積/精度是[進步一點就夠了],還是必需[改頭換面]?
如果單純從全幅構圖需求面及自家進化史來看, D4的AF有可能增加為79點(四邊再各加一排,更能cover井字黃金分割構圖)、甚至127點(D1→D2→D3的軌跡, 每代AF點數增加量都超過前代的一倍)
但從對手的動作及已知物理限制, 很可能只能在既有規模中精進, 那麼最好的狀況是45點十字六點一字(左右15點陣列全面升級,極遠6點照舊), 也可能左右各升級6~9個十字點,和原有的15個十字形成一個大十字形區塊,起碼照顧到橫幅及直幅構圖有快速點可用, 其餘維持1字. 也就是說[Canon45/Nikon51]將是人類頁這一代DSLR的極限.
以下用圖說明D4對焦系統可能的發展(其中第2的模式我認為可能性較高,但也不排除有3/4這種crazy的情況--Nikon總是給我驚喜):
1. 維持51點其中45點十字
**登入後才可瀏覽圖片**
2. 79點中央33點十字
**登入後才可瀏覽圖片**
3. 127點中央39點十字
**登入後才可瀏覽圖片**
4. 127點中央45點十字
**登入後才可瀏覽圖片**